智能电力巡检系统“上岗”了!创业者的智慧:24小时“问诊”,解决高危环境巡检难题

智能电力巡检系统“上岗”了!创业者的智慧:24小时“问诊”,解决高危环境巡检难题

电力工人被称为“高空中走钢丝的人”,因工作环境危险、技术难度高,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电网损坏等事故。一个偶然的契机,让吴宁海开始研究将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行业,来保障电力工人的安全。1974年出生的吴宁海,大学毕业后正好赶上了我国第一拨家用电脑普及的浪潮,当时他一头扎进电脑城干起了销售,并逐步发展成为西安最大的电脑整机销售商之一。但随着电脑普及红利渐退,这项业务越来越难做,吴宁海意识到必须尽快转型。

智能电力巡检系统“上岗”了!创业者的智慧:24小时“问诊”,解决高危环境巡检难题

2013年,咸阳供电公司有一个全国试点的项目,要对咸阳市人民路电缆沟道进行就地拆建。这条沟道里到处是积水淤泥、电路错综复杂,但由于涉及大半个咸阳城用电,所以要求零事故率并带电改建。这个“烫手的山芋”,一时没人敢接。吴宁海却觉得,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恰恰就是机会。2013年,吴宁海带着5位原公司老员工,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接下了这个项目。为了解各种管道的布置和拆修条件,保障安全施工,吴宁海聘请到各个行业的工程师13人,涉及电力、通讯、热力、天然气等各个领域。在施工过程中,每一个节点吴宁海都要配置多个专家和监理人员。吴宁海笑着说:“当时做安全保障的专家比具体施工人员还多。”

智能电力巡检系统“上岗”了!创业者的智慧:24小时“问诊”,解决高危环境巡检难题

虽然通过“人海战术”做成了项目,积累了经验,但这无法成为公司生存发展的核心,必须要有核心壁垒。吴宁海开始关注新科技,希望以技术来改革电力工程。一次国外的探亲之旅,吴宁海结识了一位大学计算机系华人教授,教授对吴宁海的想法非常认同,并推荐了自己的学生——人工智能领域专家杨教授加入吴宁海的团队,共同研发人工智能在电力工程方向的智能平台。

智能电力巡检系统“上岗”了!创业者的智慧:24小时“问诊”,解决高危环境巡检难题

在吴宁海的设想中,智慧工程就是要减少在危险领域的工作人员,针对这一问题,团队开发了人工智能电力安全守护系统,通过硬性布控的方式,智能巡检系统一旦发现安全隐患会自动语音提示及报警,同时告知工人规范操作。系统拥有火眼金睛和超强大脑,其目光敏锐,可精准识别工人穿戴及操作,在发现安全隐患和违规操作后,在0.6秒内就会发出语音警告,24小时巡检代替人工,消除安全监管死角。

智能电力巡检系统“上岗”了!创业者的智慧:24小时“问诊”,解决高危环境巡检难题

目前团队获得了6项国家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并参与制定国家电网智能化标准,其产品应用于高空电缆、变电站、配电室等高压场所,用AI赋能电网,严防“有心”之过,杜绝“无心”之失,为电力安全保驾护航。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周五22:00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创业英雄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