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史學家、作家說“明朝是最‘不堪’的一個朝代”?

平野宿YHW


任何評價都不是不能客觀公正的,明朝的建立也是順應的當時的形式的,明朝也是漢民族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靠自己實打實的能力建立的明朝,相當於漢民族的英雄。相比於建立晉朝的司馬懿,明朝算是明正言順的正統王朝。明太祖朱元璋雖然建立了一些維護自己統治的制度。但也是吸取元朝滅亡的教訓的來的。雖然有侷限性,但實踐證明明朝的國祚確實比元朝長的多。實踐是檢驗制度的試金石,說明朱元璋還是很有眼光和能力的。但任何人都會有侷限的,任何制度都是有侷限的。隨著明朝的發展,還開始最好的制度,可能最後就是葬送自己的東西,這就是所謂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朱元璋最後幾個子孫昏庸也是無法選擇的事情。所謂王朝氣數已盡,這是非人力所能改變的。做個假設,假如讓我們任何一個人穿越到元朝末年,你能建立朱元璋那樣的事業麼,假如讓你生在明朝末年,你是最後一個皇帝,你能改變歷史麼~



搞好衛生


大家好,我是詩涵果果解史。

明朝是漢人統治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前身是推翻元朝暴政的民間起義軍,在太祖朱元璋和陳友諒爭奪最終歸屬的戰鬥中勝出,建立了大明王朝,定都應天府,在成祖時遷都北京,歷任16位皇帝,政權更迭276年!

明朝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保留了文化的傳承,在政治和外交上,也做到了前無古人的地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那麼,為何還有很多人說明朝是最不堪的一個朝代呢?

明朝在太祖成祖時期,國力強盛,將元朝餘孽重新建立的北元政權徹底擊敗,多次深入漠北草原對蒙古遊牧進行驅趕和震懾,後來遷都北京,讓明朝皇帝始終處在前線,安定民心!擁有如此強硬態度的明朝怎麼還是被後代史學家,作家批判,原因在於隨後的明朝皇帝和明朝制度!

一、明朝的昏庸皇帝

終大明一朝,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事情,就是前輩勤勤懇懇的創業,子孫肆無忌憚的敗家,這個現象一直持續到明朝滅亡!

1.明英宗朱祁鎮

朱祁鎮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寵信奸逆,志大才疏。朱祁鎮曾聽信太監王振的慫恿,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冒險親征北方瓦剌也先部落,結果在土木堡兵敗被俘,做了俘虜皇帝。幸而後來于謙戰敗也先,也先才被迫把朱祁鎮送回。誰知昏君朱祁鎮復位後,卻恩將仇報地把于謙給殺了。

2.明神宗朱翊鈞

朱翊鈞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的懶!朱翊鈞在位48年,其中有30年不理朝政,不上朝不接見大臣,對奏摺留中不發,不批示不駁回,首輔朱賡在內閣坐了三年,沒有見過萬曆皇帝,官員辭職,不批准不挽留,大多自行離去,可以說朱翊鈞的不作為已經懶到了骨子裡!

二、明朝的無能奸臣

1.嚴嵩

嚴嵩專權跋扈,主持朝政長達20年,為官專擅媚上,竊權罔利,並大力排除異已,還吞沒軍餉,廢弛邊防,招權納賄,可以說所有奸臣該有的他都有,沒有的他也有!中國最大的奸臣之一!

2.劉瑾

明朝有名的奸臣宦官,橫行張揚,藉助皇帝的信任,勾結外戚,把控朝堂。大權在握,便引誘武宗沉溺於驕奢淫逸中,自己趁機專擅朝政,時人稱他為“立皇帝”,武宗為"坐皇帝"。他排陷異己,朝中正直的大臣都受過他的迫害!

三、明朝的制度

1.軍隊的制度

明朝建國初期,為了維護中央高度集權,創新了軍制,也就是衛所制,所有軍人世代傳承,屯田養家。但是在明朝中期,貴族圈地,豪紳侵佔,就連軍隊的田地都被霸佔收沒,失去土地的將士紛紛逃離,軍紀破敗,軍隊戰鬥力降低和士兵數量急劇減少。

2.朝堂的制度

明朝並不禁言,尤其在朝堂上,對於士大夫階層的無理,明朝皇帝多有忍讓,這也讓文官形成了黨派之爭,最出名的就是東林黨爭了!東林黨爭是指東林黨,浙黨,齊黨,楚黨等文人黨派以及閹黨之間的爭權奪利,他們不在乎朝堂的興衰,只在乎自己的黨派的利益,朝堂烏煙瘴氣,混亂不堪!

總結:明朝就算再有實力,也禁不住上述昏庸的皇帝,奸逆的大臣,腐爛的軍事制度和拉幫結派的朝堂的侵蝕!明朝不乏賢明的君主和能幹的朝臣,但留給後人的印象並不積極,反而讓人憤怒和嘆息!


詩涵果果解史


這是實話啊,沒問題。軍事上明朝對外被各種逗比刷人頭搶地盤,吐魯番汗國佔哈密衛,緬甸搶佔三宣六衛,瓦剌土木堡,韃靼庚戍之變,河套地區讓蒙古拿去一百多年,區區一個日本大內氏朝貢使團拿短刀就能在爭貢之役暴打全副武裝的明軍,俘虜明軍總兵,全身而退。一個字,弱。

經濟上除了鄭和下西洋賠本賺吆喝引來一群白眼狼拿土特產換幾十倍價值的賞賜,隆慶開關那幾十年開放一個港口對外貿易以外,毫無建樹。一個字,窮。

順道一提,明朝對內是挺狠的,在朝鮮立下先登平壤之功的戚家軍,不僅戰後被明朝賴賬不發,還在薊鎮之變把戚家軍誘騙到校場全部殺光,完事扣一個兵變的罪名。



奈卡德斯內克


史學界有個說法,讀史需讀明史。

為什麼呢?因為現時代的中國社會的很多現狀,都能在明朝尋到淵藪。

明朝是中國歷史的大拐點,其所呈現出來的特點與唐宋之前古典主義的封建制度太不一樣了。明朝歷史所表現出來的草莽特性、君主集權、陰陽規則等,都是中國政治生活中去貴族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所以,明朝的特點是斯文掃地,潛規則大行其道,政治上也體現出“家奴治國”的文明倒退。

比如說吧,明朝以儒家經典的道德文章治國,極為重視義利之辨,對元朝斂財為官的做法極為憤恨,號召官員潔身自好,以聖人標準要求廉潔奉公。可是,朝廷給的俸祿又極低,逼得官員不得不收受賄賂。可是朱元璋又鐵腕反腐,連殺了好幾萬人,還發明瞭很多酷刑。可是行政系統想要正常運行,沒有錢是不行的。所以到後來,上到皇帝,下到黎民百姓都認可了貪腐。

可是貪腐不是聖賢之道,怎麼辦?只好說一套做一套。所以,看明朝人的文章,那是錦繡河山。可是明朝人做事,卻是袖裡乾坤。有一個較真、認死理的員工叫做海瑞的,整的皇帝和同僚都不開心。他自己為博得令名,日子也過的苦哈哈的。當然,海瑞也不知道,在幾百年後,因為他的事,又掀起了另一場政治風暴。

簡單來說,就是明朝的思想理論基礎與治國實踐相差太大,由此形成了社會上的很多潛規則,一直流傳到今天。

明朝的政治制度,包括財政制度,都是很不完善的,這也造成了明朝的政治生活處處充滿著詭異的失衡。為了平衡這個秩序,朝廷又不得不大力提倡思想覺悟,說假話,說空話就此成為了時尚。

一些作家和史學家說明朝是最不堪的時代,可能說的就是明朝失衡倒退的政治生活吧,也有可能存在一些借古諷今的意圖。


而知而行的歷史


別的方面只敢講,只說詩丶書丶畫,到了明朝,甚至南宋末年,都走到了頭。因為有蒙元,讓傳統暫時失落,明人藉此由頭,只是復古,書學米趙;詩,前後七子都尊盛唐;畫仿宋元。給人的總體感覺,好像衣冠楚楚丶靣容皎好的一具死屍。本來由明可以走向近現代,滿族入關,讓帝制又延續了三百年。清代的詩丶書丶畫,靠著走險怪道路維持,至今尚有餘緒。

八十四歲老蠹如是觀。


用戶3253102189658


因為明朝具有人文精神的希望改革的居然是太監,不是豬一樣的宗室,不是狗一樣的讀書人。看了很多明朝的歷史,真的顛覆了對古人的看法,你媽普通人就是這樣活著的。補充下張居正的所謂改革只是為了從民間“搜”錢。只有太監有他可愛的一面,知道民間疾苦,因為他們原本也是這個階級的。


也也11


明朝的歷史,已經被篡改。清朝為了更好的統治,對明朝皇帝進行大面積的汙衊,我們後人看到的歷史記錄很多都是被修改過的。有時候民間的記載可能要比皇家史記更為客觀公正。


隨風而去84156612


明朝是世界霸主,並不是史學家說的那樣


根生16


可能和明朝的皇帝有關吧,除了朱元璋,朱棣,沒幾個中用的,甚至有的荒唐至極。當然也可能是清朝人歪曲的。


和古人聊聊天


就衝初期沒有人為餓死百姓數千萬這一點,明朝絕對不能背“不堪”的黑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