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差看手術:顯微血管減壓術or微血管減壓術?

三叉神經痛,“天下第一痛”。典型表現為面部的發作性,短暫性,劇烈疼痛,疼痛可以由洗臉,吹風,飲水,進食,刷牙,說話等動作誘發,導致患者不能吃飯喝水,不敢說話刷牙,十分痛苦。


一字之差看手術:顯微血管減壓術or微血管減壓術?

面抽,醫學上叫面肌痙攣,是面神經引起的面部肌肉抽搐,患者一側眼瞼和口角抽動,“擠眉弄眼”“齜牙咧嘴”導致不敢面對旁人,無法參與社會活動。


一字之差看手術:顯微血管減壓術or微血管減壓術?

這兩個疾病,既相同又不同,不同點在於一個是三叉神經受到影響,一個是面神經受到影響。相同點是,究其原因,常常是神經根部受到血管壓迫的引起。

下面左圖中可以看到紅色血管緊緊相鄰黃色的 三叉神經,並且還卡壓住三叉神經的根部,這是典型的壓迫表現。這種患者的手術效果也越好。

下面右圖則是手術的目的,在血管和神經中墊上TEFLON棉,術後患者疼痛就消失了。

一字之差看手術:顯微血管減壓術or微血管減壓術?

治療這種疾病的最主要辦法,就是血管的減壓術,microvacular decompression,從英文翻譯過來顯微血管減壓術,或者微血管減壓術。雖然是一字之差,看似都符合英文的翻譯,卻有不同含義。過往多稱微血管減壓術,即使現在仍然有不少這樣的提法,強調的是小血管,微血管的減壓術。近年來顯微血管減壓術的提法逐漸多起來,強調的是顯微手術條件下的血管減壓術。即使最近的一些指南(下圖是近年國內的專家共識和指南,左邊是顯微血管減壓術,右邊的共識則提到的是微血管減壓術),也都名稱不一,到底哪種名稱更合適?


一字之差看手術:顯微血管減壓術or微血管減壓術?

這裡以三叉神經痛為例,給大家看幾個近期深圳二院神經外科幾個手術病例,可能有助於理解這個問題。

第一例,壓迫三叉神經的是比較小的血管,操作不太複雜,稍作分離,墊入棉條(特製的TEFLON棉),基本手術操作就完成了。術後疼痛消失,面部無麻木感,似乎稱為微血管減壓術沒有問題。


一字之差看手術:顯微血管減壓術or微血管減壓術?

第二例,壓迫的是椎動脈,兩邊的椎動脈彙集成基底動脈,供應大腦三分之一的血流,這條血管,可就不是微血管,小血管了。需要充分遊離,墊開血管,術後疼痛消失,面部無麻木。


一字之差看手術:顯微血管減壓術or微血管減壓術?

第三例,壓迫的是基底動脈,更加粗大,血管分離和操作十分複雜,醫生要詳盡辦法充分鬆解血管周圍粘連,增加血管活動度,還的想辦法把血管牢固的固定。術後疼痛消失,面部無麻木。


一字之差看手術:顯微血管減壓術or微血管減壓術?

綜上而言,可見三叉神經痛的血管壓迫因素中,不僅僅是細小的血管,也有粗大的主幹,如椎動脈和基底動脈。所以,稱為顯微血管減壓術更為準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