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錢重要還是小孩教育重要。為了生活,為了掙錢,對孩子不管不問,這樣值嗎?

用戶103700815891


其實,關注我答題的讀者會發現,我特別反對在一件事上非此即彼的態度,事實上我們很多人都可以做到兩者兼顧的事,可是我們卻非要把它歸類為向左轉或者向右轉,然後背靠背,不可能去兼顧。

一、教育小孩子不是像看賊一樣看著他。

很多人在問,我工作了就沒有時間看小孩子了,所以,他才讀書不好的,因為我沒有時間看他,他不去好好學,然後成績就差了。

你兒子又不是賊,為什麼要看?為什麼要像看賊一樣看他?如果他真的是賊,你天天看著他就用了嗎?一天24小時不眨眼,恐怕他也會趁你不注意的時候去做啊。

二、孩子上學你上班,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嗎?

但是,我們也要知道,孩子是送到學校去上學的,不是你自己在家裡教的。孩子上學你上班,各走各的道。頂多你要比平時多費點工夫,早點起來,晚上輔導作業培養習慣做晚一點。難道需要你在他上課的時候也陪著他嗎?倒也是有這樣的情況的,是那種特別調皮搗蛋老師沒有辦法,請家長上課去陪。這樣的孩子一所學校頂多也就一兩個,如果真要是你家,那你算是中獎了。趕緊買彩票去。


題主說為了掙錢對孩子不管不顧,請問你是一天24小時都在工作掙錢嗎?那我倒要問你,你是乾的什麼活呀?

三、家長對孩子所要做的,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一點最最重要。如果習慣沒有培養好,後面幹什麼都受累。所以,在孩子剛剛上學的時候,家長肯定是要投入相對多一些的經歷。對於家長來說這段時間確實很辛苦。

孩子放學,你花點時間陪他,幫他檢查作業,給他報字默寫,發現他學習習慣給他糾正,這些都是家長要乾的事,但也不需要你上班時間來幹,你上班時間他在上學。

家長這時候除了要付出之外,絕對要做細心人,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

其實,孩子與孩子之間也是千差萬別的。有的孩子不用家長操什麼心就能學得很好,也有的孩子特別讓家長操心。不管什麼樣,你在他一二年級的時候用心把他的習慣培養好,後面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生活中家長與孩子齊頭並進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們其實會看到生活中的很多父母,他們自己的事業做得很成功,他們的孩子教育也很成功。其實這就是言傳身教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身教重於言傳。父母用他們自己的認真、執著、敬業,時時刻刻在影響著孩子。在孩子眼裡,父母就是他們最好的榜樣。父母根本不用跟他們多說什麼,他們就明白,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所有的成功都需要努力。

反倒是那些天天不上班,藉著陪孩子的讀書的父母,因為自己生活不如意,即使是不上班在家也帶不好孩子。一是他們自己不學習,對孩子沒有示範作用,另外一方面是這樣的父母經常因為孩子不如人意,生生把自己活成了怨婦。他們覺得我都是為了你才這樣的,可是孩子並不領情。在孩子眼裡,我去上學時你在家歇著,說什麼為了我,還不是你自己不想上班?你不上進還要求我上進?

所以,借用那句“最好的夫妻是彼此一同成長”來說,最好的親子關係也是彼此一同成長。只有父母成長了,孩子才會更好的成長。

五、我們的生活從來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

生活中非黑即白或者非此即彼的情況實在是少數,多數時候我們看到更多的顏色。就像彈鋼琴一樣,兩隻手十個指頭在彈,正如我現在在電腦上用五筆打字,也同時是兩隻手十個指頭並用。做父母的要學會“彈鋼琴”,用不同的手指,奏出最美的旋律。不要以為你做了這個就做不那個,而且很多人在還沒有做的時候就這樣想。

其實,我自己在做頭條或者悟空也深有體會。我平時在學校上課,有時候也想著放棄上課專門來做頭條。可是,更多的時候還是覺得我既能上好課,又可以擠出時間來做頭條,而不是真的不能兼顧。就像彈鋼琴那樣發揮所有的動能。

當你經歷過那段時間,或許苦了點累了點,回頭再來看看成績的時候覺得天高雲淡。

更何況是培養孩子呢?對於絕大多數人是可以兼顧的,因為我說過,你不需要24小時上班不歸家。

我是蘇老師,關於讀書,關於教育,跟你隨便聊。歡迎留言討論。


蘇老師聊教育


我只能說都重要,但普通的百姓能顧得過來嗎?

有一次,我去理髮店,遇到一學生家長在那理髮,很自然的就談起了孩子的學習。下面是我與她的對話,“你孩子學習不是很努力,上課好走神,精力不濟,晚上在家上網不?”“哪誰知道?晚上家裡就他自己。”“也別光掙錢,多陪陪孩子,掙錢還不是為了孩子?”“俺知道,老師,誰不想在家陪孩子學習?但是,不能,缺一個工,這一百六七十塊就沒了,大孩子上高中,每月生活費700,小的上初中,每月生活費300,伸手給我要錢時,我得拿出來啊,雙方老年人有個病有個秧的,我也得有錢啊,不是。我撲稜的錢讓家人現花,他爸爸掙點錢存起來 ,孩子考不上學在家買房結婚也需要錢 ,若考上學,花的更多……”現實就是如此,你能說什麼?“去年冬天,下大雪,風吹的很大,我為了能趕在7點半到廠子,凌晨3點多就動身,趟著沒膝深的雪,就沒捨得停那個班……”但是,疏於管理的孩子又怎麼理解這種艱辛和無奈?作為老師,我只能傾盡心血。

這不是個例,普通老百姓,不工作,真的是無法生活。

我親戚,女的是村主任,男的雖是下崗職工,但每月也能領7百多生活補貼,兩個孩子。放在村裡,條件是比較好的了。家裡承包了20畝果園,兩個人整天忙活在果園裡,我問,這麼累,僱人幹活不行嗎?僱人,連地租都整不夠,包地就是賺的這份苦力錢。有一年,蘋果🍎3毛一斤賣不出去,爛了一地,她說,看著一地的爛果子,上吊的味都有。白天這麼辛苦,晚上,若聽說貼花廠(往酒瓶上貼花)有活 ,還是要去,一夜10個鐘頭,兩口子能掙400元。當我問到他家的積蓄時,他僵硬的笑了笑:“給兒子在縣城買了個120平的樓房,全款。”

每每想到這些,心理總不是滋味。孩子的管理是家長的責任,是老師的責任,更是國家的責任。但是,無論哪一方,都有一些苦衷都有一些無可奈何。





布衣教師


掙錢重要還是小孩教育重要?為了生活,為了賺錢,對孩子不管不問,這樣值得嗎?我的看法是,絕對不值得!

道理大家都懂,我也不多說了。這裡我講個真實的故事給大家聽一聽。

有一個男孩子,小學三年級,天不怕地不怕,幾乎班裡每一個小朋友都被他打過。


事件一

他會在早上上學的時候,很早來學校,把紙團塞到廁所的下水口。

大早上的,沒有什麼人去廁所,就沒有被發現。等到第一節下課的時候,已經水漫金山了。監控顯示,保潔阿姨出來後,只有他一個人進過廁所。面對監控抵賴不了了,他才硬著脖子說,“就是我扔的,那又怎麼樣?”

事件二

家長工作忙,接不了孩子放學。他在學校參加留晚班,比正常放學時間要晚一個多小時才走。

他和晚託老師藉口說要上廁所,計算著樓上高年級學生放學的時間。跑到樓梯口,倒下一整瓶水。

被抓現行後,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他說,“我就是想看,有多少人會滑倒。 看到別人滑倒我開心!”

事件三

還有一次孩子,他把其他同學的眼睛給打了。班主任又生氣又後怕的說,“還好這次沒出什麼大事,別人家長不追究。你知道你如果真把別人眼睛打壞了,你賠得起嗎?”

結果這孩子一點害怕都沒有。“無所謂,我爸有錢!幾個小時就賺幾萬塊錢。我們家賠得起!”

班主任每一次都會和家長進行溝通,但家長採取的態度都是“虛心接受,但教育孩子我可不管”。

媽媽總是說,“老師,我工作太忙了。我到家都要八九點鐘了,基本上都是他爸爸在管。你聯繫他爸爸吧!”

爸爸總是說,“好的老師,我知道了,謝謝你通知我。”

第二天,班主任問孩子,回去你家長是怎麼跟你說的?一般得到的答覆都是“我爸回來的時候我早就睡了”或者是“沒怎麼說呀”。

據瞭解,這個男孩子的爸爸媽媽都是法院裡面做的,而且職位還挺高的,工作非常忙,在家的時間,除了睡覺不超過一個小時。出差也是常有的事情。

孩子平時都是爺爺奶奶在管,爺爺奶奶對孩子是異常的溺愛,捨不得打捨不得罵。還總是給孩子灌輸“你爸可有本事了,幾小時就賺幾萬塊錢!媽媽沒什麼本事”這樣的思想。

弄得孩子的媽媽也不願常回家,自然管不了孩子。爸爸又不負責,不管教孩子。

無法想象這個孩子“天不怕地不怕”,之後還會幹出什麼可怕的事來?現在在學校裡面,班主任幾乎是下課貼身看著她。可是,管得了他一時,治標不治本。

所以我覺得,為了賺錢為了生活,不管孩子是絕對不值得的!你同意嗎?歡迎留言討論。


Wunei媽媽微課堂


肯定是小孩的教育重要。對孩子不管不問,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這種做法非常不值得。

我小姨家就是最好的例子,她現在非常後悔,說如果給她一次機會,絕不會把女兒放在老家,夫妻倆都外出打工掙錢。如今孩子是長大了,但是有操不完的心。

如今她家雖然在二線城市安家經濟條件不錯,但是孩子的性格及行為習慣非常不好。總想追求奢華的生活,但是自己又沒能力。工作掙的錢不夠自己用,每個月都找父母要錢。經常好好的一份工作,因為領導一句話不開心就不做了。

自己的房間髒亂差,從來不整理。小姨還不能說,一說就吵架。說小時候不管她,現在長大了來管。幫她整理,她又說亂動她的東西。在家裡要麼不講話,一講話就是吵架,親子關係非常糟糕。

今年表妹還查出來有中度抑鬱症,經常晚上不睡覺,有點不開心就會一直哭,又不敢說她,怕刺激她。如今在家待著也沒工作。

如今看來雖然是掙了一點錢,但是孩子教育的非常差,得不償失。小姨夫妻倆都非常後悔,經常跟我訴苦,讓我去開導表妹。但是我發現很難因為表妹的認知,跟我們是不一樣的。


微糖育兒


這樣,當然不值!



我曾問過很多家長這樣兩個問題。

1.什麼事對我們是最重要的?

金錢,名利,地位,還是子女的教育?

2.什麼對我們來說才算真正的富有?

假如你位高權重,金銀如山,名利雙收,而你的子女卻不成器,甚至是一個十足的敗家子兒,那你算不算是富有的?

即使你過著清貧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簡簡單單,普普通通,可你的子女一個比一個有出息,成了大器,光耀門楣,那你就是真正最富有的人。



時下,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存在著兩種極端的傾向。

一種傾向:

不少家長為了子女的教育,真可謂是傾其所有,盡其所能,砸鍋賣鐵再所不惜。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爭,要讓孩子上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小學,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將來一定要考最好的大學,謀一份體面的工作,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能立穩腳跟兒,有一席之地。

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很多家長從小學開始就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興趣班、培訓班,堆積如山的作業,寫不完的習題試卷,沒完沒了的排名分數,孩子像是被放在既定的程序裡,被卡在流水線上的齒輪中,抽不出身來,動彈不了,沒有了雙休日,沒有了節假日,甚至連爛漫童年也沒有了。

有些家長甚至請長假全職陪讀。這樣的家庭,孩子是家長全部的希望,孩子是家長精神的寄託。家長似乎只是為了孩子而活著,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



一種傾向:

一些家長忙於應酬,忙於工作,忙於掙錢,忙於交際,忙於各種各樣的事務。走南闖北,車輪轉圈兒,麻將擺攤兒,八面玲瓏,迎來送往,推杯把盞,霓虹漫歌,但卻抽不出來一丁點時間關注孩子的成長和學習。

對孩子的成長和學習幾乎是不聞,不問,不管,甚至都不知道孩子在哪個班級,班主任是誰,就更不知道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

在這些家長的觀念中,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錢來做保姆。孩子的教育完全是一種託管狀態,他們只負責砸錢。在他們的意識裡,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錢來解決,只要錢到了問題就解決了。至於孩子需要什麼?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如何?他們卻從來不關注也不關心。



其實這兩種傾向都是極端的。

有句俗語說的好,“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給我們的啟示是:生活再清貧,只要一代代努力,總有一天會過上好日子。家產再豐厚,如果不注重家風建設和後代培育,再豐厚的家產也會被坐吃而空敗壞而光。

物極必反,極端的都是錯誤的。

教育也一樣,合適的,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對子女的教育重視固然沒錯,但不能重視的沒有底線,沒有原則,追風趕潮,失去了理性。

為了生活,為了掙錢,為了事業,為了名利,卻不關注子女的教育那就更是大錯而特錯。

掙錢養家固然沒錯,給家庭創造較好的生活條件也沒有錯。但是不能只為了掙錢,為了事業,而全然不顧孩子的成長和學習,那就真的是得不償失。



錢花掉可以再掙,可孩子的青春只有一次。

事業失敗,可以從頭再來,可孩子的學也失敗,就沒辦法重頭再來。

一個工作幹不成,可以換另外一個工作。可孩子的人生,卻沒有辦法再換。

我有一個朋友就是這方面的典型。兩口子常年在外打拼,掙了不少錢。小孩上初中由爺爺奶奶帶管,吃穿用度一概都是最好的,就連一雙球鞋都上千塊錢。但孩子卻叛逆不服管教,厭學,逃課,抽菸,酗酒,上網,打架,學習成績一塌糊塗。無奈之下,兩口子從省城搬回到縣城把孩子帶在身邊。後來,慢慢的這個小孩轉變挺大,高中畢業雖然沒有考上本科只上了一個專科,但這已經非常不錯了,總比流浪到社會上要強得多。

因此上,掙錢再要緊,事業再重要,都應該抽出點時間多陪陪孩子。任何一種教育都代替不了父母親情對孩子的教育影響。

任何一種愛都代替不了父母的愛。金錢買不來愛,金錢也買不來教育,金錢更買不來孩子未來的人生。



希望迷茫的父母能真正的醒悟。!


教育探微


都重要。我家就面臨這樣的問題。兩個娃,一個開學後上二年級,一個兩歲。我之前做生意,午晚餐,晚上至少八點半才能回來。大的學習顧不上,小的也照顧不到。為了能夠照顧到孩子,陪伴孩子,忍痛把店關了。現在只做個早餐上午十點就收了回家做飯,白天陪孩子。所以說,其實兩方面都顧到也是可以的,只是得去想辦法,然後大人不要怕累,犧牲一些自己的時間,換來孩子的開心,是值得的。


小吃界打拼的春妹子


不要說什麼值不值得,為了孩子,我在家裡陪他度過了14年的時間,本來計劃陪他到高中畢業的,後來家裡發生了一些事情,我出來了,留下孩子在老家,每次老公到我這裡來,我都會滷很多菜,讓他帶回家給孩子吃,暑假的時候接他到我這裡來補課,從早上七點多補到下午六點,本來補習班有午餐可以定,結果兒子不同意,我只好早上送他去補習班後去菜場買菜,中午12點抽時間去接他,沒有時間的時候就他舅媽去接,下午兩點鐘前送補習班,六點再接回店子,我是做餐飲的,那個點是最忙的時候。兒子補了一個月課,有時候太忙了,他就自己走半個小時路回店子,晚上十點左右才能回家休息。我也想陪在孩子身邊,但真的是條件不允許。

曾經我的孩子被保護得很好,至從我從老家出來後,孩子什麼都靠自己,衣服都是自己從網上買,14歲多的孩子,一個人拿個手機,自己從老家荊門坐車到武漢來,然後自己換乘3次地鐵到我這裡來。

曾經為了孩子,我陪伴他14年,我不後悔,現在為了生活,我離開孩子,將來我也不會後悔。我覺得怎麼樣選擇都是值得的。


默默遠觀


我和老公一直都認為孩子是最重要的,在孩子準備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和老公都在深圳打工,當時的工資待遇都非常不錯,但我們選擇回老家陪孩子,直到現在我們一直堅持接送孩子,像我們這樣的,幾乎都把孩子放到日託班,因為大部分都是夫妻店,一個看店,一個到倉庫配貨,我們是做童鞋批發的,有時候忙碌起來真的是忙,但是在忙,老公寧願把客戶的貨耽誤一會兒,也會去接孩子放學,除非是太忙了,一般我們都會堅持給孩子做飯,只要到做飯的時間我都舍店回家給孩子做飯。節假日的時候,我們一定會休息一天陪孩子的,這在我們這個市場的鄰居他們剛開始都不理解,甚至也有笑話我們的,但我和老公知道我們在做什麼,


冉秀創業自媒體


對掙錢重要還是小孩教育重要。我給大家講個身邊故事,也許從中你能得到答案。


15年前我和老公在蘇南打工的時候,身邊的好多小夫妻 ,基本上都是生了孩子扔在家裡給老人帶,夫妻倆出來打工。如果在省內打工的話,一年回家一次。那些雲南,貴州的夫妻,他們有的三五年才回家一次。他們說一年打工賺的錢,如果到年底回家的話,路費加上春節走親訪友。基本上不剩下多少。有的孩子長到三四歲了,還沒見過爸爸媽媽。


來自身邊的故事

我們以前租房子的時候,隔壁住著一對來自貴州的夫婦,他們來蘇南這個地方打工已經15年了,回家的次數只有五次。一個女兒剛6個月就扔在家裡給父母帶。後來女兒已經長到15歲了,在家成績非常差,除了打遊戲就是逃學,經常和一些不三不四的男孩子廝混在一起,家裡的父母年邁,再也管不到孩子了,於是就電話給兒子,讓兒子把孩子帶走,否則就真不可救藥了。女兒初中畢業後,夫妻倆於是就把女兒接到身邊,在打工的城市,上了一所中等職業學校。女兒到了父母身邊,並沒有因此改好,而是變本加厲地逃學、抽菸、打遊戲。為此經常聽到夫妻倆的吵鬧聲和孩子的哭泣聲。

他們吵鬧的時候,最常聽到夫妻倆指責女兒:“我們背井離鄉、辛辛苦苦在外打工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你能有個好的生活環境,以後過上好日子。”就聽到女兒聲嘶力竭地說:“誰要你們的錢,我只希望有父母陪在身邊,只要餓不死,我感覺也是幸福的,而你們呢?為了省那點路費,幾年不回家一次,我被同學欺負的時候你們在哪裡?我看到別的孩子在父母懷裡撒嬌,自己只能痛苦流淚的時候,你們在哪裡?我第一次來例假,手忙腳亂,以為自己得了病要死了的時候你們又在哪裡?現在我長大了,你們知道管我了?你們沒有帶過我一天,有什麼資格管我?”孩子的語氣中充滿了怨恨。

夫妻倆和我們談到女兒的時候,心中充滿了愧疚和後悔,他們說在外打工這麼多年,錢是賺到了一點,但是女兒卻毀了。如果回到當初,夫妻倆一定要留一個在家種地,看孩子,哪怕窮點,起碼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媽媽最好親自帶孩子到三歲

好多父母認為孩子在小時候事不記事,只要吃得飽,穿得暖就可以成長,他們恰恰都忽略了哪怕就是剛出生的嬰兒都是有思想的,父母把嬰幼兒丟給別人撫養,會讓嬰幼兒覺得自己是個沒人要的孩子,沒有安全感會貫穿孩子的整個童年時期。孩子後來的一切叛逆的行為,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三歲之前是孩子安全感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在三歲前,媽媽要儘可能地自己帶孩子,不能與孩子有長時間的分離。這也是為了孩子以後的健康成長打下基礎。


李嘉誠說過一句至理名言:任何事業的成功,都彌補不了教育孩子的失敗!錢是賺不完的,但是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過去了就永遠過去了。我們在賺錢養家的同時,千萬別忽略了孩子的成長,錯過了就是一輩子。


人在年輕的時候,千萬不要藉口工作忙而忽略對孩子的教育,在年老的時候,一切榮華富貴都是過眼煙雲,而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你晚景慘淡,但是一個成功孝順的孩子足可以讓你生活無憂。


蒲公英的情感花園



陪伴孩子只是一種選擇,而非犧牲。

如果覺得自己照顧孩子是一種犧牲,受莫大委屈似的,我個人建議可以考慮放棄。因為即使你勉強下去,心態也會不平衡,以後的生活很容易跟老公發生衝突,完了還會把原因歸結於"因為我沒賺錢。"

小孩14歲,6歲之前我斷斷續續全職幾年,6歲之後連續全職,目前連續全職第八年,未來還要繼續全職幾年。

家庭經濟一般。老公的收入就是普通農民工的收入。雙方父母均健在,不可能拆開其中一個來幫我照顧孩子。老公職業原因,需常年在外省。考慮到孩子學籍以及以後高考問題,只能從一年級開始在本省就讀。

全職是夫妻共同商議的結果。不是因為有錢,也不是為了逃避工作。孩子需要人照顧,不是他就是我。



每些年我陪孩子的時間多,對孩子的性格愛好一一瞭解。

非要說犧牲,他做出了很大犧牲。

全職媽媽從來就不是危險的職業。與其如天天擔心不賺錢老公如何如何背叛,還不如加強自身情商智商。與其如滿臉怨氣,不如笑對生活。與其天天覺得自己吃了大虧,不如多想想老公有多麼不容易。與其如擔心孩子長大自己失去作用,還不如運籌帷幄,把家裡家外上上下下的事打理好,讓老公集中精神上班,自己也能鍛鍊處理事情的能力。

有些全職媽媽,又想著老公賺錢養家,又想老公處處溫柔浪漫,還想老公下班回家忙著洗啊掃啊賣力帶娃啊。碰到點小事就是"老公你去搞定"。這樣的日子不吵架不壓抑才怪。

當然,想讓老公做這些事不是不可以,多哄,少命令。

想讓老公解決問題與麻煩也不是不可以,自己在旁邊學著點,爭取下次自己解決。我老公常年不在家,家裡換水管燈泡,我都是自己換。我老公在外地,電腦壞了我教他處理,我幫他申請變更寬帶,安排安裝。

有些全職媽媽,天天研究化妝品美容,或者約人打牌,花錢不手軟,全然不看老公工資卡,一不小心花出個窟窿。能不吵架嗎?老公能不嫌棄你嗎?錢是他辛苦賺來的,亂花還不允許心疼了?

要說全職的犧牲,一般是孩子小的時候,走哪都脫不開身。逛街可能都帶著孩子。但是一旦孩子讀書,是比朝九晚五的人自由得多。


能被替代的,是煮飯洗碗洗衣服。

不後悔的,是因為有著不可被替代的東西。


如果自己去上班,孩子扔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者送託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媽媽爸爸確實都不用為孩子犧牲工作和生活了,但是孩子為了爸爸媽媽做出了犧牲,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為兒女做出了犧牲……

家裡總要有人"犧牲"。不是爸爸就是媽媽,不是父母就是孩子,以及外公外婆爺爺奶奶。

小時候我爸媽陪伴我較多。現在父母上了年紀,我不會自私地讓我父母其中一方來幫我照顧孩子和生活,然後我去上班。我是非獨,父母不可能全部來幫我照顧孩子。

我去上班,也就一餬口的工作,內地城市,撐死兩三千的工資,我不好意思叫事業。而且上班性質決定了我不能朝九晚五,我沒辦法賺很多錢,也沒辦法對孩子進行很好照顧。

我同學在超市上班,夫妻分開居住,她照顧孩子上學。上班用監控照管兒子,女兒放學回家還要幫她做飯。這種工作家庭兼顧的媽媽,真的兼顧好了嗎?

所以,全職媽媽首先得自己看得起自己,不要被外界言論干擾。你去上班,你孩子無人照顧,勸你上班的人不會幫你帶一把。你又工作又帶孩子,她們也會覺得你沒兼顧好。

自己不想全職,就不全職。上班之前和丈夫分工好孩子每天的照顧。想全職,就一心一意全職,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