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子欲孝而親不待”的現象?

拆那小哥哥


見過很多這樣的事例,父母在世時,大聲斥罵父母者有之,拳打腳踢者有之.父母仙逝後,大都能鼻子一把淚一把地追念父母,痛恨自己當時沒好好服伺父母,大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

我是不太相信子欲孝而親不待的,樹欲靜而風不止這個倒還說得過去,因為樹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但人可以,你要是覺得作為子女,應該對自己父母好一些,那麼現在就去做,趁他們還能感知得到你的這些行為。不要等父母逝去,再想起生而為人子女有些事應該去做而沒去做,然後寄託在清明節,或他們忌日燒幾炷香。一點兒意義都沒有,無論多麼傷心欲絕、多麼感天動地,泉下人無從感知。

想起一句話,人生有三樣東西不能等:行孝、對身體負責、學習,覺得這話很有道理,所以分享給了各位。這三樣東西不能等是因為他們的發展只在一維的時間軸上進行,所以隨著時間的流失,他們也就逝去了。不要等到父母的逝去才感嘆親不待,趁現在,對自己的父母好一點,不必拘泥於任何形式對父母好,尋找最適合於自己父母的方式。子欲孝而親健在,這才是為人子女者該做的!


艾瑞巴蒂Go


行孝不及時,後悔一輩子。

去年十一,回到老媽身邊待了兩週。

做過兩次胸椎骨折手術,老媽腰早已經直不起來了。腰疼腿疼,還有高血壓。但老媽精神尚可,生活還能自理。87歲高齡了,尚能如此,使我稍感寬慰。我並準備打道回府。臨行前的下午,老媽說她腰好疼,彎不下腰了,叫我幫他剪一下腳趾甲。這是我平生第一次給我媽剪腳趾甲。所以我也很認真很細心。等把老媽這隻腳剪完以後,要給她再剪另一隻腳,老媽說什麼也不答應。她說那隻腳他能夠得上,就不麻煩我了。老媽總是這麼要強,能自己做的絕不麻煩子女。

我返家三週後,也就是去年十月底,大姐給我打電話,說老母親因為黃疸住院了。我次日一早匆匆忙忙乘高鐵趕回去了,下車後直奔醫院。瘦弱的老母親面色發黃,但精神還好。第二天醫生告我,根據一系列檢查結果判斷,老媽媽因為肝膽總管堵塞,需要做十二指腸鏡探查術,以打通阻塞。否則只能維持兩三個月。他們特檢科主任更是直截了當的告我,必須要做,不做的話就出院。說實在話,這種手術也不大。況且我也沒有別的選擇。老媽那個手術做的並不順利,快中午一點了,才從手術室出來。當天的情況還算平穩。第二天開始出現柏油樣便,然後是鮮紅色的然後量越來越多。很明顯的消化道大出血。然後是大劑量輸血,大劑量補液。內科能用的法子都用了。11月3日早上,老母親極其痛苦的對我說,難過死了。我含著眼淚對老媽說,媽媽,你閉上眼休息一會兒,睡著了就好過一點。從此,我那老媽媽就再也沒能睜開眼了……

給母親過完頭七後,我返回石家莊,當天晚上就發高燒。第二天上省三院住院治療兩週。那些日子心情極為壓抑。朋友打電話安慰我,我都忍不住想掉眼淚,晚上做夢也夢見老媽媽了。後來更是靠安眠藥入眠,只要白天一閒下來了就時常想起老媽媽。特別痛心的是,平生唯一一次給老媽媽剪指甲,居然只剪了一隻腳,只完成了一半。

好想再給媽媽剪一次腳趾甲……

子欲養而親不在!

我16歲就參軍離開了父母親。此後也就在北方安家立業了。和母親南北各居一方,一年也難得見上幾面。回想起來,父親就是一個飯票的提供者,然而沒有文化的母親卻用她的善良、賢惠和樸實,塑造了我們兄妹積極向上的人格。我現在已屆花甲,依然還記得小時候媽媽教導我們“東西從哪兒拿,要放回哪兒去。”終身受用啊。媽媽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守望者和守護神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再讀孟郊的詩不經刻骨銘心,潸然淚下。

好想時光倒流,能讓我為親愛的老媽媽剪一次腳趾甲……

- - - - - - - - - - - - - - -


吃一杯茶


父親和母親的愛情已經走過了近四十個念頭。自從我和女友領了結婚證後,母親每每就跟我開玩笑說,父親像我這麼大的時候,孩子都已經有三個了(我有三個姐姐、一個哥哥)。我便笑著說,我們要響應國家晚生晚育的號召,也要讓你和父親多清閒幾年。母親大笑不已,慈愛地摸摸我的頭,說現在年代不同了,你們年輕人有自己的思想,只要在一起快樂安穩就行。

母親是地主家庭出身,年輕時是村裡未婚女青年中學歷最高的——高中畢業,早早就當上村裡的小學教師。我曾無數次想象母親年輕時的模樣,身材苗條,頭髮幼黑齊腰,清徹明亮的眼睛充滿希望,可從我記事起母親已不再年輕,皺紋已悄悄爬上了母親的額頭,長髮也已剪成齊耳短髮,眼睛裡總是露出慈祥,身體也因為年紀的增長開始發福,。

父親年輕時是一個帥小夥,身材高大,家境卻十分貧窮。聰明的父親雖然也只是高中畢業,但卻自小對中醫十分感興趣,小時候,我就曾經記得他對著這各種中草藥及書籍仔細地進行研究,時間長了也領悟出一些門道,到後來乾脆在家裡開了箇中醫門診,鄉親鄰里們有些小毛病啥的,都願意跑到我家請父親看看。

當時,母親象其他女青年一樣戀暗著父親,儘管父親窮得連件像樣的衣服也沒有,但她的目光一直圍繞在父親身邊,儘管母親知道在那個時候,出身的懸殊對於兩個人的關係肯定會有影響,但她依然十分執著。

父母雙方的家相隔的很遠,彼此間見上一面不容易。於是,我從父親的嘴裡知道了那時的母親是如何如何的走幾十里路到父親上班的路上的一個路口處等父親;也從母親的口中知道了當年的父親是如何如何的穿過雜亂的田間小埂,崎嶇的山間小道去母親家裡去哄被他弄的不高興了的母親……

有一年夏天,母親病了,得了肺炎,連續幾天發燒不止,父親知道後連續幾天一大清早就跑到鎮裡買合適的藥材,由於母親家家規嚴格,不允許父親進房照看,於是父親每天都熬好藥放在門口,直到母親的病痊癒為止。經歷過這件事,母親便下定決心非讓父親請媒婆去家裡提親,可是卻遭來了外公的強烈反對。外公是當地有名地主,他哪能讓自己的女兒去嫁給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小子?這豈不是把女兒往火坑裡推嗎?可是倔強的母親說非父親不嫁,當時外公託人給母親介紹了好幾個教書的先生,並以斷絕父女關係相逼,可母親態度依然堅決。外公無奈,最後只有妥協。

1968年的春天,母親提著一口大紅木箱,在沒有任何禮金的情況下嫁給了父親。結婚當天,父親因為找不到一件象樣的結婚穿的衣服,母親從大紅木箱裡拿出了一條黑色的毛領,一針一線地縫在了父親那件到處是洞的棉衣領上,母親一邊縫一邊心疼地哭了。

後來,隨著幾個孩子的出生,父親的努力工作,母親的勤儉持家,家裡的條件也變得越來越好。父母常說:既然是夫妻,就應該白頭到老;既然是夫妻,就應該彼此包容;既然是夫妻,就應該生兒育女;既然是夫妻,吵吵鬧鬧那也是家常便飯…於是父母親有了我們,也歷盡風雨的愛情之路,走到了晚年。每次看到黃昏中他們相依相伴的剪影,我就在想,也許這就是世界上最浪漫的愛情故事吧!


五河人在蕪湖漂


我個人覺得應該及時行孝,歲月不饒人,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等。

我年少時總想著自己沒錢,想著父母還年輕,以後有機會。不曾想,父親突然得病逝世。

父母去世後,我做的第一件事,把母親接在身邊,帶她旅遊吃喝玩。不過,我剛踏入社會,手裡沒多少錢,母親呆了一些,外公去我家,她就回家了。

母親回家後,我吃了一個多月的大餅就醃菜,母親不知道。但是我心裡很舒暢,我感覺能看到母親的笑臉,很值得。

以後,我有空就和母親聊天,我發現,只要能和她聊天,只要能回家看她。母親就很開心。

孝順父母不是有錢才能做到的,小事也是孝。父母會老,孝順父母要及時。別等到“子欲養親不待”。後悔晚了。


卿本娘娘命






白水清茶197014


把父母接到自己身邊一起生活,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可以隨時盡孝。我現在就是和我母親一起生活,父親早就不在了,跟哥嫂關係不好,我這當女兒的當然不會不管她,把母親接來一起生活,還可以相互照應著,但這兩年母親身體比以前還是弱了不少,腿腳也沒以前利索,走路也硬硬的,看醫生做理療針灸有點效果,唉,可能年齡大了,身體問題就來了,只有盡力醫治,早日趕走病魔。


樂至張二姐


大概在整整10年前,我一個關係非常好的朋友。

他的父親得了胰腺癌,醫生說可能沒幾個月了,於是我朋友就從國外帶著女朋友馬上飛回國內,在他父親的有生之年舉行了婚禮,讓他在彌留之際的父親見證了這一切,完成了一樁大心願。

這件事情對我的觸動非常非常大,好不誇張,我晚上想到自己的父親,我眼淚不由自主的就流了下來。根本忍不住,就是想回家,想我的爸媽。於是那一年,我每次和父母在視頻裡面聊天,每天都會當著父母的面不由自主的痛哭,流眼淚。

說真的,我自己都感覺我莫名其妙,但是就是忍不住,真的忍不住,就是想回家。

大概過了1個月時間,慢慢的從這種狀態中走了出來,但是一直在想如何去避免子欲孝而親不在這件事情。

通過這麼多年的經歷和總結,我自認為我是一個孝子,本來以為只有住在一起才能盡一個兒子的孝道,實際不然,這幾年越來越感覺,距離可以產生美,但是這個距離的拿捏又很難,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太遠他們受不了,太近你受不了。

我認為,最好就是住的相對近一點,因為父親需要你陪他聊天,陪他偶爾喝喝酒,發發牢騷。

最好可以多給他們買一些新奇的東西,一些感覺價格相對昂貴的東西,一些補品,工藝品之類的,這樣母親會很滿足,最好再帶她去商場逛逛買幾件衣服。

最好能夠幫他們報個旅遊團,讓他們離開自己的孫子幾天去外地玩一玩,這樣他們就會非常想念孫子(你懂的)

哈哈,剩下就是多給他們適當的陪伴,適當哦,一定不要每時每刻都在眼前,他們說你你也受不了,你說他們他們也受不了。

好了,這就是我的經驗了……


自娛自樂的大李


我鼠目寸光,沒有魄力讓孩子遠離家鄉 ,女兒從小學習體育舞蹈,成績顯著,老師決定帶她和幾個小朋友一起去香港,我有顧慮,沒有同意因為孩子才9歲,太小了。現在兒女都在身邊都很孝順,不惹我們生氣,看著孫子,外孫子享受天倫之樂。


珠峰文冠果


看到這個提問,我已淚流滿面。後悔那時沒有多陪伴爸爸[流淚]在他離開之後的這幾年,一直不能釋懷。我很愛我的爸爸,但從來沒有對他說過,想說的時候,他卻聽不見了。所以,我現在會多多陪伴我媽媽,不再給自己留遺憾。


雲中飄舞


盡孝確實是要趁早。這個我六七歲的時候已經懂得了。

所以我無怨無悔地幫家裡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挑水,砍柴,下海撿海獲。大點三四年級去賣過油條,冰糖葫蘆貼補買文具。幫忙種稻谷,割稻穀。十三四歲暑假去搬磚、挑磚、挑水泥。掙錢幫忙交學費,還有剩。出去打工回家,從來沒有空手,不是帶吃的,就是買穿的,從來不讓家人費心過。再後來就是我出錢出力地幫助家裡。

雖然婚姻大事不聽家裡的,這個是個遺憾,但是婚姻大事真的是命中註定的。我對長輩已經盡了我應盡的孝道。此生無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