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媽媽以後,是不是連崩潰的權利都沒有了?

劉小姐的日常生活Live


有沒有崩潰的權力暫且不說,先想想我們若真的熬不住,和誰去崩潰?


和孩子嗎?

——孩子接不住你。

和自己的父母嗎?

——他們有可能接住你,可是然後呢?為你無休止的擔憂。這是你期望的嗎?

有接得住你崩潰的人在身邊,你便不會遊走在崩潰的邊緣;

你經常遊走崩潰邊緣,是因為身邊沒有給你舒解之人,也許正因為身邊人的所作所為,才導致/加劇了你的崩潰。

(一)有的人,沒有機會崩潰!

當你生完孩子,婆婆對你關愛有加,孩子哭了主動抱,每天都問你想吃什麼,給你做可口的飯菜,只要孩子不哭,就趕緊讓你多補補覺;老公下班第一時間抱抱你,說一句“老婆辛苦了”,然後抱抱孩子,一起有說有笑吃完飯,晚上陪你們一起睡,半夜孩子醒了陪你一起照顧孩子,或換尿布,或衝奶粉,非常貼心。

如此,你會崩潰嗎?估計每天都會笑容滿面,很知足,很幸福吧。

即使你真的崩潰,身邊的老公和婆婆,都能接住你。

但是,也正因為有他們的關懷和發自內心的愛,根本就沒有你崩潰的機會。

恨不得老公發現你稍微有些不開心,就會想盡辦法為你解憂呢。

如此,怎能崩潰?

(二)每一次崩潰,都是累積出來的!

這裡,不去說孩子生病,全家人身心交瘁的事例,畢竟比例小。大多數家庭,孩子都很健康,可是依然有些大人會遊走在崩潰邊緣。

而每一次累積到“崩潰”的情緒,都是時間和周圍人作用的結果,當然也不乏小部分人自己鑽牛角尖,想不開。

當老公下班什麼都不做,沙發癱,玩手機,看電視,絲毫意識不到你的付出,而且孩子一旦哭了、鬧了、病了、磕傷了……他還會一股腦地指責你:“在傢什麼都不幹,連個孩子還看不好!”

孩子發燒,他在旁邊呼呼大睡;孩子鬧了,他嫌煩,直接搬到書房繼續睡……

婆婆在家不但不幫你分擔家務,而且什麼事情都想插手控制;你想放鬆了,看一會兒手機,結果你老公回來,婆婆還會向他告狀:“你媳婦不好好看孩子,天天就知道看手機,都是我做家務,累死了……”

如此,你確實容易崩潰。可是,即使崩潰了,你的身邊人也沒準會認為你小題大做,不但不嘗試接著你,反而更狠地否定你!

(三)有情緒很正常,但莫要等到“崩潰”再去處理!

事實上,在現實中,有上面兩種情況的家庭都比較少。更多的家庭雖然沒那麼舒心順意,但也沒那麼糟心無助,而是處於中間地帶。

  • 婆婆還好,能幫幫忙,同時也能添點堵;

  • 老公還好,能看看孩子,同時也能添點亂。

  • 孩子也還好,能自己玩玩,偶爾賴賴唧唧、磨人磨得厲害。

如果孩子反覆黏你的時候,你的狀態尚可,你便會抱抱孩子,陪他玩玩,享受親子時光;如果你的狀態不好,你便會煩躁甚至生氣,覺得孩子不懂事,朝他發脾氣……

其實,有情緒是正常的。

有情緒的時候,要舒解,而不是壓抑自己,憋著忍著。

因為所有憋回去的脾氣,總會有釋放的一刻。不是向外釋放,攢著對他人發一次大火;就是向內釋放,傷害自己,或自責,或生病。

比如情緒累積到10分,你會崩潰。

那麼每次當情緒累積到三四分時,你便及時處理,舒解掉,讓負面情緒又回到了0分。那麼,如此一來,你便很難上升到10分。

所以,有情緒一定要及時處理,不要等到了“崩潰”的程度,才去想辦法。那樣的話,不但不利於家庭和睦,更對孩子影響不好。

(四)舒解情緒的方式

每個人性格不同,興趣不同,舒解情緒的方式也會不同。這裡,我分享一個我特別喜歡的舒解情緒的方式。

(1)平靜的時刻,想一想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當我們平靜的時候,刻意去想一下自己喜歡做什麼事情,或者做什麼事情會讓自己心情愉悅,然後記下來,建議記在一個本子上,也可以分享給你的孩子,如果他在三歲以上的話。

比如:我喜歡聽歌,我的兩個孩子都知道。

有一次我發脾氣,對著兒子吼了幾聲,及時意識到我的狀態不對,馬上收聲,到廚房一邊做事情,一邊冷靜。突然,鋼琴曲的聲音就飄了過了,原來他把光碟放進了音響中,他知道音樂能幫我平靜下來,他在幫我舒解情緒。

所以,當我聽到鋼琴曲的那一刻,我的氣憤瞬間消失,整顆心都被溫暖和感動包圍。

有的人喜歡吃美食、看電影、喝咖啡、和朋友聊天……這些方式都可以。記下來,等到意識到自己情緒低落之時,刻意讓自己去做這些事情,主動平緩自己的情緒。

(2)當意識到自己情緒不好,請先努力閉上嘴

當意識到自己的情緒狀態不好的時候,先不要說話,尤其時憤怒的時候,說出的話大多殺傷力很強。更不要在這個時刻做什麼決定,這個時刻做出的決定也是不理智的。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狀態不好,停下來,深呼吸,保持安靜。

(3)然後,刻意想一想第(1)點中那些你喜歡的事,選擇一個去做

無論是聽歌,還是下去散步,或者給好朋友打個電話,出去逛逛街……只要可以實現,能幫你情緒好轉,能往你的心裡注入正能量即可。

如果我們學會正確處理負面情緒的方式,不但能影響到身邊的人,利於家庭和睦,更會給孩子做了一個以身作則的榜樣,讓孩子耳濡目染,慢慢習得了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

(五)不要委屈自己,你會愛自己,孩子才會愛自己!

最後,多說一句。不是所有的委屈,我們都要接受;不是所有的負面情緒都需要自己化解,然後微笑著再次面對身邊人。

  • 當我們不被尊重的時候,我們要學會為自己申辯,堅守自己的底線;

  • 當他們要求過分的時候,我們要有勇氣拒絕;

  • 當我們很累的時候,我們要有底氣讓他們分擔,畢竟家是大家的,責任也是大家的!

只有我們學會愛自己照顧自己了,孩子長大以後才能會愛他自己,不會因為別人而丟了自己,委屈求全,才能過出屬於他的精彩人生。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我是一位四歲孩子的媽媽,孩子是我一手帶大的,期間也有過崩潰,絕望,傷心。不是不能崩潰,而是崩潰後依然愛孩子,愛生活。我很清楚的記得,剛生下孩子,老公呆了不到半個月就回部隊了。當時走的時候我就哭了,因為不知道怎麼樣把孩子帶大,才做媽媽什麼不懂,感覺孩子一直哼唧,再加上奶水不多,奶粉混合餵養的,根本就不知道孩子是不夠吃,還是吃的太多。還有就是給孩子穿衣不會,抱也不會抱,怕弄疼寶寶了。寶貝出生是在冬天,為了不讓寶寶凍著,我經常唔著被子,打個手機燈在被子裡給寶寶換尿布。相信很多寶媽都有一樣的經歷吧。再有就是孩子生病,孩子一有什麼不舒服,首先第一件事就是拿手機查資料,看孩子怎麼了,有的時候翻手機都能翻到半夜。孩子一歲的時候,嚴重缺覺,頭髮也大把的掉,真的感覺很崩潰,偶爾半夜也會一個人大哭一場,哭完再好好的帶孩子。每個媽媽都不容易,都經歷過絕望,崩潰,無助,但這就是生活,做了媽媽就要堅強,告訴自己,什麼都會好起來的。所以當你感覺崩潰的時候,不如就釋放一下情緒,然後生活接著加油,等孩子大一點的時候,你就會感覺當時的崩潰真的沒什麼的,所以,加油寶媽們,我們都是最棒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一張白紙Msli


我是兩個寶寶的媽媽,大寶8歲,正是活潑好動的年齡,小寶1歲,正是需要呵護的時候,我工作是比較忙的,上班的地方離家遠,每天早出晚歸。看到你的問題真的很有感觸,為了寶寶好,做媽媽真的沒有崩潰的權利。

1、媽媽崩潰會對孩子產生負面情緒。

上完一天班,累得半死,有時候大寶還不聽話,作業不好好寫,老是拖拖拉拉,東摸摸,西看看,就是不願意好好寫作業。好聲好氣地跟孩子說,他不但不聽,有時候還頂嘴。有時候我的情緒上來了,整個人都崩潰了,變得歇斯底里的。寶寶當時被鎮住了,但是他整個人都是呆滯的,我特別後悔,為什麼不可以好好控制情緒?

還有一次,我跟丈夫吵架,只是一點小事情,但是我那天特別累,於是整個人突然就不好了,情緒崩潰了,哭得聲嘶力竭,我家大寶被我嚇壞了,一個勁兒地問我幹什麼,表現得很害怕。

母親崩潰了,這種負面而且激動的情緒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甚至會傷害孩子弱小的心靈。

2、崩潰對解決問題一點幫助都沒有,只會令事情越來越糟糕。

我家小寶剛出生的時候,大寶正好是一年級的新生,晚上照顧寶寶本來就累,大寶的學習還一塌糊塗,拼音教很多次不會,簡單的加減法也可以做錯,教來教去都不明白,那個時候我真的特別崩潰,忍不住打罵孩子。結果問題解決了嗎?沒有,孩子的測驗成績一天比一天差。

眼不見心不煩,後來我把輔導作業的任務交給了爸爸。他是一個性子特別慢的人,一道題就算講五次、十次,孩子還是一臉呆滯的樣子,他都不會生氣,當孩子做得不好的時候,他會嚴格地要求孩子,有話都好好說,大寶的成績居然一天比一天進步。

崩潰對解決問題一點不幫助都沒有,只會令事情惡化,做媽媽的,責任實在太重了,不能讓自己的崩潰影響到孩子。

3、媽媽崩潰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塑造。

崩潰是不能好好處理情緒的一種表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最大,孩子會不自覺地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和處理問題的辦法。

媽媽用崩潰的方式處理問題,孩子也會學到了這種表現情緒的方式,遇到問題的時候可能會變得容易激動,根本不可以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我相信這是所有媽媽不願意看到的。

情緒管理真的非常重要,遇到事情就崩潰的媽媽要好好學習一下怎麼管理自己的情緒。

既然選擇了做媽媽,就是把這份責任放在了自己的肩膀上。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做媽媽的人確實沒有權利崩潰。


二寶媽媽的育兒經


親愛的,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也第一次用這麼親切的語氣。可見媽媽之間是多麼的相通啊。說多了都是淚啊啊。我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真的更沒有權利崩潰了。


記得三年之前,當時只是老大自己,我生氣的時候,自己出去透透氣,畢竟家裡還有個人,但是再也不會有人追出來了。當時自己又是剛進入婚姻一年多,還是有很多少女幻想。後來發現真的很無力,最後自己回家的。很失落,當時心智也沒這麼成熟。但是對於遠嫁的自己來說,真的沒有人訴說。


後來又生了老二,就不說其中為嘛生的種種了。兩個孩子之後,真的不會有這種崩潰的想法了,記得之前跟公婆住一起,也有矛盾,但是就忍著。後來晚上領著兩個孩子出來玩,在夜色中淚眼朦朧,現在還記得。


你看現在這些都過去了,想起來仍然記憶猶新。因為咱們有時候真的脆弱的不行,尤其有寶寶的前三年。雖然老公對自己也可以,但是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個體,自己都未必懂自己,他又怎麼能全部get到你的點呢。所以女人真的要靠自己,靠自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永遠不要放棄學習,這比貧窮和衰老更加可怕。自己也要關心自己的情緒,學會和自己對話。說起來不是孤獨,就是有情緒時不要壓著,試著去察覺自己,這背後是什麼,慢慢的就會越來越好。


咱們在家庭中,或者在育兒的道路上,要一步步成長,收穫全新的自我,而這時候咱們也可以用例外一種方式處理崩潰,或者是你足夠有能力應對周邊的一切,而不會崩潰。

咱們自己一定對自己好。


我是兩個招商銀行的媽媽,熱愛生活,喜歡分享,歡迎關注我,育兒路上一起成長。

奔跑的寶媽媽


很高興回答與分享這個問題。

也許那時一個青春年華,朝氣熱愛的年紀,不知道有一天面對這樣一個做媽媽的境況。

比如我現在想寫點,被兩個小孩左右叫喚,凌亂不堪,一片狼藉的地盤,

誰叫我們是為母則剛的媽媽了,這個又算什麼是吧,

白天沒有停個各種圍繞,家務,孩子。

這是每個媽媽必經的。

我發現認識的新手媽媽總有在小孩的吵鬧不停,生病時崩潰。

總有體力不支,極度疲憊時是吧。

而我二個的吵鬧日常,心己築起了鋼鐵長城,

經濟的拮据,比起抑鬱,最讓人絕望的是身邊人的冷漠。

當缺睡眠的情緒,身體與心理機能的弱勢,是不是有一刻擊潰的眼淚。

我們唯有調整,緩釋情緒,自我解救,不做抑鬱媽媽。

我們是不是常有忍不住的脾氣了。對小孩,

在互相傷害著。

而今天,我知道我允許自己生氣,卻想放過與擁抱自已,不要動手,不要崩潰。

而實在忍不住了,就拍二下哈,崩潰不是錯。

與自己和解就好。


遙遠心林


你好,很高興為你回答問題,我是一名90後寶媽,有一個16個月男寶寶KOKO。

做了媽媽後當然可以有崩潰的權利,也可以有發脾氣的權利。

我在我產後的時候,我們寶媽雖然是寶寶的女超人,但是也是獨立的個體,我們以前有的權利現在一樣都有!

但是我會自我調節。我來分享一下我的自我調節辦法:

每天花一點點時間在晚上的時候打坐,沉思自己的一天,也不一定需要用打坐,也可以躺在床上思考人生,自己面對自己,自己質問自己,自己調解自己。

我這裡說的質問是問自己,為什麼我要不開心。我不開心的原因具體是什麼,可以第二天的時候手寫下來,等著晚上再問自己。

舉幾個例子

1.老公不關心,公公婆婆讓人心煩。

2是寶寶太難管,自己都沒時間睡個好覺。

3.自己管孩子脫離社會,自己沒有經濟基礎。

有各種問題可以去思考,我們可以換個角度去調解。

  1. 多與老公交流,老公如果真心對你,他的工作也很辛苦,也知道寶媽的苦,回家能幫的就一定幫,寶媽要再溫柔點多寶爸,寶爸不用小心翼翼。

  2. 公公婆婆如果真心覺得煩,那就保持距離,避免接觸。

  3. 雖然沒有工作,但是可以陪伴糯嘰嘰的寶寶也是很幸福的事情,寶寶的成長很快,快到我們抓不住,能有時間陪寶寶也是甜蜜的負擔。


煩惱的猴子哥


看到你的問題,我想起來前段時間自己奔潰了一次,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有了老大後就一直和公婆住在一起,前幾年相處的也算不錯,覺得自己可以隱忍,兩年前有了老二,我覺得自己變了,變得不想忍讓了,和婆婆吵架的次數也多了起來,有一次是老大不聽話,我教育著孩子,老的就開始插嘴,數落我怎麼怎麼樣,我竟然就嚎啕大哭了,那一刻所有的委屈湧上心頭,到自己房間哭了好久,正哭著婆婆還來到床前說我有什麼好哭的,說我受不了一點委屈,現在想起來她那高高在上唑唑逼人的樣子我就特別恨,現在搬出來了


沉默的喵喵奧


是的啊,現在我正在崩潰中。現在二胎剛一週歲,還不會走路,每天彎腰扶著他走路,有時候抱著,腰都要累段了,咬咬牙,忍著,還得繼續。年前孩子生病咳嗽發燒,夜裡哭鬧,每天夜裡都是抱著睡,特別發燒那次,幾夜幾乎沒怎麼睡覺,不停的量體溫,有一次夜裡不退燒12點抱著去醫院,我也要累垮,很崩潰,怎麼辦?有時候孩子哭鬧的時候,我也坐在那裡哭,我也很累啊,又沒人幫我,所以有時候很後悔要什麼二胎。但是又想想做母親哪有那麼容易,熬熬就過去了。所以現在就悶聲過日子,盼望孩子快點長大,以後自己要瘦瘦的美美的生活!


壯壯愛媽咪


我沒做過媽媽,但是從我懂事到大學畢業唯一一次看到媽媽崩潰是家人出事的當天。

那麼多年,不管生活怎麼樣她都堅強面對,從來沒有怨言,每天都活的很快樂。

我也一直以為堅強如她,是不會崩潰的,但是家裡出事後,堅強的她成了被安慰的人。

我出來工作後,她也崩潰過幾次,每次我都耐心的聽她講生養我們不易和我父親糟糕的關係。

現在想想我才稍微明白,小時候,她是孩子的榜樣,她剋制自己的情緒為孩子營造一個浪漫的世界,堅強的世界,媽媽對我們無條件的愛,讓我們看到艱辛生活背後的希望,看到她美好堅強的樣子。

我長大了,我成了可以保護她的人,所以她開始像我述說那些讓她一度崩潰的往事,每次一說都稀里嘩啦的哭得像個孩子。

所以我覺得媽媽並不是不可以崩潰,而是她會選擇讓她的孩子看到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橘子沒有的尷尬季節


親 崩潰的權利是有的!看你咋麼選擇?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是一個80後寶媽。我兒子現在2歲。從懷孕到現在都是我一個人帶 幾個月前離婚了!所以我沒有權利!因為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他,我崩潰了 他就可憐了 我要讓我兒子快樂的長大!所以我就是你說的那個沒有權利崩潰的媽媽……其他人我覺得是可以選擇的,比如讓家人把孩子帶一天,你可以大哭一場 砸東西大聲喊 或者一個人出去 大吃一頓 蹦迪 極限運動 醉一場 跑到大汗淋漓 ……這些歇斯底里的崩潰行為都可以讓你釋放壓力!也是我做夢都想幹的事情!但是我沒有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