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建立家長群這一現象,到底好不好?

發哥媒體


挺好的,老師發信息群裡,家長可以第一時間知道班級情況,讓孩子把緊急的事情先做,以便於不錯失機會,還有不會因個人原因而導致拖班級後退,也間接的導致孩子的自責感。班級處於蓬勃向上的姿態,孩子也會充滿陽光自信,少年強,中國強!


何莉89


大家好,我是為娘要上進,很榮幸受邀來跟大家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在我看來老師建立家長群,這完全是有必要的。

記得我們小時候,沒有電話,更沒有微信QQ之類的老師有什麼事情要通知家長,往往還要讓同學帶話,傳達消息的效率很低,有時候還聯繫不上人。

現在通訊發達,溝通也方便,老師成立一個家長群,也方便把學校的任務、教學要求、以及一些集體活動及時傳達給大家。

如果沒有家長群,讓老師按照通訊錄一個一個的通知,這會佔用老師太多的時間,也難免有所遺漏。群發在家長群,省時省力也省心。

當然建立家長群,有些事,還是需要老師和家長們統一遵守。

比如,老師不能把成績公然發在家長群,不能在群裡公然通報批評孩子,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關於學生學習情況,只能私下跟家長溝通。

而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在群裡發表一些不當言論,不要在群裡發什麼連接拉票之類的活動。有什麼疑問或者不明白的,也先私下跟老師溝通。

大家齊心協力才能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如果大家贊同我的觀點,請給我點個贊。如果有不同意見,也歡迎討論。


為娘要上進


老師建立家長群這一現象,非常好!

具體來講,起碼有三大好處:

一、\t方便聯繫,快速傳遞信息

過去沒有微信之前,老師和家長聯繫,主要是通過書信、家訪,速度既慢,數量又少——聯繫的往往是個人。後來是電話、短信聯繫,雖然速度快了許多,但每一次通話,都是計時付費的;每發一條短信,都要單獨付費,這在經濟上很不划算。



後來發明了微信,老師建立了家長群,學校或班級裡有什麼情況,比如放假時間、收費項目、收費多少等等,老師在裡面發一條信息,全班同學的家長便都知道了。速度又快,受眾又多,且不用單獨付費,非常合算。

二、\t加大溝通,及時交換意見

老師在班裡幹每一件事情,比如舉辦一次詩歌朗誦、組織同學集體採訪一位老英雄、為某個貧困學生捐款等等,都可以發進家長群裡,事先徵求家長的意見,並獲得家長們的理解、支持。如果多數家長同意,當然就做;如果多數家長不同意,那就不能做;或者改進方案後,再徵求家長同意後,方可進行。

三、\t增進老師和家長的感情

逢年過節,老師和家長都可以在群裡發微信,彼此祝福,送上最美好的祝願!比如過春節,老師祝全體家長春節快樂,家長祝老師春節快樂。到了教師節,家長可以發微信,祝願老師教師節快樂!到了每年的農曆秋分日,這是“中國農民豐收節”,老師就可以在群裡發微信,祝願農民家長節日快樂、喜獲豐收!



——這些美好的祝願,無疑可以增進老師和家長的感情。

一、\t不能發負能量的東西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發負能量的東西,輕則群被查封;重則負法律責任。一定要發正能量的東西,發對家長、老師、學生有用的東西,讓“家長群”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

每個人都有臉面,都有尊嚴,都需要維護,都需要尊重。所以,在家長群裡發微信,就一定要注意,凡是有損於家長臉面的內容,一條也不能發。

比如——



全班學生的考試成績,老師可以發前5名優秀學生的成績,但對墊底的同學的成績,老師就堅決不能發到群裡,那樣會嚴重損害家長的臉面,對老師來講,是不道德的。再比如,哪位同學在學校裡獲獎了,或者做了好事了,老師可以發到群裡予以表揚;但哪位同學在學校裡抽菸、或者談戀愛,老師就堅決不能發到群裡,不能讓家長感到羞辱。

——總之,凡是有損家長臉面的內容,都不能在群裡發。這樣的內容可以給家長單獨發,採用家長能夠接受的方式和家長私聊,從而解決問題。

三、\t不能在群裡私聊

既然是“私聊”,那就單獨聊,不能跑到群裡聊,讓其他家長也看到。而且,一個家長群,少說也有50名家長,你聊一句,他聊一句,大家說的又多是雞毛蒜皮之類沒用的閒話,那麼,整個群就亂了。所以,大家在群裡一定要說正經話,有用的話。



此外,還要特別注意一點——

“家長群”不能代替家訪、家長會。

“家長群”有很大的作用,但老師們千萬不能因為有了“家長群”,就取消了家訪、家長會。家訪、家長會是面對面的,尤其是家訪,更是單獨的;那就更具親和力、親切感,更能加深瞭解,更能解決問題,更能增進老師和家長的感情。所以,家訪、家長會一定還要進行,堅決不能取消。


孫老師談孩子教育


建立家長群應該說不僅便利還很高效。孩子的教育不僅有老師的付出,更有家長的配合,只有雙方一起努力,孩子的成績才能提高。家長群的建立正是基於老師和家長的快速聯繫。

老師和家長之間的聯繫過去一般是家長到學校和老師面談。雖然這樣很直接,但是有些家長因為某種原因可能無法及時來到學校,還有的家長可能因為面子的問題不願到學校來,我們也能感受到家長讓老師叫到學校,對於部分的家長確實是有牴觸的情緒。因此這樣的方式對於家長來說比較反感,其實對於老師來說也很耽誤時間。老師一天的工作也比較繁忙,和家長聊天討論可能一兩節課就過去了,上課、批改作業等這些工作就不能及時完成,因此有些老師也不喜歡這樣的方式。

隨著手機的普及,微信的大量使用,為老師和家長的聯繫提供了更便利的方式,老師完全可以利用家長群去發佈相關的信息,可以是孩子的學習狀態,還可以是是學生的表現,可以是公開的表揚,更可以是針對孩子的表現提出相應的對策。應該說家長群的建立符合了現在的我們聯繫方式。門檻低而且對雙方都有好處。

家長群的建立需要老師的付出,更需要家長的配合,只有利用好這樣的方式,共同努力,把我們的孩子教育好,讓他們更好地更快地成長。


大語文天地


一個家長群的建立,首先是這個班級外在集體的凝聚。當有些話不方便對孩子說,或者說有事找家長溝通時,這是非常便捷的方法。

比如說當一個學校的通知要通告給家長,按照以前的老辦法一是告知孩子,讓孩子回去以後再通知家長。第二個就是一個一個的打電話。第三個是開家長會。

但是這樣做不僅耗時耗力,也有可能因為某種原因未能清晰準確的把通知的內容傳達給家長。可能會導致不可預料的意外發生。

因此家長群已經成為學校老師和家長之間進行溝通、交流的重要平臺和方式。從佈置作業到家長給孩子請假、學校組織活動需要家長配合,再到家長根據班級學生們的學習情況提出建議和意見,供學校和老師改進工作等等,都可以在“家長群”裡面來完成,隨時隨地,方便快捷。

但是,也有一部分問題隨之產生。比如家長與教師之間的矛盾,可能會影響家長群內的交流。還有個別家長的攀比、炫耀、拍馬屁的行為讓其他家長既無奈也沒法子改變。

甚至會有一些家長把家長群當做閒聊群,在裡面拉家常,說著與孩子、學校無關的事情,也著實讓人頭疼。

因此,我們在建立群聊時,可以現制定一個“群規”,讓家長們和老師遵守,給家長群一個好的溝通環境,共同守護孩子們的未來。





街巷口的貓


我孩子的班級就沒有家長群,這在如今也算是一股清流了吧。

其實老師建立家長群,也是得益於當今通訊科技的發達,初衷是為了老師和家長能更方便、無障礙地溝通,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讓孩子更好、更安心的學習和生活。


但現在許多家長群變了味,變成了部分家長討好老師、展示自己家孩子的舞臺,變成了部分老師批評學生、責怪家長的曝光臺,變成了老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老師與學生互懟的現眼場。種種醜態,讓這個便利的工具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和作用。

下面說一下我的孩子學校的做法。

老師在開家長會時,讓家長們在手機上安裝了一款用於老師和家長之間溝通的APP,而不是採用微信群、QQ群等方式來溝通。

我認為老師不建家長群,有以下優點:

1.能夠有效傳遞信息。

老師每天會在APP裡面發送作業、注意事項等消息給家長,家長在手機上閱讀了之後,老師可以看得到。如果有重要信息需要家長看的話,而家長沒有看到的話,老師會通過私信、打電話等方式提醒家長。這就保證了信息的有效傳遞,也是其最大的作用。


2.避免刷屏。


在家長群裡,老師發了消息,往往有許多家長會回覆”收到“、”謝謝老師“、”老師辛苦“等消息,雖然可以表明自己接收到了信息,但如果班裡家長多的話,很容易造成刷屏,將老師發的重要信息頂沒了,導致後來看到消息的家長需要往上翻好多屏才能找到真正有用的消息。而我們採用的這款APP則沒有這樣的問題,有了消息會有提醒,沒有刷屏的現象。

3.私信溝通互相尊重。

老師和家長有個性問題的時候,可以通過發私信的方式溝通,避免了老師在微信群裡將學生的不良表現公開公佈導致的家長和學生感覺面子上過不去的問題,老師和家長、學生相互尊重,溝通更高效、更高質。

4.避免”戲精“家長的醜態表演

沒有了家長群,那些愛表演的戲精家長們也就沒有了舞臺,大家也就看不到那些讓人尷尬的、諂媚拍老師馬屁的、讓人作嘔的話語了,同時也避免了各種紛爭。

最後我想說,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大家把重心放在孩子的教育身上吧,別整那些沒用的,別想那些歪門邪道,共同努力還教育一片淨土吧!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海叔教育堂


微信的高度普及,使得建立家長微信群成了目前學校的一種通行做法。不管是正式的中小學,還是社會上大大小小的各類培訓機構,只要開班,微信群都是標配。不可否認,微信群溝通效率高、信息傳遞及時,在一定程度上對教育教學工作是有利的,但另一方面,微信群的濫用亂用,也會造成家長之間的攀比、孩子信息洩露等。

微信群溝通效率高、信息傳遞快速高效,學校或班級的一些重要信息發佈、一些緊急情況的通知都是很方便的,對於孩子們學習教育中的一些信息家長與老師溝通起來,也更加簡潔方便,對及時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是很好的。此外,微信群信息的溝通,在一定程度上也代替了家長會、老師家訪或家長校訪,節約了老師和家長雙方的時間,也減輕了老師和家長雙方的負擔。

很多事情都是過猶不及,超過了一定的度,好壞就會相互轉化。微信群也是一樣,正是因為其信息傳遞的快速方便,日常教學工作中,很有可能造成濫用。比如,有的老師習慣於將孩子們的作業、試卷、分數等隨手拍照發到信息群裡,無形會造成家長之間的攀比心理,對孩子學習成長是不利的。還比如,一些情況下,學校收集一些身份證號碼、出生年月、家長聯繫方式等相對隱私的信息,也會圖方便讓大家利用微信群上報,極易造成信息洩露,帶來安全隱患。還有個別時候,一些老師或家長不注意信息溝通的方式或範圍,把本應該單獨溝通解決的教學問題或孩子們之間的小摩擦,放在群裡探討解決,激化矛盾,造成老師與家長,或家長之間的對立矛盾,也會影響到正常教學工作的開展。

通過以下正反兩方面的分析,大家都應該知道,微信群對教育教學工作開展是有利的,但必須加以規範和引導。一是要建立微信群使用規則,大家共同遵守。二是不發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微信內容。三是注意信息保密,不使用微信群傳遞隱私信息。四是維護群內清風正氣,不隨意向老師或家長之間互發信息紅包。五是顧全大局,大家共同維護班級團結。

個人見解,不全面或不適當的地方,歡迎大家留言探討交流。


晨爸在線CBZX


前言

老師建立家長群這管理手段,整體利大於弊。它給老師傳達教育部門上級精神、學校公共活動任務以及老師的各種教學任務帶來了非常方便體驗,改變了以前和家長單對單接觸模式的聯繫繁瑣麻煩。

對於微信家長群,其實應該當作趣味性的人生百態來解讀,它在不同性格家長的演繹下,變得多姿多彩生動有趣,有些甚至是啼笑皆非,樂趣無窮。

家長群的各種類型家長

1、沉默型家長

這種家長對老師在微信家長群發的信息,一般都保持沉默的態度。只有在老師明確要求家長看到後要回復的時候,才吭聲或者接龍。

這種家長,其實是挺有禮貌的,既積極支持了老師佈置的任務,又不刷屏幕,恰如其分地把握了家長群的作用。

2、熱心型家長

這類家長,一般是家委會的成員居多,平時班級需要家長幫忙搞些衛生、學生需要網上買學習課文課本等瑣碎事情時,他們就挑頭組織,發光發熱為大家服務。

作為一個家長群,其實是很需要這類家長的。畢竟有家長帶頭組織為集體辦事,比個體家長瞎折騰強許多。

3、肉麻型家長

這類家長不少,老師在群裡發的信息時他們有“三必”表現:必回信息、必說老師辛苦了,必說感謝老師。

肉麻型家長關心老師沒什麼不好,但他們這“三必”表現,無意中就把老師發的一些實質性的信息內容給刷了屏,給看需要看有用信息的家長造成了困擾。久而久之,這些“三必”家長也自然被群裡的其他家長貼上了“馬屁精”的稱號。

其實呢,這些肉麻的家長的小心思無非就是想討好老師的歡心,希望老師多點關愛他們的孩子。他們為了孩子的學業算是拼了老臉了,真的用心良苦。

4、吐槽型家長

這種家長萬中無一,但心思無非就是:一看不得熱心型家長的付出,二看不得肉麻型家長的“馬屁”。

這類家長一在群中說話,永遠自帶一點奇怪的氛圍,他們這種話語體系,說不上有問題,但總能給人從中感覺些啥情緒出來。

其實,這些家長也是想著給孩子在老師面前掙分的,但無奈一來懶得發光發熱,二又拉不下“馬屁式”的老臉,心急之下言行反倒走上了偏道。

5、廣告型家長

近年來,微商可謂是遍天下,一個群中,總有幾個家長是搞微商的,他們的心思非常有趣,內心活動比宮庭劇還精彩。

微商家長進群家長群,可把他們折磨死了:發廣告吧,這可是孩子老師建的群;不發廣告吧,又不是他們做微商人的風格。

微商家長最後實在被折磨得忍不住了把心一橫,把廣告發出去,當他們被老師或者別的家長提醒時,就馬上服軟認錯,態度好得很。我想,這肯定是他們早早就做好的對策。

這種行為其實是非常有趣的,應該算是他們在微商和老師間作了一個妥協和平衡:打死也要發一條,發後認慫服軟,算是他們對微商信仰的自我救贖罷。

結語

微信家長群就是一個社會小生態,如果各位朋友留心觀察,還能找到更多有趣的現象。從娛樂的角度來說,家長群其實就是個開心樂園。


小談教育


老師建立家長群,說到底是沒啥大作用。

我家孩子讀初中時開始盛行老師建立家長群。在群裡,老師有時發一個再簡單不過的作息時間表都能引來無數家長狂發“謝謝”。作為一個班主任來講,給學生家長傳達一下學校的作息時間,這不是她太正常不過的本職工作嗎,用得著家長們左一個“謝謝”右一個“謝謝”嗎?!這擺明了就是拍馬屁嘛,你說說,一個家長群裡要是有那麼十來個馬屁精,得多煩人。有時想看看老師發的信息,你得逐條逐條信息去找,浪費時間浪費感情。

如果不建家長群,老師真想傳達點什麼信息,完全可以群發一下。這樣誰也不打擾誰,有誰願意跟老師拍馬屁,自可以單獨去拍,省得在群裡拍了馬屁還招人煩。我想老師也是很煩這種拍馬屁的人吧。

現在我兒子高三,班主任是新換的,在她新建的家長群裡,照例有十來個馬屁精,老師發一張學生上自習的圖片,立馬引來一片“謝謝”。話說天天的不累嗎?不怕老師煩嗎?老師煩不煩的我倒是不知道,我是煩的。怕漏掉老師發的信息,每天都得逐一的刪除家長們的拍馬屁的那些信息,工作量很大的。

我若是班主任,是絕對不會建立家長群的。可惜,我不是。


羞畫麟臺


好與不好沒辦法區分。好的一面有利於家校共育,互通信息,有些事情便與共享互通信息。不好的一面是有些家長髮廣告,小遊戲,或發洩不滿,甚至孩子在校的鬥氣使家長鬥嘴。尤其是有些老師在群內公開孩子作業寫的好壞或沒完的通報,還有的把好的差的發圖片或視頻,尤其是成績在班內校內的排名。本人認為只發幾個作業好的或成績突出的或進步大的即可,切不可把極差的孩子的錯誤或成績或爛事公佈於眾,傷了孩子的自尊及上進心或本打算想改邪歸正而變成破罐子破摔。建這個群既要求家長的素質要高也要求老師斟酌處理到位。這個要求對家長及學校和老師都很難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