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4 关注青少年成长的影片—负重前行的《少年的你》


豆瓣8.4  关注青少年成长的影片—负重前行的《少年的你》

少年的你》是根据玖月晞小说改编的电影,由曾国祥执导,周冬雨易烊千玺领衔主演。

该片讲述在高考前夕,被一场校园意外改变命运的两个少年,如何守护彼此成为想成为的成年人的故事 。

该片于2019年10月2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11月8日在北美和英国同步上映 。该电影入围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 ;提名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等12项奖项,中国内地票房15.58亿

《少年的你》在题材上另辟蹊径,它不是以过来人的眼光回味青春的美好,而是直面青春的痛苦和无奈。它用多元化的处理手法讲述故事,将校园暴力、高考、爱情、叛逆等几大青春主题元素汇集在一起,真实还原和直面关注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隐患和问题

在紧张的叙事节奏之下,引发观众的关注与思考:为何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如何避免重演?正是对现实生活的正面介入,使影片走出“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小悲欢小格局,让青春题材电影拥有了一定分量的现实关怀

电影《少年的你》是一部极具文学艺术的影片,有人说它是中国近十年来最好的青春片。它将社会中一个阴暗的角落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在饱满的叙事中透出残酷的诗意,令人沉重到窒息!”让观众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感触,满足了不同性格的人的需求。

这部电影最能打动观者的,是陈念和小北的抱团取暖,这两个底层孤独灵魂的互相依偎,就像两只孤立无援的小动物互舔伤口,是生命中莫大的安慰。这也是电影对人文情怀的审视。

豆瓣8.4  关注青少年成长的影片—负重前行的《少年的你》

电影结束时,不少人表示自己哭了,但是每个人的泪点却大不相同。有的人说自己被陈念和小北懵懂而又执拗的爱情打动了;有的人说自己被校园暴力的险恶所震撼;还有的人说自己替二人的结局感到惋惜,也有不少人说看到了当年高考的自己。

这是一个关于少年的你、少年的我、少年的我们的故事。影片从头到尾一直很打动我,它还原了青春最真实的样子,将属于少年特有的一切都真实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这是一部注重内心表达的影片,本文试通过影片暴露出的未成年人犯罪和校园暴力这一敏感的社会话题,分析悲剧背后的推手及深层次原因,并通过影片主人公的人文关怀情愫,就关注青少年成长的问题进行再思考

发生在校园里的欺凌事件,绝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一个悲剧的产生,一定是千千万万个因素不断地积累、叠加,最后爆发的过程。

1、“校园暴力”引发的悲剧

陈念是一个孤僻的高三复读女生,母亲为躲债逃遁他乡,留她自己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她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一定要考上北大要出人头地。在学校里她性格内向,只求自保。她拒绝了遭受校园欺凌的同学胡小蝶的友谊,在胡小蝶最需要温暖和帮助的时候逃避了,最终胡小蝶在高考前两个月选择了跳楼自杀、

胡晓蝶的跳楼自杀让陈念陷入了困顿之中。后来陈念遇到了小北,一个被人打得半死不活的小混混。也许是懦弱久了,在胡小蝶死后,陈念深深痛恶那样的自己,她在小北被痛打的那一刻站出来报了警。

就这样,一个是被妈妈抛弃、13岁就在刀口舔血讨生活的混混,另一个是正经历着校园暴力的女孩。两个处于底层社会两个极端,本不会产生交集的两个人,得以共生。他们生活在阴沟,却相互守望,分享脆弱和温暖。随着时间的推移,心心相惜的两人之间产生了真挚的感情。


豆瓣8.4  关注青少年成长的影片—负重前行的《少年的你》

胡晓蝶死后,陈念又遭到了以魏莱为首的三人组的霸凌,小北答应陈念在暗中保护她免受魏莱的欺凌。肮脏的、孤独的、压抑的小北成了陈念生活里的一道光。“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高考前两天,小北因为其他案件牵涉而没能在陈念放学路上保护她。就在那一晚,魏莱纠集了一帮子男男女女把陈念拦在小胡同里暴打了一顿,剪了她的头发,拍了视频和裸照。小北回来后得知真相要去报仇,陈念拦住了他。

终于考试了,下着大雨,小北在考场外看着陈念走进去。此时,魏莱的尸体被人发现。考完第一场,陈念作为嫌疑人被带到警局,但没有证据证明陈念是凶手,警方放她回去继续考试,各种调查的焦点慢慢集中到了小北身上。

而事实的真相是:当魏莱得知陈念因为拍裸照的事情要去报警时,她找到陈念,跪求她不要报警。本来陈念已经饶恕了她,但因为魏莱一直在用高傲的口气说着侮辱人的话,陈念气愤之下地推了她。没想到的是,魏莱滚下高高的台阶,头部撞在水泥护栏上死了。小北为保护陈念替她顶了罪

影片聚焦和反映了校园欺凌问题,让观众认识到校园欺凌带来的巨大危害,它不但会改变人生,更会索人性命。

2、家庭教育缺失造就“问题少年”

一个校园欺凌事件揭示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家庭教育问题。

影片中的小北是一个社会上的小混混,父母早年离异。13岁时,母亲要改嫁,嫌他累赘而遗弃了他,他一个人在一座破烂的小屋里浑浑噩噩地生活。他混入社会,靠替人打架为生。吊儿郎当、又痞又野,浑身像裹着沙砾。他的世界就是打打杀杀,就是满身伤痕累累。这个没有家庭、没有父母疼爱的少年,硬得像块石头。


豆瓣8.4  关注青少年成长的影片—负重前行的《少年的你》

小北虽然表面狂放不羁,却有一颗纯真柔软的心,当他挨打后遍体鳞伤受到陈念的关爱时,他对陈念说:“从来没有人问过我疼不疼,你是第一个。”其实,不是他不疼,而是被家庭、被父母、被社会伤得太深,只能靠肉体的疼痛来麻醉自己。

校园欺凌的主使者魏莱,在美丽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蛇蝎般狠毒的心。她把胡小蝶逼死之后,又把矛头对准了陈念。数番受辱之后,陈念选择了报警,但是由于没有直接证据不能定罪,最后校方只以停学来处理魏莱,但仍然允许她参加高考。这样的结果换来的是对陈念更严酷的凌辱。

影片中的魏莱拥有所有女孩都羡慕的出身和条件,她家境很好、外表美丽、成绩优异、性格开朗。她深知年少的自己可以怎样讨人喜欢,所以她装懵懂、装无知、装单纯,甚至伪装到连自己都以为自己就是那个样子。她执拗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自我为中心,看不到周围的人活得有多辛苦。


豆瓣8.4  关注青少年成长的影片—负重前行的《少年的你》

魏莱性格的养成和原生家庭有着必然的联系,她的父亲很严厉,母亲高高在上,喜欢讲大道理,但她永远缺少父母的陪伴。以至于她慢慢学会了怎样做才可以让父母满意,她学会了甜甜地微笑,学会了用轻柔的话语和别人交谈。但真正的自我却开始慢慢腐朽,更可悲的是,没有人告诉她这样的自我是不对的,甚至连真正了解她内心的人都没有。

她因为害怕父亲的冷漠而去求陈念原谅,当陈念一妥协,她马上又像个没事人一样,对于她来说之前的殴打、拍裸照、剪头发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玩笑。

她追上陈念,说她想考北大,她大谈着自己的未来,一点也没有认识到自己毁了多少人的未来,可笑的是,她的名字就叫“魏莱”。在那一刻,陈念内心的情感完全爆发了,她把魏莱推下了楼梯。

陈念推下了魏莱,也在一定程度上断送了自己的未来。陈念的家庭很普通,甚至活得很辛苦。一个卖三无面膜的母亲,一间狭小拥挤经常有人来催债的房子,这是她的家,她的背后没有一个强大的港湾让她可以躲避。清晨,她的母亲要拖着一大袋面膜出去贩卖,她在窗户前看着默默流泪,她什么也不能说,什么也不能做,只能自己一个人扛。


豆瓣8.4  关注青少年成长的影片—负重前行的《少年的你》

纵观影片中那些欺凌与被欺凌的对象,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有一个不健全的家庭,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和保护,欺凌者肆无忌惮,被欺凌者时不敢声张。家庭教育缺失是导致的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校园欺凌与学校教育

在校园欺凌里,学校的教育与管理绝对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存在。影片中陈念鼓起勇气选择报警后,她的班主任却问她:“你觉得你做得对吗?”这句话让陈念看不到一丝光明。

学校只注重升学率,其它的有关心理和成长中的问题一概不闻不问;老师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只关心学生能不能考个好学校,好大学,这样的教育如同是在传销。

陈念的班主任,除了成绩之外,对学生的一切都漠不关心。校园暴力事件被警方披露时,班主任虽然告诉陈念,她做的是对的。

但之后,班主任并没采取任何补救措施,而是选择逃避现实,引咎辞职。班主任和陈念告别时,窗外下着灰蒙蒙的雨,在陈念看来,散发着一种迷茫的气息。


豆瓣8.4  关注青少年成长的影片—负重前行的《少年的你》

如果我做的是对的,那为何这个世界依然还是如此冰冷无情?

一个生命不在了,只赔了些钱就了事。警察到学校调查,当上课铃响时,学校领导居然说:“让她去上课吧,她们高三的时间耽误不起。”难道一条逝去的生命真的不及几节课重要吗?

还有警方,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取证不足、缺少直接证据,所以即便陈念报了警,警方也无法对欺凌者给予惩处,只能交回学校给予相应的处罚。而取证不足的原因,在于学校的无关痛痒、学生们的冷漠。

冷漠的,还有普通人的看客心态。

影片一开始,胡小蝶轻生引发校园轰动,学生们议论纷纷,却在老师出面后又赶忙撤回所发的消息,一时寂静无声。一段消息接连发出又集体撤回的画面不仅是对影片中操作消息的学生的行为描写,更是对他们“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看客心态”的象征。


豆瓣8.4  关注青少年成长的影片—负重前行的《少年的你》

陈念在小巷里被欺凌的时候,那么长的时间,那么大的动静,没有一个人发出一声正义的呐喊,没有一个人打110报警。只在最后时刻,从一扇窗子后面,传来一声“再闹就报警了”的低喊,才算制止住了这场暴行。

影片中的陈念没有在老师那里得到救赎,胡小蝶也是,她们只有忍耐,忍不过去了就只有死亡。很多人会站在一边嘲讽说,这可真懦弱。可只要伤口不是在自己身上,就永远不知道它有多疼

影片中的郑易无疑是正义的代表,但正义不是永远都能战胜邪恶的。正义会缺席、会无可奈何、也会被打败。陈念报了警,那三个欺凌者被退学,但也只止于此。她们还是能参加高考,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甚至内心没有一点愧疚与不安,陈念还是会被她们欺凌,但她不会报警了。

校园欺凌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需要家庭、学校、警方及全社会上的共同努力,关爱青少年成长,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成长和生存环境

豆瓣8.4  关注青少年成长的影片—负重前行的《少年的你》

沉重背后讲述的温柔,透露出人文关怀的情愫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这样一句出自少年口中的话,听起来倍觉真诚和可贵。

没有认识陈念以前,小北只是为了活而活,他的生命里没有期待、没有未来,是陈念的出现给了他生活的动力,他的生命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小北把最好的一面都留给了陈念。对他们这样的人来说,只有高考能改变命运。所以,他用尽全力成全她的未来。

肮脏的小北、孤独的小北、压抑的小北最后成了陈念生活里的一道光,“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为了守护这个女孩,他厮打得浑身是伤,回来时都不忘给她带口吃的。只有在她面前,他才可以做回普通少年。

他载着她穿过城市和人群,一起看金鱼,吃薯片,一起幼稚地扮鬼尖叫。

陈念被欺负最严重的一次,头发被施暴者剪乱。回到家,小北帮陈念剃了平头,接着又给自己剃了同样的平头。


豆瓣8.4  关注青少年成长的影片—负重前行的《少年的你》

真正的长大成人,就是懂得帮助,懂得爱护,懂得一起承担世间的残酷。

陈念进考场时,小北轻声说着加油;他还悄悄在下雨的路边,绑上了盛开的雏菊花

虽然他表面总是叛逆又冷漠,可在内心的某个角落,他是如此热切地希望着,她有鲜花一样的未来

这份少年的真诚和可贵多么干净。

当小北伪造现场的同时,陈念来到高考考场。

同大多数应试少年一样,陈念的脸上只有紧张,毫无容光。

小北被关进监狱后,陈念查到了自己的分数:六百三十二分。面对这样的数字,陈念没有丝毫喜悦,只有深深的痛楚与沉默。

施暴者,消失了;好学校,考上了;脸上的伤,也痊愈了。可陈念的生活,不仅没有任何好转。甚至还

失去了仅有的一抹彩色

陈念赴京上学前,负责这起案件的警官郑易来找她,告诉她小北并非未成年,他被判了死刑。

陈念终于崩溃了,大声哭喊着:“我们出去一个就这么难吗?”事实上,是郑易诱导她说出了实情,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想让她的余生生活在愧疚和悔恨里。

最终,陈念去看守所看望了小北,然后选择了自首,因为她未成年和长期受欺凌的事实,被判刑四年。

影片结尾,陈念已经成为一所民办学校的英语老师。放学路上,她陪在一名怯懦的小女生旁边,身后,是小北不离不弃的身影,他们大大方方的走在了阳光下……“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后面”,他们是彼此生命中最亮的光,即使微弱,也可予以光明和温暖。


豆瓣8.4  关注青少年成长的影片—负重前行的《少年的你》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的那句听起来有些幼稚的诺言,一直在履行。

他们一起,走了出来。在“校园暴力”灰色的暗调里,这一丝温暖和亮光让人感动。

人物姓名的象征

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而象征手法,是文学作品寄托希望,表达思想的绝佳方式。在这部影片中,一些配角的戏份虽然不多,但是人物的姓名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他们的地位和命运,以及影片的思考。

  • 胡小蝶

她是整部影片的导火索,是“陈念事件”的起因,并由此引发了接下来一连串的事情。她就像“蝴蝶效应”里的那只蝴蝶,因为她的“翅膀”的扇动,带动了周围“气流”的变化,继而引起一个连锁反应,并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变化,即其他相关人员的变化和结局。

豆瓣8.4  关注青少年成长的影片—负重前行的《少年的你》

  • 李想

这个名字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一个词:理想。这是寄托在每一个青少年身上的美好愿望,但在这部影片当中,却成了最大的讽刺。

李想见证了很多事情,却一次次选择默不作声。在胡小蝶被霸凌时,他选择沉默;在陈念受到伤害时,他仍然选择沉默,做到的只是劝陈念隐忍,并将胡小蝶的死归结为她的软弱。

在看到陈念被小北“跟踪”时,他提醒陈念注意却没有更进一步的做法,没有选择报警也没有做出保护陈念的实际性举动。李想更多的,是作为比其他旁观者跟陈念关系较近的旁观者的存在。这样的李想,想必不是很多人心中的理想


豆瓣8.4  关注青少年成长的影片—负重前行的《少年的你》

  • 魏莱

魏莱是霸凌“三人组”的头目,她在不正确的三观支配下对同学进行一次又一次的霸凌。她的错误行为和极端心理最终也让自己没有了未来。


豆瓣8.4  关注青少年成长的影片—负重前行的《少年的你》

  • 郑易

负责调查这起校园案件的主要人员。他是成人世界给予陈念帮助的代表,也是最后坚持要还原真相,守护陈念与小北这两个少年走出泥沼,正确面对问题的最坚定的人。郑易便如同他的名字,守护了最后的正义。


豆瓣8.4  关注青少年成长的影片—负重前行的《少年的你》

  • 与未来对话

同样处于警官阵营的还有一位女警官王立,她和郑易作为搭档一起负责这起校园案件。王立警官的设定很有意思,她是一名正怀着孕的准妈妈。在影片中,陈念作为嫌疑人接受问询的时候曾反问过她这样一个问题:

在一般人眼里,报复是正常的,那像我们这样一直忍一直忍,就是错的吗?如果世界真的是这样,你放心把你的孩子生下来吗?

影片里陈念对王立警官的反问,实是借陈念之口,代表孩子,向成人向社会的发问。指出了在大环境下,青少年成长教育的缺失和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关注的不足。在面临种种困境时,应当怎样去面对和解决?什么是对?什么又是错?就像陈念所说的:“没有一门课,教会我们如何成为大人。”

陈念的发问和王警官作为警官和母亲的双重身份,将时空一下子拉长了,我们仿佛看到了未来孩子出世的样子。而孩子出世以后,我们又能给予他们一个怎样的世界?这是影片给予我们的关于未来的思考


豆瓣8.4  关注青少年成长的影片—负重前行的《少年的你》

反对暴力,关注青少年成长

字典上解释,少年是10岁至17岁这一时期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一定形式的自我价值观和自我认知能力。而即将迈入18岁的少年,用他们在成长岁月中所积累的认知,努力想看清并且融入这个世界,然而不是每个人都有洒满阳光的少年时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近年来“校园欺凌”一直是全社会密切关注的青少年成长问题,电影《少年的你》在展现其真实青春世界的同时,坚持反欺凌反暴力,是近年来少有的守护青少年成长的现实青春力作。

导演曾国祥在采访中说,我们都特别想把这个故事拍好,想告诉陈念、小北那样的少年,你可能总会遇到一个人或一些朋友,他们会愿意去帮你,而且你不是孤单的。从一个方面呼吁全社会关注青少年成长,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在成长期爆发出的心理问题

1、暴力倾向的产生原因

  • 人的潜在本能

校园暴力的主要诱因之一是青少年的个体攻击性太强。根据心理专家的研究,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容易引起情绪上的冲动和愤怒,因而产生对一定的对象报复和攻击的行为

。绝大多数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宠爱,极易染上心胸狭隘、自私、任性、万事以我为中心的毛病,遇冲突就会把这种不良的心理带出来,从而酿成校园暴力。

  • 家庭因素

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康与家庭的教育很有关系。如果家庭成员文化素质低下、道德品质不好、管教方法过严、疏于管教或过于溺爱等,都会对孩子的健全人格培养产生不利影响,使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人格障碍,这也是校园暴力的诱因之一。

  • 学校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偏重于知识教育。教师被沉重的教学任务及升学率束缚,学生也被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师生间处于一种紧张的关系中,很少有时间进行交流和沟通。

一些素质低下的老师对待学生不是以身作则,而是以打骂、讽刺、挖苦或体罚的形式替代教育,致使某些学生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在这种情形下,由于老师的打骂,极易引起学生的反击,校园暴力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

  • 社会因素

青少年生活在社会转轨的变化时期,市场经济带来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也使他们受到很多负面的影响。例如,越来越多的游戏场所,歌厅、舞厅和游戏机室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有的学生为了满足玩游戏机的愿望,不顾一切地勒索低年级学生的钱财,如果得不到钱,就实施暴力行为。另外,带有暴力倾向的影视作品、书刊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形成影响很大。

2、关心青少年成长,我们需要做什么?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警惕校园暴力,关注青少年成长环境,是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

  • 家庭

青少年处于身体与心理快速成长阶段,思想上他们自认为已经成熟,但是从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来说,却没办法负担起大人的责任,父母们要明白,此时的他们既是大人也是小孩。在一些方面,父母需要把他们当成大人看待,尊重并了解他们的想法;而在另一方面,父母需要时刻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变化,把他们当成小孩,及时加以引导与安慰。

  • 学校

学校是培养国家栋梁的基地和摇篮,教师是学生启蒙者,学生的知识积累主要来源于学校和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学校和老师必须要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多方面关心和关爱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正确引导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在遇到问题孩子的时候,老师不要通过家长去一味指责孩子,青春期的孩子很敏感,容易使孩子自我封闭。老师多理解孩子,循循善诱,关心孩子身心成长,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 社会

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关心和支持,社会各界要参与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营造青春向上的生活环境;要大力宣传正面向上的社会形象,建立和拓展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强心理健康引导,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和预警机制等;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让孩子们明白那根“不能碰触的红线”在哪里。共同引导和教育青少年,做一名洋溢着青春活力的青少年。

写在文后:如果看完电影,每个人都能想到我要做一个怎样的少年,我们要给小孩一个怎样的青春,这就是影片的意义。让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校园暴力这一社会问题,帮助更多青少年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拥有更美好的青春,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希望每个人都能遇到愿意守护一生的那个人,希望少年的心、少年的你,一直纯洁和美丽


豆瓣8.4  关注青少年成长的影片—负重前行的《少年的你》


作者随缘:温柔浪漫的双鱼座女主,对生活有梦想有激情,珍惜那些看起来平淡的幸福时刻。相信有事做有所期待,日子就是幸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