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的作用:比說了什麼更重要的,是用什麼方式說,用什麼情緒說


情緒的作用:比說了什麼更重要的,是用什麼方式說,用什麼情緒說


情緒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心理學家Izard(1977)認為,情緒是由獨特的主觀體驗、外部表現和生理喚醒等三種成分組成。主觀體驗即人們的感受,如你能感受到愉快、傷心、平靜或憤怒等;外部表現通常稱為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姿勢表情和語調錶情,如高興時嘴角上揚、手舞足蹈或語調高昂輕快等;生理喚醒是情緒產生的生理反應,如恐懼或暴怒時,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呼吸頻率增加甚至間歇性停頓等。

有人說,情緒是生活中的七彩陽光,正是豐富的情緒感受才讓人們覺得生活豐富多彩;也有人說,情緒是人生的夢魘,許多人常常為情所惑、為情所困、為情所傷。那麼,既然如此,是不是隻有好的情緒才好,壞的情緒我們就要想辦法消除或壓抑呢。我們說不是的,不論是好情緒還是壞情緒,對我們人類的生活和發展來說,它都有其自身的功能和作用,每一種情緒都有其正向的意義,所以不管我們有什麼樣的情緒反應,都是正常的,不要因此而自責或是責備他人。

概括來說,情緒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功能。‍

1、情緒的適應功能

情緒的第一個重要功能讓我們適應生存和發展。也就是說,情緒是讓我們更好的活下去的機制。比如說,有的人覺得憤怒不好,但憤怒是一種力量,保護領地和資源不被侵犯。還有恐懼這種情緒,也有很多人可能覺得這個情緒不好,但是恐懼卻會讓我們避免危險。如果我們沒有恐懼的話,孩子甚至是成人就可能敢從很高的地方往下跳,這一跳可能麻煩就大了。如果沒有恐懼,我們看到一條毒蛇可能不知道躲。總之,如果沒有恐懼的話,我們曾經遇到過的危險,就不可能對我們有警醒作用,我們可能一次次重蹈覆轍,最嚴重的情況是可能讓我們付出生命的代價。所以說恐懼,可以讓我們活得更好。

積極的情緒也可以讓我們生存得更好。比如愉悅這種情緒,當我們做一件事情感受愉悅的時候,我們就會不斷去追求做這樣的事情。

總之,情緒本身無好壞,人們通過各種情緒,瞭解自身或他人的處境與狀況,適應社會的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發展。

情緒的作用:比說了什麼更重要的,是用什麼方式說,用什麼情緒說


2、情緒的溝通功能


情緒和情感在人與人之間具有傳遞信息,溝通思想的功能。比如,在嬰兒還不會說話之前,嬰兒與成人相互交流的惟一手段就是情緒。嬰兒哭了、鬧了,基本上只有三個原因,餓了、困了、身體不舒服了,包括要拉屎拉尿等。所以嬰兒用他們的情緒來吸引爸爸媽媽的注意,向爸爸媽媽或照顧者發出求救信號,快來看看我吧,我不舒服啊。我們可以想象,如果一個嬰兒不懂得利用情緒信號來求救的話,可能餓了、不舒服了,就不能得到更合適的照顧。

所以呢,當我們的孩子從嬰兒期長大了,變成小學生了、初中生了,當他們有情緒的時候,當他們發脾氣、無理取鬧的時候,家長可以把這當成孩子成長的契機,當成教育孩子、拉近親子關係的契機,其實是通過情緒向你尋求幫助。我們要真正的去了解,孩子情緒背後的真實意圖是什麼。當我們家長經常忽略孩子的求救信號的時候,他可能會就會去家庭外面求救,這樣可能產生的危險卻是家長不能控制的,或者等他到了青春期,就完全不跟家長溝通了。

情緒的溝通作用告訴我們,在說話時,比說什麼更重要的,是用什麼態度說話,用什麼情緒說話。

情緒的作用:比說了什麼更重要的,是用什麼方式說,用什麼情緒說

3、情緒的動機功能


情緒、情感是動機的源泉之一,它能夠激勵人的活動,提高人的活動效率。如果一些事情給我們帶來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我們就更願意去重複做這些事情,這也利於我們更好的健康成長、生活。

研究表明,適應的情緒興奮,可以使身心處於活動的最佳狀態,進而推動人們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務。例如適度的緊張和焦慮以促使人們積極的思考和解決問題。但是壓力也不能過大,太大的壓力可能會把我們壓垮或產生強烈反彈、抵抗情緒。

情緒的動機作用告訴我們,讓我們產生積極情緒的事情我們才更願意去做。所以,我們在學習時要讓孩子有更多的積極情緒體驗,讓孩子把好的心情建立聯結。例如,有的家長可能孩子放學一回家了,第一句話問的是孩子作業寫完沒有,那實際上可能會給孩子一種逼迫的感覺,從而讓孩子產生厭學的情緒;如果我們的家長換一種方法,孩子回家了先不問他作業寫了沒有,而是問他學校裡面發生了什麼好玩的事情,或者跟孩子玩一會,讓他的心情先高興起來,也許寫作業什麼的孩子自己就能夠處理得很好。

情緒的作用:比說了什麼更重要的,是用什麼方式說,用什麼情緒說

4、情緒是行為的組織者

情緒作為腦內的一個檢測系統,對其他心理活動具有組織作用。這種作用表現為積極情緒的協調作用和消極情緒的破壞、瓦解作用。

比如說,當我們考試的時候,如果心情比較放鬆平靜,答題就更順暢,但是如果過度緊張焦慮,我們的大腦思維能力就會越差,甚至還會出現大腦一片空白的情況。

情緒的組織功能還表現在人的行為上,當人們處在積極的、樂觀的情緒狀態時,易注意事物美好的一方面,其行為比較開放,願意接納外界的事物。而當人們處在消極的情緒狀態時,容易失望、悲觀,放棄自己的願望,有時甚至產生攻擊性行為。

情緒的組織功能告訴我們,教育孩子要在孩子的積極情緒下進行才更有效。

情緒的作用:比說了什麼更重要的,是用什麼方式說,用什麼情緒說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我們會堅持給爸爸媽媽們分享更多的心理學科普小知道和家庭教育智慧。如果你喜歡,歡迎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