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遊博物館今天可以走進去看看,雷館長在哪裡啊

龍游博物館今天可以走進去看看,雷館長在哪裡啊


有朋友昨晚半夜電話、微信我,說今天博物館開館儀式,去不?

我沒去。

去了廟下“溪毛線”,看我們的小工程,看“小包工頭”指揮幹活,安裝有點科技含量的公路牌。不過從溪口回來還是轉過去看了一圈。

出來發圖朋友圈的時候,有人留言告訴我,今天叫“落成”,不是“開館”。我一驚,趕緊拉到頂上看自己髮圈的時候怎麼說的,還好,我說的是“開門”。不開門,我也走不進呀。只是一驚之餘,我還沒明白,落成、開館、開門,它們有哪些區別。

所以這麼一想,就暗暗慶幸是路過而隨意走進,應該遇不見熟人,也就可以走馬觀花之後不用正經談感受。現在只說感覺,挺好。


隨著晚間官媒把今天開館的資訊推送出來,有位小朋友看過之後脫口而出,“是石頭展?”

龍游博物館今天可以走進去看看,雷館長在哪裡啊

我不知道是他注意的焦點不對,還是接收的資訊不準,但也一下子把我的思路打得零亂。


被稱為“龍游文化新地標”的這座博物館,是被寄予厚望的。

給它的位置絕佳,靈山江畔、老城與新區之間,這本身便很有些講究。

如果你是外地賓客,無論你從哪個位置、角度看向博物館,一定要留意它背後的景深和前景的鮮活。而由於你所站的位置不同,博物館的前後景象也就互相調換、互為襯托。它或者提醒你,千年古城是它的依靠,或者昭示你,活力新城是它的未來。

這裡,是龍游城時空與地理、城市變遷與文化凸現的歷史轉承啟合點。


我們為什麼要去博物館?

歷史與文化,在這裡凝聚、延伸;觸摸歷史、傳承文化,是我們責任也是潛意識。

有人說,博物館裡陳列的東西,離我們生活很遙遠了,但一個好的佈局的博物館,會離我們的心很近。就像故鄉,我們離得越遠,心底,就越記掛、貼近。

所以我想,龍游博物館應該是龍游文化的故鄉。而在今天,這一“文化的故鄉”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存在,不但是記憶歷史,更應當引領文化審美,至少是這方水土的美學水平的反映。


依稀記得有人對博物館評判有這麼個大致的說法:一個好的博物館,不僅展示民族和國家的基因,還要呈現出這種基因的活力和質量。

龍游博物館布展的內容,從“18億年前”開講,篇章恢弘。印象中除了地質館之外還沒有在哪裡看到過這麼大的開篇,那麼,這本書,或者說這部長篇,會以怎樣的方式向我們講述哪些故事,以及讓我們從這些故事中汲取到怎樣的能量?


萬年文明,千年古城,百年商幫。風中,有商儒道義的綿醇味道。

顯然,博物館今天落成,還沒有全部完成布展,這就給了我們更多的期待,就像期待過年,既是經年的儀式,又盼著遇到喜出望外人和事。

那麼,讓我們過年在龍游的相約,約在博物館,可好?


我隨手拍了點手機照,給寓外的你先觀賞和想象。沒有把圖片配在文字當中,是覺得很多時候,聽人解說不如自己感悟。龍游人,總會有相同的頻率接收到遠方共同的祖先呼喚。

博物館的氛圍,我覺得並不必然是厚重的,就像彼時的人們的生活場景,一定也是喜怒哀樂,兒女情長。

明天,不知雷館長可在?想找找他,在博物館坐坐,當面他討教,聽聽他的辦公室從雞鳴山的小木屋搬進這座現代建築之中的心境。也讓我,趁機在他那裡,歇歇腳。


龍游博物館今天可以走進去看看,雷館長在哪裡啊

龍游博物館今天可以走進去看看,雷館長在哪裡啊

龍游博物館今天可以走進去看看,雷館長在哪裡啊

龍游博物館今天可以走進去看看,雷館長在哪裡啊

龍游博物館今天可以走進去看看,雷館長在哪裡啊

龍游博物館今天可以走進去看看,雷館長在哪裡啊

龍游博物館今天可以走進去看看,雷館長在哪裡啊

龍游博物館今天可以走進去看看,雷館長在哪裡啊

龍游博物館今天可以走進去看看,雷館長在哪裡啊

龍游博物館今天可以走進去看看,雷館長在哪裡啊

龍游博物館今天可以走進去看看,雷館長在哪裡啊

龍游博物館今天可以走進去看看,雷館長在哪裡啊

龍游博物館今天可以走進去看看,雷館長在哪裡啊

龍游博物館今天可以走進去看看,雷館長在哪裡啊

龍游博物館今天可以走進去看看,雷館長在哪裡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