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農村養殖習俗知多少

邵陽曆來重視養殖業,飼養牲畜以豬、牛、羊、兔、狗、貓為主,餵養家禽則以雞、鴨、鵝等,源遠流長的養殖習俗獨具地方特色。

邵陽農村養殖習俗知多少

養豬

邵陽人修建住宅,一定要考慮豬舍、牛欄的佈局,因為農民幾乎家家養豬,不少人養牛。欄舍下基,一定要選一個吉日,至少要選農曆雙日動工。平整豬舍地面,忌諱東一坨西一塊拍砸,恐將來豬會東一坨西一堆胡亂屙屎屙尿。未進豬(牛)的欄舍,忌從欄枋上跨越,以免日後豬(牛)爬跨欄枋。挑選豬仔,要選“腰圓腳粗、耳闊尾壯、短嘴眯眼”的,才能餵養順暢。忌豬嘴太長,恐拱璧撬枋,掀翻潲盆,吵欄不安;忌豬嘴過尖,恐挑食慢嚼,光吃不長;忌耳小腳細的“鐵坨豬”,難養肥快長;忌黑豬白毛或白豬黑毛的“倒頭豬”,恐飼養不長久;忌黑豬頭上有一線白毛或白豬頭上一線黑毛的“破頭豬”,恐不吉利;忌鬃毛太淺、毛旋位於頭部中央或全身倒毛的“倒毛豬”。若豬爪旁有痣,被稱為“靈官菩薩附體”的“五爪豬”,須在屋外焚燒紙錢後宰殺。

邵陽農村養殖習俗知多少

買小豬回家,用瓷片或玻璃片刺破豬耳朵和豬尾巴上的血管,使之流出少量血,稱“放痧”。親鄰仔豬交易,賣家一般不送仔豬到買家,說是“嫁女送親”,兩家不利。配種公豬,多為鰥夫或五保戶餵養。賣肥豬出門,女主人常在豬舍旁喚豬數聲,意為“長逗常留”。辦喜事、殺過年豬,忌一刀不死。屠戶宰殺肥豬,往往將豬尾巴留給主人,說是“賣頭不買尾”。

養牛

“前怕牛欄後怕倉”,所以牛欄一般不建在農舍屋前。母牛產仔後,主人將牛胞衣(胎盤)用竹筐或稻草包裹系掛於野外楓樹上,寓意小牛仔“風吹葉(夜)長”。訓練小牛耕田,須選擇“庚午日”,說是“太白當值”,小牛聽話易訓。端午節午時,將寫有硃紅色“姜太公在此”的黃紙貼在牛欄門柱上,用來避瘟辟邪。農家六月六“嘗新”時,要割幾束帶穗稻草喂牛,表彰牛的辛勤勞作,說是“打一千罵一萬,今天餵你一餐飯”。忌諱牛登堂入室。

邵陽農村養殖習俗知多少

放牛或耕田時,牛不聽指揮時,可用竹木製的牛梢(鞭)子驅趕或抽打,但不能棍棒相加。若誰家的莊稼被別家的牛偷吃或糟蹋,可以向主人索賠,但不得找牛撒氣而傷殘了耕牛,因為牛是農家之寶。買賣耕牛成交後,賣主常以紅紙封少量錢幣掛在牛角上回贈買主。

養狗

邵陽農村養狗為看家、打獵。因為狗的忠誠,主人便將狗看成家庭的一員,“孃家來只狗,抵得親阿舅”,“打狗欺主”。過年、嘗新等重大喜慶節日,主人都會用白米飯拌肉倒扣在地上賞狗。誰家母狗產仔,若是親朋鄰友想要餵養,無需買賣,可以討要。若是母狗單胎只產一隻,與母豬單胎只產二隻幼崽一樣,“雙豬單狗”視為不吉利之兆,便託老者將狗崽遠送野外,任其自生自滅。別家狗到自家來,看成“來福”吉兆,所以不會驅趕,常會善待。若狗五段上房越脊、爬灶頭,看做禍殃之兆。閨女、少婦忌看公母狗交配,俗話說“好女不看狗連襠”。因為將狗看成家中成員,所以主人一般不會自家動手打殺家狗。節慶喜宴,不用狗肉聚餐,因為狗肉屬於“五淤”之一,所以“狗肉上不了正席”,誰也不願意“打狗散場”。若是食用狗肉,須在屋外另支爐灶烹飪。

邵陽農村養殖習俗知多少

養貓

養貓為了捉老鼠,但養貓有諸多禁忌。養貓只養一隻,因為“兩虎不同山,兩貓不同堂”,多的一隻會自動跑掉,所以說“喂不熟的貓”“冇情義”。從外面自動跑來的貓一般不養,因為有“狗來家道富,貓來扯孝布”,視為不祥之兆。若鄰家之貓來自家屋內做窩產仔,也視為不吉之兆,說是“豬來財,狗來運,貓狸帶崽不安寧”。農家老嫗,若逢家貓鑽被窩,視為借暖有喜,乃吉兆也。

養雞

雞舍或用竹篾編籠,或用磚塊壘砌,常置偏舍、堂屋、腳門過道的旁邊,忌放置家中神龕的正下方,更忌放入內室,恐有雞蝨爬入衣被。若雞舍死雞,或久未使用,必以草火燻燒,殺菌消毒。仔母雞初生之蛋稱為“報信蛋”,一般不撿,留以“逗窩”。

邵陽農村養殖習俗知多少

母雞孵抱過、未受精、不能孵出小雞的“寡蛋”,幼童、閨女忌食。雞與雞蛋為為農村人情往來之饋贈佳品。家中來客,殺雞招待為最高禮遇。一般飼養多年的老母雞不待客,恐日後飼雞不利。殺雞前,須解下綁在雞腳上的布條或繩子,為其“鬆綁”,並唸叨“雞是一碗菜,殺了你莫怪”、“脫了毛衣穿布衣,換過畜生轉人生”之類的祝語,祈禱常年養雞順利。若半夜之前公雞無故大明,或白天飛竄屋脊瓦頂久趕不下,則要預防火災。

邵陽農村養殖習俗知多少

這些習俗是邵陽在漫長農耕文明時代,日積月累形成的習俗,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有很多是養殖實踐中經驗的總結,對於今天還有借鑑意義。當然,也有很多是糟粕,為“形而上”的,需要我們辯證看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