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亮的终极目标之一,居然只是卖票

校对:Issac

来源:《电影评论》(原文刊发于2015年4月)

二十三年可以让一个叛逆的青少年变成玄奘——从《青少年哪吒》(1992)中在西门町游荡的不安分的灵魂,到「行者」系列(2012-)中一个穿着红色袈裟的僧人缓慢的动作所体现的纯粹的精神理念。


蔡明亮的终极目标之一,居然只是卖票

《行者》(2012)

出生于马来西亚、成长于台湾的导演蔡明亮在台湾新浪潮的重要人物之一,并在慢电影(slow cinema)领域乃至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他的作品类型包括艺术装置、视频装置、街头表演、戏剧、绘画,当然还有电影,既有短片也有故事长片。他的多才多艺和精练通达不仅反映在涉及多领域的专业知识,而且也反映在他通过非凡的美学奉献去探索人类情感和存在的核心的能力。

蔡明亮的终极目标之一,居然只是卖票

蔡明亮

蔡明亮的早期作品保留了旧台北的城市景观(《青少年哪吒》;《爱情万岁》(1994);《河流》(1997)),而在《黑眼睛》(2006)中,马来西亚一个废弃的建筑工地上的黑色湖泊有着十足的诗意;《你那边几点》(2001)和《脸》(2009)来到了更远的地方,蔡明亮在台北和巴黎之间进行了一次洲际对话。


蔡明亮的终极目标之一,居然只是卖票

《脸》(2009)

自始至终,蔡明亮描绘出了观众可能会称之为他的角色的思维空间,并对电影的潜力和可能性进行了探索,以及电影的历史和身份,还有他自己对这种媒介的记忆。通过他标志性的作品,他创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内心世界,并进一步改变了他电影世界的每一个方面。

在他的合作者中,蔡明亮强调了李康生在他的电影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李康生,我就不会继续拍电影,」他曾经说。蔡明亮总是担心并关心他的演员;对他们来说,蔡明亮是老师、朋友,也是家人。


蔡明亮的终极目标之一,居然只是卖票

蔡明亮(左)与李康生

陈湘琪(03年的电影《不散》中饰演一个跛脚的票务员,《你那边几点》中饰演一个游荡在巴黎的孤独者)曾在蔡明亮关于其新片《郊游》(2013)的电影概念书中,将阿波利奈尔的诗《到边缘来》(暂译,Come to the Edge)献给他。在杨贵媚(《爱情万岁》;《洞》(1998))心中,蔡明亮有着如修行者的形相,并随着岁月增长变得越来越像。

在拍摄获奖颇多的《郊游》之前,蔡明亮对影片中的女主角说了以下的话,收录在电影概念书中:

电影开拍之前,我(给陆奕静)打了个电话。

我告诉她我病了

而且没有了热情。

拍完这一部后,

我应该不会再拍电影了。

我又想到了贵媚和湘琪

无法忍受最后一次拍片没有跟她们一起合作。

你觉得你的角色由你们三个一起扮演怎么样?

她同意了。

从周五开始,纽约影像博物馆(The 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将推出蔡明亮的作品回顾展,包括一些罕见的中等时长的电影和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林肯中心电影协会将以《青少年哪吒》作为特别开场,该片从未在美国有过正式的影院放映。这是一个由时间雕刻而成的世界,蔡明亮对生命的感悟改变了他对时间的理解。


蔡明亮的终极目标之一,居然只是卖票

《青少年哪吒》(1992)

这位57岁的导演通过电话接受了本刊的采访,和他的电影一样,此次采访都遵循着他惯有的节奏。在尝试主导对话并失败之后,记者逐渐变成了一个艺术家的听众,他对工作、电影和生活给出了感人而诚实的评价。

记者:我想先从台北说起,因为《郊游》又回到了这个城市。在这部电影中,城市景观似乎比过去更加荒凉和残酷。你为什么选择用这种方式来呈现这个城市?

蔡明亮:嗯,从台北开始。不过这是你的想法。不要谈论意义。你有你自己的解释,我有我的解释。我不想谈论这个,或者任何与意义相关的事情。有时候,我觉得批评界的人有着与我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台北有自己的标志,但我觉得在任何地方拍摄都是一样的。地点不是那么重要。拍就是了。

蔡明亮的终极目标之一,居然只是卖票

《郊游》(2013)

记者:你曾经说《郊游》是你的最后一部电影。我想知道为什么它会是最后一部,这是真的结束吗?

蔡明亮:很多人问过这个问题。如果有人邀请我,我会考虑的。我真的不想回答问题。太无聊了,我跟不上你的节奏。也许最好的办法就是……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我很抱歉不能亲自到场接受采访。但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纽约影像博物馆选择在这个时候举办回顾展。可能是因为我的电影风格特别能在西方引起注意。我的电影创作轨迹恰恰相反:我不像其他人,我没有遵循典型的轨迹,比如从短片过渡到故事片,从实验到主流,或者从地下到「地面」。

蔡明亮的终极目标之一,居然只是卖票

《郊游》(2013)

就电影市场而言,我确实感到无能为力。因为我是那种害怕被限制的人。任何艺术创作都不应该受到限制。我觉得我的电影总是关于自我探索的。我认为电影需要自由。例如,电影分级制度只会限制它。电影很难避免市场问题。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我的电影事业没有被这样的问题所阻碍,可能是因为我的作品可以闯入国际电影节的圈子,或是欧洲的电影市场。我确实找到了一条出路。

蔡明亮的终极目标之一,居然只是卖票

《郊游》(2013)

例如,我的电影可以在艺术电影的范畴下发行。日本和欧洲的一些特定的电影院有放映艺术电影的传统;然而由于全球化,我认为这些场所越来越难以生存。事实是,如果你的电影不卖座,他们就不会想要放映你的电影。电影必须生存下去,但现实让它变得不可能。

就像我的作品一样,它是关于自我表达的。我觉得幸运的是,我的电影一直被电影节、美术馆和学术界所接受。特别是在拍了《不散》之后,许多艺术界的人开始与我联系。例如,中国当代艺术家蔡国强邀请我参加了2004年的金门碉堡艺术节。我的作品名为《花凋》。台北市立美术馆也展出了我的影像装置作品,并在2007年威尼斯双年展上首次展出。

蔡明亮的终极目标之一,居然只是卖票

蔡明亮的影像装置作品

在我后期的作品中,我做过艺术装置、视频装置、戏剧作品和短片。我觉得我的作品的中心理念没有变。我仍然在用拍电影的方式创作。我只是觉得我做这些作品有了更多的自由,可以越来越少地关注主流市场。即使是在市场的范围内,我也可以选择非主流。

电影院有各种各样的限制,我认为博物馆可以解放电影,虽然仍然有一些限制。我需要思考如何呈现我的作品,视觉美学必须符合一定的品质标准。我希望可以把台湾作为一个培养观众的起点,在博物馆里放映电影,为博物馆筹备展览、甚至制作电影。你知道,电影在电影院放映需要观众,在博物馆也是一样。然而,我也是一个亚洲人——我认为在亚洲人们不会被鼓励去参观博物馆。人们没有这个习惯。那些想看电影的人只会去电影院。

蔡明亮的终极目标之一,居然只是卖票

欧洲有更大的发展和成长空间。为什么博物馆能吸引各个年龄段的受众?我认为区别在于教育。这就是为什么我花了很多精力去卖票给学生,尤其是那些还不到高中年龄的学生。你看,北师美术馆就建在校园里,但是学校里有多少人会去参观博物馆呢?很少。有些人甚至对展览一无所知。

所以我去了食堂现场售票。如果我能把票卖给整个学校里十分之一的学生,那么我就实现了我的目标。我希望我能让他们了解电影的潜力。这是艺术创作的需求。如果我想在我生活的地方拍电影,我需要培养出一群观众。我经常鼓励孩子们去参观博物馆。关键不是去看我的作品,而是在博物馆里享受乐趣,适应那种氛围。

蔡明亮的终极目标之一,居然只是卖票

我近期的许多作品都在博物馆进行展出。承蒙欧洲文化电视台(ARTE)的提供,《西游》可以在大型国际电影节、画廊、博物馆等各种各样的场所放映。我也很高兴看到像《郊游》这样的电影能在欧洲的电影院上映。

他们有欣赏这样的电影的传统、再次了解电影的传统!而不是一直被灌输各种由剧情驱动的电影。像剧情和类型这样的东西是我想要颠覆的概念,但我不能只是「孤芳自赏」。我想被人看见。这就是我不断创造的原因。为了增加被发现的可能性。

蔡明亮的终极目标之一,居然只是卖票

《郊游》(2013)


记者:我能问一个关于《郊游》的问题吗?最后一场戏,面对着壁画:整个空间笼罩在深蓝色的光中。你是怎么拍出那个迷人的镜头的?

蔡明亮:那场戏是在晚上拍摄的,所以打光是由夜间装置完成的,光从外面照进室内。打光实际上花的时间最长。那场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后期的调色和调光。由于数字技术,你可以调整的光的范围比35毫米胶片更宽。关于《郊游》,我非常注意打光的每一个细节。我认为我近期的作品都是关于如何在屏幕上呈现图像。

蔡明亮的终极目标之一,居然只是卖票

这就像绘画,美术家如何用颜料画画。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我其实是在用光作画。拍电影就像绘画。特别是在《行者》系列中——我的最新作品《无无眠》,影像是非常华丽的。


蔡明亮的终极目标之一,居然只是卖票

《无无眠》(2015)


当我在东京拍摄的时候,我没有设置灯光,因为他们不允许我们在街上这样做。这是不允许的。所以,我借用了街灯的光,但是你需要衡量街灯是否能帮助你达到想要的效果。浴缸场景也是如此:我只使用了我能在现场找到的元素,比如自然光、角色的服装等等。

在拍摄《郊游》时,我很幸运地偶然看到了高俊宏的壁画。这不是我最初的计划。直到我们勘景的时候看到它,我们才决定把它用在电影里。事实上,我试着保存所有留在那里的东西。那个空间的一切,包括它的混乱。什么东西都没有动过。我甚至担心我不能保持它原来的样子。当我们完成拍摄的时候,废墟还在那里,但是现在,它消失了。那座建筑物被拆毁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可以说高俊宏的壁画在我的电影中被保留了下来。

蔡明亮的终极目标之一,居然只是卖票

《郊游》(2013)


记者:我还想谈谈你的短片,尤其是2012年开始的《行者》系列。这个系列的缓慢感与你的剧情片里的节奏大不相同。在拍《行者》系列的时候,你对慢有了什么新的理解?这对你拍摄《郊游》的方式有什么影响吗?

蔡明亮:是的,它更慢了。(笑)《行者》系列和《郊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行者》系列确实影响了我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当你发现李康生的身体动作可以更慢的时候。这么说吧,我认为「作者导演」这一概念得到了强化。这是蔡明亮的速度。这是蔡明亮的电影。这些让我重新思考:什么是导演?什么是作者导演?

蔡明亮的终极目标之一,居然只是卖票

《行者》(2012)

例如,在《脸》中,有一场戏是莎乐美在跳舞。很多人都拍过关于莎乐美的电影。我还记得有一次在莫斯科放映了《脸》,一位观众在放映结束后走过来跟我说:「这不是莎乐美。」我只是笑着对他说:「这是我的莎乐美。」

蔡明亮的终极目标之一,居然只是卖票

《脸》(2009)

至于《行者》系列,更多是关于精神层面的。我自己不做步行禅修。李康生也不。这是在我做戏剧作品《只有你》(由李康生、杨贵媚和陆奕静主演出的三幕独角戏。


蔡明亮的终极目标之一,居然只是卖票

《只有你》(2011)

「李康生的鱼,我的沙漠」中李康生的慢走后来演变成了《行者》系列)的时候发生的。你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的肢体动作传达着一个抽象的概念。你看到他的身体在移动,以固定的速度行走。时间流逝。我为什么要拍这个?因为我的生活方式需要改变。

我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了。必须改变自己的生活节奏,这就是为什么我搬到山区生活。在山里,你能感觉到时间。时间在慢慢流逝。风卷云移。你可以看到时间。许多人看不到,因为他们只看得到作品,或各种各样的谈话。他们从不停下来。

蔡明亮的终极目标之一,居然只是卖票

《无无眠》(2015)

我之所以想拍像《行者》系列这样的作品,是因为我痴迷于(七世纪的僧人)玄奘的思想,以及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特点。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没有飞机,也没有手机。他只是行走。他是玄奘。他走得不快,也不慢。他只是向前走。

我觉得我在拍《行者》系列的时候体验到了最高程度的艺术自由,因为它不是关于一个故事,甚至不是关于意义。它是绘画。当然有意义,如果你真的想说的话——每件事都有它自己的意义。否则,那些经典画作又何以称作经典呢?

蔡明亮的终极目标之一,居然只是卖票

《无无眠》(2015)

的确,《行者》系列对《郊游》也有一些影响。相比之下,《郊游》更加抽象,更加碎片化。没有情节。它可以是一个梦,甚至是一段记忆。也许不是一个人的记忆。也许是空间的记忆:关于一个曾经住在这个空间里的家庭的记忆……

记者:李康生最近还参演了潘志远导演的《沙西米》。你希望他继续与其他导演合作吗?

蔡明亮:并不想(笑),但是我没有权利(告诉他不去这么做)。李康生是个独立的人。当然,他也问了我的建议,我也给了导演一些建议。比如,当李康生同意参演《沙西米》时,他感觉不太好,所以我很担心。毕竟,他和我合作了这么长时间。我们对彼此很了解。已经养成了习惯。特别是,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演「独角戏」,没有具体的剧情的发展。他有自己独特的角色开发的方式。我很担心他的健康。我时不时就会和他联系。

他也和一些其他的导演合作过。然而,我认为他们大多数人不知道如何使用他。我的意思是,李康生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他参与的每一部电影都会随之改变,质量也会随之提升。(笑)你会被他牵着走,但前提是你必须知道如何使用他。至于《沙西米》,我也提供了关于剪辑的建议。我认为结果还不错。

记者:你觉得现在终于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做你最喜欢的事情了吗?

蔡明亮:我只想活下去。好好活着。不要做太多事情。不要担心太多。最终,很多事情都会和你的身体相关。我越来越担心自己的身体。或许你也是。你也会担心你的身体,因为毛病总会突然出现。李康生也有同样的情况。我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照顾好我的身体。好好活着。我喜欢或不喜欢做的事情已经不再重要了。


蔡明亮的终极目标之一,居然只是卖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