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廢城市”試點 一年星火燎原 涉及工程項目429項、金額1244億元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无废城市”试点 一年星火燎原 涉及工程项目429项、金额1244亿元

北極星固廢網訊:自2018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以來,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8個部門和單位組建“無廢城市”建設試點部際協調小組,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擔任組長,先後組織完成試點城市篩選、實施方案評審;赴重慶市、浙江省、徐州市、銅陵市、紹興市、威海市進行現場調研,組織試點城市代表前往日本進行“無廢城市”建設經驗交流訪問;在深圳市和三亞市召開試點啟動會和工作推進會,全面部署紮實推進試點工作。

一年間,從頂層設計到地方推動,從組織保障到理念宣教,從體系建設到技術支撐,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為全國範圍內次第推動“無廢城市”建設打下重要基礎。

從部委到地方政府統籌推進

一年來,部際協調小組各成員單位從政策、技術和資金等方面對試點工作給予大力支持。

生態環境部組織篩選70多項“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急需的汙染防治技術。國家發展改革委著力完善廢舊產品回收拆解體系,暢通全生命週期資源循環。工業和信息化部支持銅陵市、西寧市建設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支持包頭市等打造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範企業。財政部、稅務總局調整完善磷石膏、廢玻璃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優惠政策。自然資源部支持銅陵市等開展綠色礦山建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督促試點城市率先推行生活垃圾分類。交通運輸部聯合多部委發佈《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安全管理辦法》,對危險廢物轉移聯單製作及使用進行了明確規定。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安排中央資金4.4億元,支持“無廢城市”試點地區24個畜牧大縣開展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商務部累計推動231家綠色商場創建。文化和旅遊部鼓勵服務行業減少提供一次性用品。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生態環境部牽頭起草《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大力支持試點城市發展綠色金融。市場監管總局批准發佈8項“無廢城市”建設相關的國家標準。國家統計局協助生態環境部完善“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試行)。國管局發動綠色辦公、綠色餐飲行動,推廣無紙化辦公,開展“光盤行動”等宣傳教育。國家郵政局指導試點城市探索應用快遞綠色包裝。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推動重慶等地方供銷合作系統企業積極貢獻智慧助力“無廢城市”建設。

部際協調小組組建以杜祥琬院士為主任委員的“無廢城市”建設試點諮詢專家委員會,為方案編制、指標體系建設等做技術支撐。生態環境部組建7個技術幫扶工作組,2019年完成兩輪、230餘人次的面對面幫扶。同時,委託中國工程院等國家高端智庫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研究;組建專題研究組開展系統集成研究。生態環境部組建10個專題研究組開展技術評估與推廣、管理體制機制、可視化信息系統建設等專題研究,組織試點城市開展了責任清單建設、危險廢物“三個能力”建設等專題研討。

一年來,各試點城市黨委政府高位推動試點工作。深圳、包頭、銅陵、威海、許昌、紹興、光澤等城市(縣)成立了以書記和市(縣)長為雙組長的“無廢城市”建設試點領導小組。為確保項目落地,重慶、徐州、紹興、威海、西寧、許昌、北京經開區成立工作專班。重慶、深圳、紹興、威海、許昌、光澤等9個市(縣)委改革辦將“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納入2019年度重大改革事項強力推進。

為加強輿論宣傳,生態環境部在官網設立“無廢城市”專題專欄,在《中國環境報》、固廢產業服務平臺開設專欄,並設立微信公眾號,陸續發佈稿件500餘篇,同時邀請央視見證試點建設過程。試點城市組織多種線上線下宣教活動,引導多元主體參與,比如開展中小學“無廢”開學季、“無廢”社區、“無廢”醫院等“無廢”細胞建設。

固廢綜合管理四大體系逐步建立

一年來,圍繞“無廢城市”建設目標,各試點城市和地區從制度、技術、市場和監管等四大體系建設入手,分別安排了302項、159項、200項和103項任務,涉及工程項目429項、金額1244億元。

制度體系建設基礎夯實。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部門配合全國人大法工委在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中強化垃圾分類、建築垃圾、包裝廢物、工業固體廢物等相關內容。商務部推動發佈實施《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針對固體廢物全過程管理中的突出短板,“11+5”試點城市和地區提出300餘項制度體系建設任務。深圳市編制完成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草案);威海市、徐州市啟動危險廢物、工業固體廢物立法工作;紹興市探索危險廢物跨區域處置生態補償制度;重慶市積極探索跨區域固體廢物聯防聯控協作管理新模式。

技術體系建設初步形成支撐能力。銅陵市冬瓜山銅礦通過廢石和尾礦回填實現“無廢”開採;盤錦市全面打造遼河油田“無廢礦區”;徐州市發佈兩項國際生態修復標準;光澤縣形成從肉雞飼養到肉雞宰殺廢棄物綜合開發利用的循環經濟生產模式;深圳市生活垃圾基本實現全量焚燒和趨零填埋;雄安新區運用“無廢城市”理念統籌規劃建築垃圾綜合利用。

市場體系建設實現若干關鍵點位突破。國家開發銀行擬授信40億元資金支持徐州市“無廢城市”建設;銅陵市以銅發綠色產業投資基金為基本盤,撬動更多優質資金投向“無廢城市”建設領域;許昌市利用“無廢城市”金字招牌吸引了9個對德戰略和技術合作項目,推動傳統支柱產業升級。

監管體系建設形成保障能力。紹興市在企業端配備1000餘個視頻監控,實現對各類固體廢物全過程數字化監管。重慶市主城區基本實現生活垃圾焚燒、生活汙泥無害化、餐廚垃圾資源化、鎮級醫療廢物收運處置四個100%。試點城市和地區率先構建“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的環境監管體系。

一年來的推動,“無廢”理念初步得到各方認同。國家“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啟動被評為2019年國內十大環境新聞和2019年再生資源行業十大新聞事件。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將“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寫入《廢物環境無害化管理》決議。“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成為中日、中新(加坡)生態環境合作的重要內容,也得到世界銀行、世界自然基金會等國際組織支持。

經過一年努力,試點工作呈現由點到面的良好態勢。2020年1月,浙江推動全域“無廢城市”建設。重慶市提出2020年起將主城區以外區縣逐步納入“無廢城市”建設,並加強與銅陵試點聯動。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