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報“大東北”為您獨家披露:星火燎原,我黨在遼源的早期活動!

這裡曾經是中國共產黨早期活動的重要地區。1929年就有了黨的活動,1930年建起了第一個農村黨的組織——中共東豐縣橫道河支部,同年冬,第一個城市黨的基層組織——中共西安煤礦特別支部誕生。解放戰爭時期,遼源建立了中共遼寧省第二地委,領導遼源地區軍民與反動勢力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鬥爭,從此黨領導著遼源人民,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


吉報“大東北”為您獨家披露:星火燎原,我黨在遼源的早期活動!

西安特支 衝破黑暗的燈塔

西安煤礦自1911年發現礦藏,當年投入開採以來,它就在中國、尤其是在東北的採礦業中佔有重要地位。而日本帝國主義覬覦東北這塊土地由來已久,早在1904年日俄戰爭之前,其侵略野心已經昭然若揭。1913年,日本帝國主義在華成立了“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旋即派人到西安煤礦進行調查,收集經濟情報。1916年開始,逐漸以資本滲入等方式,攫取西安煤礦的開採權和經營權,操縱了西安煤礦的經濟命脈。

中國共產黨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野心洞若觀火,早在“九一八”事變以前,中共中央就曾指示滿洲省委要加強宣傳教育等工作。1930年,日本帝國主義開始向中國東北增派兵力,侵略野心暴露無遺。國人都清醒地看到,日本武裝侵略中國的大規模行動隨時都有可能付諸實施,這場侵略與反侵略、佔領與反佔領的戰爭已經無法避免,而東北地區正處在最敏感的位置上。在這種情況下,中共滿洲省委發出了壯大黨的組織,發展抗日武裝力量,加強產業工人工作,開闢農村根據地等一系列指示。中共西安煤礦特別支部就是在這種形勢下誕生的。

1930年冬,中共海龍縣委受中共滿洲省委的委託,派楊文清、楊殿清、鄭大慶3名黨員,深入西安煤礦,加強與產業工人的聯繫,發展壯大到黨的組織,開展黨的地下工作。這3名同志來西安縣城後,先住在北門外的劉家花店,平日以小買賣人的身份作掩護,秘密開展工作,逐步加強同礦工的交往。不久根據中共海龍縣委的指示,成立了中共西安煤礦特別支部(簡稱西安特支),楊文清任特支書記。特支活動的聯絡點又先後設立在北門外道東南方醬園斜對面的張家煎餅鋪,北門露天坑附近的龐家煎餅鋪和市區的悅來客棧。


吉報“大東北”為您獨家披露:星火燎原,我黨在遼源的早期活動!

為了便於開展工作,3名黨員來到礦工較多的大成一坑,以採煤工人的身份作掩護,住在礦山事務所(今俗稱四合院)後面的3號工房子裡。楊文清以講《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為名,同工人廣泛接觸,吸引工人們經常聚集在他的周圍。不久,一個本分地道的井下推車工陳潤田引起了楊文清的注意。與他熟識後,楊文清向他宣傳工人為什麼受苦的道理,啟發他認識日寇、把頭殘酷剝削、壓迫工人的反動本性,宣傳抗日救國道理,介紹蘇聯和中國革命情況。經過考驗,啟發工人們的階級覺悟,先後發展了陳潤田、張玉江等人入黨,黨員隊伍逐漸擴大。為了便於領導革命活動,又組建了抗日會和共青團。特支下設3個黨小組,每組一般3人,最多5人。

中共西安煤礦特支在境況險惡的隱蔽鬥爭中,先後發展黨員10餘人、團員10餘人、抗日會員50餘人。

1931年12月27日,日本侵略者強佔了西安煤礦,開始對礦工進行殘酷的剝削與壓迫。次年2月,日本侵略者將工人的工資由過去每出一車煤4角5分降到1角8分,引起工人們強烈不滿。面對這一情況,楊文清主持召開了特支會議,提出舉行罷工。經過幾天的工作,骨幹隊伍基本形成。一天早晨,工人們按通知到大成一坑露天採區,楊文清進行了簡短的動員講話,工友們喊出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打倒漢奸”“我們要和他們鬥”等口號。決定立即罷工,不達目的決不復工。這次罷工有1000多人參加,持續了7天,日寇沒有辦法,只好同意了工人的復工條件,不再降低工人的工資。這次罷工的勝利,不僅鼓舞了西安區的工友,而且消息傳出後,外地的廣大人民群眾和抗日武裝也為之振奮。這次罷工鬥爭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

1932年9月18日,西安特支在礦山的一個大溝裡,召開了國恥一週年紀念大會,有100多名工人參加。會上,楊文清宣傳了抗日救國的道理,號召群眾起來抗日,組織成立了抗日救國會,吸收了30多名會員。會後又建立了共青團組織。為號召工人把抗日鬥爭進行到底,西安特支和黨的外圍組織,全力進行愛國抗日宣傳。他們用粉筆在牆上、鐵路、枕木、電杆、橋面上書寫革命標語,散發抗日傳單,鼓舞了礦工的鬥志,對發動工人群眾參加抗日鬥爭起到了積極作用。

中共西安煤礦特別支部的成立,猶如黑暗的巷道里一盞光芒四射的明燈,照亮了礦工們奮起反抗的道路,工人們的自發鬥爭由此開始進入一個新階段,西安煤礦工人抗日救亡運動從此日益壯大。他們在極其艱難的環境中,領導礦工開展民族解放的革命鬥爭,為中國共產黨在遼源領導工人運動寫下了不朽的篇章。

西安區委 迎接黎明的曙光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遼源地區的廣大民眾同仇敵愾,奮起抗日。與此同時,民眾自發抗日組織紛紛成立,其鬥爭風起雲湧。日益高漲的抗日鬥爭形勢,迫切要求黨對鬥爭的領導。中共滿洲省委發出指示要在“四一二”紀念日進行一次入黨號召,特別強調應在西安、東豐一帶發展3至5名黨員,擴大黨的組織。


吉報“大東北”為您獨家披露:星火燎原,我黨在遼源的早期活動!

1933年9月25日,中共滿洲省委組織部在給磐石中心縣委的指示信中指出:“當前的任務之一就是最大限度地發展黨的組織,進行廣泛的徵收黨員運動……來猛烈地發展黨的組織,為五倍十倍地徵收黨員而鬥爭。”9月30日,繼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正式宣佈成立後,磐石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也宣告成立。10月,日偽軍開始對磐石地區抗日軍民發動了規模空前的大討伐。為粉碎敵人的圍剿,東北人民革命軍獨立師司令部與中共磐石中心縣委召開聯席會議,決定獨立師主力部隊南進,開闢新的游擊區,建立和發展黨組織。

1934年秋天,中共磐石中心縣委多次派人民革命軍第一師參謀長丁水龍、醫官樸永風,帶領游擊隊在西安、伊通、東豐三縣交界處活動。利用山多林密、溝壑縱橫、地域偏僻等有利條件,冒著危險翻山越嶺,進入村屯向群眾宣傳抗日道理,喚起群眾民族意識,號召他們組織起來,同心協力抗擊日偽勢力。這一階段的宣傳、教育、鼓動群眾的工作,為西安區委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1935年春季,中共磐石中心縣委就開闢新區的構想,經過認真研究,選定了在游擊區籌建西安區委,以加強對抗日鬥爭的領導。縣委從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裡選派具有較高政治、文化素質的宣傳科長劉殿林和游擊隊女指導員趙明信等5人,帶領40多個游擊隊員來到西安縣。深入游擊隊曾經活動過的地區,將西安縣夾信子區九如村五道溝(今東遼縣金州鄉新樂村)作為根據地,深入農村和礦區,向群眾宣傳抗日主張,揭露日寇所謂“日滿協和”的陰謀,給他們講述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建立蘇維埃政權,平分土地,有衣穿、有飯吃的光明前景,幫助他們樹立抗日信心。還採取交朋友的辦法,在群眾集會過程中發現和培養骨幹,然後組織起“反日救國同盟會”,在此基礎上再秘密發展黨員。

同年夏季,中共磐石中心縣委具體研究了西安區委的駐地、人選等問題,對如何開展工作也做了具體安排,決定由劉殿林任區委書記,趙明信任組織部長。自1935年5月西安區委正式成立後,隨著形勢的發展、鬥爭的深入,黨員隊伍不斷擴大,黨的外圍組織反日會成員也在不斷增加。

到1936年,中共西安區委已經組建了6個黨支部、3個黨小組,共有黨員26名。在鬥爭十分艱苦的環境下,區委積極開展革命活動,走街串戶發動群眾,還通過張貼標語、散發傳單、召開群眾會議等形式,宣傳抗日救國的革命道理,發展革命組織,壯大抗日力量。

西安區委領導的游擊隊,多次襲擾日偽基層政權。1935年游擊隊攻打二道河子警察署。在敵強我弱、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游擊隊員機智勇敢,沉重地打擊了敵人,還活捉了一名日本軍官,押往根據地。這件事對日寇震動很大,曾驚動了海龍、新京(今長春)的日寇,他們如臨大敵,派出大批密探四處偵緝。西安憲兵隊特務主任峙奇親自出馬“肅匪”,還專門建立了“對共班”研究對策,防範我黨的活動和影響。

在西安區委的領導下,黨支部、黨小組積極組織黨員和群眾,為上級黨組織和游擊隊傳遞文件、提供食宿、籌儲物資、護理傷員、掩藏槍支彈藥等。為了積極進行抗日宣傳,多次在清原、梅河、柳河、西安一帶,組織集會和示威遊行等革命活動,石頭頂子黨支部建立後,經常召集附近的進步農民,宣傳共產主義思想和抗日道理,進步農民多次為游擊隊提供食宿,提供藥品和鞋襪等物資,還擔負了護理、洗血衣、送飯、提供情報等任務。支部書記孟憲林曾多次召集進步農民開會,啟發他們的階級覺悟,發動群眾,配合游擊隊打擊敵偽反動勢力。


吉報“大東北”為您獨家披露:星火燎原,我黨在遼源的早期活動!

中國共產黨在遼源的早期活動,廣泛傳播了馬列主義和黨的抗日救國主張,為在遼源地區開展更加深入持久的革命鬥爭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在黨的領導下,婦女會、反日會、共青團等群眾組織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抗日救國活動,不僅有力地打擊了敵人,同時也培養鍛鍊了一批幹部,為黨的群眾工作積累了一些有益的經驗。地方黨組織的初步建立,開創了遼源革命鬥爭歷史的新紀元,在遼源人民反帝、反封建、反軍閥鬥爭史上具有深遠意義。

橫道河支部 燃遍大地的火種

中共橫道河支部成立於1930年8月,直到1935年11月。在上級黨組織的領導下,橫道河黨支部的黨員們帶領橫道河一帶的農民群眾與敵人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1930年中共清原縣委建立後,派黨員嚴光珠等人到橫道河一帶開展建黨工作。他們首先發現、培養並考驗了一些具有反封建意識的進步青年,然後逐步將其發展為中共黨員。在此基礎上,很快建立了黨支部。其負責人先後為樸東明、金哲熙、金明煥。到1934年,橫道河支部共發展了9名黨員。

為了使黨的活動更為廣泛、深入地開展下去,黨支部又組建了團支部、婦女會、兒童團等群眾組織。為黨的活動站崗放哨,散發宣傳品,傳遞情報,並配合由嚴光珠、王天夫帶領的地方游擊隊不斷打擊敵人,鬥爭異常活躍。黨的活動喚醒了廣大貧苦群眾的反抗意識,為他們圖生存、求解放指明瞭道路。

東豐縣樺樹河子三間房一帶,早在1927年就是革命武裝的根據地,工農游擊隊頻繁活動於此。1930年後,這支革命武裝在黨的領導下日趨壯大。游擊隊長由時任中共海龍縣委軍事部部長張在旭兼任,第二分隊長李龍雨和嚴淑貞分別負責通訊和武運工作。他們以樺樹河子三間房為活動中心,在草市、胡仙堂、南山城子、清河溝等地,打擊日偽勢力和地主、漢奸,號召群眾團結起來與敵人進行鬥爭。

1930年12月,針對日益緊迫的對日鬥爭形勢,為擴大黨的組織,加強黨的領導,中共海龍縣委在東豐縣的老營廠建立了黨支部,將群眾基礎較好的三間房作為支部的駐地。1931年7月2日,日本侵略者在長春的萬寶山村製造了駭人聽聞的“萬寶山事件”。事件發生後,中共滿洲省委立即發出指示,要求利用這一事件,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陰謀,動員黨員和群眾作公開或半公開的鬥爭。海龍縣委根據這一指示決定於8月29日舉行海龍、清原聯合的統一暴動,打擊駐山城鎮的日本領事館和奉系軍閥於芷山所部。橫道河黨支部與地方游擊隊組織了幾十名農民群眾參加暴動。他們手持鐮刀、斧頭、棍棒,與其他暴動隊會集在一起前往山城鎮。暴動隊沿途高呼口號,散發傳單。面對200多名荷槍實彈的日偽軍,他們毫無懼色,顯示了黨所領導的農民反抗侵略和壓迫的力量,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

為了紀念廣州起義5週年,橫道河黨支部組織40多名農民群眾,於1932年12月11日,在橫道河召開集會舉行紀念和示威活動。高呼“趕走日本帝國主義”“打倒軍閥”“建立蘇維埃政權”等革命口號,張貼、散發反日和擁護蘇維埃的標語傳單。遊行群眾面對軍警的威脅毫不畏懼,充分顯示了群眾不甘壓迫、不畏犧牲的革命精神和反抗日本帝國主義、反封建勢力的決心和信心。


吉報“大東北”為您獨家披露:星火燎原,我黨在遼源的早期活動!

1933年以後,在革命處於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橫道河黨支部堅決貫徹上級黨組織的指示,領導農民開展鬥爭。在一位姓崔的黨員家裡,印刷、書寫傳單和標語,在山城鎮、草市、梅河口等地張貼和宣傳。當時,在日偽反動勢力嚴密封鎖的情況下,橫道河黨支部一直同抗日遊擊隊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幫助護理傷員、隱藏槍支、籌措游擊隊急需的藥品、鞋等物資,及時送給他們。

1935年11月中旬,中共南滿第一次代表大會決定成立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橫道河黨支部全體黨員全部編入游擊隊,走上了武裝抗日的征程。


吉報“大東北”為您獨家披露:星火燎原,我黨在遼源的早期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