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永宣不分?教你一眼鑑別元青花

“ 非常時期,再多的錢再大的房,你也只能宅家無聊的發呆,而收藏人一家正在快樂地欣賞把玩,你收藏了數字而他卻藏了文化”---禪古茶人

花即元代生產的青花瓷器。青花瓷生產於唐代,興盛於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在元代的景德鎮。元代是青花瓷器的成熟時期,該時期瓷器的特點為胎體厚重,釉質白中泛青,大器較多,由於含有雜質,胎上大多有鐵褐色小點。器底砂制、不施釉,部分底部還有火石紅。

元和永宣不分?教你一眼鑑別元青花

元 青花花卉罐底部​


元青花大多為寬而矮的圈足,一般器底、蓋內不施釉,器胎輪旋紋粗糙,結合處有明顯凸起接口,常見的青花器物有帶蓋梅瓶、多稜梅瓶、多稜玉壺春瓶、玉壺春瓶、高頸大罐、碗、盤、高足杯等。梅瓶、罐、玉壺春的器身下部常有仰蓮瓣紋,且每瓣分開描繪,蓮瓣邊框均有青花塗抹之粗線。

元和永宣不分?教你一眼鑑別元青花

元 仰蓮紋

元代青花原料有進口和國產青料兩種,主要使用進口青料-----蘇麻離青,也有部分國產青。該時期釉面顏色不穩定,主要呈現三種顏色,最典型的是青翠色,過燒釉面成青紫,欠燒釉面呈青灰。

進口青料和國產青料最大的區別是,蘇麻離青所含鈷、高鐵和低錳,並以青花色澤濃豔和有鐵鏽斑為特徵。國產青料含有低鐵和高錳,並且沒有鐵鏽斑。

元和永宣不分?教你一眼鑑別元青花

鐵鏽斑

之所以會形成鐵鏽斑,是因為蘇麻離青容易下沉入胎,形成不同程度的色斑,色斑多呈不規則的斑點或斑塊狀,顏色深濃且裡深外淺,邊緣呈煙霧狀,暈散、模糊。形成色斑部位的胎、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沉,使得器物表面產生凹凸不平的坑班,一般積料越多,上述色斑和坑斑現象就越明顯。

元青花特點為紋飾繁密,佈滿器身。一般是紋飾勾線後填色,梅瓶底部蓮瓣輪廓通常為一粗一細兩根線條,覆蓮瓣之間多不相連;中間以水波、荷花、花卉、瓜果和鴛鴦等作為主體紋飾;並以卷草、回紋作為裝飾。還有在器身繪製龍紋作為主體圖案的。

元和永宣不分?教你一眼鑑別元青花

元和永宣不分?教你一眼鑑別元青花

除了釉色和青花料、紋飾,燒造工藝也是制瓷很重要的一環。元代以後景德鎮的制瓷業就像來過的法國傳教士形容的那樣:“白天濃煙遮蔽了雲彩,晚上窯火映紅了夜空”。從目前考古發現,景德鎮元代青花瓷器燒造的瓷窯主要是饅頭窯和龍窯。饅頭窯又名“圓窯”,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便開始採用,北方地區比較流行。饅頭窯屬於半倒焰式窯爐,火焰從火膛噴向窯的頂部,再回到窯床,煙氣從排煙口、煙道經煙囪排出。它的特點是可以在窯內形成還原氣氛。龍窯是元青花燒造的又一燒製場所,多依山勢而建,目前發現最早的是浙江上虞一帶,商代便開始使用。龍窯形制大,可控制還原焰。

元和永宣不分?教你一眼鑑別元青花

龍窯模型

據考證,元青花一般燒製溫度在1300攝氏度左右,匣缽裝燒是元青花瓷器的置燒方式。匣缽裝燒使瓷器燒製時免受煙燻變色。

除了匣缽,窯溫對於瓷器燒製更是至關重要,為了檢測窯溫和燒製效果,古人發明了“火照”(即瓷窯爐膛內火候、溫度的照子或標樣式片)。

元和永宣不分?教你一眼鑑別元青花

火照

元和永宣不分?教你一眼鑑別元青花

匣缽

元青花瓷由於其年代久遠,保存不易,加之生產初期產量的限制,它的燒造高峰就在元代後期的後至元和至正這一段時期,前後大約就30年,故存世總數極少,所以,元青花瓷歷來被公認為價值連城之國寶。目前全世界元青花完整器存世量僅三四百件,我國博物館收藏的元代青花瓷器僅120多件,這也正是元青花昂貴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我國的江西高安博物館就收藏了23件元青花。

因其珍貴,它在拍賣行情一直很好,2005年7月12日,元代青花瓷罐“鬼谷下山”在英國倫敦以1568.8萬英鎊(合2.45億人民幣)的價格成交,創中國藝術品拍賣的最高紀錄,同時也是亞洲瓷器拍賣價最高紀錄。

元青花瓷大改傳統瓷器含蓄內斂風格,以鮮明的視覺效果,給人以簡明的快感。以其大氣豪邁氣概和藝術原創精神,將青花繪畫藝術推向頂峰,確立了後世青花瓷的繁榮與長久不衰。


元和永宣不分?教你一眼鑑別元青花


去偽存真 淨化收藏 藝術源於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