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結算虧損分析

預拌混凝土作為一種產品,交付時存在兩個特點:一是重量計量,體積交貨;二是小票簽收,圖紙結算。在當前買方市場環境下,結算虧方問題一直困擾著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

個人理解,虧方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企業實足供貨,但因各種原因不能如數結算回來;二是企業超方(脹方)供貨,即使是按小票全數結算回來,實際上也虧方。


下面就虧方原因做如下分析:

1.技術方面:技術方面導致的結果是雙向的,可能是虧方,也可能是脹方。

1.1.配合比設計環節重量法計算時,單方混凝土的設計容重與實際偏差較大,且試配時沒有實測混凝土的容重,一般這種情況下脹方的情況較多。

1.2.生產過程中質量調整環節生產過程中當原材料發生變化時,混凝土的出機性能不能滿足設計要求的情況下,要對混凝土的生產配合比進行調整。如增加膠凝材料用量、調整砂率等。如增加粉煤灰的用量,會直接導致脹方;還有廢石(砂)與其他石子(砂)的容重差異較大,當這兩種石子(可砂)進行等量替代時,有可能導致虧方或脹方。


2.管理方面:管理方面導致的結果也是雙向的,可能是虧方,也可能是脹方。

2.1.計量方面,主機計量系統瞬間或經常出現計量誤差超標的情況下,會造成混凝土的質量及方量與原設計不符

2.2.剩灰處理,對於返回攪拌站的可利用剩餘混凝土數量估計不準確,補方後會出現誤差。


混凝土結算虧損分析


3.施工方面:施工方面導致的結果是單向的,只有虧方。

3.1.施工方管理不精細,在牆體及豎向結構施工時,澆築移動過程中不停泵,以及施工過程中跑模等,都直接造成運送到工地的混凝土沒有打到指定結構部位,造成浪費;還有因擾民、設備故障、斷電等意外情況發生後處理不當,造成混凝土報廢等。

3.2.模板及結構構件的誤差,我國的施工規範對模板的支護及澆築後的結構構件尺寸都有一個允許尺寸偏差範圍,施工方在符合規範的前提下,混凝土的量差也非常驚人,一般這種情況出現在板類構件上。

3.3.部位外卸灰,攪拌站對現場監管不利,施工方在指定部位的外卸混凝土不能及時記錄。


4.客戶惡意行為

4.1.攪拌站預算員手中的圖紙不完整,尤其是有幾家攪拌站共同供應混凝土的工程,經常會出現軸線劃分與當時供應不相符。

4.2.過程中拆改不告知攪拌站。在施工過程中,會因為各種原因,更改設計,將已澆築好的結構部分拆除後再重建。

4.3.付款時強行要求讓利。有的工地,在付尾款時,強行扣錢,也形成了實際意義上的虧方。虧方的原因還有許多,也希望藉此平臺大家補充完善,進一步提高攪拌站的防範意識,極大限度的避免損失。


混凝土結算虧損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