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豪宅华人被税局罚款2万!“避税”都是要还的


重磅 | 住豪宅华人被税局罚款2万!“避税”都是要还的

今天讲一个案例。

小编的朋友L来自山东,有头脑有力气想不发财都很难。L从建筑公司的帮工做起,最终选择石材加工作为自己的专项技能,从小工到大工再到合伙人最终拥有了自己的自雇公司。

每个月能赚多少钱呢?差不多是2万加元!

这么多钱如果从公司拿出来当然要交税,所以“聪明”的L决定通过虚增员工、虚构支出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成功的让公司在过去5年实现了1年“亏损”,1年打平,3年微利。

L觉得自己做的很巧妙,没有让公司连续5年亏损,这样就真实多了,自认也不会让税局觉得有问题。

重磅 | 住豪宅华人被税局罚款2万!“避税”都是要还的

生意成功的L在2017年于本拿比成功购置了人生第一套独立屋,每逢聚会总要调侃几句“大家拿”真好,在他眼里税局就像农田里的稻草人,看习惯就不觉得害怕了。

但2019年末,税局寄了一封信给L,告知L税局要稽查他2014年-2018年的税务情况,明确要求L提供过去5年家庭的各项开支情况。包括买房、装修、买车、旅行、吃饭、购置奢侈品等所有开销的票据和银行流水。

L当时就怂了,赶紧请专业会计师代为与税局协商,预计除了补税之外还要罚2万。

那么L到底是哪里漏出马脚被税局锁定为高风险纳税人呢?

其实原理非常简单:

1、收入与消费不符。

2、公司收入与行业不符。

3、“避税”年头足够多金额足够大。

黄三水说,他带客户买房特别是买豪宅的时候都会提醒两件事:

1、千万不要买豪宅高消费但长期申报低收入。

2、养成把所有的消费收据按时间留存的习惯,小到麦当劳买份套餐大到买包买车。

因为税局多锁定目标的流程是:

首先,税局会根据的行业、职业、年资等信息评估你的预期收入,然后自动分类,比如L开了一家石材加工公司,而石材加工是装修行业中利润较高的一个细分门类,没有任何技术的安装工人时薪都能达到20加元。

所以一个熟练的石材加工技师收入不亚于成功的地产经纪,属于高收入人群,L开的自雇公司利润还不如给别人打工,系统很容易自动判定L报税有问题。

此外,由于L购置了价值200多万加元的房产,尽管L使用的资金来自于父母的账户馈赠,但200多万的独立屋每年的持有成本就达到2-3万加元,还贷需要5万加元左右。

以L的报税收入计算,他和老婆基本过上了住豪宅喝西北风的生活,税局当然不相信华人老板会这么穷酸。所以在系统判定有问题后,人工筛选也肯定优先关注L这样的案例。

不得不说,这些年华人已经被税局打上了标签,在相近的材料中很容易被优先调查。

还有,税局发现L有偷税的蛛丝马迹并不会立即下手,因为税局相当于加拿大政府的销售部门,负责为加拿大联邦政府挣钱,既然是挣钱当然要养肥了再下手。

所以L很可能在第一年就已经触发警报,但税局直到5年后才出手打你个措手不及,因为5年“避税”积累下来的金额值得税局收网了。

黄三水说,用业内人士的说法“L属于有审计潜力的目标客户”。

事实上,被加拿大税局锁定的目标逃生的比例微乎其微。偶尔有人在法庭上击败税局都会引来媒体的大书特书。

小编初到温哥华的时候也听过会计师组织的讲座,当时就有一个net worth method的概念。大概的意思是说,收入和支出是要保持平衡的,因为钱不是韭菜可以从地里长出来。

总之,收支失衡的华人移民除非能证明自己钱都是从中国带来的大笔财富,否则几年之后容易倒在查税问题上。

黄三水说,很多人选择定居加拿大,是喜欢这里的福利,但福利来自税收,不纳税无权利。所以大家也要学习为社会做贡献。该交税的时候正常交税,实在要避税也不要舍不得聘请靠谱的会计师,否则辛辛苦苦好几年最终都便宜了税局。

钱满山说,在中国一家公司经营20年,年年亏损可以是常态。但在加拿大根本行不通,因为加拿大税局的执法人员一根筋,他们绝对不相信一个人经营一家企业可以连亏数年无动于衷。

所以入乡随俗,了解加拿大政府的思路对适应加拿大社会非常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