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豪宅華人被稅局罰款2萬!“避稅”都是要還的


重磅 | 住豪宅華人被稅局罰款2萬!“避稅”都是要還的

今天講一個案例。

小編的朋友L來自山東,有頭腦有力氣想不發財都很難。L從建築公司的幫工做起,最終選擇石材加工作為自己的專項技能,從小工到大工再到合夥人最終擁有了自己的自僱公司。

每個月能賺多少錢呢?差不多是2萬加元!

這麼多錢如果從公司拿出來當然要交稅,所以“聰明”的L決定通過虛增員工、虛構支出增加公司的運營成本,成功的讓公司在過去5年實現了1年“虧損”,1年打平,3年微利。

L覺得自己做的很巧妙,沒有讓公司連續5年虧損,這樣就真實多了,自認也不會讓稅局覺得有問題。

重磅 | 住豪宅華人被稅局罰款2萬!“避稅”都是要還的

生意成功的L在2017年於本拿比成功購置了人生第一套獨立屋,每逢聚會總要調侃幾句“大家拿”真好,在他眼裡稅局就像農田裡的稻草人,看習慣就不覺得害怕了。

但2019年末,稅局寄了一封信給L,告知L稅局要稽查他2014年-2018年的稅務情況,明確要求L提供過去5年家庭的各項開支情況。包括買房、裝修、買車、旅行、吃飯、購置奢侈品等所有開銷的票據和銀行流水。

L當時就慫了,趕緊請專業會計師代為與稅局協商,預計除了補稅之外還要罰2萬。

那麼L到底是哪裡漏出馬腳被稅局鎖定為高風險納稅人呢?

其實原理非常簡單:

1、收入與消費不符。

2、公司收入與行業不符。

3、“避稅”年頭足夠多金額足夠大。

黃三水說,他帶客戶買房特別是買豪宅的時候都會提醒兩件事:

1、千萬不要買豪宅高消費但長期申報低收入。

2、養成把所有的消費收據按時間留存的習慣,小到麥當勞買份套餐大到買包買車。

因為稅局多鎖定目標的流程是:

首先,稅局會根據的行業、職業、年資等信息評估你的預期收入,然後自動分類,比如L開了一家石材加工公司,而石材加工是裝修行業中利潤較高的一個細分門類,沒有任何技術的安裝工人時薪都能達到20加元。

所以一個熟練的石材加工技師收入不亞於成功的地產經紀,屬於高收入人群,L開的自僱公司利潤還不如給別人打工,系統很容易自動判定L報稅有問題。

此外,由於L購置了價值200多萬加元的房產,儘管L使用的資金來自於父母的賬戶饋贈,但200多萬的獨立屋每年的持有成本就達到2-3萬加元,還貸需要5萬加元左右。

以L的報稅收入計算,他和老婆基本過上了住豪宅喝西北風的生活,稅局當然不相信華人老闆會這麼窮酸。所以在系統判定有問題後,人工篩選也肯定優先關注L這樣的案例。

不得不說,這些年華人已經被稅局打上了標籤,在相近的材料中很容易被優先調查。

還有,稅局發現L有偷稅的蛛絲馬跡並不會立即下手,因為稅局相當於加拿大政府的銷售部門,負責為加拿大聯邦政府掙錢,既然是掙錢當然要養肥了再下手。

所以L很可能在第一年就已經觸發警報,但稅局直到5年後才出手打你個措手不及,因為5年“避稅”積累下來的金額值得稅局收網了。

黃三水說,用業內人士的說法“L屬於有審計潛力的目標客戶”。

事實上,被加拿大稅局鎖定的目標逃生的比例微乎其微。偶爾有人在法庭上擊敗稅局都會引來媒體的大書特書。

小編初到溫哥華的時候也聽過會計師組織的講座,當時就有一個net worth method的概念。大概的意思是說,收入和支出是要保持平衡的,因為錢不是韭菜可以從地裡長出來。

總之,收支失衡的華人移民除非能證明自己錢都是從中國帶來的大筆財富,否則幾年之後容易倒在查稅問題上。

黃三水說,很多人選擇定居加拿大,是喜歡這裡的福利,但福利來自稅收,不納稅無權利。所以大家也要學習為社會做貢獻。該交稅的時候正常交稅,實在要避稅也不要捨不得聘請靠譜的會計師,否則辛辛苦苦好幾年最終都便宜了稅局。

錢滿山說,在中國一家公司經營20年,年年虧損可以是常態。但在加拿大根本行不通,因為加拿大稅局的執法人員一根筋,他們絕對不相信一個人經營一家企業可以連虧數年無動於衷。

所以入鄉隨俗,瞭解加拿大政府的思路對適應加拿大社會非常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