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优秀的人总是精力旺盛?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精力没管好!


导语:

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精力没管好!

我们期待改变的发生,却往往发现自己在原地挣扎。

每一天的时间量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我们可用的精力的储备和质量却可以改变。认识到这一事实就会让你拥有颠覆生活方式的力量。

稍微调整你的早餐,整个上午就会表现更好;抽五分钟做几个动作,下午的工作很有可能提前结束;花点时间重拾过去的兴趣爱好,你会发现生活重新变得新鲜有趣……而所有这些看得见效果的改变,都需要积极的仪式习惯支持,让你的精力得到恢复和重生,为迎接下一次挑战准备好信心与实力。

为什么优秀的人总是精力旺盛?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精力没管好!

《精力管理》

节选:

原则一:全情投入需要调动四种独立且相关联的精力源: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

  原则二:因为使用过度和使用不足都会削弱精力,必须不时更新精力以平衡消耗

  人们极少考虑我们消耗了多少精力储备,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它能够随用随取。事实上,不断增长的需求逐步耗尽了我们的精力储备——尤其由于我们不对随着年龄出现的能力减退做任何补救。通过全方位的训练,我们可以极大地减缓身体和思维的衰退,并切实地深化情感和精神的能力,直至生命的尽头。

  原则三:为了提高能力,我们必须突破自己的惯常极限,模仿运动员进行系统训练。

  原则四: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即细致具体的精力管理方法,是全情投入、保持高效表现的诀窍。

  我们发现,是三个步骤——目标-事实-行动,保证了变革的持久性,三者缺一不可。

  “我真心希望自己能重整旗鼓,但我不知道该从哪里改变。我告诉你,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我们办公室里有一半的人都离婚了。上周,一个42岁的同事突发心脏病,死在他的办公桌旁。我只想继续前进,还要留心别绊倒自己。这不是我理想中的生活,或许真有更好的,但我还没有找到。”

  学习短跑运动员,就是把生活拆分成一系列可以掌控的阶段,既满足生理需求,又符合自然规律。这个想法最初是吉姆发现的,当时他正与多位世界级网球选手合作。作为效能心理学家,吉姆的目标是找到最优秀的竞技选手与普通选手的差别。他花了数百小时观看顶级选手的比赛,研究场地录像,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这些选手比赛当中的技能习惯并无大异。

​当他把目光转向选手们的得分之后的行为,终于豁然开朗。虽然大部分人都不自知,但最佳选手们在两轮比赛期间有固定的行为模式,包括得分后走回基线时头和肩膀如何摆正,视线看向哪里,呼吸模式,甚至自言自语的习惯等。吉姆恍然大悟,这些选手利用比赛的间隙力争最大限度恢复体力,而许多排名靠后的选手根本没有恢复体力的习惯。在监测顶级选手的心率时,他又有了其他发现。得分之后间的16~20秒内,顶级选手的心跳竟然能够降至每分钟20次。通过建立高效的体力恢复机制,这些运动员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精力再造。普通选手没有相应的赛间习惯,在整场比赛中心率都停留在较高的水平,因此身体很难支撑下来;而顶尖选手会利用细小的习惯更有效地恢复体力,为赢得下一分做好准备。

  美国航空航天局在对抗疲劳的实验中发现,小睡40分钟效能可提高34%,并达到完全的清醒。哈佛大学研究员也发现,参加多项任务的受试者精力可能会降低50%,而只需午睡1个小时就能重新达到效能顶峰。世界很多领导人物都清楚地了解小憩的重要价值,其中就包括温斯顿丘吉尔。

  虽然日间休息对于大多数职场人过于奢侈,但短暂休息确实利于长时间保持精力。我们发现,白天能真正休息片刻的人晚间的精力也仍旧高涨。

  我们相信间歇性训练的价值,不仅因为可以保持健康的身体,还因为它可以提高每天应对挑战的能力。间断性训练长久以来都是我们训练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参与方式有很多,包括短跑、爬楼梯、骑自行车甚至举重,只要能够节奏性地提高和降低心率即可。

  从精力角度来看,负面情感代价昂贵且效率低下。它们会快速耗尽我们的精力储备,好比一辆高油耗的汽车。对于领导者和管理层来说,由于负面情感极易传染,更是具有双倍的危险。如果我们激起了他人的恐惧、愤怒和戒备心,也等同于损害了他们的工作能力。长期的负面情感——主要是愤怒和压抑,还会导致一系列生理紊乱和疾病,小到背痛头痛,大到心脏问题和癌症。

  由于思维和身体不可分割的特性,即使适度的身体锻炼也能增强认知能力,原理很简单,锻炼身体能将更多的血液和氧气输送到大脑。人们还相信锻炼能够刺激一种化学物质——大脑分泌的神经营养因子——的产生,它能帮助修复脑部细胞,防止其进一步受损。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小组测试了124名年龄在60~75岁的女性的认知能力,这些女性平日很少或几乎不锻炼身体。小组安排受试者参加每周三次的健身项目,健身形式为1小时快步走或轻度瑜伽拉伸。快步走的受试者需要在体能层面突破自己的舒适区,而瑜伽组则不需。仅仅6个月之后,快走组在一系列关键性的认知测试中的得分就比瑜伽组高出25%。在日本也有类似的实验。一名神经科学家安排一群年轻人参加半小时的慢跑项目,每周两到三次。12周后再次测量受试者的一系列的记忆技巧,他们的得分有了明显提高,答题速度也明显加快。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神奇的效果在人们终止慢跑锻炼时几乎就立刻消失了。

  弗兰克尔认为,我们必须创造出自己生活的意义,即积极拓展意志能力。这样做会毫无疑问地引起不适。“思维健康需要保持一定的张力,它存在于已取得的和未完成的目标之间,存在于个人现状和理想自我的差距

  人们需要的并非是毫无紧张感的环境,而是为了自己选择的有价值的目标努力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