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大學生辭高薪,返鄉創業做驢倌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曼 通訊員 李曉燕

“一頭驢就是一個小銀行”“養一頭驢脫貧,養三頭驢致富”,這兩句話已然成了洛陽偃師市山化鎮,田園牧歌養驢廠總經理馬小晶的口頭禪,而她也正是這樣做的。

80后大学生辞高薪,返乡创业做驴倌

敢為人先、拼搏進取、社會責任感強,80後的鮮明特徵在馬小晶、郝傑夫婦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大學畢業後,在大城市拼搏了一年,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兩人毅然辭去高薪工作,紮根家鄉,開辦養驢廠,開始了十多年的養驢生活。說起這十多年的過往,郝傑說,雖然很辛苦,但是好在我們都堅持下來了,尤其在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後,政府對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更應該回報社會,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

80后大学生辞高薪,返乡创业做驴倌

在遊殿村,說起田園牧歌養驢廠,大家紛紛豎起大拇指。近幾年,隨著效益的增長,驢廠需要大量的工人,尤其在旺季,而他們的招聘信息卻顯得與眾不同,“貧困戶優先”五個大字格外醒目。馬小晶說:這樣做只是想讓貧困戶能夠在家門口掙到錢,幫助他們改善生活。這樣做的效果立竿見影,有不少貧困戶不僅開始主動來到驢廠上班,甚至一些貧困戶成為了驢廠的供應商,他們自己養驢,最後再賣到驢廠。

在秋收時節,馬小晶夫婦還會組織村中的貧困戶到田間地頭收集廢棄的秸稈,以一車150元的價格進行回收,這樣做不但增加了貧困戶的收入而且有效的防止了秸稈焚燒現象的出現。

如今,馬小晶夫婦不但經營了兩家驢肉館,而且正在研製新產品,想方設法延長產業鏈,他們的理由也顯得很特別,“這樣我們需要的工人就更多了呀,我們可以招聘更多的父老鄉親,而且還可以帶動我們村的養殖業發展,大家有錢一起賺,我們一起奔小康!”。

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兩大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點戰略,在這條路上,還有很多像馬小晶夫婦一樣的人,他們擔起社會責任大旗,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早日實現,讓我們為他們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