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癌防治中的新发现

  专家简介

  房静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消化内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消化病学专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胃肠癌防治中的新发现

房静远教授说胃肠癌防治


  胃癌和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恶性肿瘤前五位。最近十余年来,随着人们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明显,上海地区大肠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胃癌。由于胃肠癌早期无明显不适症状、胃肠镜筛查在我国尚未普及,故我国胃肠癌早期诊断率不高,很多患者在被确诊时已是中晚期,预后不佳。

  为找到有效的胃肠癌预防策略和预测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房静远教授团队进行了数十年潜心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由其领衔开展的“胃肠癌预警、预防和发生中的新发现及临床应用”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发现?听听专家的分析。

  关注“胃龄”,别让你的胃过早衰老

   在“胃肠癌预警、预防和发生中的新发现及临床应用”项目中,房静远教授提出了“胃龄”的概念。所谓“胃龄”,顾名思义,就是“胃的年龄”,它可以较真实地反映胃衰老的程度。为准确判断患者的“胃龄”,房静远教授团队建立了一个简易的“胃龄”评估模型。医生在综合评估患者胃黏膜活检病理检查结果、病史、日常饮食、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生活习惯等情况后,就能“算出”患者的“胃龄”。

  “胃龄”与实际年龄的差距越大,说明胃衰老的速度越快,患者将来发生胃癌的风险也越高。“胃龄”不仅有助于医生判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发生胃癌的风险,确定内镜随访间隔时间,减少漏诊,节约医疗费用,对患者也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器官、组织会逐渐老化,胃同样如此。就像人老了会长皱纹、白发一样,老年人出现轻度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等‘胃衰老’的表现,一般属于正常现象。不过,如果胃提前衰老了,就需要提高警惕。”房静远教授说,“我们在做胃镜时发现,有些人虽然年龄不过三十多岁,但他们的胃却像五六十岁的人,胃黏膜萎缩、肠化十分明显。这些人将来发生胃癌的风险较高,需要加强筛查,以免漏诊。

  ”为什么“30岁的人会有60岁的胃”?房静远教授告诉记者,“胃龄”老化与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经常吃快餐、油炸食品、腌制食物,经常吸烟、饮酒,蔬菜、水果长期摄入不足等,都会使胃过早衰老。

  肠道菌群紊乱“促发”大肠肿瘤

  房静远教授团队通过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与大肠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进展期大肠腺瘤(大肠癌的癌前疾病)患者粪便中共生梭菌丰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也就是说,检测粪便中共生梭菌的丰度,有助于“预警”大肠腺瘤。结合上述发现,房静远教授团队研制了共生梭菌诊断试剂盒,并已实现专利转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联合检测肠道菌群、癌胚抗原和粪隐血试验,将进一步提升大肠肿瘤的早期筛查准确性。

  多吃蔬菜、少吃红肉对肠道健康有益的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对具体原因并不了解。房静远教授团队经过研究发现,低膳食纤维饮食导致粪便丁酸盐含量低、进展期大肠腺瘤发生风险高,首次证明低膳食纤维饮食是导致大肠肿瘤的高危因素。

  

  检测“肠菌”,可预测大肠癌化疗效果

  对多数中晚期大肠癌患者而言,化疗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遗憾的是,大量研究显示,仅40%的大肠癌患者可以从化疗中获益。也就是说,化疗对一半以上的大肠癌患者是无效的(耐药)。如何才能预测化疗对大肠癌患者是否有效呢?房静远教授团队通过三组临床队列研究首次证明:在肠癌手术标本中,具核梭杆菌丰度高的患者对化疗不敏感,易复发,预后差,提示肠道菌群可能存在潜在的治疗靶点。该成果于2017年7月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ell上。既然具核梭杆菌与化疗耐药有关,那么杀菌治疗是否可以逆转化疗耐药,从而改善预后呢?房静远教授告诉记者,这正是他们目前正在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

  每天1毫克叶酸,有助预防大肠腺瘤

  早在1992年,仁济医院消化科即在江绍基、萧树东教授的带领下进行胃癌预防的相关研究,并证实萎缩性胃炎患者服用叶酸有助于预防胃癌。在50岁以上人群中,大肠腺瘤的发生率超过30%,而85%~90%的大肠癌是由大肠腺瘤转变而来的。在“胃肠癌预警、预防和发生中的新发现及临床应用”项目中,房静远教授团队证明,每天服用1毫克叶酸可预防大肠腺瘤的初次发生(即一级预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我们的研究证实叶酸有助预防大肠腺瘤的发生,叶酸片的价格不高,服用也方便,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服用叶酸片。”房静远教授提醒道,“只有做过肠镜、确定没有肠道新生物,且其他器官也没有肿瘤存在者方能服用,否则有害无益。”房静远教授告诉记者,除服用叶酸片外,多吃谷类、海鱼、蔬菜等富含叶酸的食物,也有预防作用。

  最新研究:黄连素可预防大肠腺瘤复发

  大肠腺瘤切除以后的复发率很高,1年复发率为30%~40%,5年复发率超过50%。为寻找预防大肠腺瘤复发的有效方法,房静远教授团队联合国内7家医院,用4年多的时间,对900余例大肠腺瘤摘除术后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口服黄连素(小檗碱),每天2次、每次3粒,可使大肠腺瘤复发风险降低23%,且副作用轻微。该研究结果于2020年1月发表于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胃肠病和肝病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