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尋找真我”,是心理學中自我實現的關鍵

再看《心靈捕手》,內心依舊充滿震撼。1997年上映的《心靈捕手》絕對是當年電影市場的大贏家,狂攬2億2千5百萬美元,並且獲得第70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等9項提名。人們驚訝於電影帶給自己的感動,卻很少有人知道《心靈捕手》是馬特·達蒙操刀的原創劇本,而靈感來源於他在哈佛唸書時的一次英文課作業。

電影主要講述了街頭混混威爾擁有著驚人的數學天賦和超強的記憶能力,在麻省理工當清潔工期間,他解出了深奧的數學難題,而一躍成為藍勃教授的座上賓,最終,在眾人的幫助下,威爾成功擺脫了內心的陰影,找到自我,迎來新生。

電影以叛逆的天才少年威爾為例,向觀眾展示了“尋找真我”的全過程。

《心靈捕手》|如何“尋找真我”,是心理學中自我實現的關鍵

“人鏡自我”——被困在別人眼中的自己

終其一生,每個人都在尋求和自我對話的途徑,每個人最想了解的都是自己,可是我們卻時常陷入莫名的混沌,那是因為我們總是控制不住從別人的評價裡來豐富自己的樣子。

心理學家庫裡提出了“人鏡自我”的理論,即我們看不見自己的面孔,常常藉助於鏡子,同樣的,我們不易評價自己的品質,依靠別人對我們的態度和反映。

簡單來說,就是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是自我評價的一面鏡子。而所謂的“別人”無非就是我們身邊的人,通常有三類,一類是長期和自己生活在一起,陪伴自己成長的父母家人,一類是和自己志趣相投,同甘共苦的朋友,還有一類是給予自己建議的老師領導。

對於威爾而言,父母家人對應的是自己的養父母,朋友當然就是每天一起喝酒遊車河的查克,老師對應的則是發掘自己天賦的藍勃教授。

1、在養父母眼裡,威爾是個毫無用處的拖油瓶

威爾是一個孤兒,整個成長過程中被不同的養父母收養,其中有三次不堪受虐從養父母的家裡逃出來。注意,不是三次從同一個養父母家庭,而是從三個不同的家庭,威爾從小到大遭受到的傷害由此可見一斑。

關於威爾的養父母,電影裡講的很少,我們唯一印象深刻的是他養父酗酒、家暴,而他們對於威爾是沒有愛的,在他們眼裡,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威爾不過是個毫無用處的拖油瓶。而他們之所以領養威爾,只不過是想要享受美國特定的兒童福利罷了。

受養父母的影響,威爾性格偏執暴戾,很難相信別人,並且習慣於以暴制暴,所以在球場見到幼時欺負過自己的人,他會第一時間帶著夥伴們去揍回來。威爾是法院的常客,多次因為盜竊、傷人、拒捕被起訴,這一次又因為毆打警察而鋃鐺入獄。

《心靈捕手》|如何“尋找真我”,是心理學中自我實現的關鍵

2、在好友查克眼裡,威爾擁有改變命運的能力

查克是威爾的好兄弟,他比藍勃教授更早發現威爾的天賦。他們時常約著一起去哈佛酒吧,捉弄那些沒有真才實學只會掉書袋的笨蛋。在他眼裡,威爾絕頂聰明,和他們一幫小夥伴不同,威爾擁有改變命運的能力。

所以,當威爾因為女友史凱蘭的離開而垂頭喪氣,打算一輩子待在這裡,當一輩子的臨時工,和查克做一輩子的鄰居,一起教孩子打棒球的時候,查克第一次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

“你知道我一天最棒的時刻是什麼?只有十秒,從停車到走到你家門口這段時間。因為每次我敲門都希望你不在家,不說‘再見’或者‘明天見’,什麼都沒有,你就是走了。”

查克知道威爾擁有與眾不同的天賦,憑藉這一點,威爾完全可以逃離貧民窟,逃離現在邋遢的生活,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掙很多錢,買大房子,過得舒適愜意。最後,威爾不辭而別,就像查克說的一樣,沒有留下一句話。查克在破舊的房門前站了很久,恍然大悟,帶著笑意走開了,他知道威爾走了,就像他一直期待的那樣。

《心靈捕手》|如何“尋找真我”,是心理學中自我實現的關鍵

3、在藍勃教授眼裡,威爾是個難得一見的天才

藍勃教授和威爾的第一次見面並不愉快。當時,威爾正在解他寫在黑板上的難題,而他卻只是把威爾當成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清潔工,他大聲呵斥讓威爾離開,不要弄髒黑板。可當他看到黑板上的答案,大吃一驚,他知道威爾就是他一直在找的人。

於是,藍勃教授將威爾從法院保釋了出來,並且給他安排心理輔導。如果說,威爾是千里馬,那藍勃教授就是他的伯樂。藍勃教授把威爾放到一個最能夠發揮他才能的地方,兩人搭檔合作解決了一道又一道數學難題。

因為藍勃教授,威爾找到了自己的興趣點,享受著攻克數學難題帶給自己的愉悅。教授和老師們的讚美讓威爾收穫了越來越多的信心,也越來越能夠準確的認識自己。

《心靈捕手》|如何“尋找真我”,是心理學中自我實現的關鍵

核心因素——關鍵時刻的“重要他人”

每一個人都擁有多重屬性,而在不同階段也會呈現出不同的特質,這往往與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有關。

“重要他人”是美國社會學家米爾斯在米的的自我發展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一個概念,即在個體的社會化過程中,對他產生重要影響的人物。

“重要他人”又分為兩類,一類是互動性重要他人,即在社會交往過程當中對自己產生重要影響的人,另一類是偶像性重要他人,可以是具象的偉人、明星,也可以是抽象的卡通人物。

在整個電影裡,我們跟隨威爾的講述進入到他的生活,瞭解到威爾的“重要他人”有三個。

1、養父——暴力虐待,給威爾留下難以磨滅的精神創傷

在威爾幼年的成長過程當中,他的“重要他人”是殘暴的養父,在他和桑恩的交流過程中,我們窺探到了那一段黑暗的回憶。他的養父是個酒鬼,每一次喝完酒就會動手打他,醉酒的養父把扳手、櫃子、皮帶放到桌上,讓威爾自己選一個。少年時的威爾時常被打得渾身是傷,可是更嚴重的傷在心上,

被養父鞭打的記憶折磨著他,讓他產生懷疑,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懷疑是不是自己活該,甚至懷疑自己不值得被愛。

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威爾和所有人都保持著一段若即若離的距離,他不敢靠近,不敢表露自己的內心,他害怕被傷害,被拋棄,於是他主動撤退,去傷害別人。所以在女友史凱蘭哭著對他說“我愛你”的時候,他會咬緊牙關,然後冷淡地回應一句“我不愛你。”

《心靈捕手》|如何“尋找真我”,是心理學中自我實現的關鍵

2、桑恩——幫助威爾治癒傷痛的精神導師

因為驚人的數學天賦被發現,威爾受到了藍勃教授非一般的禮遇,可是那時候的威爾渾身帶著尖銳的刺,他拒絕所有人的靠近,威爾嘲笑他們、激怒他們,就像他以前對待其他人一樣,他把他們從自己身邊趕走,就像之前自己遭遇的那樣,直到威爾遇見了桑恩。

桑恩是藍勃的大學同學,嚴格意義上來講,桑恩並不是一名心理諮詢師,他只是一名教授心理學的老師。藍勃找上門來求桑恩給威爾做心理諮詢,桑恩本來是拒絕的。可是,第一次見面,那個狂妄的威爾就肆無忌憚地攻擊他的婚姻、他的家庭,甚至他離世的妻子,桑恩覺得憤怒,卻又覺得可惜,在他眼裡,威爾就是一個撕扯著自己,努力想要尋求幫助的孩子於是,他答應了給威爾做心理諮詢。

桑恩是唯一一個看穿了威爾的脆弱,選擇留下來幫助他的人,其他的心理諮詢師在被威爾戲耍之後全部都走了。在桑恩的課堂上,他曾經說過,突破患者心理防線的關鍵在於信任。

為了建立和威爾之間的信任,他花了很長的時間。整個過程是漫長且勞累的,但所幸結果是美好的。

威爾給桑恩講了很多,講他看的書,做的事,講他喜歡的女孩。在最後一次會談,威爾談起了自己內心最深的傷痛。桑恩看著威爾對他說:“這不是你的錯。”一連說了十次。

第一次說,威爾低下頭,幾乎是本能地回應“我知道。”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威爾仍然倔強地回應著“我知道”,當桑恩靠近他,再一次說出“這不是你的錯”,威爾試圖推開他,滿臉訝異,直到第十次聽到那句話,威爾抱著桑恩放聲大哭。

《心靈捕手》|如何“尋找真我”,是心理學中自我實現的關鍵

童年的傷痛被看見,才有了治癒的可能。因為桑恩,威爾學會了敞開心扉,學會了與自己和解,學會了放自己新生。

3、史凱蘭——闖入威爾生活的真摯愛人

如果說桑恩打開了威爾緊閉的心門,那麼史凱蘭就是走進威爾心裡的那個人。

史凱蘭13歲喪父,繼承了父親的大筆遺產,是哈佛的高材生,是威爾可望而不可即的中上階級,原本兩個人不會有任何的交集,可就是那麼偶然,就像命中註定一樣,兩個人相互吸引。

從成長經歷上看,兩個人都有過創傷,可是史凱蘭比威爾勇敢,幼年父親的離世讓她學會了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在酒吧初次見面,史凱蘭被威爾所吸引,她等了四十分鐘也沒有等來威爾的搭訕,於是在離開前主動留下了自己的聯繫方式。

史凱蘭的愛是平等尊重,不是居高臨下的憐憫。她和威爾一起去逛平價的小商品市場,和他的朋友在酒吧裡肆無忌憚聊著彼此的糗事和笑話,樂在其中。

她從來不會擺著高高在上的姿態,她愛他,愛他的困窘,愛他的工作,愛他的朋友,愛他生命中最純粹的部分。

她對威爾的愛,誠摯而美好。史凱蘭邀請威爾和自己一起去加州,她把這個聰明絕頂的愛人放到自己未來的人生規劃裡,甚至,面對威爾的敏感、不自信、憤怒,史凱蘭望著他的眼睛,流著淚對他說“我愛你。”

威爾的人生一直處於一種被拋棄的狀態,他被扔到一個又一個寄養家庭,人人避他如蛇蠍,沒有人計劃著有他的未來。史凱蘭的提議嚇壞了他,他擔心自己的愛人會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討厭自己,最終拋棄自己,就像一直以來威爾經歷的這樣。所以,在史凱蘭離開自己之前,威爾先拋下了她。

但經歷過,總會留下痕跡。史凱蘭的無私付出讓威爾第一次體驗到愛與被愛的感覺,這也給了威爾勇氣,幫助他告別優渥的工作只為去找心愛的姑娘。

《心靈捕手》|如何“尋找真我”,是心理學中自我實現的關鍵

威爾是不幸的,卻又是幸運的。他擁有悲慘的童年,卻也擁有了別人想都不敢想的天賦,但威爾最大的幸運是在生命的關鍵節點,遇到了能夠幫助自己的“重要他人”。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這樣一個或者幾個“重要他人”,最初,那個人可能是陪伴我們長大的父母,之後可能是自己的愛人,或者是犯錯時剛好遇到的良師益友。

永遠不要停止“尋找真我”

影片的最後,威爾開著朋友送的車去往加州的路上,這一次,他決定為愛勇敢,去尋找自己心愛的姑娘。他在留給桑恩的紙條上寫道:“如果教授問起工作的事,請幫我說一聲抱歉,我要去找一個女孩。”這個簡短的紙條沒有一個字說愛,卻是整部電影裡最美的情話。

威爾去往加州,這並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他或許還是會在和史凱蘭的相處過程中偶爾感到陌生膽怯,會在面對新生活的時候有那麼一瞬間的不知所措。但只要他能夠堅守住自己的初心,就會在時代的波濤詭譎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心靈捕手》|如何“尋找真我”,是心理學中自我實現的關鍵

威爾的蛻變讓我想到了熱播劇《安家》裡的房似錦,房似錦出場時咄咄逼人,是一個只管銷售不理人情的冷麵閻王,之後,她慢慢變得溫柔善良,她會為宋爺爺和江奶奶抱不平,會可憐寧馨帶著孩子孤苦無依,會和徐文昌一起領著門店員工去努力,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

後來,我們才發現冷酷只是房似錦的面具,真實的她是一個堅守原則、心懷善念的姑娘。她一直是那個她,只是身邊的人不同,環境不同,她呈現的樣子也就不一樣罷了。

回到電影本身,《心靈捕手》告訴我們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永遠不要停止‘尋找真我’”。找到自己真實的樣子,才有自我實現的無限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