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掃墓這件事是始於何時?是孔子儒家學說首先提倡的嗎?

遠方167427784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大概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因清明節與寒食(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的日子相近,後兩者合而為一,寒食也就成了清明節的別稱。

清明節始於何時?

清明節大約開始於周朝,己有2500多年的歷史。清明這天不動煙火,只吃涼食,並且去給祖先掃墓上墳。為什麼清明寒食不動煙火?這裡還有個傳說。


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重耳即位後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慕名利隱居綿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燒綿山以尋找,事後卻發現介子推揹著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並留下遺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將當天定為寒食節,並將寒食節後一天定為清明。

掃墓祭祖是儒家首先提倡的嗎?


眾所周知,周朝時期最注重禮制,創建了一套具體可操作的禮制,把包括飲食、起居、祭祀、喪葬等生活方方面面都納入了禮的範疇。孔子最崇拜周公,他一生都在追求“克己復禮”,復禮就是要不折不扣地恢復一切禮制。雖然清明祭祀並不是由孔子首先提出的,但孝道這確是儒家一直都在堅持提倡的。對於祭祀孔子曾這樣說“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意思是說,我們祭祀祖宗的時候,耍如祖宗就在眼前一樣誠敬,要表裡如一。如果你沒有時間親自去祭拜,讓別人代祭,就等於不祭。


從上可以看出,孔子在對祭祖這件事上,不僅重視內心的虔誠,也很注重形式。


半個南山人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天文】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天氣】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天文】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天氣】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農業】

立夏:夏季的開始。【天文】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農業】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農業】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太陽到了北邊太陽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北迴歸線)【天文】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天氣】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天氣】

立秋:秋季的開始。【天文】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天氣】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天氣】

秋分:晝夜平分。【天文】

寒露:露水已寒,將要結冰。【天氣】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天氣】

立冬:冬季的開始。【天文】

小雪:開始下雪。【天氣】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天氣】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太陽到了南邊太陽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南迴歸線)【天文】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天氣】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天氣】

綜上:24節氣最主要分三類,天文、時間類;天氣,生活類;生產,農耕類

很顯然,二十四節氣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不是單單一個人的發明創造,是長時間人們總結歸納出來的東西。

二十四節氣,儒家都想貪為己有?題主太無恥了點。


滄桑短笛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此句見於唐代大詩人杜牧《清明》一詩中,但清明節的源頭卻不在唐代,而是始於周代,距今2500多年的歷史,《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印冬至後的第105天,清明節氣前後長達半月之久。道教作為尊天敬祖的傳統宗教,很有可能首先倡導。


用戶3229034434980


國人以祖宗為神,對於祭奠是很有規則的,現代在西方文明的衝擊下,有所改變!孔子,本身是喪葬師,對古喪葬儀式很熟悉!他是人道人倫之傳承者,對人類來說是很重要的!他提倡的人道人倫大同世界,是人類的終極價值並歸宿!



陽光明貞


唐代晚期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說明清明節是在唐代之前就源遠流傳下來。至今有二千幾百多年的歷史。

祭祖掃墓是不是儒家思想帶領我們的腳步,沒去想那麼多,也沒必要去追想。


用戶1842277873457


我認為應該是道家的,始於何時不知,固聖人先師不喜歡提鬼神一類的東西,祭奠先祖,懷念先祖是每一個人都要追本塑源的。


用戶110964635344


外歪國人說我們沒有信仰 其實我們的信仰就是家和祖先 我們相信通過先祖可以直達神靈 祭祖不需要去考究從哪裡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