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達摩院入局5G,瞄準2萬億“紅海”

近日,阿里巴巴達摩院宣佈,成立達摩院第15個實驗室——XG實驗室,將聚焦5G技術和應用的協同研發,為超高清視頻、在線辦公、AR/VR、工業互聯網、智能物流、自動駕駛等場景研究符合5G時代的視頻編解碼技術、網絡傳輸協議等。

顯然,有別於以5G設備為著力點的華為、中興、高通等“硬實力”派,阿里達摩院更著重於5G應用等“軟實力”。


阿里佈局5G的“資本”

若把5G比喻成一輛高速列車,那麼雲計算便是車廂。5G為超高清視頻、在線辦公、智能物流等等應用提供了“超高可靠、超低時延、海量鏈接”的運行環境,而云計算則提供了“計算、存儲”等基建式服務。

無疑,5G應用的落地及規模化,離不開雲計算的支持。

顯然,“十年磨一劍”、已是全球第三大雲計算商的阿里雲給予了阿里進軍5G的底氣。

阿里達摩院入局5G,瞄準2萬億“紅海”

在技術層面,已在雲計算領域深耕十餘年的阿里雲,其高性能網絡、自研交換機、意圖驅動網絡、可編程網絡、流量調度等關鍵技術已十分成熟,而這些技術為相關5G應用的研發降低了門檻。

在佈局層面,阿里雲其遍佈全球的雲數據中心、雲網絡和邊緣節點,為5G應用的大規模落地,提供了有利條件。

此外,達摩院的語音、視覺、智能計算、自動駕駛、量子計算等14個實驗室,成立兩年多來,便已在國際頂級技術賽事上獲得了近50項世界第一,入選500多篇國際頂會論文。而這些領域或多或少都跟5G相關,換言之,這些“兄弟”已為XG實驗室積累了不少技術,想必未來的XG實驗室將走少許多“彎路”。

無疑,阿里的“入局”,勢必將加速整個5G應用生態的完善。


阿里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有數據顯示,2025年,全球物聯網設備數量將達251億;2022年,中國產業規模將超2萬億。

近年來,阿里也一直致力於佈局物聯網生態,而物聯網所要解決的是,車與車怎麼互聯、車與手機怎樣互聯或是手機、手環怎樣跟監控或家庭傢俱互聯等等,簡單而言,未來是物與物的互聯,若把這個生態完整的搭建起來,這將把阿里推上一個更高的維度,而那時的阿里或如《超體》中的Lucy所言“我無處不在”。

因此,5G作為進入“萬物互聯時代”的鑰匙,阿里勢必是要把它給攻下。

阿里達摩院入局5G,瞄準2萬億“紅海”

但他們也在“虎視眈眈”這塊大蛋糕。

隨著“寬帶中國”、“新基建”等戰略的推進以及在這個巨大的蛋糕誘惑之下,必將會促使華為、小米等“老選手”加快步伐佈局物聯網,也將會有更多“新選手”入局試圖分一塊。

比如小米,此前便宣佈投入500億,佈局5G+AIoT領域。

但「5G報」認為,物聯網這條道看似“風平浪靜”但一進來便是“紅海”一片。一是因為關於mMTC(具有海量鏈接特效,與物聯網相關)的R17等5G協議標準要等2021年才會出來,長期佈局少不了;

阿里達摩院入局5G,瞄準2萬億“紅海”

二是因為入局門檻高且是一進來便是往規模化走(比如小米,以投資為主,自建生態;阿里則是聯盟為主,與各大品牌形成聯盟)。

因此,往往這種局面下,必會有一場持久戰等著大家。

當然,最終受益還是消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