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成功為心跳異常生命垂危嬰兒施行心臟射頻消融術

<article>
廈門成功為心跳異常生命垂危嬰兒施行心臟射頻消融術

廈大附屬中山醫院醫護人員做緊張有序的術前準備。 廈大附屬中山醫院供圖

中新網廈門3月19日電 (楊伏山 石青青)出生僅75天的患兒,心臟如同20歲成人,心跳異常危在旦夕。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成功為其施行心臟射頻消融術。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19日介紹說,由該院心內科為這名房撲房顫嬰兒施行的手術難度極高,在業界比較少見,國內未見報道。

患兒出生福建龍巖,母親懷孕40周時,做心臟超聲檢查發現胎兒心律不正常。孩子出生後,在當地醫院做了心臟方面的檢查,出現頻發的房早、短暫的房速,但心臟大小結構正常。經過當地醫院的治療後就出院了。

廈門成功為心跳異常生命垂危嬰兒施行心臟射頻消融術
多學科聯手為患兒施行心臟射頻消融術,手術非常成功。 廈大附屬中山醫院供圖

出院兩個月再次複查心電圖和持續心電監測,發現患兒心跳完全不正常了,變成持續的房撲房顫,正常的竇性心律完全消失了,心臟極度的擴大,佔了整個胸腔的一大半以上,相當於一個20歲左右成人心臟的大小,還伴隨著心功能減退。

當地醫院醫生用了多種的藥物治療,未見效果,遂建議家長轉診廈大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做射頻消融。患兒家長慕名找到中山醫院心內科黃衛斌博士診治,他曾成功為出生僅56天的患兒(心臟B型預激綜合徵)做過射頻消融手術。

接診的黃衛斌博士介紹說,這麼小的嬰兒,出現這麼嚴重的持續房撲房顫是比較罕見的。對嬰兒心臟問題原則上3歲以下不主張介入治療干預,但如果是病情危重或持續的引起心臟結構的改變,就需要手術干預。

鑑於嘗試靜脈應用多種抗心律失常藥物,患兒心律沒有轉復,手術可能是唯一的治療方案,家屬願意嘗試射頻消融治療。

該院心內科黃衛斌手術團隊聯合麻醉科馬保新主任、兒科的田維敏主任、新生兒病區陳凌副主任和陳舜妹護士長和專門護理小組,在進行充分準備後,多學科協作,於3月11日上午開始手術,持續近1個半小時,終於完成“刀尖上的舞蹈”,手上取得成功。3月18日,患兒小天的心臟功能改善,順利出院。

廈大附屬中山醫院稱,黃衛斌博士較早在福建省內開展小兒射頻消融術,對小兒心律失常診治有著豐富經驗,是閩省開展射頻消融、起搏器植入及風心二尖瓣球囊擴張術最多術者之一,個人累計手術例數8000餘例,做的射頻消融最大年齡104歲;在小兒心律失常射頻消融治療(最小56天)及起搏器植入(8個月)方面具有很高造詣,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一定的影響力。

“這麼小的嬰幼兒出現這麼嚴重的房撲房顫,這在全世界比較罕見,成功為兩個多月嬰兒施行心臟射頻消融術,在國內尚未見報道。”黃衛斌博士向記者表示,此次心內科又突破了一項技術瓶頸,這項新技術將挽救更多的心律失常患兒,同時也推動了心內科的學科發展,提升了區域醫療診治水平。(完)

/<artic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