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需要改變嗎?

求關注互關


1

內向者比外向者更易內耗

“我被通知面試,結果連面試官的面還沒見到就被pass了!”閨蜜小希在電話裡義憤填膺地說。

原來,她通過同學內推簡歷,本來已經收到了面試通知。那天小希正好去找同學吃飯,在她辦公區逗留了20分鐘左右。

隔天,小希被告知不必參加面試了。給出的理由是,那天面試官就在辦公區,暗中觀察小希,發現她性格較為內向,公司裡的人來來往往,她就自己靜靜坐在那,誰也沒搭理。“從公司選人的角度,我們不太想要內向性格的人。”

就這樣,小希還沒出徵,就因為“性格”被KO了!

放到一年前,她一定會對自己產生質疑,強迫自己迎合外界,變成一個外向的人,但這次,她罵了面試官一句“傻X”就繼續開始新的征程。

公司通常中意那種很open、很合群的人,這是大多數年輕人從學校出來後要面對的“真實世界”。

現在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內向”已經被當做一個標籤,潛移默化地成了定義人的標準。

似乎在大家看來,內向者就意味著“不善於溝通”、“不合群”,內向者無從辯駁,又不得不面對外界的潛在偏見。

因為不論是學校教育還是整個社會,都在合力讓一個內向的人變得外向,而外向的人卻沒覺得自己應該變得內向一點,彷彿這個世界天生就是給外向人準備的。

外界的刻板偏見,使得內向者總是比外向者更容易產生內耗。他們潛意識裡知道自己沒有錯,但又不得不面對外界的期待和要求。

可是,難道內向意味著在職場沒能力嗎?難道小時候內向就意味著長大沒出息嗎?

答案當然是NO!

2

別人可以看輕你,你要認清你自己

一個出過三本百萬級暢銷書的作家曾說,參加線下活動讓她消耗能量,遇到需要發言的公開場合,要練習很久還是瑟瑟發抖,因此,她總是儘量避免和一大堆人見面,而只喜歡和一兩個人深聊。

沒錯,對於同一個人來說,也許他永遠不會在一個200人的講堂裡舉手發言,但他卻可能輕鬆發一篇受眾200萬人的文章。也許向陌生人介紹自己對他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卻能通過網絡與他人建立某種聯繫,並把這種關係帶進現實世界。

馬蒂·蘭尼在《內向者心理學》中指出:內向性格和外向性格最根本的區別在於,他們精力的來源不同。

內向人的精力來源於自身內部,外部環境的刺激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消耗,頻繁的應酬和長時間的社交活動會讓他們想要逃跑。內向者的人生更專注於深度,他們有耐心在一個領域精耕細作。

外向人需要不斷從外部環境中獲得能量,獨處對於這類人就是懲罰啊,不僅讓他們覺得孤獨,還失去了能量補給。他們往往更看重生活的廣度。

這位暢銷書作家,宅在家裡看書、思考、感受獨處是她獲取能量的方式,而有些人通過頻繁的社交激發靈感,通過不斷的交談補充能量。

所以說,內向和外向並沒有優劣之分啊!

內向不是性格缺陷,也不必去費力改變,你要調整的只是工作方法和認知。

身為內向者的你,別人可以看輕你,但你不能不認清自己,內向者的標籤要靠自己撕爛!

3

如何把他人眼中的“軟肋”變“盔甲”?

學姐的朋友小林,小時候常因為內向被父母罵沒出息,一度自卑得想自殺。進入社會後,他靠著自己的韌性走出來,甚至做起了銷售講師,他說,“不在臺上的時候,我還是保持我的內向,內向的人,是可以很好的。”

小林告訴學姐,和很多人想象的恰好相反,很多金牌銷售都是非常內向的人,外向的人也許能在初次相見就打開局面,但內向的銷售往往細水長流,非常有韌性、有耐心,讓客戶覺得可靠,給人踏實的信任感,這是多麼重要的成功要素啊。

那麼這些成功的內向者,是如何做到把別人眼中的“軟肋”變成自己的“鎧甲”呢?

1. 面臨挑戰時可以遵循“準備、展示、推動、練習”的步驟

小林說,他在成為金牌銷售講師的過程中,《內向者的溝通聖經》中提到的四步驟給他很大啟發:

“準備”,意味著你要有一套作戰方案,按步驟做好準備;

“展示”意味著你要完全活在當下;

“推動”意味著你要主動承擔風險,強迫自己離開舒適區域;

“練習”意味著你要持續不斷地將這些有效果的行為內化為自身能力的一部分。

喬布斯是一個內向的人,但是無人能否認他在ipone發佈會上的無窮魅力,因為他每場演講前至少要練習100遍。

2. 在處理自我和外界的關係時,要有勇氣劃定個人邊界。

在人際交往中,內向性格的人,往往溫柔細膩,更富同理心,因此他們更擅長一對一的深入交流,也更容易讓人信任。

猶如硬幣的兩面,他們同時也很容易屈服於別人對他提出的要求,甚至因為無法達到要求而感到心力交瘁。

劃定邊界,就是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讓別人知道你對時間和空間的需要。

3. 正確處理周遭環境的期待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很多不順,內向者尤其要面對更多外界的惡意。不同的是,有的人在別人的看法中繳械投降,有的人卻對自己的特質堅信不疑。

開頭提到的閨蜜小希,現在是一名非常優秀的產品經理,產品是被動的藝術,不愛社交的扎克伯克做出了風靡全球的Facebook,性格內向的張小龍成了微信之父。

只要找到了發自內心想付出的事情,面對種種挑戰時,內向者往往能爆發出更驚人的能量。

著名的企業戰略專家、《基業長青》的作者吉姆·柯林斯曾在新書《從優秀到卓越》裡說,最高層次的企業管理者恰恰是那些不善言談,看起來木訥的人,這些人往往更加專注、有定力。

其實,不論是內向,還是外向,都有其性格優勢,學姐希望,有內向特質的小可愛千萬別讓外界的刻板成見導致你的自我懷疑,順應天性遠比妄自菲薄更重要;千萬不要盲目羨慕身邊的外向者,每個人一出生時,都是獨一無二的,但大多數人漸漸就活成了別人的盜版。

內向從來不是劣勢,找對了方向,站對了位置,它能助你飛到想要的高度!


END

關注女子力科學社,成為更好的自己。


女子力科學社


不需要,每種性格都有各種的優勢與弱點。

外向有外向的優勢,但同時也有缺點。做為一個內向者,儘量多利用的自己優點,而不是一直盯著自己的不足。沒有什麼人是十全十美的,做好自己就行。


推薦幾本專業寫給專向性格的人:


1、交際有道

書中講了很多的溝通技巧,有一部分就是專門寫給內向性格的人,並提供了不少很實用的社交建議。對於一個內向者來說,非常有用,用書中的技巧,認識了不少的朋友,並一直保持聯繫。


外向的人容易認識更多的人,但內向的人會跟少數的朋友,保持更親密、深入的溝通。


2、內向者優勢


這本書京是就是教在外向的世界中,一個內向者如何利用好自己的性格優勢來獲得成功。


書中談到了內向者的很多優勢,一旦利用好之後,會在很多場景中相對於外向者發揮更大的作用。


要需要了解自己的內心,掌握自己的節奏,不需要刻意去迎合別人。


3、跟任何人都聊得來


這本書也是專門寫給內向性格的人,專門為這類提供一個溝通系統的框架。


教內向性格 人士怎樣利用好自己的特性和魅力,找出自己的獨立性,並以這些為基礎,進行交流。


溝通是一個需要長期改進的技能,不要過於心急。書中分享了一個七步的溝通策略,可以幫助你審核和梳理,在不同溝通步驟下的表現。


在幾年前閱讀這本書時,對我自己的溝通技能起了不少的幫助效果,發現自己在溝通方面很多不足之處。


希望這三本書能幫助,內向性格的人士更好的面對這個世界。


戰隼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內向就已經被人們“內定”為一個缺點、劣勢,許多性格內向的人也都信服了這句話,他們每天假裝著很能談得開,很能聊的樣子,這樣子真的就是好的嗎,這樣子的你不覺得很不真實嗎?在當今社交和人際交往充當人生關鍵一環的今天,性格的外向和活躍被認為是人生的一個巨大閃光點,小時候在身邊總能聽到大人“這孩子真會說話,真外向,以後能有出息”之類的視外向為成功標誌的話語,一個內向的孩子總是人們“批判”的對象,“這孩子真害羞,太內向了”,這話在父母說出來總是帶著一種痛惜,恨鐵不成鋼的語氣,感覺在介紹時帶著一種低下感,在他人眼中則是同情,惋惜之類的情感。總之在當今大多數人眼中,內向是性格的缺陷,是自己的減分點,是說不出口、拿不出手的羞愧。在大學部門當面試官時,每當問到“你有什麼優缺點”或“你的性格是怎樣”的時候,性格有些內向的同學總是在介紹完優點時,前面總是會接著一個“但”字來說明自己性格內向,由此可見現在內向不僅僅是大人的不認可,青年人也已經為它打上了劣勢的標籤。

也許也正常,隨著網絡的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交流的距離障礙慢慢消失,交流的面對寬度變大,要面對人群的增加,所以我們的交流能力就要夠強,這時候外向就派上用場了,能夠利用強大的交際能力去影響自己的生活水平。現在人們過度追求經濟物質生活,而經濟物質生活的提高的要求之一,自己所謂的人脈圈夠廣夠深,現在社會的時代流向偏向於過度的要求經濟,而在這方面外向是很大的一個得分點,但是這樣社會的進步就只能是流於表面,物質生活的發展是需要科學的突破的,如兩次工業革命,正如《三體》中外星的智子鎖死人類的基礎科學的發展,人類只能在盡力利用完善現有科學技術,但總是修飾而已。

而內向短於交流,但長於專注,容易進入深度思考,善於專研。美國有一項歷時30多年,針對社會精英的研究。他們發現,內向型性格的英才是外向型性格英才的3倍;IQ越高的人,內向型的傾向就越強烈。他們正以為內向,能夠沉迷自己內心的思考。大部分內向的人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意見,不是因為他們害羞不敢,而是他們習慣把問題深藏內心,想透了才覺得適合發表出來,他們對事物本質有種莫名的好奇,深度思考是人類探索自然真理的最重要的一個工具。

不要有意地去想著磨除一個人內向的性格,不要逼著他們去四處走訪親友,不要逼著他們去刻意和陌生人打招呼,這樣不僅不能達到你所謂的改變內向性格,還可能會對他們造成心理壓力過重,思想負擔不起,不要隨意給內向的人打上劣勢的標籤,這會給他們帶來自卑感。

現在世界時代的流向相對缺少思考,缺少探究精神,多了些喧囂,多了些只注重表面修飾。是的,現今的時代努力發展、提高物質生活豐富度才是主旋律,但是我們也要多些創新研究的氣氛,現代我們當代大學生整體想的就是賺錢、創業,為了這個,許多的內向性格的學生一直在爭扎去改變性格,最後可能會變成一個畸形的性格。我們不必去厭惡內向,不要去為內向唱悲歌,它不是劣勢,只是一種性格,是內向人的一種品質。

時代的流向註定了外向性格能為這個流向提供一個強有力的推動,但在科學技術這個第一生產力方面,內向的性格會有更大的推動力,當社會的發展遇到瓶頸時,科學技術的發展將是打破瓶頸的第一動力。所以內向不是缺點,只是一種性格,一種和外向一樣有優劣,我們沒有必要去改變什麼!


帶傘魚


題主你好~

內向與外向是榮格的性格理論,分為兩種性格類型,即內向和外向。內向的人傾向於自己的內心主觀世界,外向型人格則傾向於外部客觀世界。



內向與外向本質上是沒有優劣之分的,只是這兩種人專注的點是不一樣的,表現不一樣。外向的人看起來陽光、開朗而且活潑好動,他們和身邊的人交流,會結交很多朋友,所以看起來很有人緣,但是實際上真正的朋友不一定多。內向的人雖然看起來有點悶,不愛說話,但是優點還是有很多的。



1.能夠專注於某一領域,深度挖掘。內向的人因為會和其他人交流比較少,所以大多數時候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這是就會不自覺的思考問題,也會更專注,所以很多時候他們往往能夠做科研等相關的需要高度注意力的工作。

2.對自己更瞭解,更有主見和自己的想法。內向的人喜歡探索自己,會更瞭解自己的品性和性格,所以他們會更容易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會有主見。

3.具有一些真正的朋友。相比外向的人來說,內向的人雖然朋友不多,但是他們選擇朋友的時候一旦認定了,就會掏出真心來,所以會有幾個真正的朋友,會和他們交心。同時,因為朋友不多,也不用去做一些無謂的應酬。



總的來說,我覺得內向與外向的性格本身沒有差別,不需要改變,總會有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自己開心就好,什麼性格無所謂的。


惠惠熊


從我多年心理諮詢中接待案例中的經驗,很多求助者把性格內向與內心自卑兩個概念混淆了。當他們在諮詢中描述自己性格內向,導致自己不敢表,出現人際交往障礙,甚至出現緊張、結巴,說不出話等情況,或因此抑鬱、強迫等。但通過具體分析,卻發現問題與性格內向與否沒有任何關係,問題的原因在於自己內心自卑。譬如因自卑,不敢表達自己;因自卑在乎外界對自己的評價;因自卑,總擔心自己哪裡做得不好,揹負極大的壓力和心理負擔;因自卑,引發各種擔心,多思,引發強迫等等。把內心自卑,等同於了性格內向,進而又把性格內向等同於了問題本身,認為性格內向就會導致心理問題,或性格內向不好。當然這種認識,也導致了問題解決的偏差。本應該化解自卑,樹立自信才能解決問題,卻把精力關注到性格方面,這樣也自然影響問題最終的解決。問題不能解決,反過來會認為自己的問題更嚴重,導致陷入惡性循環。另外,性格有好與不好之分,有些需要改變與提升,但性格內向與外向,沒有好壞之分,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精彩!


心理諮詢師韓美齡


內向性格和外向性格本身並不具有好壞優劣之分。內向性格的人更傾向於向自我的內在心理尋求自我力量,而外向型的人則更傾向與向外界世界需求刺激和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內向型的人和外向型的人都各有優點。

內向的人更細緻、更關注自我內心的變化,他們能夠更加清楚的明確自己的傾向和動力方向,在日常生活的選擇中更能夠遵循自我內心的方向;其次,內向型的人更嚴謹專注,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因為較少與他人溝通,因而更能夠專注於一件事情上,把一件事情發展挖掘至更極致的狀態;第三,內向型的人更注重人際交往上的質量而非數量,他們更傾向於得到較少的更為真摯的友情,而非寬泛的泛泛之交。

由此可見,內向型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並非是“一文不值”的。所以,並沒有明確的理論表明內向型的人就一定要作出改變。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人的性格並非是一成不變的。處於不同場合、在不同人的面前個體都會表現出不一樣的性格和特點。比如在熟人面前或較為輕鬆的場合下,都會表現出活潑開朗的一面,而處於不熟悉的場景下,任何人都會表現出拘謹、內向的一面。所以單純的以一種行為模式來斷定一個人的性格是不準確的。人的性格特質是由一種主要特質和多種次要特質綜合形成的複雜狀況。

因此,改變內向性格可以視情況而定,並非非做不可。


心聆教育


謝謝你的邀請。內向是一個人的性格,主要表現是在乎自己的主觀思想,看重自我感受,樂於獨處,孤獨不覺苦惱,不會惹是生非,不愛表露和表白,有些事很容易讓別人產生誤會和誤解,



這種性格的人內心可沉下來,有利思考未來和反思自我,有利學習提高。內向的另一面是外向性格,表現為較張揚大方,大大咧咧直言快語,有啥說啥不顧後果,愛交友和交談,人源廣泛又可能因言多必失易得罪人。所以內向也好,外向也罷,各有千秋,長短處不相同,內向有內向的好處,外向有外向的煩惱,關鍵是內向型和外向型的人,要處理好性格與人與己的關係。


松柏190822751


內向性格的人需要改變嗎?

一種看法是:需要!

我們生活在一個外向的社會,外向性格看起來更成功、更快樂、更能得到社會的認同。

不信?如果你的長輩或是領導評價你:其實你挺好的,就是太內向了。

請問你什麼感覺呢?

不改變的人簡直是不求進取!

另一種看法是:不需要!

內向性格的人也有獨特的優勢,比如更擅長傾聽、思維更縝密、感受力更強等等,要欣賞自己的優勢,學會接納自己。社會上的要求,那是偏見!我不聽!我不聽!

怎麼做?

然而,有一個問題需要明確:內向性格或是外向性格是穩定的嗎?能夠改變嗎?若是能改變,又能改變多少呢?

人格派心理學家發明了內、外向性格,他們認為:一日內向,終生內向。你想改也沒門。

情景派心理學家則認為,世界上本沒有內、外向,說的人多了,才有了內外向。決定你行為的,是你在特定情景中扮演的角色。

比如哈佛心理學教授布蘭恩·特里爾博士。
講臺上,他是口才很好,深受學生歡迎的優秀教師;
講臺下,他很害羞,喜歡獨處,排斥社交活動。
他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了“自由特質理論”:
每個人的性格=固定特質+自由特質
固定特質,顧名思義就是每個人的本性,是內向還是外向。
自由特質,就是我們可以用來扮演成和我們本性不一樣的人,去達到自己的目標。
“自由特質”是讓你通過在某些時刻扮演超越自己性格的角色,換取在其他時間做回自己的權利。
比如在聚會上扮演一個特別會講笑話的外向性格者。

扮演一個角色時間長了,你會感到疲倦和煩躁,迫切地想要“做自己”

這裡可以採用浙大心理學博士陳海賢的“恢復壁龕”
簡單的說,就是找一件讓你感到放鬆的事情,再找一個讓你感到放鬆的空間,去做這件事。

沒有任何目的,只要讓你自己感到放鬆,即使發呆,也可以算作一件事。

願你在現實社會中游刃有餘。
我是心理達人逯曉風,期待和你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v⊙)

逯曉風


假如你覺得內向的性格影響了你的生活,對生活造成了不良影響,那就改變吧。

假如無傷大雅,為何要改?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獨特的個性,無論內向也好,外向也好,都是你的一部分。

花有千朵,各表一枝。

人有千面,不必追求千人一面。

而且眼下是個百花齊放,追求個性的年代,把眼光向外看,不必死盯著自己那點小缺點不放。


小鎮上的可可西里


不需要 每一種性格都有優點和缺點 內向的人往往專注 有耐心 沉穩 洞察力更強。而且性格在五歲基本就定型了,很難改變。內向的人雖然有時沉默寡言,但心裡戲多,喜歡思考,學習能力強,大學的理科生,一般性格偏內向,還有研究學術的,醫生,司法工作者,這些需要冷靜淡定的職業,都需要性格內向的人來做。性格外向的人雖然溝通能力強,但往往耐心差一些,不能持之以恆,內向的人更能夠為理想奮鬥,忍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