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小娃誤吞鈕釦電池,得知後果,媽媽嚇得當場暈倒

日前,廣東順德一歲大的樂樂玩耍時趁家長不注意,將一粒紐扣電池放進嘴巴,卡在了食道里,超過6個小時沒有取出。當地醫生緊急手術,為樂樂實行了全麻後進行胃鏡下取出異物。但是電池嚴重傷害到樂樂的身體,醫生說,“孩子未來三個月都需要嚴密觀察,等到食管疤痕完全修復後才能正常吃東西。”


一歲小娃誤吞紐扣電池,得知後果,媽媽嚇得當場暈倒


主治醫生介紹,紐扣電池卡在喉嚨裡,如果超過6個小時不取出,電池的正負極在粘膜上就會被相連,導致短路、發熱,熱量會進一步聚集,並在短短數小時內嚴重灼傷食道粘膜。


一歲小娃誤吞紐扣電池,得知後果,媽媽嚇得當場暈倒

從身體裡取出的紐扣電池。


樂樂媽媽聽完醫生的介紹,當場就暈倒了。“都是自己太大意了!”樂樂媽媽十分後悔。

為什麼這麼說呢?原來當時家長看到孩子把紐扣電池送入口中,立即為他摳喉,樂樂也吐了一些奶,沒哭沒鬧,精神也好。巧合的是,家長在地上發現一顆紐扣電池,就以為樂樂把嘴裡的電池吐出來了,其實沒有,地上的是遙控器裡面的替換電池。

看看,家長的疏忽大意讓孩子遭受痛苦。

孩子發生意外,家長的及時處置太有必要了。還有一個例子可作對比:四歲的西西吃餅乾,看到裡面的白色小包裝乾燥劑像白糖一樣,就往嘴巴里面倒了一點兒,西西媽媽看見打開的乾燥劑包以及西西嘴邊殘留的白色粉末,立馬驚到了,確認事實後,打開飲水機讓西西趕緊喝水,直到孩子喝不下去,立馬抱起西西打車去了醫院。到醫院後,在檢查過程中醫生髮現西西的肚子鼓鼓的,詢問過後醫生對於西西媽媽的“神速急救反應”給予肯定,這讓西西媽媽不好意思。

生石灰乾燥劑遇水之後產生強鹼,會對胃黏膜造成很嚴重的損傷,嚴重者有可能誘發消化道穿孔。給孩子大量飲水起到稀釋作用,降低了損傷。

兩個媽媽行為的對比明確地提醒我們,照顧孩子特別是低齡幼童,一定要細心,再有就是學一些急救知識是多麼有必要。

幼時的孩子,對世界多是充滿好奇的,最開始感知事物,就是放進嘴裡。現在家家都有電器,紐扣電池自然是常備物品。不幸誤吞了紐扣電池,我們該怎麼做呢?


一歲小娃誤吞紐扣電池,得知後果,媽媽嚇得當場暈倒


兒童誤吞異物可分為氣道異物、食道異物。首先需要排除氣道異物卡在喉管或支氣管處的危險。如果孩子突發梗噎、嗆咳或呼吸困難、紫紺,說明紐扣電池卡在氣道,影響呼吸;上氣道完全阻塞時,孩子無法呼吸,會出現煩躁,掙扎著呼吸,還可能出現無聲作嘔或咳嗽,以試圖清除氣道異物。如果阻塞未解除,病情將迅速惡化,出現意識喪失,此時立即進行海姆立克急救法排出異物。

如果紐扣電池卡在食管狹窄處,孩子會咽不下去、嘔吐、流口水,以及咽喉、脖子、胸部或腹部疼痛;也可能會咳嗽、呼吸困難、拒食、哭鬧或煩躁、痰中帶血。出現發熱、反覆呼吸道感染或肺炎,說明異物造成穿孔或病情進一步發展。

如果紐扣電池已吞嚥下去,最好立即去醫院檢查,做胸腹部X線片檢查以明確紐扣電池位置、大小、形態、數量以及電池周圍組織損傷情況,並由醫生取出。如果因為疫情不方便前往醫院,可以給小孩吃一點乳果糖口服液等通便的藥,或者吃點熟韭菜段,儘快排出,同時密切觀察孩子的狀況,出現不適症狀和長時間哭鬧,立即送往醫院。

避免孩子誤食東西,建議家長或照顧者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兒童可以伸手觸碰的地方,都必須確保安全,像是有抽屜的櫃子,都必須有安全扣鎖。

2、所有的藥物或保健食品,都應置於兒童不易開啟的安全瓶中。

3、定期檢查家中小物件。

希望年輕的媽媽們多一份細心,多一份常識,護佑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