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真的是一個聰明人嗎?為什麼?

偉大的時代


答題:

楊修真的是一個聰明的人嗎?為什麼?

個人以為楊修不是一個真聰明的人。俗話說伴君如伴虎,當甚之又甚。

(1)楊修很有才華很有學問。一次楊修與曹操並馬而行,途中猜謎,曹操當時不解,騎馬行了二十里後才明白,故有曹操的學問跟楊修差著二十里地呢。這說明楊修是有才華有學問的。

(2)楊修在曹操身邊,出謀劃策也出了不少力,同僚們也都很佩服楊修。楊修不僅給曹操出謀劃策,還是曹丕的老師。這便有牽扯到了日後權力的問題,曹操擔心他的江山日後能否永固。

(3)楊修行事不知道收斂,不知道伴君如伴虎的歷害。比如說司馬懿就是個真聰明的人,深明此道。司馬懿行事低調,深藏不露,處處小心;心中明白而不說破,終於熬過了三代曹主之後,而一統天下。

(4)楊修只知道就事說事,沒有大局觀,沒有考慮過動搖軍心的後果。曹操是忌諱功高我慢的不宜駕馭。所以說楊修不是個真聰明的人。





南山有仙


真正聰明的人要懂得收斂,有些人的聰明叫耍小聰明,毫無疑問,楊修屬於後者。

楊修,楊彪之子,自小有才學。在曹操手下任職,頗受信任。很多人對於楊修的印象是三國演義中的雞肋的故事,故事是這樣說的:曹操一次再攻打劉備之時,糧草不繼正處於進退兩難之際,一日在用膳時看著雞肋時突發感慨被楊修知道,楊修下去就和士兵們說準備撤退,別人問他為什麼,他說主公說的,雞肋棄之可惜,留著難以下嚥。由此可見,楊修是有著聰明腦袋的,至少比別人靈活,這樣的故事還有一口酥的故事。但這麼一個懂得猜測主人心思,腦子靈活的人,最終被自己領導殺死,為什麼?

楊修之死是有原因的,首先楊修參與了曹植曹丕兩兄弟的奪嫡之事。曹植,大家都知道這個七步成詩的歷史人物。然而歷史上他通過了父親曹操考核卻是在楊修的幫助下才完成的,不過最後因為曹植自身原因終究沒當上魏王。解決了繼承人的問題,曹操自然要保證繼承者順利繼位,那幫助曹植過關又有過人之處的楊修自然成為要除掉的人。

其次,有才策。從事例可以看出楊修是有才華的,但曹操麾下有才華的人數不勝數,賈詡程昱等,但這些人都沒有恃才自傲,唯獨楊修,太過於顯露才學,自然遭人嫌棄。

最後,楊修父親楊彪,一個正統的儒學家,這和傾向改革的改革派曹操政見自然不同,身為兒子的楊修,自是秉承父志,所以和曹操也是政見不合。況且,楊修還是袁紹之甥。

所以到最後,真正聰明的人要懂得將自己的才華用到恰當的地方,在別人忌憚自己才學的時候要收斂,至於楊修,只是個耍小聰明的人了。



愛鏟屎的貓


我們所瞭解的楊修大多是通過三國演義電視劇,而真實的楊修並不是電視劇描述的樣子。

那麼真實的楊修是什麼樣子,是個絕頂聰明的人嗎?

楊修,東漢文學家,曾著有《神女賦》、《許昌宮賦》等著作,曾任曹操時的主簿,就是現在的辦公室主任一職,天生聰慧,博學多才,在任時,為曹操處理過很多棘手的事情,曹操視楊修為心腹。

歷史上真實的楊修卻實太過聰明,是小聰明不是大智慧,喜歡在人前賣弄,城府不深,其根緣就是自已學問深厚,上天入地無所不通,這種人難免會狂妄自大,當然有知識有學問的自以為特清高的人都是這樣。

楊修在曹操身邊工作,經常猜測曹操之言行和心裡活動,好作準備工作。而曹操是何等韜略之人也,他的小伎倆豈能逃過曹操毒辣的眼光,一次兩次的縱容,使楊修的小心臟更加膨脹,楊修再沒有把任何人放在眼裡,為加速曹操的殺機埋下伏筆。

楊修曾做過曹植的幕僚,參與了曹植的上位,後因曹丕受禪被貶,從此再無從政,後死因不詳,史料記載多為曹操所殺,可能卻有其事。

終上所述,楊修並算不得大智慧的儒學之士。


孤獨的行者001


楊修是楊震的玄孫,楊彪的兒子,出身世代簪纓之家。為人好學, 有俊才,建安年間被舉孝廉,除郎中,後擔任丞相曹操的主簿。

曹操愛才如命,楊修能在曹丞相軍中謀得主薄之職,證明才能確非一般。

在供職相府之時,楊修曾以"闊"字說建園之門事,以"一盒酥"而分享其食,足見才思敏捷。

後來曹丕與曹植爭世子之位,曹植運用楊修之策,險要勝曹丕,然有智慧之人,不會疏不間親,別人家事少參與為好。但是楊修深陷其中,曹操深恨之。

有人云:曹公因楊修"有才策,袁之甥",而藉以"雞肋"亂軍心殺之。然吾以為:曹公贊其之才,而否其之心。楊修實屬不智也,古代君王最忌身邊左右之人參與立儲之事,楊修如果是真智慧是不可能不知道曹公之慮,所以楊修是小聰明,無大智慧,或更確切的評價:智商有餘,情商不足矣!










狐羊樹


楊修的死,並不是曹操單純小心眼,這不過是小說家杜撰出來的。

楊修,字德祖,司隸部弘農郡華陰人,太尉楊彪之子。

為人好學,有俊才,建安年間被舉孝廉,除郎中,後擔任丞相曹操的主簿。

當時曹操軍國多事,楊修負責內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又《世說新語·捷悟篇》載四則楊修展才之事。

楊修顯然是一個某些方面有才華的人。

但是,楊修是一個儒生。他背後的許多儒生,包括他們的家族,一直鼓吹忠於漢室。這和曹操的政治觀點不同,甚至是相左。

偏偏曹操很喜歡的兒子曹植跟楊修關係交好,甚至楊修還牽涉進入了接班人的權力鬥爭中,這讓曹操覺得,如果楊修繼續留在曹植身邊,那麼對以後自己政策的貫徹非常不利。

這種心態,就如喜歡的兒子被一個狐群狗友拐帶出去幹壞事一般讓曹操不滿。

所以,必誅之。

順便還打擊一下忠於漢室的儒家勢力。


野牆


首先楊修肯定是一個聰明人,但他又不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簡單的說就是智商高,情商低。早年由於聰明能幹,為曹操所倚重,但又因為多次炫技被曹操猜忌,而最後因為高調站隊曹植,被曹操所不容。

楊修,字德祖,出身名門大族弘農楊氏,與汝南袁氏同為東漢的四世三公之家,是太尉楊彪之子,楊修不但出身高貴,更難得是文采過人,學識淵博,聰明絕頂。

聰明能幹,為曹操所倚重

楊修早年舉孝廉入仕,之後投入曹操門下,擔任丞相府倉曹屬主簿,此等工作對他來說毫無難度,經常擅離職守,出去閒逛,但不妨礙他將此工作做的有生有色,其聰明能幹可見一斑。

“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為太祖所器。”因此,他憑藉過硬的業務能力,被曹操所倚重。

而目中無人的狂士禰衡在談起天下人物時,也只有兩人能入其法眼,“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餘子碌碌,莫足數也。”雖被稱小兒,但也證明楊修才學過人。

熱衷炫技,為曹操所猜忌

然而,出身名門,加上才華橫溢,使年輕的楊修有些膨脹,其直觀表現就是在領導面前炫技,而正史記載楊修炫技過火是在於漢中之戰中的雞肋事件,俗話說軍中無戲言,雖然楊修猜中了曹操的心思,但也引起曹操的猜忌。

及操自平漢中,欲因討劉備而不得進,欲守之又難為功,護軍不知進止何依。操於是出教,唯曰“雞肋”而已。外曹莫能曉,修獨曰:“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公歸計決矣。”乃令外白稍嚴,操於此回師。修之幾決,多有此類。—《後漢書》

還有楊修為了出去玩,通過猜測曹操心思,預先準備答案,等曹操來詢問時,下人直接送上,但由於每次曹操剛問,就有答案送上,引起曹操懷疑,終於穿幫,這也很讓曹操生氣。不過我們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楊修確實聰明絕頂。

修又嚐出行,籌操有問外事,乃逆為答記,敕守舍兒:“若有令出,依次通之。”既而果然。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狀,於此忌修。—《後漢書》

高調站隊,為曹操所不容

楊修雖然由於自作聰明,引起曹操的不滿,但以曹操的容人之量,楊修罪不至死,而真正要了楊修之命的,他高調站隊曹植,而當曹植敗給曹丕後,等待他的也只有一死了。

關於傳位於曹丕還是曹植,曹操自己也相當糾結,在內心深處,曹操是更鐘情於才高八斗的曹植,但對於治理國家來說,顯然文武雙全的曹丕更適合,曹丕背後是賈詡,司馬懿,劉曄等智謀之士,而曹植之後是孔融,楊修,丁議等文人墨客,加上立長不立幼的傳統,最後曹操還是選擇了曹丕。

而我們也可以從賈詡們的老謀深算對比楊修們的稚嫩張狂可以看出,雙方後援團實力差距明顯,而且曹丕比曹植城府深太多了,所以曹植敗得不冤。

那麼為了掃清障礙,保障曹丕的位置,曹植的支持者就成了安全隱患,特別是楊修還有袁術外甥這層授人以柄的關係,還這麼高調參與奪嫡之爭,所以失敗後就不得不死了。

且以袁術之甥,慮為後患,遂因事殺之。—《後漢書》

總結:綜上所述,楊修肯定是個聰明人,出身名門,才華橫溢,翩翩貴公子一枚,但也因為太過聰明,不知收斂,得罪了曹操,最後因為敏感身份參與奪嫡之爭,失敗後被殺。可悲,可嘆。


臨石觀海


楊修是個聰明人,僅限於他在謀略和文采上。做人方面他是不怎麼聰明的,不夠圓滑,看不清厲害關係。

楊修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最大的貢獻就是發明了“雞肋”這一詞語,修獨曰:“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公歸計決矣。”  


仔細翻看楊修的生平,我們知道,他是一直都在幫助曹植的,在曹操長子曹昂在宛城被張繡殺了之後,曹衝也中途夭折,就只剩下曹丕和曹植有機會繼承曹操的位置。楊修作為參與了繼承人爭鬥的大臣,在繼承人爭鬥失敗的時候,必然是很慘的。

對於楊修的才華,曹操是認可的,但是,既然選擇了站隊,那麼就得要承擔失敗的後果。從各方面來看,曹丕都比曹植更適合繼承曹操的家業,那麼為了保證全力交接的穩定,殺掉危險因素,是必須要做的。

所以,聰明人活不活得長久,不再於說了什麼話,而是選對了方向沒有。


鬥哥說


個人認為楊修是屬於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的人。

從幾個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分析一下:

曹操在大門裡寫個“活”字,工匠們不懂向你請教,你並沒有一定要回答的道理,何必於去揭穿曹操的把戲?曹操在盒子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大字,你管他什麼意思,何至於直接就拿過來分給大家吃呢?吃完了還振振有詞,說上面寫的是“一人一口酥”,這種行為的目的又是什麼?曹操怕有人暗害他,謊稱會“夢中殺人”,你偏偏要揭穿,你這時候又是在表達一個什麼樣的訴求呢?

於是直到“雞肋”事件,曹操終於忍無可忍,處理了楊修。而且,理由還正大光明:軍隊還在打仗,你就開始收拾行李,並四處散播即將撤兵的消息!這種行為,上司哪怕就是跟你沒有過節,也會殺之。

你看,這幾個故事大家都能充分的看到楊修的高智商,但是,情商低也顯露出來了,如果他的情商再能高一點的話或許他不會死


鐵柱侃國史


楊修肯定是一個聰明人。但是聰明有用嗎?不一定有用。比如一個嬰兒,父母都是聰明人,那麼他肯定也是聰明人。但是他能用這個聰明幹什麼呢?基本上什麼也幹不了。他要經過長期的學習生活,掌握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有足夠的閱歷。對事物有足夠的認知能力。培養出穩定的情緒,也就是情商。才能夠培養出真正有用的東西,“智慧”。很多人容易把智慧和聰明混淆,智慧是大於聰明的,而且它本身也包含了聰明。智慧,應該是,聰明、情商、經驗、知識,之和。

楊修這個人,肯定是極其聰明的。但是情商很低,處理事情的經驗上也不足。也就是他的智慧並不高,反而還比較低。所以會被殺。


安漢縣嘉陵江撿石人


楊修不是個聰明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枉自猜測曹操的意思,你就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了,不要胡亂猜,有的東西你能猜出來,有的東西你是猜不出來的,一個人的思想是不會被另一個大腦兼容的,楊修卻竟耍小聰明,例如門上寫個活字,他說門寬了,要改,曹操看了問他說曹操的意思,這個東西可能是曹操的意思,也可能不是曹操的意思,你可能用文學的層次來解釋這件事,也許還有其他用意,曹操誇他聰明是處於禮節,手下的人為自己做事他不可能天天罵吧,在說工作上的活做的還可以,罵他幹什麼?如果他工作上有問題曹操才會批評他,生活上多讚揚一下能促進彼此的感情,也能提高手下的工作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