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聽說合並村,你們那裡合併了嗎?有何感想?

大米在農村


合村並鎮是大勢所趨,目前的農村住宅空置率很高,教育醫療也比較落後。比如我們這個地方每個村子裡都沒有了學校,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要去幾十公里以外的鄉鎮上學。生病了更是要到百公里外才有大醫院,急病的話還沒到醫院就涼涼了。合村並鎮之後可以解決這些問題,還能節約土地,利用土地為農民創收,農村基礎設施更完善。

然而合村並鎮並非沒有缺點,會導致農民種田不再像以前那樣容易,農機具和糧食無處存放,養殖一些家禽家畜也不方便,沒有以前在農村生活那樣強烈的歸屬感。


農夫有話說


三農無小事。

合村並鎮一直在聽人們講,尤其記得之前傳的很邪乎,說是地方都選好了,在哪哪的,要規劃蓋單元房,附近兩個村子的人都過去住,把村裡的房基地退出,改成耕地。後來那片種上了樹苗,於是有人說,這個事靠譜,這是等著佔地,拿補助呢。結果這一等多少年,小樹長成了大樹,小朋友長成了大人,一直沒有消息,算是偃旗息鼓了。

對於這個問題,個人覺得合村並鎮並不是簡簡單單的遷移人口的問題,還涉及到很多問題,比如居住地選址,補償,並鎮後的生活問題,還有村裡是個小型社會,突然併入另一個地方,能不能適應,村裡人和鎮里人之間如何相處。這個不是像之前在各自村接觸少,沒有矛盾,有句話說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有鬥爭,以後成為一個村子了,一些以往和現有的利潤分配問題都應該想好解決方式。畢竟村裡和城裡不一樣,城裡可以互相不認識,但是十里八鄉的大部分人都熟或者認識或者有親戚關係,這個關係怎麼處也需要解決。

短期內,村裡人口多的談這個還早,如果村裡真的只剩下了百十來人的話,估計撤村並鎮就很簡單了,如果一個上千人口的村子要撤村並鎮其中牽扯太多,並不容易,很難實現。


農村農業農民1


我們這裡已經合併了,沒並之前我們這3個大隊每個大隊都是8/9個小組可笑的是有的一個小組只有3戶人還得選一個組長,現在合併成一個大隊了分成5個小組了。合併之後最明顯能意識到辦事能方便一些了村裡每天都有人值班,管理更規範做事效率更高了。



墨道小平


我家附近有個地方已經實施了,都是二層洋樓別墅樣式的,蓋得很不錯,有觀賞性,也有小院子,但是需要村民自己拿一部分錢才可以住進去的,而且每年還要交管理費清潔費等等費用,所以導致很多村沒有搬,都在觀望,有幾個村搬了,但是是村裡給拿錢墊付的,村民沒有拿錢。我也去問過他們,住的怎麼樣。凡事搬進去的,除了老人以外,都說後悔,因為種地或者夏天自己的小院子不夠用,種菜沒地種,春耕也不方便,農機不允許開進去。而且每年都要交錢的,住著也沒有自己以前村裡舒服。


運氣不會辜負努力的人


我是太行山小李,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家是山西的,目前我村沒有合併,合併村有利有弊。利在於土地能夠有所增加,因為村裡有許多空房子,人們戶口遷走,房子長時間沒人居住,現在房子處於空閒,麵筋坍塌,合併可以回覆耕地,弊在於合併以後的面臨一個新的環境,人們不是一下午就能接受的,適應也需要一個時間過程。


太行山小李


我們這裡有一部份農村地區早已經合併了,就是每個村同時拆遷,回遷的時候都在一個小區,要說感想,也沒啥感想,無非就是眼前的親戚,什麼七大姑八大姨的都在一起,串門方便了[呲牙]還有就是小區裡和門口那些開店的或者擺攤的生意就就更好,畢竟好幾個村都在一個小區住,每天都跟趕集似的[呲牙]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仙境人家


你好我是頭條風箏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是內蒙古東北地區的,我家這邊暫時沒有合併村子。前年內蒙古10個全覆蓋項目才完事,農村進行了全面改造。我感覺我們這應該最近10年內不會合並,房子都是新蓋的,路都是新修的,在進行合併費用太大了。





瘋狂的風箏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這邊合併村好幾年了,說實話,並沒有什麼改變。就是3個村子(廟子頭,董山子,郇山子)合併後叫署新村,村幹部還是那些村幹部,就是有正副之分了。

我們這邊還有拆遷後(毛桃園,李桃源,臺官莊,彭桃源目前拆一半了)好幾個村子的樓房蓋在一起了,也算是一種合併吧,名字叫桃官社區,這種合併是真的合併了,還蓋了小學,有衛生所。村幹部情況不知道,我不是他們村的[呲牙][呲牙]聽說我們村早晚會拆遷,也在桃官社區蓋補償房,就是不知道哪天?

合併的好處是,生活更方便了,畢竟配套設施比小村莊好很多。不合並的好處是,種地方便,離自己農田近。


真真棒


導讀:【我是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小伊】農村城鎮化合並是未來的一個趨勢,我們鄰村也有開始實行,我覺得從整體和長遠來看,農村合併城鎮化是一件好事兒;但是欲速則不達,急於求成反而不容易被農村人接受。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農村老人說“農村人住了樓,好日子到了頭”

小伊認為農村合併村子,村民都住樓房,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兒,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 (1)村子合併的下一步是土地流轉。農村城鎮化的原因是想讓農村人都住在一個固定區域,方便人們的日常生活,如今農村的生產模式於今天來說已經不再適用,種地不掙錢,年輕人出去打工,田地荒著造成浪費。村子合併後下一步就是土地合併,發展現代化農業。
  • (2)土地流轉後農村人怎麼掙錢?發展農業現代化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土地流轉後,那些種地的人怎麼辦?有些老人在田地裡摸爬滾打了一輩子,種地並不是為了掙錢而是種地是他們的精神支柱,不讓他們種地他們心裡急躁不踏實。年輕人怎麼辦,一輩子打工為生嗎?未來趨勢是發展新產業,比如工廠等製造業、旅遊業、服務業,只是這一過程需要時間,農村合併速度快了反而不容易讓農村人接受。
  • (3)老人們上下樓不方便。我老家那邊新農村建房大多數沒有電梯,農村樓房安裝電梯,期間的檢修也不一定能保障,農村老人習慣了再院子裡走走曬曬太陽,住樓房上下樓對他們來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兒。
  • (4)農村人住不習慣小區樓房。農村人喜歡串門兒,喜歡去地裡溜達挖菜拔草,如果有一天告訴他們住到樓房,他們內心會比較排斥。我父母近幾年和我住在城市,他們總是覺得“小區樓房就像一個把自己關起來的地方,每一家門都緊緊關著,去公園也沒有認識的人,在家看電視成了常見的消遣方式。”農村有八九成的老人不想住樓房,他們認為鄉下生活是
    “享福”,城市的生活是“受罪”
  • (5)種菜吃糧食怎麼辦?農村的院子比較大,都會種些菜來吃,搬進樓房自然是沒有辦法種菜,土地流轉後自然是沒有地種糧食,吃糧食和吃菜都要買,農村人除了種地又沒有收入來源,對他們來說日子會更苦。

二、農村城鎮化是一種趨勢。

如今種地已經養不起農村人,農村的年輕人都出外打工,家裡的田地直接荒著或者是給年老的父母種,也是浪費了土地資源,這樣下去也不是長久之計。未來的大趨勢是村子合併,土地流轉進行現代化種植,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 (1)土地流轉提高莊稼種植效率。如今雖然農村耕種收割也都是機械比較多,但是像我家地都不在一起,並不利於大型機械的種植收割。未來應該是大面積承包土地,現代化機械種植,比如飛機噴灑農藥、大型聯動收割機收糧食、鋪設灌溉管道等等,都減少了大量人工,提高了種地效率和效益。
  • (2)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的產業。土地被承包之前需要解決農民工作的問題,不然他們靠什麼生活呢?可以依託當地優勢,發展當地特色產業。比如我家種小麥比較多,可以開面粉廠,食品加工廠等等,讓農村人進廠打工,每個月發工資。風景比較好的地方發展旅遊業,住宿等服務業,也都是不錯的選擇。

三、城鎮化的好處

如果城鎮化發展比較好,有以下幾個好處:

  • (1)打工不用再背井離鄉。現在農村人進城打工,都要把父母和孩子留在農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是農村比較常見的現象,沒有子女在身邊不利於老人養老,沒有父母在身邊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如果家鄉有工廠,農村人就可以在家鄉打工,就不用再和家人分隔兩地,增加農村人的幸福感,減少農村“問題少年”的出現。
  • (2)教育條件的改變。我們村這幾年孩子都去縣城上學了,村裡小學的學生越來越少,老師也越來越少,教學質量越來越差,甚至出現“體育老師教英語,全校學生不過百,老師不過十”的尷尬局面。在城鎮化之後,學生多了,教育條件也會慢慢好起來。
  • (3)健康條件的改變。農村健康條件和城市相比還是差比較多的,鄉村衛生院也不夠規範,在鄉村城鎮化合並之後,把多個醫生和資源統一起來,規範化管理,讓農村人看病不再難,不用再跑縣城才能看病。
  • (4)生活基礎設施。農村近幾年都通了公路,生活條件好了很多,但是和城市相比,基礎設施條件不夠完善,比如燃氣設施,農村很多家庭還是用煤氣罐;農村多個地方的廁所還是旱廁,生活垃圾隨意處理,既不環保也不衛生。在城鎮化之後可以鋪設燃氣管道,下水道和垃圾都統一處理處理,有利於環保也有利於人們健康。

結語:小編認為鄉村和並是未來的趨勢,長期來說也是好處非常大的一件事,但是也要因地制宜,不可為了“城鎮化”而去合併,應該先考慮農村人的需求,針對不同問題不同的解決方法,不可“犧牲一代農村人的幸福”來換取“農村城鎮化的發展”。你是怎麼看待農村合併村子呢?歡迎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我是農村土生土長的伊人間,喜歡的話就關注一下吧!本文為作者撰寫,內容為作者原創,在今日頭條首發,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伊人間


國家有讓農村的村與村之間合併的政策。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提出,“進一步精簡鄉鎮機構和財政供養人員,積極穩妥地調整鄉鎮建制,有條件的可實行並村”,就是村莊合併的政策開端。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治理農村人居環境,搞好村莊治理規劃和試點,節約農村建設用地”。

3、以上兩個政策出臺後,從東部的山東、江浙到中部的兩湖再到西部的川渝,南部的兩廣,都陸陸續續開展了村莊合併。

合村並居工作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放在首位,把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作為根本出發點。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和土地整治都要確立農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按照方便生產、方便生活、方便居住的基本要求,充分考慮農民長遠生計,按群眾意願辦事,並接受群眾和社會輿論的監督,堅決避免片面追求增加城鎮建設用地指標的傾向。

2、堅持高起點規劃。政府統一領導,高水平編制規劃,以縣為單位把土地整治和社區建設以詳規落實在圖上、落實在具體區域和地塊上,實現村鎮規劃、新型農村社區規劃與土地整治規劃有機統一,規劃審批與項目審批一致。

3、堅持高標準建設。以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為重點,提高耕地質量,為發展現代農業創造條件;以建設環境優美、節能環保、質量可靠的新型農村社區為核心,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農村住房建設和危房改造的部署,改善村容村貌和生態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4、堅持高水平管理。建立嚴格的項目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對示範工程的項目、資金和建設進行全程監管,建立規範化的業務流程,分級負責,責任到人。

5、堅持陽光操作。土地綜合整治要依法、規範、有序推進,建成陽光工程、廉潔工程、利民工程,在公開、公平、公正、透明的軌道上健康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