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孩子的教育,我們糾結於“富養”和“窮養”,有教養才最珍貴

在學校院子裡,我會經常看到,同事的孩子們之間的打打鬧鬧,有些事情看得讓人很有深思。

有一天,我從辦公室出來,看見某老師的兩個孩子之間有了些小的磨擦,兩個人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打鬥了起來,一個手提木棍,一個緊拿枝條,兩人凶神惡霎的四目怒對,時面發出怒號,時而用"兵器"揮舞向對方,兩腳兩手不停的攻擊對方,我看到此處,趕緊的上前制止,並試圖勸解,可是我竟然成了他們兩個攻擊的目標,無奈,我只能遠遠的走開,並通知他們父母前來勸解。這件事,我以為作為兩個老師的家長應該以此為契機,進行一番教育,誰知,在僅僅三天之後,此情此景又重新上演在我的眼睛裡,某日事態竟發展成了,流血事件,那個手提木棍的孩子竟將學校裡一個老師的孩子,用石頭砸傷了頭部。引起了兩個家長的矛盾,直到現在,還你不理我我不理你。

對待孩子的教育,我們糾結於“富養”和“窮養”,有教養才最珍貴


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然而在建設自己孩子靈魂的時候,卻任由其發展,毫無教育教養可談,畢竟在事發之後,手提木棍孩子的家長,應該認識到問題的存在,然而卻沒有絲毫的重視。引起好多同事茶餘飯後的吐糟:像這樣的家長怎麼能讓孩子富有教養,自己本身就缺乏而已,粗暴當勇敢,愚昧當作學識。

一個人飛的高不高在於他的能力,一個人飛得遠不遠,在於他的教養,孩子有教養會顯得很美麗,有良好家庭環境,並且父母有文化,對自身修養很重視,在日常生活中很有教養的家庭必然能夠培養出有教養的孩子,他比我們整天引糾結於富養還是窮養來得更實在些。窮養富養不如教養,這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對待孩子的教育,我們糾結於“富養”和“窮養”,有教養才最珍貴


一次樂於助人,一個燦爛的微笑,一句關心的問候,整潔乾淨的衣服,端正清晰的字跡,……,這些都是孩子有教養的表現。

那些有教養的孩子,他把良好的禮儀和規矩深深的刻在心裡,用在行動中,人見人愛,花見花開。

有一天,我在一個朋友的店裡閒聊,一個孩子輕輕的推開門,有禮貌地說了聲:"阿姨好!"胖嘟嘟的小臉,八九來歲的樣子,穿著一身校服,乾淨整潔,顯得很有禮貌,我忙起身問:"怎麼了?""阿姨,打擾你了,我叫李澤希,我找芳芳媽媽。"他真誠而不怯懦的自我介紹,吐字清晰,他那聲音叮咚入耳,沁人心扉,至今我還記得很真切。

我想他的媽媽肯定是一個讓人如沐春風的人,結果並不出乎意料,他進來了,一身藍衫,秀麗端莊。讓我想起詞人李清照手不釋卷,溫文爾雅,望著樓臺美月,作詩吟賦的樣子。

我心裡默默的在想,這個孩子將來一定不錯,朋友提起他來也是眉飛色舞,神采風揚,說他年年是年級第一名,善良懂事 天資聰慧、有很好學、表達力強、有禮貌,長大了必然是一位成熟睿智的暖男,要多優秀有多優秀。

說到這裡,我上面所說的那個手提木棍的孩子,就顯得非常的糟糕,在學校裡經常跟其它孩子鬧矛盾,在他眼裡,打架就是勇敢,以致於在學校里老師不喜歡,成績後滯,平時其他孩子看見他就躲的遠遠的,而且讓大家對他的父母都產生了不良好的評價。

對待孩子的教育,我們糾結於“富養”和“窮養”,有教養才最珍貴


所以,人需要有教養,其他人和你相處就很舒服,這樣你才能更好地融入進社會。

我們都希望孩子表現很優秀,但經常適得其反,為什麼孩子會在表現上差距這麼大,教養缺失的根本原因在哪裡?

1、好多孩子的原生家庭環境不好。社會當中有很多的因素,致使一個家庭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一直在貧窮和落後中掙扎,越不受教育,自我修養越低,在那種難熬的日子裡得不到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的正確培育,所以會出現更多的沒有教養的基因,我們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就是為了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孩子能夠耳燻目染,形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但現實是好多父母本身教養就很差,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爭爭吵吵,而且錯誤的把低俗當成幽默,把暴力當成勇敢,好多家長還把開麻將館當成一種獲利的手段。這樣的環境下,能出現一個教養好的孩子,實屬為難。

對待孩子的教育,我們糾結於“富養”和“窮養”,有教養才最珍貴


2、孩子交往圈存在不良少年。孩子正是成長的年齡,儘管我們經常教育孩子,要有禮貌,有規矩,然而,在他們的朋友圈裡,未必都是這樣的觀念,由於教育的差距,有些孩子會選擇那些有著沒有約束,看起來很瀟灑很任性的行為孩子為夥伴,這樣的話,孩子在他們的潛移默化下,也會變得難以管教,和缺少自律性,畢竟有毒的蘑菇,總是看起來很光鮮豔麗。

對待孩子的教育,我們糾結於“富養”和“窮養”,有教養才最珍貴


3、好多父母自己不擔責任,把責任推給學校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實現無縫對接,一頭重一頭輕的情況,肯定是會出現問題的,況且學校教育針對的是多數學生,有些問題來不及發現和糾正。於是就會出現問題的堆積,最終形成少年。

現實是有些學校還存在唯成績論,不注重人文素質的教育,而且,現實還是存在許多家長和學校老師的對立,因為不敢管,不能管,致使老師只重成績,不教做人,致使大多數孩子出現有才無德,即就是無教養的現象。

對待孩子的教育,我們糾結於“富養”和“窮養”,有教養才最珍貴


我想每一個人,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表現很優秀,能夠人見人愛,花見花開,那麼如何才能夠讓我們的孩子有教養,從而走上造福社會,成就自我的道路呢。

一、教養必須在家庭中存在重要地位。

1、一個家庭的人文家風,傳統道德影響是一個家庭發展的方向。

著名教育家普德曼說:"播種一個行動,你會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穫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穫一個命運。" 那麼如果,這個家庭以孩子的教養為重點,那麼他將會獲得一個有教養的孩子。我國古代的許多名人,在歷史上有突出貢獻的人,都有一本家訓,這就是教養的具體實施所在,

比如《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等。所以我們要把教養上升為一個家庭的主要任務之一。這樣才能確保,我們的孩子能夠有機會接受良好的行為與思想。

對待孩子的教育,我們糾結於“富養”和“窮養”,有教養才最珍貴


2、 父母必須對孩子的成長重視並負起責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的主要人物本身就是父母,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一言一行。

1、 父母要在學習中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素養,以及完善自己的人格。

(1)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必須自己先有教養,而後才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您的人生觀,價值觀,一言一行,是孩子直接學習的榜樣和示範,我們要不斷的去學習,一方面對自身的修養是一個提高,另一方面,我們有能力去教育我們的孩子,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而且在現階段,競爭日趨激烈,孩子的壓力也很大,我們只有完善自己的人格,有能力保證自己在生活中立於不敗之地,平衡自己的心靈,才能有經驗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避過一些難過的坑。

當然,一個孩子有沒有教養,不只是一些禮貌上的表現,他還是一個綜合素質的體現,教養不就是教育和修養嗎?

對待孩子的教育,我們糾結於“富養”和“窮養”,有教養才最珍貴


(2)我們的父母不僅要有一套讓孩子能夠成績良好的法寶,更要有一套做人的準則,和待人接物的良好的形象和外表,最低程度也有一個對於好壞事物的一個評價標準,知道什麼好什麼壞,這樣在對於孩子教養問題上才能有的放矢。

比如,孩子吃飯的時候應該保持一個什麼樣的姿勢,寫字的時候應該是什麼樣的資勢,還有在學習的時候應該如何專注,受到別人幫助時應該如何去做……這些都是做父母應該具有的可視化的一個標準。即就是要把孩子教育成一個什麼樣子,才算是有教養的孩子。

我國古代的聖賢不都是這樣教育子孫的麼,比如朱熹留有《朱子治家格言》,顏真卿有《顏氏家訓》,曾國藩有《曾國藩家書》等。他們都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和目標。

(3) 不能忽略細節而只要求做到大概。

古語云:"不積小流,無以成大海,不積硅步,無以成千裡","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這都說明我們不能不拘小節,只有一點一點的實際教育孩子做到,才能由於量變達到質變,讓孩子整個氣質,從核心上達到有教養的目的。

比如孩子吃飯的時候,有一小點錯語,我們堅決不能姑息,要讓他明白有教養孩子的做法,不能任性,要體恤別人,和顧全大局。通過講道理、批評,鼓勵,誇獎等手段,讓他們明白有教養的做法的好處,並能堅持養成此習慣。因為孩子都是聽話的動物。只要你心平氣和,他還是會聽的。而且只要孩子做的對,你就應該誇獎,這樣他才能夠堅持下去,而不為外界惡習所幹擾。因為他從正確的行動中得到了獎勵。

對待孩子的教育,我們糾結於“富養”和“窮養”,有教養才最珍貴


2、 父母不能以任何藉口或理由,放鬆對於孩子的教育。現在很多父母都以掙錢為目的,認為只有富足的物質生活才能給孩子以優質的教育資源,和保障,這一點我並不否認,但是不能一味的去追求物質的財富,而忽略了對於孩子精神層面的培養。

教養何嘗不是如此,古語云:"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的精神層面,才是決定一個人是否能夠享受生活和創造幸福的生活的主要因素。

好多父母也在抱怨,自己在家庭中要忙工作,還要忙家庭中其他的瑣事,更重要的是好多家長面臨著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環境,自己根本沒有時間參與孩子更多的教育。但是這並不能改變,你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因為你的困難,而自然而然的有教養,優秀起來,相反的,你的投入和你的孩子的成長優秀與否,恰恰成正比,而且孩子是否有教養,關乎著他的前途命運,和他以後是否能夠很好的走向社會、融入社會會,所以如果你愛孩子,就要對他負責,那怕你很累,這也是對自己的一個考驗和對家庭的負責。

我敢問一下,那個優秀的孩子的家長是閒著的,他們的父母同樣是在各種條件制約中逆行而來,讓自己的付出成為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成績。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雖不是一個起點,但也要奮力去拼博,付出,為了明天更美好的生活。孩子不但是我們國家的未來,更是你們家庭的未來。

對待孩子的教育,我們糾結於“富養”和“窮養”,有教養才最珍貴


3、 不要以任何理由給孩子開脫。孩子只因為是孩子,是因為他不懂得規矩。每個孩子都是在犯錯中長大,如果我們大人在他犯錯的時候,不給予糾正錯誤,不給予他們道理的講述,而是因為溺愛或保護一味的為他開脫,那麼這個孩子將會視錯誤的行為為規矩,就會變成別人眼中的沒教養的孩子。

就像我開篇所講的那個手提木棍的孩子一樣,他的父母不但沒有給他講道理,制止和別人的惡鬥撕扯,而且還變本加厲的將這種粗暴而沒有教養的行為,當成一種勇敢,當成自己的一種優勢。這樣就對孩子的發展埋下不好的種子。這個種子如果在長時間的孕育下,必定會鑄成大錯。

"孩子還小。"這樣是最毒的愛,因為他剝奪了讓孩子認識真正世界的機會,他在您的謊言和縱容中失去了成長的機會,當你老去的時候,也就是他面對的時候,那個時候,他不但不會感激你,相反的,會埋怨你,因為你沒有給他嚴要求,沒有給他正確的觀念和教養,致使他在人前人後,遭受不公待遇,四處碰壁。

末代皇帝不就是一個例子嗎?當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他竟然連自己的衣服都不會穿,而他那些封建皇旁的思想與行為,不為革命黨人所容,不為新社會人所容。

對待孩子的教育,我們糾結於“富養”和“窮養”,有教養才最珍貴


4、 家庭成員之間日常的待人接物,必須相互尊重,符合禮儀。

中國社會里的飯局是中國固有的文化生態的一個方面,我們做父母的就應該在吃飯的時候,多做出榜樣,並講明道理,要教會孩子長幼有序,應該謙虛禮讓,別人在夾菜的時候,不要轉桌子,當有人夾菜的時候,不要爭搶。另外還要告誡孩子吃多少拿多少,不可以浪費,此外,那怕是碰到自己特別喜歡吃的菜,也要學會分享,不要吃獨食。

對待孩子的教育,我們糾結於“富養”和“窮養”,有教養才最珍貴


5、 要引導孩子學會交友,學會與人相處。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教會孩子與人相處,以和為貴,相互之間要學會換位思考,要有寬容之心,容人之量,不能一說二罵三出手,打做一團。教養主要表現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如果有一些年齡相仿的朋友,孩子就會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學會怎麼去分享,學會承受一些委屈。當然如果有個兄妹就更好了,他還會學會擔當、忍讓、友愛等等!

此外,還要引導孩子學會交一些良師益友,不能和一些品德敗壞,行為惡劣的人為伍,要遠離負能量的人,多跟正能量的夥伴來往,並能發現他們身上的長處,並學習他們。

總之,一個孩子有沒有教養跟家庭息息相關,我們不能糾結在物質是否充盈上,而應該物質與精神並重,給孩子賦能,讓孩子變得有教養,成為一個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優秀的孩子。

對待孩子的教育,我們糾結於“富養”和“窮養”,有教養才最珍貴


6、 要多跟孩子溝通,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和發現他的問題,給予幫助。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況且他不可能始終都待在父母的身邊,他有自己的活動範圍,有自己的接觸環境,我們對他的心理的想法不是能夠全面掌握,所以我們得學會跟他溝通,瞭解他的想法,和他所遇到的人和事。

對待孩子的教育,我們糾結於“富養”和“窮養”,有教養才最珍貴


(1) 多問孩子的感受。孩子在外面總有遇到不順心的事,做為他們對於和在家裡不一樣,因為有我們愛護,而在外面他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後會不所不解,為什麼會這樣,會讓他產生一些不良好的想法或動機,所以我們得了解,並跟他溝通解,讓孩子學會去解決自己內心的矛盾,從而讓他不會產生那些沒有教養的行為或語言。

對待孩子的教育,我們糾結於“富養”和“窮養”,有教養才最珍貴


(2) 多問孩子有成就的地方。孩子好的地方我們必須要讓他成為孩子有教養的能量池,讓他堅持做下去,這就要讓他有成就感,比如,自己工作了一天,回到家裡的時候,孩子突然間問你累不累,並給你倒了一杯水,這就是一個非常有教養的行為,我們得承認孩子懂事,並談出自己感受,說出自己感到幸福的話語,這樣孩子就會感到愛的存在,感受到他能給別人帶來幸福,這樣的事他就會發生在和其他人相處的時候。

對待孩子的教育,我們糾結於“富養”和“窮養”,有教養才最珍貴


(3) 多瞭解學校裡讓孩子感受不好的人和事。學校裡並不是所有的老師和同學都是有教養的,我們得給他解釋這個世界不是完美的,我們不但要保持自己有教養,還要注意遠離那些負能量的人與事。

對待孩子的教育,我們糾結於“富養”和“窮養”,有教養才最珍貴


親愛的朋友,我是無道貫西風,十五年班主任管理及教學經驗,書法老師,信息技術老師。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提問留言,如果想獲得更多信息請點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