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首台达芬奇机器人做手术“三头四臂”的神队友

“做完手术最主要的感觉就是一直在退血糖,感觉特别好。身体各项指标都在逐渐恢复正常。目前我已经减重了十几斤。”3月19日上午,在中医联谊医院主任办公室,患者邓先生谈到自己术后的恢复十分满意。据了解,邓先生之前的血糖指标已经达到16-17,6天前他刚刚通过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做完腹腔镜手术,他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第一批患者,第一批受益者。

3月5日,吉林省内第一台、也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属医院的首台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在中日联谊医院正式“上岗”,半个月的时间,中日联谊医院肝胆胰外科、减重和代谢外科姜涛主任已经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搭档完成了15台手术,其中8台肝胆胰手术,7台减重手术,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超越人双手的局限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一种主从式控制的腔镜微创手术系统,名为“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延伸了外科医生的双眼和双手,可转腕的手术器械超越人手的局限。据了解,达芬奇可以应用于肝胆胰外科、甲状腺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胃肠及结直肠肛门外科、妇科、减重和代谢外科等多个科室。“这个机器可以说代表了目前医学发展的重要进展,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好处就在于同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较提供清晰放大的3D视野,手术视野更加清晰、逼真。同时会避免人为操作中的颤抖,大大提高了在狭窄腔体内手术操作的灵活度及操控范围,系统整体设计也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更利于医生完成精细化、高难度的复杂手术。”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完成的手术,创伤非常小,利于术后康复,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也会缩短病人的康复周期。姜涛主任向中国吉林网介绍道,“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很强大的助手,它会一丝不苟地完成你的指令,它是没有疲劳感、不怕累、干脏活的神队友,不仅能减轻医生的劳动强度,也能更精准地完成手术指令。”

“三头四臂”很灵活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有“三头四臂”,“三头”是指医生控制平台、患者手术平台、视频影像平台三个操作平台,“四臂”是指四只多角度灵活自由的机器臂。“达芬奇的显著优势就是灵活的操作臂,它有7个自由度且可转腕的手术器械,不仅比手小,还可过滤直接操作时的手部颤动。只要接到指令,就可以在极其狭小的空间里穿梭自如并完成相应操作”,姜涛主任介绍说,“尤其是在狭窄解剖区域中更显得它的优势,使手术更安全,在狭窄腔体内的操作更加灵活、精准,操控范围大,改进了腔镜下的缝合技术。”

“以前在做腹腔镜手术的时候医生要对抗腹部的力量、脂肪厚度等,时常要架着胳膊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非常考验医生的体力,但是有手术机器人辅助的话,哪怕是年纪较大的外科医生也能精准地完成手术,这样也延长了医生的职业生涯。”姜涛主任表示,一名外科医生的成长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有了手术机器人的辅助可以延长医生5-10年的工作时间。患者受益,医生也受益。

中国吉林网了解到,国内首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王先生(化名),单纯性肥胖合并高脂血症、高尿酸血脂、脂肪肝、肝功能异常改变,身高1.80米,体重280斤,属于三度肥胖,于2020年3月9日使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单吻合口十二指肠转位+袖状胃切除术,术后7天已减重11斤,术后恢复良好。这种手术方式是美国代谢与减重外科ASMBS官方推荐标准手术之一。截止到目前,姜涛团队也是这种手术方式在国内成功开展最多的中心,术后减重显著,降糖效果达到临床治愈的手术预期。

微创手术的新时代

机器人辅助手术是外科发展的里程碑,这种能最大限度降低手术损伤的“机器人”,一定会成为医疗发展的趋势。从医生角度讲,可以系统地帮助医生熟练掌握外科技术,以前传统的肝胆胰外科手术医生的成长速度比较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上岗”后,不光为患者带来福音,同时会缩短外科医生的学习期限。同时临床实践表明,通过达芬奇机器人进行的手术创伤更小、失血更少、手术适应指征更广,患者在术后恢复更快,愈合更好,能大大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疼痛。

吉林省首台达芬奇机器人做手术“三头四臂”的神队友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李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