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三霸:他是春秋稱霸第一人,周天子不同意他就自己封王

  大家應該都聽過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這是東周列國最出名的一波了。實際上,春秋最早稱霸的可不是齊恆公,也不是春秋五霸任何一位,而且鄭莊公,也就是我們這裡說的春秋小三霸之一的鄭莊公。


  春秋三小霸是春秋初期最早稱霸的三位霸主,由於其霸業不如春秋五霸,故被成為三小霸,他們分別是:鄭莊公、齊僖公、楚武王。
  古語說“大霸不過五,小霸不過三”,其中的大霸自然就是春秋五霸,因為自齊桓公稱霸後,小霸沒有了,所有才名聲不顯。實際上,這幾位可不是善茬,也是牛得不得了的。
  

春秋小三霸:他是春秋稱霸第一人,周天子不同意他就自己封王

  第一位鄭莊公(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姬姓,名寤生(難產的意思),鄭武公之子,鄭國第三任國君,公元前743年―公元前701年在位。
  鄭莊公因為是難產生的,所以他老母親一直不喜歡他,而是喜歡他的弟弟段。不過還好,老爸鄭武公喜歡他,還把寶座留給了他。
  前743年鄭莊公即位,繼續他老爸控制周平王的大業,鄭國勢力愈發強大。公元前722年左右,共叔段起兵作亂,只可惜被鄭莊公一戰掃平,也是老慘了。
  平定共叔段之亂鞏固了政權之後,鄭莊公與齊魯結盟假命伐宋,前719年擊敗宋、陳、蔡、衛、魯等國聯軍。
  由於鄭國勢大,周天子企圖分解鄭莊公權利造成鄭莊公不滿,而後發生周鄭交惡(周天子終於得瑟了一把)。
  只可惜,公元前707年繻葛之戰中,鄭國擊敗周、虢、衛、蔡、陳聯軍,周桓王被射中肩膀,自此周天子的威嚴更是一落千丈。
  至此,鄭國空前強盛,就連當時的大國齊國也跟著鄭國東征西討,因此鄭莊公被稱為“鄭莊小霸”。
  

春秋小三霸:他是春秋稱霸第一人,周天子不同意他就自己封王

  第二位齊僖公(?―公元前698年),姜姓,呂氏,名祿甫,齊前莊公之子,公元前731年―公元前698年在位。
  齊僖公是鄭莊公的好朋友了,
他與鄭國、魯國以宋殤公不向周天子朝覲而討伐宋國;以郕國不聽從周天子之命而伐郕國;平定許國,使許莊公出走,立其弟許桓公為君;平定宋國華督之亂;與鄭國擊敗狄戎。最後,還討伐了魯國和鄭國,使齊國成為當上的小霸王之一,史稱“莊僖小霸”。
  

春秋小三霸:他是春秋稱霸第一人,周天子不同意他就自己封王

  第三位楚武王熊通(?-公元前690年),羋姓,熊氏,名通,公元前740年―公元前689年在位。
  熊通可是一個狠人,公元前740年,他殺了本該繼位的侄二字自立為楚君,友與鄧國相親,娶其公族女子為夫人穩定位置。
  即位不足三年,他就揮師渡漢,遠征南陽盆地,征戰周朝設在漢北的重鎮,雖然沒有。然後,他專全力於江漢平原的西部,滅掉當地強國權國(這個權國,楚國從西周時楚君熊渠至春秋早期楚君熊坎都未能把它滅掉,被他滅了)。
  熊通以權國故地設權縣,命權國舊主鬥緡為權尹。不久,鬥緡反叛,熊通發兵平板,包圍權縣,捕殺鬥緡,然後將權縣遷到那處(那處故址在今湖北荊門市)。此後,楚每滅一國,便把該國的公族遷到楚國的後方嚴加監管,對該國的故地則設縣因俗以治之。
  此後,楚武王連年征戰。公元前706年三軍渡漢伐隨,公元前704年,隨侯通報楚國說周天子拒絕提高楚君的名號,熊通聞訊大怒“王不加我,我自尊耳”,當即自立為“楚武王”,開了諸侯僭號稱王之先河,自此也成為春秋一霸。
  

春秋小三霸:他是春秋稱霸第一人,周天子不同意他就自己封王

  這就是春秋三小霸了,具體的大家可以自己去查找資料學習,以後有機會我們再研究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