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東南亞小國是華人所建,被滅後,其後人又建一國並留存至今

中國人建立的國家,其實並不僅僅有我們所知的在華夏大地上的國家,在海外,也曾經有華人建立了國家來維持當地的秩序和保障人民的生計。這些國家雖然最後都沒落了,但也確實體現了我們華人勤奮能幹的特點。

為什麼會有華人遠渡重洋去國外建國呢?其實中國人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有了去國外避難的習慣,因為中國自古以來都是戰亂不斷,每一次的改朝換代,都是一片血雨腥風,人們為了活命自然會考慮前往國外定居。

海外華人建國並不多,最出色的分別是蘭芳共和國、吞武裡王朝和戴燕王國。這其中,尤以蘭芳共和國為最,蘭芳共和國是由廣東人羅芳伯建立的,位於如今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島上。

這個東南亞小國是華人所建,被滅後,其後人又建一國並留存至今

在乾隆時期,策劃起義的吳元盛和羅芳伯等人便因為失敗而逃離了國土,他們來到了婆羅洲。而初來乍到,為了尋求安穩的生活,極具商業天賦的中華兒女便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開起了公司。

這個公司叫做聚盛公司,後來,因為生意越來越紅火,事業做的也越來越大,統籌兼顧能力出色的羅芳伯,漸漸成為了最有聲譽的人,成為了公司的領導者,於是後來他就成立了蘭芳公司。

在加里曼丹島上,南洋華人和土著居民之間也時常有矛盾頻發,這樣彼此爭鬥,實在是得不償失,於是很多的部落酋長就請求非常有名望的羅芳伯來管理這個地區,在人們的建議和支持下,羅芳伯在1777年成立了蘭芳共和國。

這個東南亞小國是華人所建,被滅後,其後人又建一國並留存至今

共和國採用了和中華民國類似的紀年方式,也就是說,1777年就是蘭芳第一年,本來以為一個這麼一個簡單的小國家大概不會存在很長時間,但是蘭芳共和國一直延續了一百多年,被滅國的時候已經有110年了。

雖然是由華人在其他民族的地盤上成立的國家,但是“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卻得到了諸多酋長的認可。共和國一開始只是以部落之間的高級機構而自立的,所以部落的主要權利依然在各位酋長的手上,不會對部落的利益造成損傷,人們自然願意加入和追隨。

國家政府主要是為了解決矛盾和維護安全的,所以在制度上,基本上會以人們的利益為重。共和國採用選舉制度,這一點也借鑑了部落的習俗。財務上以稅收鑄錢幣,因為羅芳伯是一位商人,所以希望國家用國有企業來壯大,抵抗殖民者們試圖從經濟上掌控國家的手段。

這個東南亞小國是華人所建,被滅後,其後人又建一國並留存至今

在軍事上僅僅只有少量軍隊駐紮保護,主要還是以定期培養預備役為方法,這樣在緊急的時候可以臨時成立軍隊,但是平時又不會耽誤民活。這種方法,能夠保持國家在經濟上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從而做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

而教育方面,自然以華人的教育制度為示範,以儒學教育為主。一個國家本來必不可少法律條文,但是從未接觸過西方先進思想的羅芳伯等人,在法律方面略顯薄弱,只能以當年起義組織的條文案律為參考模板。

這個東南亞小國是華人所建,被滅後,其後人又建一國並留存至今

從這些政策來看,雖然不算成熟,但基本上會以保障人民為奮鬥目標,像這樣的國家,如果能夠壯大起來也是一件好事。作為元首的羅芳伯,也慢慢對於自己反清復明的想法釋然了,也許讓自己的故土安康才是他最大的希望。

於是蘭芳共和國向大清朝伸出了友好的橄欖枝,但是乾隆拒絕了這樣一個本可以幫助祖國的小國。清朝的皇帝對於海防的意識不夠強烈,而地處中國南海邊界,遏制著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核心小島,並沒有得到皇帝的重視,不得不說這是清朝政治決策中的一次失誤。

這個東南亞小國是華人所建,被滅後,其後人又建一國並留存至今

到了十九世紀末,隨著西方國家先後進行工業革命,國家實力大增,海外殖民成為潮流。而蘭芳共和國也不幸被荷蘭殖民者盯上了。荷蘭殖民者入侵蘭芳共和國後,蘭芳共和國雖進行了抵抗,但畢竟國弱民寡,最終還是淪陷了。

不過,蘭芳共和國雖然滅亡,但卻還有一部分國民倖存,並逃至蘇門答臘。而後,逃往蘇門答臘的倖存者為了躲避荷蘭殖民者,一直往西邊遷徙,並於馬來西亞半島定居。

值得一提的是,這群倖存者當中的一位遷徙者的後人最終在東南亞闖下了一番事業,他就是被譽為新加坡國父的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先生。

這個東南亞小國是華人所建,被滅後,其後人又建一國並留存至今

如今,蘭芳共和國雖然已經成為了歷史,但它所代表的中華人民艱苦奮鬥的精神卻值得每一個華人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