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字法”做好群众工作

此文是王建中检察长2007年总结接待来访群众经验所写。目前武汉的抗疫进入关键时期,人民战争从根本上讲是要做好群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讲“人心稳 社会稳”,对群众“要理解、宽容、包容”。因此这篇文章仍有一定实际意义,供下沉社区及开展检察监督,做群众工作的同志参考。

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是党员干部的看家本领。本文根据大量的信访实践,将做群众工作概括为四个字:“礼、理、恕、了”。希望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礼……

礼的涵义:有“礼仪”和“礼法”等内容,是人们普遍应遵守的风俗习惯和法纪规则。中华几千年的文明,体现在一点就是“礼”。儒家认为:“礼之用,和为贵”。阐明了礼的本质是促进社会和谐。荀子说,“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明代学者颜元讲:“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这些,都肯定了礼的巨大作用。具体运用到工作中要注意:

一是培养 “心有敬畏”意识,虚怀若谷,像毛泽东甘当群众小学生的态度,向人民学习。做到四个“心”:即“热心、细心、耐心、诚心”。

二是树立 “有理推定”的理念,“三位思考”即:等位思考、换位思考、职位思考,要明白职权来源于民,绝不能不作为、滥作为。

三是坚持“礼”贯始终,要让尊爱群众、依靠群众成为党政机关人员的习惯。

理……

理的涵义:有整理、疏导、道理等内容。古代军事家孙膑讲过:“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击”,“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就是说,要解开一团乱麻,不能乱拉乱扯,制止斗殴的人不能参加打斗,善于打仗的人要顺着事物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

群众工作也一样,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必须理清诉求,因势利导,才能事半功倍。

一是理清情况,做到“六清楚”:即清楚性质、原因、管辖、程序、方法步骤、期限。

二是理清类型,因人施策。

法盲型:解释法;乱诉型:立转法(热处理);缠诉型:冷却法(冷处理);矛盾型:和解法;问题型:纠正法。

三是理清关系,对症下药,分层处理。

紧急事件,急办,迅速化解。非急事则按章办理。

正常事件,正常办理。非常事件,要及时上报,做好维稳预案。

合法诉求,要依法依规办理。非法诉求,讲明道理,解开思想疙瘩。

恕……

恕的含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包含着宽恕、谅解的意思。西方国家有“忏悔”的宗教习惯,实质也是恕的体现,就是用社会宽恕人的过失的方法,拯救一个人的心灵。事实上,如果社会多一些宽容,监狱会少一些罪犯。

许多群众曾受到过伤害,有的人存在着过错和偏见。若处置不当,将成为社会的对立面,宽严相济的政策就包含着恕。群众工作正是释疑解惑,拯救心灵的工程,让群众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宽容,化消极为积极,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一是树立中立思维方式。二是注意方法,做到“三要”、“四忌”即:要文明、热情、认真记录;忌生冷、急噪、推委、随意答复。三是感化心灵,消除其愤懑情绪,宽容他人,感恩社会。

了……

了就是了结,即案结事了。“了”是群众工作的目标和落脚点。群众工作光有好的态度、方法还不够,还要围绕着一个中心——就是要真正为群众解决问题,才能让群众满意,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阳光服务,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需要”。

二是阳光告知,把诉讼权利义务告诉当事人,让群众明晓事理。

三是阳光执法。对于重复诉求,要在不违反保密原则下,可请社会各界参与,公开听证,公开辩论,示证答疑,使当事人感受到执法的透明与公正。

“礼、理、恕、了”,四者各有不同的内涵,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礼是群众工作的基础,是贯彻始终的理念和方式;理是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恕是我们应具备的心理境界,“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恕既是古老的格言,又散发着时代的芳香;而“了”正是我们追求的结果。因此,四个方面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密不可分。

用“四字法”做好群众工作


文 稿:王建中

编 审:周晶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