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安徽援湖北抗疫第一人马红秋: “这座英雄的城市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动着!”


对话安徽援湖北抗疫第一人马红秋: “这座英雄的城市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动着!”


今天同一天抵达合肥的,还有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马红秋医生。作为全国最早抵达武汉的院感专家,也是我省首位支援武汉的"逆行者",55 岁的她从年初一踏上列车到如今,已经在武汉一线战斗了 50 多天。

在武汉市第九医院,马红秋冒着巨大的风险,帮助建立起院感防控体系,为医护人员和患者筑牢了安全防护屏障。3 月 18 日,记者电话连线了马红秋,听她讲述了这些天在武汉抗疫的故事,回想今天从住的地方到机场的过程,她坦言,"真的一路上都在流眼泪"。

这段时间在武汉的工作的经历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嘛?

3 月 18 日傍晚,记者拨通了马红秋的电话,电话那头她的声音听起来非常疲惫。"这些天确实事情太多压力很大,这些都完全超出我的想象,连续好几天都是凌晨 3、4 点才睡觉。"

马红秋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武汉市第九医院并非传染病收治医院,院内感染防控难度可想而知。"这家医院没有传染病科,传染病以及医院感染防控经验不足。我刚到的时候确实被吓到了,用‘没有一寸干净的地方’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作为医院感染防控专家,不仅要熟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有丰富的感染病防治知识储备,更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感染风险"并评估"风险危害程度",并果断采取措施规避"风险"。

"一到那边的时候是非常焦虑的,我用了大概两天的时间把全院所有的地方跑遍进行摸底和排查再根据医院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风险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的高低分轻重缓急来推。两天之后给所有职能部门提出了最简单的改进方案。"这些天来,马红秋在医院的各个地方忙碌着,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确诊疑似病人的隔离病房和发热门诊、医疗废物储存等所有"高风险"场所,都能看到她的身影,从制度的建立、布局流程的优化到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等等,马红秋立足于医院实际提出了改进计划与建议,而这一切都只为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

"让医院环境安全,医护人员和患者都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工作和救治!通过每一个决胜的防控细节,将保护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坚强毅志和决心,化作涓涓细流和防控的力量,传递到每位病人和医务人员身上,托起他们生命的希望之光和信心,筑牢防止新冠状病毒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这就是我的职责所在。"马红秋说。


对话安徽援湖北抗疫第一人马红秋: “这座英雄的城市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动着!”


在这座英雄的城市发生了哪些难忘的事?

"武汉人民把自己的所有都拿出来了"

说到在这里发生的难忘的事,马红秋坦言,"武汉的人民和医务工作者可以说拿出了自己的所有来应对这场疫情,这座英雄的城市的每一刻都令人动容。"说到这里她不禁哽咽,"我去的时候当地的医务工作者就已经将近两个月没有休息,一天有 1600 多的门诊,400 多的住院,900 多的输液,而他们只有 400 人不到的员工,可想而知他们的超负荷的难和苦。"

"打个比方,现在有 10 块钱,他们把这 10 块钱都拿出来了,把自己所有的力气都使出来了。"马红秋和陕西医疗队都在武汉市第九医院工作,他们入住的酒店是一个被征用的转型的酒店,"整个酒店加上经理只有两个男同志,负责 130 多个人的吃喝拉撒以及医疗队那么多的医疗物品,只有这两个人负责搬运,经理告诉我,到现在胳膊都抬不起来。"令马红秋感动的故事仍在上演,经理把自己所有的钱都垫资进去了,不计成本只为给医疗队提供更好的全方位的服务。

您是什么时候知道可以回家的?离开武汉时有什么样的心情?

"看到如今的武汉依然忍不住落泪"

3 月 17 日中午,马红秋获知了撤离武汉即将回到合肥的消息。从住的地方到机场的过程,她坦言,"真的一路上都在流眼泪"。

"因为我跟我们医院的队员不在一个区所以我是单独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我就跟他们说我一个去机场就不用送了,但今天一早走的时候前面依然有骑警开道,真的是给了我们医务人员最高的礼遇",上了长江大桥,春暖花开时分,武汉路面的车辆依然不多,这一幕让她又一次忍不住落泪。

"这座英雄的城市真的让人非常心疼,感谢无数个像酒店经理一样的武汉普通市民从自己层面做出的所有努力!"马红秋说。

回到合肥后您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家人知道您回来的消息后,什么反应?

"父亲知道后连说三个太好了!"

早在春节前夕,作为国家医院感染管理专家,马红秋就时时刻刻关注着武汉的疫情,向武汉的同行了解当地医院的情况。

腊月二十九,明知疫情有扩散风险,现在也不在医院感染管理岗位,但当接到了国家卫健委打来的电话以及国家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发出的征集院感专家支援武汉的信息时,马红秋没有太多犹豫,当即给自己的爱人和弟弟打了电话,很快就做出了决定。唯一没有告诉的,是远在老家的父母。"他们身体不太好,怕他们担惊受怕吧。"考虑再三,临行前她还是决定打个电话和父母道别。没想到得到了两位老人的支持,"孩子,党和国家需要你,以工作为重,一定不辱使命,不辜负亲友嘱托,我们为你加油!"

说道回到合肥之后最想做的事,马红秋坦言,目前最近身体不太好需要动一个手术,"打算隔离期过了以后回老家好好陪陪父母,然后和家人一起商量一下妈妈的手术吧。"

知道女儿要回来了,父母的高兴已经隔着屏幕传递过来,"他们可能也觉得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能放下来了吧,我爸爸连着给我发了三个‘太好了!太好了!太好了!’"儿子跟马红秋说:"妈妈你的信息我不会点一个赞的,什么时候你发回家的信息我在点赞!"


对话安徽援湖北抗疫第一人马红秋: “这座英雄的城市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动着!”


对仍在武汉坚守的队员,您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我们一定可以跨过这个坎的!"

马红秋最珍爱的一封感谢信是武汉市第九医院送来的一封感谢信,信中写到"您在大年初一,便奔赴武汉奋战在我院疫情感染防控第一线,成为安徽卫生系统逆行支援湖北第一人"。日前,马红秋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刚开始去的时候,感染风险还是很高。"聊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马红秋说,应该会做一些相关的课题,包括可能会围绕公共应急体制的建立在实际层面做一些研究和努力。

对于仍然坚守在武汉一线的安徽医疗队队员,她坦言,"走的那一刻也在和依然奋战在武汉的同行在通信息,说实话,他们在这里我依然割舍不下为他们担心。但也希望他们前面坚持了这么久的基础上,能够在跨过最后的坎,我想这个时间应该不会太长,春天很快就会来的!"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唐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