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的皇帝為什麼這麼荒誕不經,然後人本質又不壞?

小天說高校


好的制度可以讓壞人無法作惡,不好的制度會讓好人看上去不做好事。

古代帝制時代,獨裁統治,一個並不適合做皇帝的人,或者說無意於國家政治統治的人,不得不做皇帝,又沒有相應的制衡手段能夠有效限制皇帝的權力。可想而知,絕對的權力交到一個對政治統治不感興趣的人手中,後果當然只能是個悲劇而已。

比如那個幾十年不理朝政的萬曆皇帝,這就是個比較極端的個案。這與個人的道德修養無關,卻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後果。可以想象一下,一個人幾十年不從事工作,這項工作卻依然必然安穩地等著他來幹,什麼工作能幹好呢?怎麼可能不出大問題呢?

再有一個個案就是隋煬帝。只要是稍微瞭解一點真正的歷史,就會知道楊廣是很用心地做事,也是很希望做出一番事業,結果又如何?

有效的監督機制的缺失,是造成一個道德修養至少達到普通水平的人,做出後果極為嚴重的事情。這樣的事例,在中國歷史上太多太多了。

三權分立絕非靈丹妙藥,一樣有各種問題,但可以使得政治獨裁得到有效制衡,這卻是一定的,可以保證哪怕是道德敗類,也幹不出特別壞的事。


何處是家鄉


明朝的皇帝分為兩大類,一是暴君不是昏,二是昏君不暴,本質都算比較好的。

明朝暴君不是昏的皇帝有三位,分為是朱元璋、朱棣、和朱由檢。主要是因為這三個皇帝屬於亂世皇帝,亂世用重典,國家才能進入正軌,目的都是想更加鞏固大明的統治,只不過結果不一樣,朱元璋、朱棣英明雄武,開創偉業,而崇禎皇帝雖然一樣弒殺,但越幹越家敗。

除了這三個皇帝之外呢,明朝還有十三位皇帝,這十三位皇帝普遍屬於昏而不暴類型的,只是昏的程度不一樣,有的剛開始還可以,幹著幹著就跑偏的,有的從頭到尾都在跑遍狀態,把自己的業餘愛好凌駕於國家社稷之上,普通人倒是可以,但是皇帝卻不行,皇帝身肩天下蒼生的責任,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愛好當中自然是昏庸的,民間有一句話說,如果一個人能全身心投入到興趣愛好當中,這個人不會太壞,這些明朝皇帝就是這樣的類似。

明朝的黑暗呢,主要還是由於手下權臣的為非作歹,皇帝又不問,更加縱容了天下的黑暗。


曹老師xixi


明朝的皇帝奇葩很多,有愛鬥蛐蛐的,有愛玩姐弟戀的,有愛養動物的,有愛做木匠活的等等。

雖然都很荒誕不經,但對於守城的明朝皇帝來說也不算太離譜,畢竟皇帝也是人,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只是他們過多的精力放在在發展自己的興趣上,而很少放在國家事務上。

皇帝即使在離譜可是明朝的大臣們都是當時社會的精英,皇帝所受到的教育也都是最好的教育,還有骨子裡流淌著皇族的血液,天生在心態上高人一等。

所以我認為他們的本質並沒有好壞之分,只是想治理國家的方式方法不同。

明朝出了這麼多荒誕不經的皇帝,而國家還能正常向前發展,還真的感謝明朝的內閣制度,這個制度雖然限制了皇權,但也給皇帝減輕了政務的負擔。使得皇帝在不愛理政的時候,國家機器還能正常運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