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不是清華北大培養不出人才,而是因為人才在社會上得不到重用,你認為呢?

情與德


實話實說:一部分人才出國了,一部分人才被雪藏了;所以我們眼下處於市場經濟化人才奇缺的尷尬局面……


峰迴路轉有財


胡扯,清華有幾個畢業後到我們的企業工作的,他上清華的目的就是去什麼哈弗,為自己不段去謀利益,正所謂精緻的利已主義,所以那怕去了什麼哈弗學成後也沒有幾個回來報孝祖國多年對他的培養,而是隻想著自已能過上比較優越的生活,並以此為榮。說穿了這是清華的失敗,是他們不重視道德培養,愛國主義和中華文明、中國製度自信的培養,因此,根源在教育者,學校的主流文化出了問題


太陽也有黒子


你這個問題問得比較模糊。

何謂人才?如何定義?

北大,清華是出了不少人才,出了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但也不能就此把全國所有大學一棍子打死。

馬雲,馬化騰,李彥宏,雷軍等,都不是清華北大的。能說他們不是人才嗎?

說人才得不到重用,請舉實際例子說明。

中國缺人才,所以重視人才的培養,為此,國家每年花重金聘請國外專家學者來華工作。

人才,是國家的寶貴財富。得不到重用的所謂人才,可能是水份太多,無處可用。自詡是人才的人,更多的是自我標榜 ,自我包裝,自我膨脹。


高友德


都是學中文的、政治的、歷史的、政治經濟學的、法律的、經濟的、金融的……,重用你們幹啥??

這些學科,一般大學的學生就足夠了,誰用你們這些心高氣傲,百無一能的人。。

涉工、涉農、涉醫的學生,你北大有嗎?有幾個?這才是我們民族復興需要的。


金文小雅


辯證的分析,人才是能培養出來的,社會不重視人才也是事實。由於我國的用人制度還存在一定的欠公平的競爭機制,有任人唯親的,有靠關係走後門的,有靠金錢開道的,還有靠論資排輩的,往往一些普通人才很難得不到重用。當然一些頂尖高的尖端人才還是能得到重用的!因為那些關係戶無法挑起高端科學技術的重擔。


碧海藍天60729311


人們對人才的摡念出現了誤差,清華北大出來的學子們,離人才二字還差得很遠了,只有經過社會不斷的磨鍊,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才。能成為人才的不僅是清華北大,年輕人無論是在那個學校畢業,都有可能成為人才,因為人才是從社會實踐中出來的,而不是從清華北大畢業出來的。


無所謂213478592


天下熙熙,皆為名利,不是社會容不下,是體制容不下,有人不敢說不敢做而已,誤人誤國大有人在,位高權重,想用誰就用誰,門檻高導致人才流失,君不見無知少識的小鮮肉動不動就年薪幾十萬幾百萬,毒害年輕人不說,還成了明星,人家搞科研年薪才多少錢,體制本身沒錯,錯的是執行不到位,錯的是執行人,往上說就是監管不力。


秦樓山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拿著文憑到社會折騰了二三年下崗了,為什麼?讀的東西到社會上不匹配,導致轉行,所以文憑決不是萬能的,當今世界是成果說話,效率說話,如果放棄專業再高的學歷也是小學生。


許工__


人才首先應該服從國家社會分配,在分配的崗位上為國爭光,為民族復興而努力工作,國家民族需要你們引領,人民富裕安康需要你們的指引!任何崗位都適合高知者為往聖繼絕學,任何崗位都能做到為萬世開太平!主要是我們的價值觀出了問題!追求名利心太強!能者在哪裡都會頂天立地!


啊遊歐尅


人才什麼時候都有,關鍵是如何去發現和培養,正如韓愈在《馬說》所說的,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如果沒有讓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和條件,那麼他們也就只能老死於功名利祿之間。

在一個潛規則盛行的時代,年輕人始終不能擺脫論資排輩和各種關係網的困擾,始終不能在科研課題和經費上找到突破點,如此下去,他們的激情和智力就會被浪費,只能等著被他人和潛規則同化。

在一個金錢至上的年代,年輕人當然無法避免被這種變態的價值觀侵蝕,他們也因此變得越來越浮躁,要知道做學問需要冷靜的頭腦和甘於寂寞的良好心態,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多年輕人是耐不性子的。

要想培養人才就必須創造人才成長的環境和條件,讓所有的潛規則隨風而去,讓良性的顯規則主導一切,同時,學子們自身也要學會修身養性,克服外界的干擾,讓自己的內心與學問和諧相處,如此,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