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新畫卷,鄉愁入夢來——瀏陽加快推進“三間”經濟發展系列報道之二

美麗新畫卷,鄉愁入夢來——瀏陽加快推進“三間”經濟發展系列報道之二

圖為洞陽鎮的油菜花海。記者彭紅霞

在秋收起義紀念園追尋光輝起點,到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打卡千畝櫻花,再到西溪磐石大峽谷體驗高空玻璃漂流……在瀏陽全域旅遊的立體畫卷中,村村有美景,處處皆畫卷,一年四季都有遊玩休閒的好去處。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放眼瀏陽廣袤鄉村,這片希望的田野還有更多的潛力。3月16日,瀏陽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夜間鄉間網間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針對鄉間經濟,《實施意見》從擦亮四季鄉遊品牌、推出生態鄉土特產、盤活鄉土特色資源和加快城鄉雙向流通四個方面,鼓勵充分挖掘鄉韻文化,利用資源稟賦,讓鄉間經濟“火”起來。

瀏陽日報記者 張可夫

擦亮四季鄉遊品牌

節慶旅遊活動幫景區吸引人氣

春日瀏陽,萬物萌發,田野鄉間律動著詩意與浪漫。大溪河畔,萬畝油菜花競相綻放,滿目金黃,將初春的達滸鎮繪成了一幅美麗畫卷。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內,千畝野生櫻花躍上了枝頭,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嬌豔明媚。

瀏陽特色小鎮、旅遊景點資源豐富,如何進一步為景區吸引人氣?根據《實施意見》,要依託鄉村旅遊點、美麗鄉村和農業景觀,積極發展鄉村休閒旅遊,形成“春賞花、夏漂流、秋品果、冬滑雪”的四季鄉遊品牌。進一步打響“紅色文旅小鎮”“體育小鎮”“花木小鎮”“油茶小鎮”等特色小鎮品牌,升級打造西溪磐石大峽谷、周洛大峽谷、秧田耕讀文化園、南車灣、田螺樂園、水韻蘇故等鄉村旅遊景點。鼓勵舉辦農民豐收節、油菜花節、杜鵑花節、漂流節、水果節、溯溪節、湘贛邊區體育旅遊節等鄉村旅遊節會,支持開展春垂釣、踏春攝影、端午龍舟賽、行走母親河等群眾廣泛參與的鄉村賽事活動,打造節慶旅遊活動。

記者從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瞭解到,第十二屆杜鵑花節擬於2020年4月20日至5月20日舉辦,以“最是一年春好處,萬畝杜鵑映山紅”為主題,以杜鵑花為媒介,向全國人民推介瀏陽市的獨有景觀。“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逐漸好轉,公園在採取限流管控等嚴格的防疫措施下,將以秀美的自然風光和完善的服務配套,真誠歡迎遊客朋友們到來。”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要將遊客留下來,光靠風景還不夠。《實施意見》提出,要升級精品休閒農莊、民宿,開展“慢生活·鄉間遊”活動,支持現有的農莊改造住宿餐飲設施,提升管理服務水平,鼓勵創建一批國家、省級星級農莊和示範農莊。

推出生態鄉土特產

“開心農場”吸引城裡人當“農場主”

近日,關口街道炭棚村“開心農場”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選地簽約,其中不乏企業家、機關幹部、教師……他們來自不同行業,卻都懷揣著“農場主”的夢想。尤其是農場“首年5折租地”優惠活動一經推出,不到一個星期,便有近30戶業主集中籤約辦理租賃手續。

為了發展村級集體經濟,2017年炭棚村創辦了炭棚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由村黨總支牽頭,順利實現土地流轉,並組織人員、機械設備對土地進行整理改造,謀劃打造蔬菜產業觀光園。在2019年底,蔬菜產業觀光園第一期工程“開心農場”項目正式建成投入使用。

“開心農場”由50塊土地組成,面積大小不一。“業主可根據不同需求、喜好進行種植和規劃,農場除提供澆水、種植技術保障等基本服務外,也提供全託管和半托管服務。”炭棚村黨總支書記黃伏新介紹,在蔬菜產業觀光園帶動下,今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預計超過12萬元。

近期,官橋鎮蘇故村、關口街道炭棚村等地先後啟動“我在鄉村有菜園(果園)”活動,受到了市民的歡迎。這個活動由市農業農村局於3月牽頭髮起,首批在全市推出5-10個蔬菜(水果)種植基地,每個基地面積20畝左右。活動以合作社為主體,將基地分隔成一個個私家菜園(果園),市民根據自身需求,交納一定的費用,即可認領一塊菜園(果園)。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閒農業,助推現代農業“接二連三”。《實施意見》提出,要依託生態種植、養殖基地,開發“都市菜園”“都市果園”等項目,面向市民推廣“我在鄉村有棵樹”“我在鄉村有菜園”活動,吸引城市人群消費。舉辦“地道瀏陽味”鄉村美食大賽,評選“百家十星”農家樂,推出瀏陽美食地圖。加強對白沙豆腐、瀏陽茴餅、瀏陽炒米等“十大特色小吃”的包裝推介,大力引進社會資本參與產品開發和運營,利用微視頻、網紅直播等多種方式進行品牌宣傳和推廣。加強種植、養殖業與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對接融合,支持有條件的農產品和經營主體開設旅遊通道,提質升級旅遊商品,帶動產品消費,撬動瀏陽鄉村旅遊的“後備箱經濟”。

盤活鄉土特色資源

非遺文化主題研學遊受追捧

美麗新畫卷,鄉愁入夢來——瀏陽加快推進“三間”經濟發展系列報道之二

學生在油紙傘主題館裡體驗油紙傘製作。

舀上一些膠水倒進儲漿池內,攪拌均勻,像盪鞦韆一樣擺佈簾架,短短十幾秒,一張半成品古法手工紙就在簾上成型……2016年,一場“拯救古山貢紙”的公益行動,讓張坊鎮上洪村幾近失傳的古山貢紙走進公眾視野。當年,“瀏陽手工造紙製作技藝”被列入長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瀏陽充分挖掘“鄉愁元素”,發展“鄉愁經濟”。要讓非遺項目實現活態傳承,市場是最有效的手段。2018年10月,上洪村道官衝組全體村民、張坊鎮上洪村集體和湖南省滄海田非遺文化傳播公司合股,註冊成立道官衝鄉村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著手打造非遺文化村落。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打造,沉寂的山村有了新的活力。不少村民回來參與建設,古法造紙、油紙傘、夯土牆建造、春牛燈非遺項目得到了保護。

瀏陽是千年古縣,有著豐富的非遺文化資源,《實施意見》提出,要充分挖掘瀏陽夏布、菊花石雕、瀏陽豆豉、油紙傘、古山貢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故事資源和文創產品的品牌能量,指導支持各非遺文創項目建設匠心工藝坊、手工藝研學基地、文化體驗中心和在線體驗營銷平臺,支持舉辦特色品牌展演和文化輸出活動。

雖然道官衝非遺生態村還沒有正式運營,但是非遺文化愛好者已經慕名而來,尤其是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體驗傳統文化。“我們正在打造造紙研學館和博物館,不僅可以還原造紙的歷史,還可以讓參觀者親手體驗造紙的全過程。”項目負責人易承業說,項目預計8月份完成建設。

研學旅行是新型旅遊“藍海”,市文旅廣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瀏陽將瞄準廣闊的長株潭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和研學實踐市場,重點打造一批研學旅行產品,爭取將更多基地納入湖南省、長沙市中小學生實踐教育基地名錄,努力將瀏陽打造成全省著名研學旅行目的地,吸引更多中小學生來瀏開展素質教育實踐遊。

加快城鄉雙向流通

紅色旅遊公路二期將於4月啟動建設

美麗新畫卷,鄉愁入夢來——瀏陽加快推進“三間”經濟發展系列報道之二

紅色旅遊公路路線示意圖。製圖王瓊

瀏陽南區有著名的紅色旅遊文化景觀,東區則有豐富的綠色生態旅遊資源,如何讓紅色旅遊資源和綠色旅遊資源有機結合?今年4月,瀏陽將啟動建設紅色旅遊公路項目二期工程,將兩者串聯起來。

該工程一期從文家市鎮樓前至中和鎮雅山村,總長18.7公里,已於今年1月建成通車。二期工程總長22.94公里,起於中和鎮雅山村,終於小河集鎮,與張小公路相接。

“目前,二期工程已完成項目前期手續、工程招標等工作,正在進行駐地建設、工程報建等施工準備工作,計劃4月初開工,9月底建成通車。”負責項目建設實施的瀏陽市交通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

瀏陽全域旅遊發展得有聲有色,與瀏陽交通路網建設完善密切相關。《實施意見》提出,要完善城鄉路網,推動“四好農村路”示範創建提質擴面,支持鄉村道路建設和改造,進一步暢通城鄉要素雙向流動通道。

織密城鄉路網,也為供銷合作社、郵政快遞企業等延伸鄉村物流服務網絡提供了便利。市供銷合作社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將加快推進鄉鎮惠農服務中心和村級綜合服務站建設,全面完成組織網絡覆蓋全市所有鄉鎮和80%以上行政村的任務,為推動“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有效開發農村市場提供保障。

互動區

□網友觀點

@南極好天氣:美麗鄉村可以催生美麗經濟,這些年來,瀏陽鄉村的“顏值”一步步提升,瀏陽要繼續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增加文化設施,讓我們鄉村的美麗不輸給城市。

@半根筋:瀏陽真的有很多優質農產品,但是不知道在哪裡能夠買到。希望以後能夠在本地超市的貨架上看到更多本地土貨,讓我們享受到優質實惠的本地農產品。

@河邊小草:抖音直播很火,我之前通過抖音購買了一名東北縣長直播帶貨的商品,瀏陽鄉村也可以借鑑這樣的模式,通過直播讓優質農產品走出去。

@非李莫屬:缺乏人氣,是一些村落普遍碰到的問題。要我說,光靠發展旅遊業能容納的勞動力還是有限,必須要因地制宜發展產業,農村的人氣才能越來越旺。

□專家觀點

對於傳統農業而言,農民缺少市場上的有效信息和相應技術,導致“種錯”“賣難”年年發生,也就是我們說的增產不增收,穀賤傷農。我們可以通過科技手段幫助農民創建一個信息化互動平臺。舉個簡單的例子,在這樣的平臺上,想要購買農產品的商家可以提前與農民定製農產品,有需要基礎加工原料的生產商也可以與農民進行直接溝通,農民通過平臺提前規劃自己應該種植什麼、養殖什麼。——分享通信集團創始人、分享通信董事局主席蔣志祥

促進鄉村旅遊業態多樣化,勢在必行。創新鄉村旅遊的新業態,要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推動“生態+”“文化+”“時尚+”等跨界融合,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開發民俗文化、養生養老、農業公園等新形式,豐富鄉村旅遊的內涵。——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規劃師宋增文

瀏陽實踐

“典型村”的鄉間經濟發展路徑

鄉鄉有美景,村村有風景。近年來,瀏陽紮實推進全域美麗鄉村建設。通過一系列舉措,瀏陽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瀏陽又發佈了《瀏陽市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通過全力抓好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兩大重點,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其中,一些鄉村的鄉間經濟發展極具典型性。

北盛鎮卓然村

土地做“嫁衣”,社會資本爭先落戶

在2016年前,北盛鎮卓然村集體經濟還是一片空白。而在如今,通過引入社會資本,推進撈刀河畔·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卓然村集體經濟實現華麗轉身。這背後,是一幅土地集中流轉的生動畫卷。2015年,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卓然村成立了瀏陽市卓然土地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把農戶的土地、林地和農田集中流轉起來,再把土地流轉給項目,以此轉化為集體經濟。2016年下半年,土地流轉就取得了效益。

近幾年來,隨著土地流轉的全面推進,美麗鄉村、產業發展項目紛紛落地卓然村,有效吸引社會資本入駐的同時,助推了卓然村的鄉村振興。

沿溪鎮沙龍村

做活服務,蔬菜端上全國餐桌

作為全省進行土地流轉改革最早的行政村之一,沿溪鎮沙龍村在1998年率先實行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土地大面積流轉,專業種植、養殖合作社應運而生,數量最多時,村上有18家專業種植合作社,培育蔬菜品種180多個。

為了服務好村上的企業,沙龍村還成立了湖南沙龍高科技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並專門為各合作社提供生鮮配送平臺,2011年又成立了“沙龍E果蔬”電商服務平臺,幫助農戶以及合作社進行產品銷售,讓瀏陽蔬菜端上全國餐桌。

官橋鎮蘇故村

盤活水域,山野河流變“資本”

垂釣、餐飲、民宿、漂流、採摘……在官橋鎮蘇故村,旅遊一直很熱。

這所有的熱鬧得從蘇故村盤活山水資源、開辦旅遊休閒度假區開始說起。蘇故村位於瀏陽西部,澗江河穿村而過,全長8公里。2017年,蘇故村組織建設了國家級高標準的垂釣競技中心和休閒生態農莊,可同時接待1000多名釣友和遊客。每隔一段時間,這裡就會舉行垂釣比賽,吸引了不少的團體,人氣越來越旺。

之後,蘇故村全體村民以河流水域等公共資源為股資,入股蘇故村旅遊休閒度假區,實行按股分紅,讓“資源”變成了“資本”。(莫瑜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