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與實踐|延伸金融服務觸角 助推“鄉村金融振興”

雷建華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是金融迴歸本源,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鄉村振興的金融服務就是“最後一公里”的服務。讓每一個村莊,每一戶普通農戶都能享受到充分的金融服務,是我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筆者以為,當前,金融服務走出“金融街”來到“村口驛站”,以普惠引領大零售轉型,以科技引領數字化轉型拓展新的散戶增長渠道迫在眉睫。

麻陽建行人有情懷有擔當。讓新金融服務如陽光雨露潤物無聲,以“裕農通”為紐帶,使金融服務拓展至鄉鎮,延伸到村口,讓苗鄉的父老鄉親充分享受到便捷優質的金融服務是我們不變的初衷。截至目前,建行麻陽支行已經實現縣域18個行政村金湘通佈局全覆蓋,建立“裕農通”商戶服務點341戶,開展金湘通下鄉搭場景活動30次,累計金湘通開卡2500張及配套開通了各類電子產品,服務農戶超過3000戶,普惠金融貸款餘額1.36億,名列分行前茅,開立農村集體基本經濟賬戶226戶,大大提升金融服務觸達能力。

在網絡技術、數據技術、支付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三農”金融走進農村、親近農民、支持農業,不再遙不可及。在傳統金融的“護城河”已經失守,盈利空間不斷收窄的當下,走出“金融街”,不應只追求金字塔尖上的繁榮,更應根植人民群眾的萬家憂樂和柴米油鹽,做百姓身邊有溫度的銀行。讓金融活水滲透到廣大鄉村,以金融這把“溫柔手術刀”為黨和政府分憂,瞄準大眾難點發力,針對社會痛點施策,本著對新戰略精衛填海般的堅持,對社會責任的堅守,對金融市場的尊重,金融機構走向農村,為鄉村振興發力,為精準扶貧提供平臺,不應是試水般的“淺嘗輒止”,而是建行在新時代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路徑。

金融下沉“三農”基層,不僅是一把手工程,也是全行的“一號工程”,我們行動不拖延,耕耘奮爭先。支行按部門分區域成立了三個行動小組,各鄉鎮明確了一名鄉鎮幹部與支行對接,召開各鄉村書記會議,宣傳建行金融下鄉的目的和意義。同時安排鄉鎮幹部、村書記與支行工作人員一道選址佈局。支行積極篩選合適人員,完善業務開展的具體事宜,著力提升鄉村金融服務水平,改善鄉村金融服務環境。無論酷暑嚴寒、颳風下雨,鄉間的小路上總有建行員工逆行的身影,我們第一時間把新金融政策宣傳資料送達農戶手中,用真誠感化客戶,用真情打動客戶,把有溫度的銀行服務傳遞給“三農”的父老鄉親。通過無數次下沉“三農”基層服務,充分體現了當代建行人“上善若水”的情懷與胸襟,從而贏得了廣大農戶的點贊,拓寬了鄉村金融振興渠道。

“三農”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作為國有大行的建設銀行應主動為國分憂,為民盡責。麻陽建行針對麻陽是全國聞名的水果之鄉這一特點,開闢了線上線下兩條銷售無籽西瓜、麻陽冰糖橙、黃桃、紅心獼猴桃等特色水果的銷售渠道,為鄉村振興伸出金融援手,發出金融助力。以“裕農通”“金智慧民”為引擎,促進城鄉融合共生,通過搭場景、建平臺、推產品、送智慧等舉措逐步探索出一條新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可持續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