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斤9塊9、幾十元,到幾千、上萬元,喝茶的你處於食物鏈哪一層


從一斤9塊9、幾十元,到幾千、上萬元,喝茶的你處於食物鏈哪一層

《1》

茶圈有個現象很奇怪。

您是否有這樣的經歷,到茶城去買茶,走進第一家店裡,看到茶葉的明碼標價。價格從幾十元到上千元,都不一樣。遠遠看來,這些茶的長相,都差不多啊。為什麼價格差別這麼大?該不是茶掌櫃坐地起價,隨便喊的價格吧。

掉頭就走,到第二家逛一逛。

咦,價格也是參差不齊的,價格低的茶,幾十元就能買到一大包。貴一點的,幾十元只能買到一泡(5克或者是8克)。

難道這是茶葉的正常價格?

都說貨比三家,再到第三家走走。茶葉的價格變化,也是一樣的!幾十元,幾百元,上千元,上萬元,都有。明明這茶,看起來都差不多啊!

就連某寶上,也是一樣的變化。

便宜的,9塊9一斤,還包郵。

貴的,一斤五位數。

從一斤9塊9、幾十元,到幾千、上萬元,喝茶的你處於食物鏈哪一層

中間價位的,從三位數到四位數,都不等。

比如最近上市的綠茶,價格就能讓你驚掉下巴,便宜點的,30元一斤(這茶,我嚴重懷疑能不能喝,價格也太便宜了點。),貴的,3000元一斤。整整100倍的差別,足以讓買茶的人,都懷疑自己的雙眼。

還有那普洱茶,更是把價格玩出了花兒來。你很難想象吧,像是茶王樹上採下來的茶青,還只是茶青,一公斤能買到13萬。看著這串數字,你只能驚呼:這茶,不是一般人能喝得起的。關閉頁面,到了另外一家店裡,居然看到了一餅茶才賣9塊9,也是古樹茶。

這價格上的差別,好像坐過山車一樣,讓人驚訝,一時半會難以消化!

其實,不僅僅是普洱茶和綠茶,白茶、紅茶、巖茶,沒有一種茶類,可以置身事外。

為什麼有的茶几千塊,而有的幾十塊?

從一斤9塊9、幾十元,到幾千、上萬元,喝茶的你處於食物鏈哪一層

《2》

同一種茶類之間的價格差距,往往會受等級影響。

等級,是對茶葉品質的一個衡量和界定。茶葉的外形、香氣、口感等感官指標,都會影響茶葉的價格。

等級高的,售價自然高。

這些等級高的茶葉,它們的產量,工藝等各個方面的指標,都屬於領先地位。

就拿白茶來說。不同等級的茶,它的價格,也不一樣。

以白牡丹為例。

同一年份,同一產區,同一片茶園,同一個師傅做的,不同等級的白牡丹,它的價格,就不同。

國家標準中,白牡丹共有四個等級。

特級白牡丹、一級白牡丹、二級白牡丹、三級白牡丹。

這四種白牡丹,售價就不同。

按照先後順序,特級白牡丹的價格,要比另外三種白牡丹價格更高。

從一斤9塊9、幾十元,到幾千、上萬元,喝茶的你處於食物鏈哪一層

原因其實也很好理解。

第一:特級白牡丹產量少。

特級白牡丹,產量並不高。它是在白毫銀針採摘結束後開始,符合特級白牡丹外觀要求的茶,並不多。特級白牡丹,它的芽頭壯實,白毫豐富,葉片小,芽葉間距短。

而一級白牡丹、二級白牡丹、三級白牡丹,它們的芽葉間距比特級白牡丹大,葉片比特級白牡丹更多一些,採摘起來難度小,產量會更高。

物以稀為貴,特級白牡丹產量不高,自然價格要比另外幾種白牡丹更貴一些。

第二:特級白牡丹接近白毫銀針品質

特級白牡丹,它依舊保持著比較壯實的芽頭,跟白毫銀針相比,只是多了葉子,芽葉間距大一些。

但從品質上來看,特級白牡丹身上的品質,和白毫銀針相似,有時你甚至懷疑自己喝的是白毫銀針,而不是特級白牡丹。這種與白毫銀針品質相近的特點,也會影響特級白牡丹的價格。

相比其他白牡丹來說,特級白牡丹,有貴的資本。

其實,等級影響價格,也不是什麼稀奇事兒。

綠茶,同樣也是受到等級的影響。通常,採的越嫩的茶,它的價格會相對高一些。(排除產區、工藝等影響)

從一斤9塊9、幾十元,到幾千、上萬元,喝茶的你處於食物鏈哪一層

《3》

在綠茶圈子裡,最耳熟能詳的,是說明前茶,貴如金。

清明節前溫度不高,茶樹生長速度並不快,芽葉鮮嫩,營養價值高。這類明前茶,價格不低。這才有了大家口耳相傳的“明前茶,貴如金”的說法。

這其實也反饋出一個現狀:喝綠茶,大家是要喝鮮爽,喝爽嫩。

這類鮮嫩的綠茶,往往價格不會太低,三位數的價格,已經算是少的。相對粗老的茶葉,受歡迎程度不高。茶葉粗老的茶,價格開始走下坡路,一天比一天低。

這一點,六大茶類中,其實都一樣。

嫩的茶,往往會比粗老的茶,價格更高。

從一斤9塊9、幾十元,到幾千、上萬元,喝茶的你處於食物鏈哪一層

比如之前茶圈風靡的金駿眉,說的是正宗的,三黃七黑的金駿眉,而不是那種金燦燦的“金駿眉”,它的價格就不會太便宜。

不過,也並不是所有的茶葉,都是要喝嫩的。

武夷巖茶,獨樹一幟。

它就是典型的不能太嫩,巖茶要是像綠茶一樣採嫩芽,經過炭焙之後,容易燒焦,壓根就喝不到現在所擁有的香氣和口感。最後,也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所以,比誰的葉片、芽頭採的嫩,並不是巖茶的特色。

那麼,巖茶的價格,又是受什麼因素影響?

從一斤9塊9、幾十元,到幾千、上萬元,喝茶的你處於食物鏈哪一層

《4》

巖茶的價格,最容易受山場影響。

什麼叫山場?

其實就是茶葉的生長環境。在普洱茶圈,茶葉的生長地,就有一個別的稱號,叫做山頭。

山場也好,山頭也罷,不過是產地的別稱。

巖茶中,最典型的就是正巖山場。

老茶客都知道,這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規律,正巖山場的巖茶,最貴。

其中,正巖山場當中,核心產區(俗稱三坑兩澗,即牛欄坑、慧苑坑、倒水坑、悟源澗、流香澗)的巖茶價格,又是站在金字塔頂端的那個。

著名的長尾理論當中,正巖核心山場巖茶的價格,就是那20%。

以現在最著名的肉桂為例。

從一斤9塊9、幾十元,到幾千、上萬元,喝茶的你處於食物鏈哪一層

牛欄坑肉桂,一斤要五位數(每家定價不一樣,但都不會低於五位數)。

而非正巖山場的肉桂,三五百就能買到一斤。這中間,是十倍、百倍的價格差別。

為什麼山場對巖茶的價格影響,如此之大?

細想背後的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正巖山場面積有限,巖茶產量不高

如果是正巖核心山場當中的茶葉,它的產量更加有限。若是你們到三坑兩澗當中去走走,去看看,自然會發現在三坑兩澗當中,種植巖茶的面積,有限。

而且這些有限的資源條件,還要和很多種茶葉共享。水仙、肉桂、大紅袍、鐵羅漢、半天妖、白雞冠、水金龜……雨露均霑。

產量不高,價格自然貴。

第二,正巖核心山場,溫、光、水、氣、土,適合茶樹生長。

而且正巖核心山場裡的這些環境因素,是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

全中國,就只有武夷山這麼一個地方,有正巖核心山場的小氣候環境。而且這種小氣候環境,是適合茶樹生長的,在這種獨特的生長環境下,茶樹所擁有的品質,不可複製,獨樹一幟。

從一斤9塊9、幾十元,到幾千、上萬元,喝茶的你處於食物鏈哪一層

除了山場的因素,巖茶的價格,與製作工藝,密不可分。

首先,製作週期長。

在六大茶類當中,很難再找到一款茶,像武夷巖茶一樣,有這麼長的製作週期。

這些正巖核心山場的巖茶,你要想喝到頂尖工藝的,有能夠體會到巖茶的精髓,至少要等到中秋節,甚至是更晚才能上市。

從四月下旬開採,到國慶節前後,甚至晚於國慶節才能上市售賣。製作週期,在三個月以上。這種週期,都需要花費人力、物力,成本計算過後,自然價格下不來。

其次,製作成本高。

巖茶,是要炭焙的。傳統工藝的巖茶,離不開炭火的成全。茶為君,火為臣,經過炭焙後,巖茶才會具有獨一無二的香氣與滋味,這是讓巖茶傲然獨立於茶圈的重要因素。

但是,巖茶的炭焙,成本高,第一次焙成本就要五六千元,而且有的巖茶,還不止焙一次火,有的要焙火三次,四次。一次次焙火,成本就上去了,巖茶的價格,自然不會太低。

從一斤9塊9、幾十元,到幾千、上萬元,喝茶的你處於食物鏈哪一層

《5》

除此此外,年份也是影響價格的重要因素。

在六大茶類中,沒有爭議的,可以長期保存的茶類,有兩種,白茶和黑茶。

而長期保存,是會影響到價格。

如白茶,它的老茶價格,就會比新茶價格,更高。

(備註:同一年份,同一產區,同一片茶園,同一個師傅做的,且形態相同)

其實要說老茶的價格比新茶價格高,情有可原。

其一,老白茶存量少

白茶,是消耗品,且不可再生。每一年的白茶,它都是在不斷地被消耗中,而且是喝一泡,就少一泡。老白茶的數量,是越來與少的。

像現在,要買到2014年以前的老白茶,難。這些老白茶,存量極少。

數量少,自然價格就高了。

從一斤9塊9、幾十元,到幾千、上萬元,喝茶的你處於食物鏈哪一層

其二,老白茶倉儲成本高

老白茶,它不是一夜之間變成老白茶的,而是慢慢地存,一天一天地變老,不斷地轉化而來。

而白茶要能夠擔得起老白茶的名號,至少需要三年的時間保存。

存茶,你還不能隨便往家裡一扔,找個角落隨便存著就能完事兒。而是要做到遮光、密封、乾燥、陰涼、無異味、離牆離地、三層包裝法。

為了可以讓茶葉更好地陳化,還需要用到抽溼機、空調。這些儀器要運轉,需要用電。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不停運轉。這中間所需要的成本,自然不低。

並且,看護老白茶,也需要耗費人力。

人力、物力,這些成本不斷疊加後,價格能便宜到哪兒?

這就註定了,老白白茶的價格幾千,而新白茶的價格,可能只要幾百。

價格,離不開年份影響。

從一斤9塊9、幾十元,到幾千、上萬元,喝茶的你處於食物鏈哪一層

《6》

自然,是充滿魔力的地方。

在自然界,有一種現象,叫做食物鏈。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往往是精英分子,是有用兇猛戰鬥力的動物。而在食物鏈低端的生物,通常不具備“高級感”,更重要的是,在食物鏈低端的生物,它們的繁殖能力極強。

其實,在茶圈,也有一條我們看不見的“食物鏈”,只是這種食物鏈,它不存在血腥的捕食關係。

這種食物鏈,有種很直觀的體現——價格。

通常從價格高的茶,它的品質好,能夠站在頂端。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而價格比較便宜的茶,一般是以產量取勝。

產量高,價格地,這是價格規律。

為什麼有的茶几千塊,而有的茶只要幾十塊?說白了,還是出身不同,這直接影響了茶的售價。

一分錢一分貨,貪便宜自然買不到好貨。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