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用心 溫暖人心

服務用心 溫暖人心

圖片從上至下依次為: 烏蘭圖雅參加方艙連線活動,與醫療隊互動; 網友在古麗米娜舞蹈課後交作業; 方沐蓉錄製戲曲手勢“數字舞”; 闞鑫上傳“抖擻精神雲練功”勾畫臉譜視頻。 製圖:蔡華偉

核心閱讀

文藝以人民為中心,要讓人民成為真正的參與者、成為文藝活動的主角,在活動中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

在網絡開闢“雲舞臺”,不僅是觀眾的需求,也反映了藝術家的自我追求。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志願者”是一個帶給我們太多感動的名詞。接送醫護人員的快遞小哥,為市民送菜送藥的社區義工,幫助募集運輸物資的車主……而在另一片“戰場”,同樣活躍著一支龐大的志願者隊伍——文藝志願者。

如果說奔走在街頭的志願者關照著百姓的物質需求,那麼活躍於網絡上的文藝志願者,關照的則是大家的精神生活。通過網絡,文藝志願者走進醫院病房,走進千家萬戶,為人們帶去心靈慰藉。

人民在哪裡

服務就在哪裡

“我們找到你,那個面對困難依然閃閃發光的你!”

“中國文藝志願者”微博發佈的這句口號下面,附著一張長達數頁的課程表:聲樂、古箏、嗩吶、朗誦、舞蹈、戲曲、相聲、快板、魔術、雜技、木偶、皮影、編劇、口技……豐富程度令人眼花繚亂。

這是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開展的“文藝進萬家健康你我他”網絡文藝志願服務行動,自2月3日啟動短短几天,就成為抖音上的熱搜話題。線上公益課就是其中最受歡迎的項目。這些課程,來自中國文聯和各省文藝家協會推薦的607名藝術家。而在他們之外,協會還有4萬多註冊志願者,也在不斷豐富網絡文藝服務內容。

1.6萬個視頻,單日最高播放量達到一個億,總播放量近3億。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播放量不是簡單的點擊和瀏覽,還包括大量互動,有專門的答疑解惑,有網友打卡、交作業,有老師對作業的詳細點評。

“感覺回到了大學課堂,比以前還認真!”在舞蹈演員古麗米娜的教學視頻下,一名叫崔雪琦的網友留言感嘆。

“老師,氣息太淺怎麼練習?”女高音歌唱演員王喆的課堂上,不少網友問出了這樣的問題。

“哇,有我呀!謝謝豆豆老師。”“有幸收到豆豆老師的禮物,您就是我堅持學舞蹈最大的動力。”青年舞蹈家黃豆豆在第一堂課《醉鼓》課後,選出15份最令人難忘的作業,給這15位學員每人送上一隻道具鼓,讓學員們十分驚喜。

另一個備受關注的板塊是“方艙直播時間”。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與湖北省文聯配合,經過事先調研,特意選在方艙醫護人員的休息時間進行,上午、下午各一場。藝術家不僅表演、授課,也會與醫生、患者拉家常,傾聽他們的心聲。除了日常連線,“方艙直播時間”還舉辦了慰問“白衣戰士”專場演出。演出不僅包括古箏《戰颱風》、單口相聲《武漢話》、雙排鍵彈唱《愛,不會隔離》等藝術家帶來的精彩節目,還有方艙醫護人員表演的手語舞。厚重的防護服阻止不了起舞的渴望,也傳達出他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送歡樂下基層”、文化進萬家等線下文藝志願服務,是每年新春的傳統項目,今年雖因疫情中止,但大家沒有放棄,很快就把活動轉移到網上,持續陪伴。對志願者們來說,人民在哪裡,服務就在哪裡,“我們找到你”。

吸引線上觀眾

關鍵在於創意

從線下到線上,符合當前技術發展趨勢,卻也帶來不小的挑戰。如何適應全新傳播模式?怎樣把文藝服務落到實處?

在設計之初,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副主席、秘書長冀彥偉就確定了“以直播為核心”的原則。與錄製並上傳視頻不同,直播的互動性更強,“定時上課”的方式也更具儀式感,能夠更好地吸引觀眾,提高課程質量。

為了讓更多志願者參與,協會發布了細緻入微的操作指南,結合具體案例,“手把手”教導從下載APP、註冊賬號到課程製作的全過程,幫助藝術家“零障礙”入網。指南還給出了不少“吸粉”小貼士:直播前先到平臺打卡預告,發佈適量的學習任務,通過簽名作品等獎勵來調動粉絲的積極性……

“我們希望用直播、用名家、用精品,來帶動起大家學習的習慣,尤其是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網絡學習的習慣。”冀彥偉說,“文藝要以人民為中心,這不僅僅是唱給人民聽、跳給人民看,要讓人民成為真正的參與者、成為文藝活動的主角,在活動中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

由上海市發起的“藝起前行”文藝志願活動,則是另闢蹊徑,用適合網絡傳播規律的內容來贏得觀眾。志願者們紛紛開啟頭腦風暴,比拼創意,不少視頻充滿了趣味色彩。

民營班社的相聲演員趙松濤藉助視頻特效,完成了一場“單人對口相聲”,一人分飾逗哏、捧哏兩個角色,讓觀眾點贊。消防隊員在打掃宿舍衛生時,忍不住抓著掃帚耍了一套武術棒法,無數網友被圈粉。上海交響樂團的一對夫妻——大提琴首席黃北星和小提琴手蘇婷,帶著兩個娃來了一場客廳演奏會。上海京劇院的青年演員方沐蓉錄製戲曲手勢之“數字舞”,簡單易記,觀眾紛紛留言“漲知識了”“已轉發給好多人”。

“抖擻精神雲練功”話題下的視頻也吸引了大量關注。平日裡,觀眾只能看見演員們舞臺上的光彩,對於神秘的幕後總是充滿好奇,對辛苦的訓練也缺乏直觀認知,這些視頻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缺。觀看京劇演員史依弘的日常練功,已經成為戲迷們這段時間的必修課,如同追劇一樣上癮,還可以通過留言“點唱”。京劇如何“打引子”?京劇裡的女子如何向心上人表白?欣賞名段的同時,觀眾順便收穫了不少京劇小常識。觀看崑劇花臉演員闞鑫勾畫各種臉譜也是一種美的享受,平時往往要耗時近1小時的勾臉,通過視頻快進、剪輯被濃縮在幾十秒之內,給人行雲流水、賞心悅目之感。別出心裁的視頻,讓花臉這一行當收穫了意想不到的眾多關注。此外,還有開嗓、壓腿、倒立、纏頭、走圓場、練指法、縫芭蕾舞鞋尖、拿椅子當負重道具……各顯神通的練功方式,讓人大開眼界。

其實,在網絡開闢“雲舞臺”,不僅是觀眾的需求,也是藝術家的自我需求。舞臺演出雖然按下了暫停鍵,但功夫一日不可荒廢,“雲切磋”“雲練功”視頻能夠為演員積攢人氣、為等待復工的劇場預熱,網友們的圍觀亦成為演員自我提升的新動力,一舉多得。

服務用心,藝術入心,方能暖心。點贊所有文藝志願者,通過網絡“到人民中去”,也帶去屬於春天的氣息。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19日 20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