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花果和羊肚菌 靠山村終於找到產業“靠山”

大眾網·海報新聞威海3月18日訊(記者 王曉青) “產品馬上就要上市了,這段時間一定要保障棚內的溼度和溫度,確保羊肚菌質量和產量。”3月9日,乳山市南黃鎮靠山村的羊肚菌大棚旁,黨支部書記王大偉對村民說,同時咱們的無花果樹管理也要上心,倒春寒還是很厲害,防凍措施一定要到位。

无花果和羊肚菌 靠山村终于找到产业“靠山”

王大偉(左)和村民在地裡

時下,王大偉心裡時刻掛念著羊肚菌和無花果,靠山村的村民們也都把它們當做心頭寶,靠著它們發家致富。

但在過去基礎差、經濟弱,缺乏創收能力——窮,一直困擾著靠山村,也是村黨支部的一塊“心病”。如今,一手拿著無花果一手拿著羊肚菌的靠山村村民,總算找到了可靠的產業支撐。

無花果的收入一度比不上玉米小麥

南黃鎮靠山村位於山東乳山市城區東側。192戶村民,不到500人的規模,“靠山村屬於經濟薄弱村,村裡產業比較分散,規模化程度較低,村集體收入少,村民收入也不高,”王大偉如此形容村子。

基於光照條件和靠近海洋帶來的水汽,村子一直有種植無花果的傳統。據王大偉介紹,靠山村約640餘畝的耕地中,無花果種植面積達到了475畝,果樹數量超過一萬八千棵。然而這樣一種食用、藥用價值都很高的農作物,過去卻並沒能賣出滿意的價格。

“每畝平均產量在4000斤,但是這邊的無花果在市場上只能賣出每斤1塊錢的價格,最高時候不過每斤1塊5。”造成果實品質不高、賣不出好價格的背後,歸結於無花果優勢不突出,規模化程度不高,品牌效應不響,市場競爭力弱、抗風險能力差等問題。

“剛到村裡時發現村民不捨得剪果樹樹枝,都說這樣會影響果樹產量,但實際上修枝是無花果種植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因氣溫特點,靠山村的無花果樹每年有春果、秋果兩次收穫,分別從6月和7月中下旬開始,“秋果是長在新發出來的樹枝上,要是不修剪老枝,容易和新發出來樹枝爭營養,果子出來就少了,並且還容易導致果樹鬱閉,影響果實質量。”

不經修剪的無花果樹,樹枝越來越多,樹體看起來也越來越大。每年7、8月高溫天氣下,“枝繁葉茂”下的無花果發生黴變,表皮上全是一個個黑斑。據王大偉介紹,此前這種品質較差的無花果,有時甚至只能賣到每斤5毛錢,極大打擊村民管理無花果積極性。

從技術和產業搭好基礎

2018年年初,在威海市農業農村局工作的王大偉被派到南黃鎮靠山村任村黨支部書記。在他看來,自己有農業農村局的工作經驗,理應從農業技術、農業發展為靠山村帶來資源和改變。他召集種植大戶、無花果商販成立無花果產業研究發展小組,理清本村原料供給量及發展潛力,原料供給、運輸成本、市場前景、勞動力質量成本,逐項研究無花果從種植到深加工的產業發展鏈條,引導無花果規模化發展。

在找到靠山村低價無花果的“痛點”後,王大偉將來自市農科院的專家請到村內,一點點教村民管理、管護方面的技術要點,包括果樹修剪、施肥、打藥等。在更科學的管理技術下,靠山村的無花果果實品質有了保障。如今的靠山村無花果每斤價格至少在3元以上,相比過去翻了一倍。而通過村裡牽頭成立的供銷合作社,村民更是不愁沒有銷路的問題。

除了農業技術,王大偉覺得單純的無花果產銷並不能形成足夠牢固的產業基礎。想到村子距離鎮上不過3公里,而且位置就在省道沿路時,去年就在村內建設900餘平方無花果交易市場,今年計劃在省道邊再建設1200平方交易市場,將兩個市場連接起來,形成規模。“想著做一個以靠山村為點、以南黃鎮為面的無花果集散地,輻射帶動周邊村鎮無花果產業發展,讓更多的種植戶增收致富。”

同時村裡還註冊了“南黃北綠”的商標,統一採購、統一銷售,多方面宣傳,打造“南黃北綠”無花果品牌。如今的“南黃北綠”無花果不僅在山東省內銷售,甚至銷售到上海、蘇州等南方市場。

目前,村裡已和上海市水果協會達成協議,通過訂單銷售模式,從靠山村的果樹上摘下鮮果、經過包裝、冷鏈車運輸,最快一天之內到達消費者手中。為此,村裡還於去年新建起300噸冷鮮冷藏庫、烘乾車間、電商中心等服務設施,最大程度提升無花果產品附加值。

靠山村終於有了產業“依靠”

如今的靠山村民,一邊可以忙碌著無花果的管理,一邊可以進到村內的羊肚菌大棚進行種植工作,用村民話說,這是不出村就找到了一份收入不錯的兼職。

羊肚菌是一種食用菌類,因其營養成分較高,在海外市場比較受歡迎。但由於國內種植面積較少,收購價格一直相對較高。

2018年7月,通過引進羊肚菌種植企業,王大偉將羊肚菌這個稀罕物帶到了靠山村並進行試種。由於村裡村民相對年齡偏大,除無花果之外的用地基本被荒廢,無人種地。通過流轉、盤活這些耕地,靠山村建起了羊肚菌大棚15個、小棚約70畝,總佔地規模約124畝。10月中下旬種植後,去年4月,靠山村的羊肚菌迎來收穫。

“試了很多個品種,平均算下來每畝能到300斤,根據羊肚菌的品質,最好的能賣到1400元一斤,最低的也能賣到每斤30到40元,主要是銷往海外。”在去年5月全部收穫完畢後,王大偉督促企業撤掉小棚,換成產量更高、管理更方便的大棚,如今靠山村羊肚菌大棚數量增加到了52個。同時對品種進行了挑選,保證產量與質量。

“通過土地流轉,村民們每畝地每年能收到約600元租金,在五年之後,租金上漲為800元。而在羊肚菌的生長期間,村民可以進大棚幹活,每人每天至少有100元工資。既能拿著地租,還能在自己地裡幹活掙工錢,村民都很滿意。”王大偉說。

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