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個人比較內向,職場中有社交障礙怎麼辦?

範範聊職場


一、客觀面對社交障礙現象

首先對社交障礙及社交恐懼情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避免因職場社交恐懼心理而感到自卑、或喪失信心。

1.不只是你一個人正在面對這種狀況

據調查,90%的人都在經歷著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懼,事實上很多互聯網大佬在產品發佈會的講臺上侃侃而言,但私下裡和同事、下屬交往時也會極度緊張;

2.社交焦慮也不是洪水猛獸,適度的社會焦慮不但是正常的,還是必要的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焦慮治療中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如果青少年在社交場合中毫無焦慮和擔憂情緒,很容易變得遲鈍、麻木,難以獲得成人心智;

3.有職場社交障礙不代表成功的大門就此關閉

舉一個十分知名的例子,騰訊高級副總裁、微信之父張小龍就是一個性格內向、不喜社交、甚至反感出名的技術宅,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完全不善社交的人,最後做出了全中國最成功的社交APP!

所以說,兄弟,你首先要明白,你所面對的問題不算什麼大事,只要採取針對性的措施,一定會好起來的,要對自己有信心。

二、精準剖析社交障礙原因

接下來簡單剖析一下社交障礙的成因,導致社交障礙的因素有很多,拋開心理學術語,用大白話講大概有以下三個原因:

1.缺乏應有自信

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或是受學生時代經歷的影響。經歷過幾次社交上的失敗後,有些人就會本能的避開社交場合,變得越來越孤獨。甚至給自己貼上“害羞”、“內向”、“自卑”的標籤。長此以往,對自己的能力產生認知偏差,本來明明能做好的工作,明明有能力講清楚,溝通好,自己卻總覺得沒有把握,不敢表現自我,最終惡性循環。

2.內心加戲太多

在職場社交中,很少憧憬成功後的感覺,卻經常想象失敗後的場景。甚至會想象到很多清晰的細節。工作還沒展開前就“導演”自己搞砸後各方的反應。客戶是怎樣大發雷霆的,老闆是怎樣批評自己的,同事是怎樣對自己指指點點的。內心戲太多,導致畏首畏尾,不敢作為,不敢交流。

3.社交技能太少

這點屬於直接原因了,當然職場中有很多人天生就是交際高手,他們總能自然而然地順暢溝通、如魚得水。但社交本身還是有技巧和規律可循的。對於我們職場人來說,職場交際可以說是一門必修課,當然熊小妹也認同“七分做三分說”的原則,根源還在於做事,可有效溝通也是不可或缺的,否則做事也失去了意義。社交技能包括衣著儀態、語言技巧、仔細傾聽、建立信任等。沒有系統訓練、實戰檢驗、反覆總結,自然很難打破職場社交障礙。

三、針對性、系統化的解決方法

1.克服職場交往焦慮情緒

英國心理學會成員,同時也是認知治療學院的創始人之一:吉莉恩·巴特勒(Gillian Butler)在其代表作《無壓力社交》中提出了三個克服社交焦慮的途徑,我覺得對題主會有很大幫助,分別是:減少自我關注、改變思維模式和改變行為模式。

靠轉移注意力、設想“最壞的結果也無非如此”等方法削弱與生俱來的自我防護機制,大膽溝通;靠記錄試試情緒與思考,變直觀感受為客觀敘述,換一個更積極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主動溝通;靠“微型實驗”,弄清楚行為模式的改變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選擇安全的行為,停止逃避,直面恐懼。

2.當眾發言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完美的社交源自十足的自信,十足的自信源自充分的準備。

題主完全可以通過做充分的準備來解決害怕當眾發言的問題:在語言、表情、手勢等方面模仿業界大佬;在分享內容方面,多閱讀文學類和邏輯思辨類的書籍,時間允許可以背誦一些經典段落;在發言文本方面反覆斟酌修改發言稿,做到重點突出,條理分明;

3.真誠勝於套路

套路固然有利於快速建立聯繫,但真誠還是勝於套路的。套路再深終將被識破,真誠無價終會打動人。

一些職場新人總會給人一種非常精緻、聰明的感覺,他們擅長察覺照顧他人的情緒,說話滴水不漏。然而在高階的職場交往中,這種“完美無暇”的人設是難以取信於人的。因此他們無法獲得與同事或上級深入交往機會。閱歷深一點的職場老將很快就能察覺到這些人所表現出的那種與年齡不相符的成熟。

不管怎樣社交,保留到何種程度,真誠、真實是基礎,劍走偏鋒容易“走火入魔”,適得其反。

4.發揮特長助力社交

有一項諸如唱歌、講應景的笑話、修理電腦等特長往往能夠樹立自信心,在交往中製造話題,拉近距離,抓住這一點不斷放大,把特長打造成自己的個人品牌,你會發現別人在向你靠攏,在職場社交中變得遊刃有餘,驚喜接二連三發生。

四、一些好入手、可操作的小細節、小方法

如果您覺得上述方法依舊很難在短期內見到效果,而且一時無從入手的話,下面熊小妹還有一些小方法可以使用,甚至您看完本答案後第二天上班就可以試一試:

1.嘗試從與異性搭訕入手

老梁在一期節目中回答網友提問的環節,一名網友提問如何擺脫社交恐懼症。老梁有點類似抖機靈地調侃到,你可以先與喜歡的小姑娘聊天開始,因為這樣你有內在動力,即使遭遇挫折,依舊會百折不回。時間長了,自然越來越會說話。

2.講話或者加入話提前先熱個身

這點很簡單了,演講前可以提前十幾分鍾到達會場,在外面走廊樓梯間反覆上下臺階十個來回,到身體微微發熱為止。再做幾組深呼吸,這樣身體微微發熱,微微興奮,全身肌肉放鬆是特別好的狀態,話匣子一打開收不住。

3.嚼口香糖放鬆心態

20世紀末人們曾做過一項研究,通過分析人在咀嚼時的腦電活動,發現咀嚼口香糖可引起與緊張焦慮情緒密切相關的α腦波數量增多、波幅增大。人們還發現,咀嚼能提高大腦海馬部位的信號活躍性,這有助於人更好地調節情緒,達到放鬆的狀態。因此可以隨身攜帶口香糖,每天嚼兩粒,一方面清新口氣,一方面放鬆心情,增加社交的愉悅感。

五、如果情況嚴重,一定要及時就醫。

社交焦慮情緒與社交恐懼症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只是一種狀態,而後者則是一種心理疾病。是否達到社交恐懼症的程度需要諮詢有相關資質的專業醫師。必要時還需要採用藥物治療。如果你發現,無論自己如何努力都無法無法解決社交障礙的話,請應該及時諮詢專業的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