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伴侶性格是相似還是互補好?王石和田樸珺來告訴你

2019年,又是離婚率持續穩定增長的一年。

據民政部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前3季度民政部門辦理結婚登記713.1萬對,辦理離婚登記310.4萬對。

找伴侶性格是相似還是互補好?王石和田樸珺來告訴你

離婚原因,常見的出軌、家暴等並不是主要原因。

有34.21%的離婚糾紛因生活瑣碎、三觀不合而造成!

網友A說:跟丈夫自由戀愛一年結婚的,婚後的確很愛我,可我慢慢發現他三觀有問題。譬如在商場看到有女的穿的比較時尚的話,他就會說別人的打扮像妓女一樣。

網友B:遇到兩個設計部的同事,人家是服裝設計師嘛,穿著肯定更加比我們這些普通人更加時尚,就帶了個鴨舌帽,兩個人都戴了。他就一邊吃飯一邊跟我說,那兩個傻X,還帶帽子,裝什麼X。

三觀不合,歸根到底因為性格迥異,彼此不能產生同理心,成了大多數夫妻分手的魔咒。

那麼性格契合的人到底能不能走到最後呢?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下找伴侶性格是相似還是互補好?


找伴侶性格是相似還是互補好?王石和田樸珺來告訴你

01

我們經常會被問到,你想找一個什麼的男/女朋友?

我們總說不出來個什麼,或者含糊其辭道:沒有標準,憑感覺吧。

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套具體而微的擇偶標準,只不過自己都沒有察覺,或者沒有認真總結過。

我們每個人努力尋找的那個意中人,都是一種自我映射。

要麼是另一種自我,要麼是一種期待中的自我。

說白了,就是在尋找與我們相似的那個靈魂。

心理學家伯納德.默斯坦等人的研究表明:人們一般跟自己具有相同吸引力的人結成伴侶,這個相同吸引力包括智力、自我價值、受歡迎程度等。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喜歡或吸引到什麼樣的人。

王石為什麼能和田樸珺成為一對?

找伴侶性格是相似還是互補好?王石和田樸珺來告訴你

王石欣賞田樸珺身上不服輸的幹勁與野心、獨一無二的自信。

田樸珺尋覓能給自己指點迷津的智者,借其東風,扶搖直上的名望之士。

王石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說“我的性格很羞澀,站在這樣幾千人的會場上,很多人說你不像很羞澀呀,人經過這麼多磨練,本身不可能進行轉變的。實際上現在緊張的我已經在冒汗了”。

看看田樸珺的演講,舉止大方,渾身透露著一種熟女的自信,沒有一絲羞澀,這一點肯定是讓王石異常欣賞的。

一個商業名流,一個是獨立女性;一個內斂、一個外放,看似不同,其實是同一種人。

有著共同的信念與追求,有著不甘人後、步步為營的人生策略,彼此才能消解年齡的差距融洽地在一起。


找伴侶性格是相似還是互補好?王石和田樸珺來告訴你

02

心理學家齊克·魯賓等人在長達數年的時間裡,調查了202對正在交往的情侶,他們中有103對最終分手。

根據這些分手情侶的特徵分析,他們在性格方面有著很大差異,在性別角色、跟熟人發生性關係的態度、浪漫主義以及宗教信仰方面都大有不同。

也就是說,三觀不同的人極有可能未來會面臨分手,而三觀合的情侶則更大概率上有著更美好的未來。

我知道肯定有人會說,我的男/女朋友就跟我性格互補,但我們也很相愛啊。

是的,這種互補的格局在關係建立的最初也會變成一種“特別之處”令人著迷,像是找到了自己真正缺失的部分。

但這也許這正適用你們熱戀時期,可當激情之愛,慢慢退化後,那種艱澀的摩擦不適感就會慢慢凸顯出來。

你喜歡冒險,刺激,他卻是個宅男。

你看書,學習,做筆記。他說還是社會知識重要,與其看兩本書,還不如多交兩個朋友。

你買個稍微好一點的面霜,他說這個都是消費主義陷阱。

你不開心時喜歡獨處,他卻非要聒噪地拉著你去外面high。

你喜歡養寵物,他卻覺得那玩意兒根本不值得花錢。

長久相處下來,你會發現,性格迥異的人根本不適合生活在一個屋簷下。

哪怕一再包容、隱忍的背後,依舊覺得同床異夢。

話不投機三句多!

找伴侶性格是相似還是互補好?王石和田樸珺來告訴你

03

也有人質疑說,性格不合都是謊言,最主要的還是不能互相理解和包容。

我不能否認這一點,無論什麼類型的夫妻,包容和理解都是其一生的必修課。

包容與理解的前提是同理心,它更是一種敏銳的雷達,能相互觸碰對方的內心最深處,知其所想,愛其所愛。

但如果雙方鴻溝過大,大到彼此都沒有能力去跨越。

溝通起來總像是雞同鴨講,不是不想包容,不是不想理解,而是無能為力,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裂痕越來越大。

苦難不是財富,包容也不值得被歌頌。

沒有誰不希望自己的戀愛與婚姻是一帆風順的。

苦難也許可以磨練我們的意志,但不斷地間在產生罅隙、磨合、包容、妥協中進行死循環,正向的積累越來越少,那面臨的只會是愛與信任的消弭與坍塌。

性格相似的人不需要總是強調包容和理解,因為相似的性格讓我們像理解自己一樣毫不費力的明白對方所思所想。

那種靈魂深處的契合感,理解對方就像呼吸一下自然,百分百的信任,忍不住的想要讓對方好,彼此獨立又依賴。

如果在社會地位,家庭環境各方面條件都差不多匹配的情況下,優先選擇一個跟你相似的人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如果你想擁有明智的婚姻,那麼就儘量和你性格相似的人結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