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紓困資金違規流入樓市

李鳳文

3月17日,人民銀行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就運用再貸款、再貼現政策支持復工復產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安排。會議要求,要進一步管好用好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各分支機構要加強監督管理,確保資金髮放依法合規,防止“跑冒滴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為確保經濟穩健運行,我國已加大了逆週期調控力度,為市場提供更多資金支持。春節假期後,人民銀行通過公開市場逆回購、MLF操作累計釋放流動性3萬億元,並設立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3月16日又定向降準釋放5500億元長期資金,同時通過下調逆回購、MLF利率引導LPR下行、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等,不僅確保了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也有效降低了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無論是再貸款、再貼現,還是定向降準,其政策目的和實施方式有所不同,人民銀行對資金去向均有明確的要求。比如,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主要是面向全國性銀行和湖北等10個重點省市的部分地方法人銀行提供資金,精準支持直接參與抗擊疫情的企業。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則主要用於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是為企業提供的低成本、普惠性的資金支持,覆蓋面廣,包括復工復產的中小微企業,參與的金融機構也更加廣泛,包括2500家左右的地方法人銀行。只要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和用途符合要求,就可以到人民銀行等額申請再貸款資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出臺以來,人民銀行總行和各分支機構採取多種措施,積極協調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有效推動了再貸款、再貼現政策的落地,積極引導金融機構發放符合要求的優惠利率貸款,引導資金投向復工復產領域,實現了精準滴灌的政策效果。截至3月15日,金融機構累計發放優惠利率貸款共1114億元,對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充分運用好政策資金,切實支持小微企業復工復產,人民銀行明確要求,各分支機構要進一步管好用好再貸款、再貼現政策,重點支持現階段亟須解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難點”和“痛點”,主要包括,支持抗擊疫情衝擊能力較弱的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支持生豬等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磷肥生產等春耕備耕關鍵領域,支持國際供應鏈產品生產等外貿領域,支持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旅遊娛樂、住宿餐飲、交通運輸等行業,也要做好金融支持工作。同時也要加強監督管理,確保資金髮放依法合規,防止“跑冒滴漏”。要更加註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商業性貸款等市場化融資方式與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上的有機結合。

但同時也必須看到,當前,由於市場流動性比較充裕,且政策指向支持的企業又需要銀行在貸款利率執行上給予優惠,免不了會觸及銀行自身利益,影響盈利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能會導致資金去向偏離政策導向。特別是房地產市場也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房屋銷售困難,導致房地產企業資金鍊斷裂,更需要資金支持。尤其一些地區相繼出臺支持政策,在商業銀行也想為富裕的資金尋找出路的情況下,客觀上降低首付拉動房貸需求的動機更大。由於房地產信貸資產是比較優質的資產,且利率高,從銀行對沖不良資產的角度以及盈利的衝動來看,客觀上會強化對房貸的發放,尤其是通過降低首付的做法來促進購房,增加房貸業務,由此在當前房地產信貸政策未變的情況下,會導致資金違規流向房地產市場。

由此可見,加強再貸款、再貼現資金流向監管,嚴防信貸資金通過各種渠道違規流入樓市非常必要。一方面,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以及各級金融監管部門,要加強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強化監管,通過對銀行資金流向的監測,確保資金真正流向政策支持的領域和企業,防止資金違規流向樓市。另一方面,要統籌發揮金融系統合力,分類引導各類銀行發放優惠利率貸款。通過更加靈活適度的穩健貨幣政策,通過市場化機制作用,促使更多資金流向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小微企業,支持其復工復產,儘可能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努力實現穩企業、穩就業、惠民生,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