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禍首之一,為親兒千里送櫻桃,不曾想最後被親兒謀殺

在唐朝歷史上,“安史之亂”是一個影響了唐朝盛衰的重大歷史事件,而所謂“安史”,指的就是安祿山和史思明兩位叛將。對於安祿山大家可能瞭解得比較多,都知道他是一個兇狠殘暴的胖子,但是對於另一位叛將史思明就可能不是那麼瞭解了。那麼,史思明有什麼能耐,能夠在“安史之亂”中佔據自己的一席位置呢?這就要從史思明發跡的事情講起了。

從關係上來說,史思明和安祿山是從小一直玩到大的朋友,兩人之間的關係都很好,並且他們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打仗驍勇善戰。如此人才唐朝自然不會放過,因此在不久之後,兩人就被同時提拔為邊關將領,在唐朝邊境征戰多年,深受唐玄宗的賞識,甚至“思明”這個名字都是唐玄宗賜給史思明的。一次唐玄宗親自召見史思明,閒聊之中詢問起了史思明的年齡,史思明如實回答說:“還沒到四十歲。”唐玄宗十分高興,拍了拍史思明的肩膀說:“好好幹,你將來一定能夠成為大唐的棟樑之才。”

“安史之亂”禍首之一,為親兒千里送櫻桃,不曾想最後被親兒謀殺

果不其然,唐玄宗的預言十分準確,史思明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只可惜他的一身勇武用在了另外一個方面——反抗朝廷的方面。天寶年間,唐玄宗的生活變得奢靡腐化,還重用楊國忠等奸臣治理朝政,由於安祿山和楊國忠素來不和,因此在公元755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率兵50萬發動叛亂。當然了,這樣的“好事”安祿山當然會想起史思明這位發小,而接到安祿山的“命令”之後,史思明在朝廷大義和舊交之情面前果斷選擇了後者,不僅立刻跟隨安祿山“揭竿而起”,還充當安祿山的先頭軍,很快叛軍就攻破洛陽、長安。

“安史之亂”禍首之一,為親兒千里送櫻桃,不曾想最後被親兒謀殺

為了感謝史思明,安祿山稱帝之後倒是也沒有忘了這位戰功赫赫的好友,出於對他的極度信任,安祿山讓他回到自己的老家范陽,負責經略河北一帶,並且將河北附近的十三座郡縣都分封給了史思明。此時史思明的地盤很大,手下還有8萬多精銳叛軍,因此他回到封地之後也沒有閒著,開始忙裡偷閒和唐軍打起了游擊戰,通常他打唐軍都是勝多敗少。直到757年12月,史思明想要趁機攻打名將李光弼所鎮守的太原,結果被李光弼用“地道戰”打得大敗而歸,只能灰溜溜地回到了范陽。

此時,安祿山雖然號稱大燕皇帝,但是卻並沒有因此過上幸福的生活。由於長期不運動,安祿山的體型變得異常肥胖,又因為縱情飲酒,雙目也漸漸失明。此後,安祿山的性格就變得十分暴躁,動不動就要殺人,就連他的小兒子安慶緒也十分畏懼他的父親。久而久之,這種畏懼就轉變為了憎恨,為什麼這個廢人父親可以站在皇帝的寶座上號令天下,而我就不可以呢?

“安史之亂”禍首之一,為親兒千里送櫻桃,不曾想最後被親兒謀殺

於是在公元757年11月,經過精心籌劃之後,安慶緒買通了安祿山身邊的閹人李豬兒,和嚴莊、高尚等大臣將自己的父親害死,自己當了大燕國的皇帝。史思明聽說這件事之後內心自然十分火大,現在一個毛頭小子竟然也敢對我呼來喝去?於是對於安慶緒要求派兵的要求,他一概不予理睬,甚至他還一度投降唐朝,和安慶緒徹底劃清關係。但是實際上,他在暗處卻開始加緊籌劃叛亂,準備登基成為新的燕王。

公元758年9月,郭子儀率二十萬唐軍將安慶緒所在的相州團團包圍起來,城內的糧食供應全部斷絕。無奈之下的安慶緒只好派人去找史思明搬救兵,並且聲稱自己要將大燕帝國的皇位禪讓給他。史思明聽說有利可圖,於是立刻發兵反叛唐朝,南下攻打距離相州很近的魏州。沒過幾天,史思明就血洗魏州,並且在公元759年自稱大燕皇帝,開始調集重兵攻打郭子儀圍困相州的軍隊。初次交鋒,郭子儀手下的士兵素質太差,吃了敗仗之後只能全軍撤退。

“安史之亂”禍首之一,為親兒千里送櫻桃,不曾想最後被親兒謀殺

於是,史思明大搖大擺的進入相州,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將安慶緒等人全部用繩子勒死,以報安祿山被殺之仇。得勝之後的史思明回到范陽之後,將范陽改成燕京,作為新的大燕帝國的首都,同時將自己的兒子史朝義封為懷王鎮守鄴城,和唐朝再次公開對抗。

此時,在政治和軍事上春風得意的史思明覺得應該趁勝追擊,一舉擊敗唐朝,於是在公元760年,他讓自己的兒子史朝義回到范陽,自己親自披掛上陣,再次攻破唐軍駐守的洛陽。此時,洛陽城內的櫻桃剛剛成熟,果品香甜美味誘人可口,因此史思明百忙之餘還不忘記給自己在范陽的親兒子史朝義送去一筐櫻桃,甚至還寫了一首打油詩緬懷父子之情:“櫻桃一籠子,半赤一半黃。一半與周摯(當時大燕的宰相),一半與懷王。”

“安史之亂”禍首之一,為親兒千里送櫻桃,不曾想最後被親兒謀殺

但是實際上,史思明以及他所率領的叛軍是“安史之亂”中最為殘暴的叛軍。每攻克一地,史思明就要縱兵屠城,僅僅在攻克魏州之後,史思明一天就殺掉了三萬無辜百姓,搞得處處民不聊生,而這樣的人到底念不念及父子之情恐怕很難說。而在不久之後,他的兒子史朝義就吃到了苦頭。

攻克洛陽之後,史思明在公元761年率軍攻擊唐軍駐守的陝州,結果攻打了很多天也沒攻克下來。氣急敗壞的史思明立刻命令手下將士在附近築起一座名為“三角城”的軍事要塞,用來儲備叛軍的軍糧,而且下令必須一個月之內修成。得令之後的史朝義、大將駱悅等人日夜兼程,終於在一個月之內建成,只是牆外還沒有來得及上泥加固。

“安史之亂”禍首之一,為親兒千里送櫻桃,不曾想最後被親兒謀殺

此時,史思明前來視察工程質量。看到自己的兒子修了一個“豆腐渣工程”給他,頓時將史朝義、駱悅等人拉過來嚴厲地訓斥一頓,甚至一度想殺掉他們。史朝義嚇得急忙磕頭說:“士兵們連日修城都很累了,讓他們稍微歇息一下就馬上幹活!”對此,史思明卻不依不饒:“你難不知違抗我軍令的後果嗎?等我攻克陝州之後,一定首先殺了你們祭天!”

既然史思明這麼不講父子感情,那也就不能怪史朝義“弒父”了。到了夜晚,史朝義讓駱悅率領300親兵衝入史思明的大營,史思明聞訊想要逃跑,卻被追上來的士兵射中手臂,負傷被俘。雖然史思明被抓之後苦苦哀求讓兒子饒自己一條性命,但是還沒有等到史朝義發話,這位不可一世的大燕皇帝就暗中被駱悅等人用一根繩子結果了性命。從安祿山和史思明的結局來看,兩人都是被親兒子所殺,所以說自古以來就是“千防萬防,家賊難防”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