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丫鬟出身,一生無名無分,晚年死在草棚,卻養育了6名國家棟梁

常言道: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女人。而對一個母親來說,

“女本柔弱,為母則剛”。很多時候,女人總是像春雨一樣滋潤和呵護著自己的愛人和孩子,不求回報,不計得失。“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偉大的母親,可以說完全給我們留下了一位無私女人的註腳。於丈夫,她飛蛾撲火,無怨無悔,為他的家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於孩子,她竭盡全力,撫養長大,勞心勞力將兒女養育成人。

她丫鬟出身,一生無名無分,晚年死在草棚,卻養育了6名國家棟梁

我們常說“人生艱難”,對她來說,人生更為不易,但卻依然拼命燃燒自己,為自己愛的人不顧一切地生存下來,並延續著生命之花。

出身寒微

清朝末年,時局動盪,朝廷腐敗,民生凋敝。在這種背景下,一個叫“王來喜”的苦命女娃出生。命運似乎對這個女娃格外苛刻,她兩歲喪母,四歲父親也辭世,她為了活下去,進入李府成為一名丫鬟。

李府是晚清重臣李朝威的府邸,李惠仙則是李朝威的掌上明珠。

她丫鬟出身,一生無名無分,晚年死在草棚,卻養育了6名國家棟梁

所幸入府後的王來喜聰明伶俐,乖巧懂事,討得李惠仙的歡喜,在其出嫁時,她便作為貼身丫鬟一起嫁出了李府。而李惠仙所嫁之人正是,維新運動的重要推動人——梁啟超。而當時風華正茂、才華橫溢的梁啟超嫌王來喜這個名字太過俗氣,還給她改成了王桂荃

成為妾室

王桂荃感念梁李的恩情,即使作為丫鬟,她也甘之如飴,時刻為她家小姐和姑爺著想,因此深得李惠仙的歡心。

而在李惠仙嫁給梁啟超之後,就只生下樑思成這麼一個寶貴兒子,而這兒子還體弱多病。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受當時封建禮教的影響,且為了梁家的血脈繁衍,李惠仙做了一個決定:讓丫鬟王桂荃作為梁啟超的側室。

在李惠仙的撮合下,王桂荃和梁啟超圓了房,於是在王桂荃17歲那年她成為了梁啟超的女人,也成為了那個默默在背後支持他的女人。

她丫鬟出身,一生無名無分,晚年死在草棚,卻養育了6名國家棟梁

但遺憾的是,梁啟超始終沒有給她名分,在家人外人面前和書信中也總是以“王姑娘”和“三姨”稱呼她。那是由於梁啟超當年曾倡導過一夫一妻的制度,出於各種考慮,梁啟超選擇不給予王桂荃一個真正的身份。但她依舊毫無怨言,為他生下子女6人。

顛沛流離

對當時處於花樣年華的王桂荃而言,怎麼可能沒有愛情的渴望?梁啟超風度翩翩,才高八斗,滿足了她心中關於白馬王子的想象。在她看來,就算無名無分,但貪得那一時的溫柔,所有的委屈便也值得。對梁啟超,她是高山仰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她愛他,就算僅僅是陪伴他,為他生兒育女繁衍後代,也是她心中最為幸福的事情。這樣的愛不求“舉案齊眉”,更沒有所謂的“嫁雞隨雞”,甚至在別人看起來只是單方面的,她卻總不氣餒。

戊戌變法失敗後,朝廷開始大肆緝拿維新黨,梁啟超走投無路,只能逃亡日本。作為小妾,她跟隨著他的家人到日本避難,異國他鄉語言不通,很難生存,但她的適應能力特別強,很快就學會了東京話。

她丫鬟出身,一生無名無分,晚年死在草棚,卻養育了6名國家棟梁

在梁啟超流亡海外十四年中,主要以賣文為生,收入很不穩定,生活非常清苦。而原配妻子李惠仙先天身體不好,不能操勞,於是一大家子的瑣事都落到了王桂荃的肩上。就這樣,王桂荃在艱苦的家庭條件下還是奮力把家裡的大小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解決了梁啟超的後顧之憂。

正是有她這樣卑微的付出,才使得梁啟超後來能夠在晚清政壇,繼續大展拳腳,甚至於袁世凱執政時期出任司法總長。他才能在袁世凱提出20萬元的天價封筆費時,毅然決然地拒絕,並加入到討伐袁世凱稱帝的隊列之中,成為當時中國最為有號召力的政治家。

臨危受命

1924年,妻子李惠仙因為患乳腺癌而去世,梁啟超萬分悲痛。雖然王桂荃使出各種方法百般勸慰,精心地照料他的生活。可是在5年後的秋天,他依然還是因為悲痛而撒手人寰,臨終前,梁啟超將子女們託付給了她。

可是,這樣的臨危受命,對王桂荃來說,生活算是跌入了谷底。梁啟超一生為革命顛沛流離,很多時候甚至連生計都很難維持,所以

沒有留下什麼遺產

她丫鬟出身,一生無名無分,晚年死在草棚,卻養育了6名國家棟梁

而最小的兒子梁思禮才不過僅僅四歲,就這樣她成為了家中的頂樑柱。於是一個女人不得不背起一大家子人的生計,日夜奔波勞累,只為能吃得起一口飽飯。

可所愛之人的臨終囑託,對於王桂荃而言就是莫大的責任,繼續愛他,按照他的意願撫養孩子,這就是她生存下去的意義。

在歷經千辛萬苦之後,最終她一視同仁地將他的九個孩子撫養成人,她的勤勞堅忍也積極地影響著他們,成就了他們的人生。最後這九個孩子全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其中三位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其他幾位也都是傑出的人才。

孤苦離世

所有的付出和奉獻並不是毫無所獲。王桂荃對孩子們總是很有耐心,她從來都不打罵孩子,只是耐心教導他們道理。孩子們稱呼李蕙仙為“媽”,稱呼王桂荃為“娘”,這對王桂荃來說是最大的尊重與認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她丫鬟出身,一生無名無分,晚年死在草棚,卻養育了6名國家棟梁

可按理說,王桂荃含辛茹苦將孩子養育成人,晚年應該能享享清福和天倫之樂了。可是,命運再次和她開了一次玩笑。特殊時期,作為“保皇派”的老婆,家被抄辦。她被迫和她的孩子們分離,年邁的她被送到鄉下一個人生活。

1968年冬,82歲的她就在一間簡陋昏暗的牛棚中,孤苦無依地與世長辭,後來還是好心的村民也就把她的屍身給掩埋了,免得遭到不必要的迫害。而由她撫養長大的幾個孩子都無緣見她最後一面,只能在若干年後,在簡陋孤墳旁為他們可憐的母親哀哭不已。

可以說,王桂荃的一生都在用實際行動來詮釋自身對梁啟超的愛,更用自己的後半生為家庭子女付出了一切。歷史不會忘了這個無私奉獻的平凡母親,正是因為有這麼多無私母親的存在,我們國家才能擁有那麼多的棟樑之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