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二中2020屆高三檢測暨3月月考語文試題

杭州二中2020屆高三檢測暨3月月考

語文試題

一、語言文字運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且加點字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蝙((bin)蝠是名副其實的"萬毒之王",人類在它們身上栽過不少跟頭。多種病毒寄生在蝙蝠身上,卻不會殺死它們,只有與人類接觸,才會露(lòu)出猙獰的真面目。

B.2020 年初,一場蝗災使一度劍拔弩張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暫停了對峙,兩國頻繁召開會議,應(yìng) 對災難。同時,印、巴與中國接壤,不禁.(jn)讓人擔心,蝗災是否會殃及中國。

C.一些中小企業主呼籲,疫情之後當務之急是復工,雖然企業也是戰戰兢兢(jng),但不復工,企業會像車輪子被卡(qi)住一樣,動不起來,所以哪怕去抵壓貸款,也要渡過難關以期開工。

D.拿破崙一度受政界內耗連累.(lei)而身陷牢獄,但即使是不喜歡他的人也不得不倚仗其卓越的軍事才華而重新啟用他來鎮壓保皇黨,讓他擔任首都衛戍(shù)司令。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題。

【甲】亞當和夏娃地位平等?彼此相愛?沒搞錯吧?怎麼會有人這麼想?這麼想的大有人在!600 多年前,米開朗基羅在壁畫《逐出伊甸園》裡,就表現了亞當和夏娃平等的關係:他們一起伸手採摘禁果, 被逐之後也不.曾.失和,亞當的手勢甚至在試圖保護妻子。之後的 100 多年,英國詩人彌爾頓在《失樂園》裡娓娓述說了亞當和夏娃的平等關係。【乙】夏娃說:"我如此深愛他!"亞當說:"沒有她我怎麼活?"最後倆人"手拉手"離開了伊甸園,"他們去了一個更加幸福的地方"。

雖然這些藝術家、文豪孜孜以求地為夏娃翻案,但即便到了現代社會,總有人重提《聖經》,說女人給人間帶來了罪惡。【丙】19 世紀末,女權運動的先驅伊麗莎白·斯坦頓就從亞當和夏娃的故事"開刀",旗.幟.鮮.明.地指出,在創世紀第一章裡,上帝同時創造了男人和女人,男女生而平等,想拿《聖經》來貶低女性的,趁早歇歇吧!

2.文段中加點的詞,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不曾 B.娓娓 C.孜孜以求 D.旗幟鮮明

3.文段中畫線的甲、乙、丙句,標點有誤的一項是(2 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3 分)

A.《資源循環利用法》修正案在韓國實施的第一天,各大超市裝有飲料的彩色塑料瓶從貨架上消失,被換成無色透明的瓶子,化妝品和酒類的包裝計劃在兩年內研發出可循環利用的新容器。

B.2020 年 1 月,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發佈最新海洋觀測數據顯示,2019 年全球海洋溫度創新高, 過去 5 年是有現代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 5 年。

C.2019 年 9 月以來,澳大利亞山火持續肆虐,目前已經燒掉了相當於一個比利時大小的面積,外媒估計有近 5 億隻野生動物葬身火海。

D.本屆休博會上,專家們將結合國內外休閒理論最新研究成果,圍繞休閒與美麗生活的話題展開研討, 發佈世界休閒理論的研究成果,倡導積極文明的休閒理念。

5.下列各句中表達得體的一句是(3 分)

A.記者採訪李教授時說:"聽說您最近有一項重要的科研成果問世。您真是好樣的!我向您表示衷心祝賀。"

B.弟弟在銀行上班,衣著總是光鮮亮麗,每次見到他,我都誇獎說:"足下真是異彩生輝!" C.拙作《老子補正》新成,惶恐以贈,尚祈雅正,不吝賜教。

D.這幅作品的作者是社區居民劉智賢,劉智賢特意將這書法作品送給社區,聊表寸心。

6.讀圖,按要求答題。

杭州二中2020屆高三檢測暨3月月考語文試題

新冠疫情期間,河南洛寧 14 歲女孩郭翠珠,因家中沒網,由父親陪伴到鄰居家門口蹭網,上學校網課。

請為這張圖配一段解說詞,至少包含一種修辭手法,不超過 30 字。(3 分

請從兩個角度點簡述這張圖給你帶來的感悟。(3 分)

二、現代文閱讀(共 30 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題。(10 分)

材料一:

"IP"是知識產權的首字母縮寫,"文旅 IP"指的是文化與旅遊要素融合下,文旅企業和產品的品牌形象。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的文化與旅遊資源,如何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將獨特的文化與旅遊資源開放出來,成為獨一無二的知識產權"IP"與文化旅遊形象,這是各地旅遊業提升自我競爭力的關鍵之處。那麼,文化、文創 IP 與旅遊該如何融合?業內人士指出,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IP 是文化旅遊的代言人。"因為一個吉祥物,因為一部劇、一首歌、一句詩,我們可能就會赴一座城",或許這就是文創 IP 提升旅遊業競爭力的最好詮釋。如安徽涇縣著名風景區"桃花潭",就因為李白的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現在成為了一個特別火熱的旅遊目的地。

(摘編自 2019 年 9 月 16 日中國經濟網)

材料二:

產業是文旅 IP 價值轉化的落腳點,要以文旅 IP 為核心,利用本地地域優勢和產業優勢,通過技術的介入和產業化的方式創新多元業態,連接文化和旅遊產業的上下游產業鏈,推動文旅 IP 與相關產業

(大數據、體育、教育、康養等)跨界融合發展,搭建 IP 展示與銷售平臺,培育形成 IP 創意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為地方經濟發展構建新的經濟增長點,有效提振地方經濟。文旅融合時代,文旅 IP 的建設已不單純是一個產業問題,還要考慮它與地區的社會服務功能以及當地居民的生活需求相融合。增強當地居民對文旅 IP 的認同感和文化自信,以 IP 建設為抓手,持續擴大 IP 影響力,提高本地文化知名度,真正實現宜居宜遊、主客共享常態化發展。

(摘編自 2019 年 12 月 10 日《中國旅遊報》)

材料三:

文旅 IP 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為旅遊產業打造新的發展機遇。近年來,IP 不斷進入文旅行業,

很多旅遊是通過看電影、看視頻驅動起來的,實現了線上和線下前所未有的深度旅遊體驗。

文旅 IP 的發展核心,是產生一種共情的效應,這是心理學上非常重要的心理反應。它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可以強化旅遊 IP 的個性化發展,強化 IP 用戶線上、線下的互動,通過對景區人格化的賦予, 從抽象到具象,是整個線上、線下融合的發展趨勢。

文旅的 IP 加持了人工智能以後,可以使得這種 IP 產品以更加個性化的形式,引導用戶從對歷史文化、自然價值的認知到理解,從身心的愉悅到精神的昇華。所以,文旅產業智慧化的方向,要通過智慧化的技術、手段、創新、IP 等等,推動旅遊資源的深度開發,可持續利用,推動旅遊信息的深度採集深度應用,引導旅遊行為更加文明,包括路徑、時間、消費類型的選擇等等方面。

(摘編自 2019 年 9 月 7 日新旅界)

7.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的文化與旅遊資源,各地旅遊業要提升自我競爭力,就應將獨特的文化與旅遊資源開放出來,提升文旅企業和產品的品牌形象。

B.一個吉祥物、一部戲劇、一首歌乃至一句詩,往往會成為大家前往旅遊的原因或動力。旅遊業可以通過文創 IP 提升自身競爭力,從而為提振地方經濟服務。

C.近年來,IP 不斷進入文旅行業,通過看電影、看視頻推動了很多旅遊的發生,實現了線上和線下前所未有的深度旅遊體驗。

D.文旅 IP 的發展核心是產生一種共情效應,它可以強化旅遊 IP 的個性化發展,強化IP 用戶線上、線下的互動,是整個線上、線下融合的發展趨勢。

8.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在文旅融合時代,產業是文旅 IP 價值轉化的落腳點,這就是說,我們必須大力發展大數據、體育等產業,才能有效實現文旅 IP 的價值。

B.加持了人工智能的文旅 IP 產品,可以用更加個性化的形式,引導用戶從對歷史文化、自然價值的認知到理解,從身心的愉悅到精神的昇華。

C.李白的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使桃花潭成為了一個特別火熱的旅遊目的地,這說明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

D.文旅 IP 作為一個產業,要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同時,它還要服務於當地社會,滿足當地居民的生活需求,這樣才能增強遊客的認同感。

9.結合材料,請從不同角度概括文旅 IP 建設的有效措施。(4 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題。(20 分)

霍去病墓讀石

韓若春

告別了空降兵頭上那廣闊的藍天,我的著陸點選在了西漢青年將軍霍去病的墓前,成了一位半路出家的守陵人。工作和愛好,使我時常徘徊於墓上和墓周的石頭之間,端詳著形體各異,縱橫爬站的岩石,不放過每一鑿釺痕,每一處字跡,反覆的審讀和考問:你從哪裡來?來此做什麼?尤其是在月上東山,夜深人靜之時,這叩問,有時連自己也分不清,是在問石頭呢?還是在問自身。

據有關史志記載,霍去病墓上的石頭,是隆冬鋪冰道從附近的南山中運來的。質地為"麻石",學名叫火成岩,比較耐風化。當年,霍去病率軍平叛匈奴,在祁連山一帶屢戰屢勝,戰果最為輝煌。但霍去病英年早逝,生前漢武帝要為他修造府第,他曾以"匈奴未滅,無以家為"而拒絕,在他死後,漢武帝滿懷痛惜之情,親示要為他修造一座大墓,送葬時"軍陣自長安至茂陵",儀式非常隆重。堆豎在墓上的岩石, 當是摹仿祁連山形狀的。

霍去病墓建成後,剩下的石料,初看無用,其實不然。太史公最先把它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來認識,說它是"旌.功.表.勳."的。當初,中規中矩的石頭,全都派上了用場,被埋入墓坑中;稍有一個平面的,被刻上官署之名如"左司空"或"平原樂陵"之類的題石,成為職官和軍吏們到此督工的見證,從而身價不菲; 還有的石頭,雖然不能入墓或作為題記石,但有稜有角,於是就堆諸墓上,充當象徵祁連山的峰石;最後,

就剩下了既不方正,也無稜角的頑石,派不上用場只好把它們隨便扔到墓上了事。可是寒來暑往,不甘寂寞的匠師們,卻把像馬的石頭賦予馬的騰躍,如虎的賜給它虎的氣勢,近魚似龜的昇華成浮游的精靈,形同豬牛的灌注以伏臥反芻的生命。當你接近它們時,似乎就能聽到蠢蠢欲動的喘息和撲食嚼草的聲音。雕塑風格大氣磅礴,淋漓盡致的展現了西漢武帝王朝強盛的國力,顯示了我們民族當時征服外部世界的堅強信心,"馬踏匈奴"石雕,就是其中一件扛鼎之作。

幾千年來,它們僻處一隅,被棄置在荒草叢中,任憑風颳霜浸,雨剝雪蝕。到了本世紀 60 年代,才被陳列於墓側,接受世人的注目和禮讚。歷史的光陰與機遇,和這些石頭們開了一個偌大的玩笑,把它們原有的價值位次,進行了重新的排列:看似無用的,成了國之瑰寶,供芸芸眾生瞻仰膜拜,吸引著學者研究探討;而重用的,卻難見天日,默默無聞於地下,尚不知要沉睡至何年何月。作為一個守陵人,朝夕與石頭為伴,今天才算解讀了它們曾經有過的酸辛苦辣,因為考古的書頁的確太厚重,太深沉,需要藉助於有力的槓桿才能翻動,才有機會對他們進行科學的探索和藝術的觀照,從而擷取前所未有的信息。

與石為伍的工作是平淡的,但這平淡中亦有充實,亦有安詳。我不是因為它們擁有今天的輝煌才對它們百般地呵護。它們走過了漫長的、不為人知的歲月。它們不為無用棄置而自卑;也不為現今的風光而忘形。它們始終聳立在霍去病墓旁,那流動變化的線條,和厚重有力的團塊間,積澱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道德風尚,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寵辱不驚的民族氣節,必將傳揚萬代,永壽無疆。

【注】作者為茂陵博物館工作人員。

(文章有刪改)

10.文章第二段有關史志記載霍去病的內容,在結構上起什麼作用?請簡析。(4 分) 11.太史公說墓上的石頭是"旌功表勳"的,你怎麼理解這四個字?(4 分)

12.賞析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6 分)

13.文章標題為"霍去病墓讀石",作者讀出了什麼?(6 分)

三、古代詩文閱讀(共 40 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題。(20 分)

上歐陽內翰第二書【注】

(宋)蘇洵

內翰諫議執事:士之.能以其姓名聞乎天下後世者,夫豈偶然哉!以今觀之,乃可以見。生而同鄉,學而同道,以某問某,蓋有曰吾不聞者焉;而況乎天下之廣,後世之遠,雖欲求仿.佛.,豈易得哉?古之以一能稱,以一善書者,愚未嘗敢忽也。今夫群群焉而生,逐逐焉而死者,更千萬人不稱不書也。彼之以一能稱,以一善書者,皆有以過乎千萬人者也。

自孔子沒,百有餘年而孟子生;孟子之後,數十年而至荀卿子;荀卿子後乃稍闊遠,二百餘年而揚雄稱於世;揚雄之死,不得其繼千有餘年,而後屬.之韓愈氏;韓愈氏沒三百年矣,不知天下之將誰與也?且夫以一能稱,以一善書者,皆不可忽,則其多稱而屢書者,其為人宜尤可貴重。奈何數千年之間,四人而無加,此其人宜何如也?天下病無斯人,天下而.有斯人也,宜何以待之?

洵一窮布衣,於今世最為無用,思以一能稱、以一善書而不可得者也。況夫四子者之文章,誠不敢冀其萬一。頃者張益州見其.文,以為似司馬子長。洵不悅,辭焉。夫以布衣,而王公大人稱其文似司馬遷,不而辭,無乃為不近人情?誠恐天下之人不信,且懼張公之不能副.其言,重為世俗笑耳。若執事,天下所就而折.衷.者也。不知其不肖,稱之曰:"子之《六經論》,荀卿子之文也。"平生為文,求於千萬人中使其姓名彷彿於後世而不可得,今也一旦而得齒於四人者之中天下烏有是哉意者其失於斯言也執事於文稱師魯於詩稱子美聖俞未聞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戲也。

惟其愚而不顧,日書其所為文,惟執事之求而致之。既而屢請而屢辭焉,曰:"吾未暇讀也。"退而處,不敢復見,甚慚於朋友,曰:"信矣,其戲也.!"雖然,天下不知其為戲,將有以議執事,洵亦且得罪。執事憐其平生之心,苟以為可教,亦足以慰其衰老,唯無曰荀卿雲者,幸甚!

(選自《嘉祐集箋註》)

【注】歐陽內翰:指歐陽修,當時他為翰林學士,唐宋時也稱翰林內翰。第二書:第二封書信。1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雖欲求彷彿 彷彿:相似,近似

B.而後屬之韓愈氏 屬:連接

C.且懼張公之不能副其言 副:符合

D.天下所就而折衷者也 折衷:用作準則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 分)

A.士之能以其姓名聞乎天下後世者 兒之成,則可待乎

B.天下而有斯人也 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者

C.頃者張益州見其文 而不知其所止

D.曰:"信矣,其戲也!" 固一世之雄也

1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今也一旦而得齒於四人者之中/天下烏有是哉/意者其失於斯言也/執事於文稱師魯/於詩稱子美 聖俞/未聞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戲也。

B.今也一旦而得齒/於四人者之中天下烏有是哉/意者其失於斯言也/執事於文稱師魯/於詩稱子美 /聖俞未聞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戲也。

C.今也一旦而得齒/於四人者之中天下烏有/是哉意者/其失於斯言也/執事於文稱師魯/於詩稱子 美聖俞/未聞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戲也。

D.今也一旦而得齒於四人者之中/天下烏有/是哉意者/其失於斯言也/執事於文稱師魯/於詩稱子美/聖俞未聞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戲也。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蘇洵曾呈獻文章給歐陽修,希望得到他的賞識與推薦。雖然因此贏得文名,但卻遲遲未得朝廷重用來施展自己的才華,於是又寫作了本文。

B.作者闡說讀書人能在歷史上留下名聲極其不易,自孔子之後,只有孟子、荀子、揚雄、韓愈四人,言語之中表達了對以韓愈的後繼者自任的期待。

C.文章結尾,作者寫歐陽修沒有時間讀自己多次呈上的文章,於是退而靜處,不敢再見到作者,覺得很是有愧於朋友,確實不應該說那些戲言。

D.本文表達開闔跌宕,曲折婉轉。文中既有對朝廷不重賢才的不滿,也有對歐陽修敷衍自己的抱怨,表達得雖似含蓄,實則用意明顯感情強烈。

1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8 分)

(1)夫以布衣,而王公大人稱其文似司馬遷,不悅而辭,無乃為不近人情?(4 分)

(2)雖然,天下不知其為戲,將有以議執事,洵亦且得罪。(4 分)

(二)閱讀下面這兩首唐詩,完成 19-20 題。(8 分)(本題由李炯老師提供)

羅 隱

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

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

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見寄

柳宗元

三日柴門擁不開,階平庭滿白皚皚。

今朝蹋作瓊瑤跡,為有詩從鳳沼來。

【注】此詩寫於柳宗元被貶永州之時,他居住的愚溪一帶雜草從生,偏僻荒涼,道無行人。王二十舍人: 即王涯,柳宗元的同年友,時為中書舍人。鳳沼:即鳳凰沼,這裡指京城。

19.羅詩中"為瑞"意為 ,柳詩中"瓊瑤"指的是 。(2 分)

20.兩首詩借用的意象相同,但全詩運用的手法及表達的情感卻不同,請結合詩句加以分析。(每首至少指出兩種手法)(6 分)

(三)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題。(6 分)(本題由歐陽家友老師提供)材料一: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論語(12.1)》)

材料二: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論語(6.25)》)

材料三:

子曰:"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 (《論語(3.14)》)

材料四: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老子·十八章》)

21.材料二中"觚不觚"是孔子對當時 的社會現象的感嘆,用材料四中的話說就是" "。

(2 分)

22.孔子認為"克己復禮"才能致"仁",老子認為"大道廢,有仁義",請結合材料對這兩種觀點作簡要評析。(4 分)

(四)古詩文默寫。(6 分)

2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選 3 小題)(6 分)

三歲為婦, 。 ,靡有朝矣。(《詩經•氓》)

,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

元嘉草草, , 。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地崩山摧壯士死, 。 ,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難》)

壚邊人似月, 。未老莫還鄉, 。(韋莊《菩薩蠻》)

四、作文(60 分)(本題由歐陽家友老師提供)

24.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 分)

李華和李夏是一對孿生兄弟,在一個班讀書,高二暑假,都去參加為期 10 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哥哥李華很喜歡調咖啡,就去了一家咖啡館。老闆瀟灑親和,7 家連鎖店都做得風生水起。他又

佩服又開心,可第三天偶然得知老闆只是初中學歷,一下就覺得老闆啥都不是,想 "跳槽"了。

弟弟李夏對共享單車很感興趣,就去風景宜人的湖邊大道協助管理共享單車。可三天下來,越來越覺得只是不停地搬單車,單調乏味耗體力以至於"心力交瘁",就不想去了。

兩兄弟都把自己的這些經歷和體驗發在班級微信群裡,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請你寫一篇"回覆",勸說兄弟倆或其中一位完成自己的活動。

注意: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不得少於800字。不得抄襲、套作。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1.B【解析】A蝙蝠bin C抵押 D起用

2.C【解析】孜孜以求是指不知疲倦地探求,在此不當;且孜孜以求不作狀語。可改為"不遺餘力"。 A不曾:沒有,對曾經的否定;B娓娓:形容談論不倦或者說話動聽; D旗幟鮮明:指觀點立場非常明確。

3.C【解析】《創世紀·第一章》,"男女生而平等"後面的逗號改為句號。

4.D【解析】A主謂搭配錯誤,改成"韓國計劃在兩年內研發出……"; B雜糅 "發佈"後面加"的"; C缺賓,"面積"後面加"的森林"。

5.C【解析】A"您真是好樣的!"太口語化,不合場合。B足下:對對方的尊稱。譯為"您"。足下是舊時交際用語,下稱上或同輩相稱的敬詞。此處我對"弟弟"說,不合適。D聊表寸心:略微表達一下心意,多用於對別人表示感謝。

6.示例:萬籟俱寂的夜晚,一束昏黃但執著的燈光,一個寒冷的角落,一大一小兩個身影。父親滿懷深情地望著孩子,孩子心無旁騖地認真學習。

角度一:環境再艱難,我們都應該專注執著於學業或事業 角度二:寒夜裡,父親無聲的陪伴最是深情

7.D【解析】材料三指的是共情效應和人工智能的高度融合,而非單指共情效應。

8.B【解析】A. "我們必須大力發展大數據、體育等產業"有誤;C.李白的例子說明文創IP可以提升旅遊業競爭力;D.文旅IP應與當地居民的生活需求相融合,而非"滿足",同時,這可以增強當地居民的認同感,而非遊客。

9.開發獨特的文化與旅遊資源,打造獨一無二的文旅IP;

文旅IP與大數據、體育等相關產業跨界融合發展,搭建IP展示與銷售平臺,培育形成IP創意產業鏈和產業集群;

把它和地區的社會服務功能以及當地居民的生活需求相融合,擴大IP影響力;

把它和人工智能相結合,通過智慧化的技術、手段、創新、IP等等,推動旅遊資源的深度開發,可持續利用。

(可從文化特性、產業化、服務社會生活和人工智能等四個角度答題,每點1分,)

10.承接上文,初步回答了霍去病墓上和墓周的石頭"從哪裡來?來此做什麼?"的問題;為下文進一步解讀石頭的來源和含義做鋪墊。

11.這些石頭,有的堆諸墓上,充當象徵祁連山的峰石,是為了表彰霍去病在祁連山一帶平叛匈奴屢建戰功;有的被雕塑成風格大氣磅礴的各色動物,讚揚了霍去病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寵辱不驚的民族氣節。

12.運用排比,寫出了匠師們施展自身的雕刻技藝,表達對霍去病的崇敬之心;運用了比擬,寫出了霍去病墓周圍各色動物石雕栩栩如生的姿態,展現了西漢武帝王朝強盛的國力;運用了想象,顯示了以霍去病為代表的西漢人民征服外部世界的堅強信心。

13.霍去病墓的石頭,是從附近的南山中運來的;建造形似祁連山的墓是為了表彰霍去病平叛匈奴的功績。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看似無用的墓上之石,成了國之瑰寶,供芸芸眾生瞻仰膜拜;而重用的墓中之石,卻難見天日,默默無聞於地下。積澱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道德風尚,和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寵辱不驚的民族氣節。

14.A【解析】彷彿:梗概,大略。

15.A【解析】A助詞,主謂之間取消獨立性。B前一個連詞,表假設;後一個連詞,錶轉折。C我的;它。D前一個語氣詞,不譯;後一個句末表判斷。

16.A

17.C【解析】"退而處"之後幾句,寫的是蘇洵自己而不是歐陽修。

18.(1)憑藉一普通百姓身份,而王公大人稱讚我的文章有似司馬遷,(我)卻不高興而拒絕,恐怕是不近人情的吧?("稱""辭"各1分,"無乃……乎"疑問句式1分,句意1分)

(2)雖然這樣,天下人(卻)不知道您的話是戲言,將會對執事(翰林學士您)有所議論,我也將受冤枉。("雖然"1分,"其"翻為"那"即可,1分,"且"1分,句意1分。)

19. 下雪 雪花

20.羅詩:設問。以"豐年事若何?"引出問題,三四句作答。對比。把"盡道豐年瑞"的達官貴人和雪天空腹破衣的貧者作了對比。議論。借"為瑞不宜多"發表自己對大雪的看法。全詩借雪表達對"貧者"的同情和對貧富不均的社會現象的批判。

柳詩:借景抒情。前兩句借雪擁柴門、庭階鋪雪、無人來訪的清冷之景,表現詩人被貶後孤寂的心境。敘事抒情,後兩句敘寫有人踏著積雪,送來朋友從京城寄來的詩一事,抒發自己的欣喜之情。比喻、借代。將雪比作"瓊瑤",以"鳳沼"指代京城,這些美好的事物都暗示出作者欣喜的內心。全詩既有被貶的孤寂之苦,又有"見寄"的驚喜之樂。

21.禮崩樂壞(名實不符) 大道廢

22."克己"是嚴格要求自己,孔子強調"克己"是有感於當時社會禮崩樂壞,名實不符的現象;"復禮"則是恢復周禮,他認為周禮完美、豐富,只有恢復周禮,才能實現"仁"。老子認為,提倡仁義,是因為"大道"被拋棄了;提倡孝慈,是因為六親不和了。表面上看,他們的觀點是相對的,實際上他們並不矛盾。孔子是從正面強調要建立社會的公德和秩序,老子是從反面主張直接回到人類社會的本原狀態,都是倡導一種合理的社會秩序和道德。

23.

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

故木受繩則直 金就礪則利

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

皓腕凝霜雪 還鄉須斷腸

24.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