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婆婆幫忙帶孩子會有一種跟自己搶孩子的感覺,而自己媽媽帶則沒有,這是什麼心理?

世間再無小龍女


剛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覺得很有共鳴。

孩子小的時候是婆婆幫忙帶的,有一天,我從外面回來,聽到婆婆對孩子說:“你媽媽不愛你了!”

聽完婆婆的話,孩子嚎啕大哭,看到孩子哭了,婆婆就安慰道:“乖,奶奶愛你,奶奶疼你!”聽到婆婆的話,我覺得很生氣,我為了賺奶粉錢在外拼死拼活的工作,卻換來的是你對孩子的挑撥離間。

當時,我很生氣,但是,進門後我並沒有責怪婆婆,畢竟,婆婆幫忙帶孩子是很辛苦的。於是,我對婆婆說:“媽,辛苦了,你去休息會,我來帶一會寶寶。”

於是,我就把孩子抱回了房間,與孩子一起玩。

我認為,婆婆與媳婦搶奪孫子,明面上是在搶奪孩子,而實際上是在搶奪自我的價值感。

01、接下來我將從心理上的三個方面的呈現進行剖析。

第一方面:出於報復心理

從婆婆的角度出發,她認為,兒子長大了,被媳婦搶走了,兒子一門心思的撲在媳婦身上,也就不需要她了。她會認為,既然自己的孩子被媳婦搶走了,那麼,自己可以搶奪孫子,讓媳婦也體驗一下自己兒子被搶走的感覺。

第二方面:彌補內心的愧欠

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婆婆將孩子給爺爺奶奶帶,而自己沒有參與孩子的成長,那麼,婆婆就會對兒子產生愧疚感,隨著孫子的出世,婆婆就自然而然的將對兒子的愧疚彌補在孫子身上,畢竟,兒子與孫子長得那樣相像。因而,出於愧疚心理,婆婆與媳婦搶奪孫子也就不難理解了。

第三方面:搶奪是我價值感低下的自發行為

以上這兩種情況,都是由於是想要實現自我的價值感而做出的行為。當一個人自我價值感低下的時候,就會想要通過各種方式呈現,以實現自我價值感的滿足。

心理學上稱自我價值感為:

個體如何看待自己,人格受到他人的重視程度,並且,個體在團體中享有的個人地位,同時,受到他人積極評價時所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自我價值感較高的人表現為自信、自尊和自強;反之,則容易自暴自棄,產生自卑感。

你的婆婆想要通過搶奪孫子,以受到家庭其他成員的重視,同時,希望自己能夠在家庭中享有一定的地位。

02、在婆婆做出搶奪孩子的行為時,作為寶媽的我們可以這樣做

1、營造高質量的陪伴

雖然不能在時間上勝過婆婆,但是我們可以在陪伴質量上取勝,我們可以營造高質量的陪伴。當陪伴孩子的時候,我們需要放下手機,與孩子做一些互動遊戲,營造一種愛的互動氛圍。

很多家長以為陪伴就是單純的陪著,不是的,陪伴,其實是需要互動的。

在互動中,父母明白如何與孩子相處,而孩子則是感受到父母對自己滿滿的愛,當孩子與父母高質量地相處之後,孩子就會愛箱滿滿,淡然的應對他人的語言攻擊。

我每次從公司回來,都會陪孩子講一小時的故事,或是陪他玩一個小時的遊戲。陪伴孩子的標準不在於時間,也不在於方式,而在於讓孩子快樂的程度,讓孩子開心的頻率。

馬丁·布伯說:

很多父母聲稱愛孩子,但卻對孩子真實的願望和感受並不感興趣,此時的孩子就成為了父母表達愛的工具,他們的關係就是“我與它”的關係,而如果父母能放下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去面對孩子,就是以自己的本真擁抱孩子的本真,那麼,他們的關係就是動人的“我與你”的關係,當父母以“我與你”姿態面對孩子時,才算是完成了高質量的陪伴。

後來,在我精心的陪伴下,當婆婆再對孩子說:“你媽媽不要你了”的時候,我家寶寶不旦沒有哭,反而對我婆婆說:”媽媽愛寶寶”。這就是高質量的陪伴給孩子帶來的回報,當孩子從父母那裡找回了安全感,也就不會害怕了他人的負面語言了。

2、幫助婆婆找到自我價值感

婆婆搶奪孫子其實是源於自我價值感的低下,只要幫助婆婆找到自我的價值感,也就解決了婆婆搶奪孩子的問題。

記得有一次,聽到一個故事:

一位爺爺因為自己的孫子去上幼兒園,所以,成天鬱鬱寡歡。後來,爺爺買了一個望遠鏡,並把望遠鏡安在了孩子幼兒園的方向,通過觀察孩子在幼兒園的行為,爺爺變得非常的開心。

這個故事就是典型的自我價值感缺失的案例,老一輩通過照顧孫子來實現自我的價值感的滿足。

而這種情況在每個爺爺奶奶身上是很常見的,老年人因為退休了,沒事可做了,也就缺失了他人對自我價值感的認同,隨著孫子上了幼兒園,爺爺奶奶就更加無所適從了。

這時候,作為寶媽寶爸的我們,可以嘗試幫助爺爺奶奶這樣做:

  • 可以讓爺爺奶奶重拾以前的夢想或是興趣;
  • 培養屬於他們自己的朋友圈,讓他們有事可做;
  • 找到自我的價值感,他們也就不會把關注點都放在孩子身上,同你搶奪孩子了。

結語:

每件事情都有它背後的原因,我們不能單看事情的表象,而是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只有從問題的根源入手,我們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我是寶媽的逆生長,歡迎關注我,持續分享育兒經驗與婚姻乾貨。


寶媽的逆生長


我去幼兒園接孩子,在門口等待時候,聽到前面一位奶奶非常自豪的跟別人說:“我孫女只要我,都不要她媽媽,我去掃墓,孩子起來看見我不在只有她媽在家,又哭又鬧,還讓她媽媽走,去把我找回來”。就這一段話就能回答這個問題。有些奶奶帶孫子,是帶有侵略性的,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夠得到最好的回報,就是孩子跟她最好,以後對她最孝順,日常生活中無形的把自己當成了孩子的母親,而不是奶奶,沒有得體的退出,但是外婆不一樣,很多外婆帶孩子會告訴孩子,媽媽上班很辛苦,要愛媽媽。我的孩子是我自己帶的,有一次去外婆家,我媽給我兒子糖,然後問他能不能分外婆一個?我兒子說我想分給媽媽。我媽回答“雖然不肯給外婆,但是孝順你媽外婆就高興,以後長大也要好好愛媽媽哦”。我兒子有一次送他奶奶家,奶奶帶出去玩,然後她拍很長視頻給我老公看,其中一幕,我兒子玩的很開心很開心,突然一轉身,忘記是他奶奶帶出來的,就一直喊媽媽,媽媽,我婆婆第一個反應就是回答他“你媽在哪裡啊?還媽媽媽媽,奶奶在跟你玩呢”。奶奶帶孩子傳輸給孩子的是,奶奶最愛你,因為奶奶認為孫子才會孝順自己。外婆帶孩子傳輸給孩子的是,媽媽最愛你。


萍133810437


很正常。

因為婆婆不是媽。看著孩子跟婆婆親密,就會心裡不舒服,覺得會影響孩子跟自己的感情一樣。可是如果孩子跟自己的父母親密,就會很高興,覺得孩子受自己家裡人疼愛心裡很開心。

當然也有的婆婆真的是讓孩子不跟自己的媽媽親密而故意說一些話。

我鄰居嬸子。兒媳婦回來看望她,她身體不舒服。孫女不聽媽媽的話,拿眼鏡惡狠狠的瞪媽媽,媽媽就想揍他,孩子就又蹦又跳的對媽媽大喊大叫。前面這段是嬸子跟我學的,尤其說到孫女跟兒媳婦對著幹的時候,眉飛色舞,高興的狠。還說就怪兒媳婦那麼嚴厲的對孩子……

你說,孩子兒媳婦帶,嫌棄人家不賺錢。孩子帶大了能上學了去打工又這樣挑撥孩子和母親的感情。


向日葵的花語


婆婆幫忙帶孩子,媽媽會有一種跟自己搶孩子的感覺,這種感覺我在我家大寶身上就深刻體會到了。



因為那時候我要上班,讓婆婆來城裡幫我帶孩子,婆婆帶了幾個月,說家裡太無聊沒人氣,就直接把我孩子帶回農村了。好在也就一個小時的車程,她要帶寶寶回農村我也不好拒絕,就這樣,寶寶從8個月大到3歲,都是在農村長大。期間,每次週末我都和老公回去看孩子,有時候就我自己回去,回去時在路上碰到奶奶帶寶寶玩著,寶寶看到我是無動於衷的,有時候假期多,想帶寶寶回家住幾天寶寶都不願意,寶寶給我的感覺就非常陌生,我也想不通為什麼孩子會這樣。



後來,寶寶要回來讀幼兒園了,從寶寶奶奶、寶寶、我之間的接觸,我感覺出婆婆這個人就好像跟我在搶孩子,她從來都沒跟寶寶說過媽媽這個詞,更加沒教寶寶怎麼去和媽媽接觸。

有一次,我出差回家,坐在沙發等著寶寶放學,寶寶一進門口看到我就不好意思的回了自己房間,然後我婆婆也跟著回房間,我聽到她對我女兒說,那個人回來了,你怎麼不出去找她玩。

當時,我聽到婆婆對著寶寶,說我是那個人,我真的非常傷心,我也意識到我和寶寶的疏遠是因為某些大人沒有正確的去指引孩子。



後來,我就辭職在家裡,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全職媽媽當中。孩子跟我很親,跟她的奶奶也親,奶奶每次來家裡,我也會教育孩子對老人家好,現在孩子十幾歲了,跟奶奶還是比較親的,但還是喜歡黏我多一些。


慧說育兒


真想讓孩子爸看看這是多麼正常的事,不止我這麼想!寶媽有時候只是刀子嘴豆腐心,但婆婆就是行動派,只要把孩子抱過去就不撒手,哪怕累的手痠也不放手,連自己親兒子也不讓抱,想想真可笑!終於抱累了,親兒子接過去沒一分鐘馬上又抱回來!我當時沒計較。真不敢想象我如果不在又會是什麼樣。哦我知道了我如果不在就會說我熊毛病多!真要是把孩子交給她了,“媽媽不要你了”“奶奶疼你”這種話肯定天天說!以前我不好意思不給抱,現在終於可以正大光明不讓她抱了,因為什麼?大家心裡都清楚,背後說我?沒這樣不尊重寶媽的奶奶!我記住了!我記住了!記住了!住了!!


貝可媽咪在濟南


我的孩子開始就是給婆婆帶,後來我發現了許多的問題。

1孩子和我不親熱,不知道媽媽是誰,脾氣也很差,很小很小的孩子,我管他,他打我,抓我。我那時上班,但我的心在流血。

2還有我兒三歲進小賣店時,看到小賣店賣髮卡,小孩子本能的要求他奶奶給我買一個,他奶說“我還沒有呢”。

3還有在我兒很小很小的時候,他手裡有吃的他會給我吃,他奶和他爸看見,都搶著說“讓奶奶吃口,讓奶奶吃口”,孩子對媽媽的愛就這樣慢慢的就淡下來的。沒辦法,孩子只能自己帶,我掙再多得錢,將來孩子真有可能讓她幫我帶成冤家。

4我家婆婆帶孩子,不聽我的交代,表面上應付你,等我上班了她想怎麼帶就怎麼帶。我也不能說什麼。奶奶帶孩子,一直告訴孩子,爸爸怎麼怎麼的,“爸爸很辛苦”之類的話,總是給孩子滲透爸爸,卻不提媽媽。


民風民生


這種爺爺奶奶真的太多了,其實我挺不理解他們的,怎麼就擺不清自己的位置呢?明明是爺爺奶奶,卻總要和媽媽比,自己不想付出還想讓孩子只和他親,難道孩子和大家都親不好嗎?非得和你們親才行。只能說太自私了。說說我婆婆吧,當初我說讓她來幫忙和我一起帶孩子,她不願意,非要讓我住她家,我不想,就不管我,讓我自己帶。後來孩子百天回她家,就抱著我家寶說我壞話,說我是壞媽媽,說不要喜歡我,要喜歡她,還說只是開玩笑,逗孩子玩。呵呵,當我傻啊,從那以後再也沒讓她來幫忙帶過孩子,但每次回去都要明裡暗裡的挑撥我們母子關係,後來就不願意回去了。現在孩子長大了,和我特別親,和她不親,就怪我,說我不把孩子帶回去,所以孩子都和她不親了。我公公更是當我的面說,就算他們不帶孩子,姥姥姥爺一直帶,以後孩子也是和他們親。我家寶一直是我爸媽幫我帶大的,我真的很生氣,現在一點都不想讓我家孩子接近他們。其實很多人都說我傻,說我應該把孩子給她帶,但我堅決不,哪怕自己累點,我怕她每天給孩子說我壞話,以後真的孩子會不認我這個媽。可能很多人說不會的,孩子最後還是和媽親,但前提是沒有一個一心詆譭媽媽形象的爺爺奶奶才行。


不變的眷戀love


你們這些人呀,太不知足了,有個健康的婆婆幫忙帶孩子,應該感恩戴德,也是你們的福氣,對婆婆還挑三揀四,評頭論足!真的都太不懂事了!就拿我來說,本來從農村來到媳婦家準備幫忙看孫子,結果孫子出生20天我動第一次手術,從肚子切除兩個大腫瘤!養了一年。一次從沒抱抱孫子,啥也不能幹,今年孩過生日後20天又去動第二次手術,切肺癌!我媳婦沒法辭職自己看孩子!你們還嫌婆婆這呀那呀!知足吧!像我這樣重病在身,自命難保怎麼看孫子!我媳婦沒你們運氣好,攤個身體健康能幫你們帶孩子的婆婆,至於那些不關痛癢小毛病可以省略不計!別一味計較!要知感恩才對!


艾麗179041525


會出現這種感覺,說到底還是因為和婆婆的關係,沒有和媽媽的那麼親密,甚至於本來對婆婆就比較反感。

同樣一件事情,婆婆做起來和親媽做起來,感覺完全不一樣。

記得曾經在寶媽群裡看到一個寶媽的吐槽,她婆婆在她家伺候月子的時候,孩子一哭,婆婆就湊過去,還沒等著她把孩子抱起來,婆婆就給抱起來去哄了,對此她非常反感,越想越生氣。婆婆這哪裡是在幫她看孩子,分明是和她搶孩子,這就是他當時的感覺。



說實話,當時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出她的生氣。後來有個寶媽說了一句:要是你自己的媽過來的話,你還會這樣想嗎?要是每次你孩子哭,你婆婆坐在那裡不動,只是讓你來管,你會不會生氣呢?

那個寶媽半天沒有回話,後來她說,如果是他自己的親媽這樣做的話,她會認為是疼她。要是孩子哭,婆婆老是坐在那裡一動不動,她會生氣。

這就是親媽和婆婆的區別。本身對婆婆這個人就存在看法,所以對於她做的每一件事情,就自帶挑剔的目光,哪怕她的初衷不是這樣,也會惹媳婦生氣。而對於婆婆本人來說,還真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哪裡做錯了,明明孩子一哭,自己就趕緊過來幫忙,還沒有落好。



所以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要儘量好好溝通,換位思考,這個換位,是把婆婆做的事情放在自己親媽身上,對比一下,同樣的事情自己會不會生氣,如果不生氣,就不要太苛求婆婆。如果自己會生氣,就和婆婆明說,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其實,很多婆婆在看孩子的時候,也是生怕得罪了媳婦,很小心很謹慎,但還是會時常弄出矛盾來。所以換位思考和及時溝通很重要。



冬寧


婆婆幫自己帶孩子,媽媽會覺得婆婆在和自己搶孩子,而自己的媽媽帶孩子,則沒有這種感覺。是怎麼回事呢?


這種心理源於婆媳關係。站在婆婆的立場上來說,兒子、孫子都是自家人,媳婦是外人。婆婆幫忙帶孩子,經常會說爸爸的好話,講媽媽的壞話;媽媽幫忙帶孩子,則是真心希望女兒一家好好過,不會背後拆臺攪和女兒女婿的感情,而且會對孩子說媽媽的好話。

這就是婆婆心理和媽媽心理的區別。

我現在依然記得孩子出生那一天的情景,我是剖腹產,手術結束後,護士先把孩子送了出去,然後推我出手術室。迎面而來的只有爸爸,婆婆已經抱著孫子回病房了。我回到病房後,婆婆就開始滔滔不絕:“哎呀,你看我這小孫子,真好看,眼睛像姑姑,鼻子像爺爺,臉型像爸爸……”唯獨沒有什麼地方像我。合著我白白生了一個別人家的孩子。當時我心裡那個氣啊。


正在這個時候,媽媽來了,她拎著給寶寶買的東西,還有給我準備的湯水,一臉心疼的看著我。一直問我:“怎麼樣,疼不疼?難受嗎?”女兒九死一生的生寶寶,媽媽最擔心了。

從那一刻起,我的心裡就開始對婆婆有了芥蒂。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堅持一個人帶孩子,不讓婆婆幫忙,以免她教壞了寶寶。

其實還有一點就是孩子小的時候,誰陪他的時間長,誰對他好,她他就會依賴誰。我想成為寶寶最在乎,最依賴的人,想好好保護他。所以堅持一個人帶寶寶,雖然辛苦,但是值得。

婆婆就是那個覺得你搶走了她兒子的那個人。她恨不得拆散了你們這個小家才解氣似的。而媽媽是那個希望你一直好的那個人,希望你們一家和和美美。

婆婆經常會在背地裡對孩子說我的壞話:“媽媽對你不好吧,都不讓你吃零食,來奶奶給你。”“媽媽太兇了,不理她,”“媽媽是個壞媽媽,”孩子每次都要給我學舌,說婆婆又說我什麼壞話了。所以後來我乾脆不讓婆婆單獨接觸孩子,也儘量少回去見面。



婆婆心裡始終把媳婦當做外人,而媽媽則是真的希望女兒好。

感謝閱文,我是小風車媽咪,陽光寶媽一枚,有一個可愛的小子,我堅信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歡迎大家和我一起探討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