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4萬步,“榜哥”走出天下最美腳步

日行4萬步,“榜哥”走出天下最美腳步



日行4萬步,霸榜朋友圈排成榜

“42423步!老蔣,你又在我朋友圈霸榜了”“疫情期間天天霸榜,你這個朋友我不敢要了”……

深夜,湖北省鄖西縣馬鞍鎮石塔河村第一書記蔣運貴收到這樣的“賀信”和“質疑”。

疫情發生後,當大多數人宅家戰“疫”,運動步數以百十計時,蔣運貴一次次地當上“榜哥”。

他的步數可不是“刷”出來的,是在大山裡一個腳印一個腳印走出來的。

蔣運貴是湖北省鄖西縣人武部的一名職工,

2015年被選派到馬鞍鎮石塔河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

因每天身著迷彩服行走鄉間,被鄉親們親熱地稱為“迷彩書記”。

疫情發生後,他又多了一個身份——“防疫工作隊長”,

配合村支兩委落實疫情防控任務。


母親剛去世,他打起揹包就帶隊出發防控疫情


石塔河村是一個典型的貧困山區村,面積17.2平方公里,

轄13個村組,外出務工是群眾增收的重要手段。

春節前,從外地返鄉人員達400人,僅武漢就有121人。

“看到這個數據,說不怕,那是假的!”蔣運貴說

“但有些事總要有人去幹,我去了別人就不用來了。

再說,當了幾年駐村幹部,當地情況我熟悉,我去更好!”

其實,就在幾天前,蔣運貴的母親剛去世,

人武部領導已批准他在家待幾天料理後事。

“人是最大的事!山區醫療條件差,疫情防控上可不能出問題。

這時候,我哪能躲在家裡?!”蔣運貴打起揹包就帶隊出發了。



鄉村任務重困難多,昂著頭一點一點往實裡做


此後每一天,蔣運貴都要拿著登記表、測溫槍和宣傳單,騎著摩托車山上山下跑。

山區的路不好走,更多時候,他不得不徒步一家一家地過。

蔣運貴說,雖然麻煩,但不能有僥倖心理,疫情篩查一戶都不能落下。

“疫情防控,重點在城市,難點卻在農村。”十堰軍分區司令員曾彥告訴筆者,

山區群眾居住分散,外出務工的、上學的春節前從各地陸續返回,

防控點多、面廣、戰線長、難度大。

房縣人武部駐紅旗村第一書記譚華僑對此深有感觸。

紅旗村貧困戶謝新貴患白血病和蛇膽瘡多年,

長期靠化療和藥物維持,每個月都要定期到120公里外的十堰市人民醫院做化療。

疫情期間,由於交通封控,謝新貴為看病買藥犯了難。

得知情況後,譚華僑多方聯繫為謝新貴買藥,

並協調一臺車接送他到十堰市區進行化療。

“救命恩人來了!”從此,每次見到譚華僑,謝新貴都要激動地揮手致意。

相比於“跑路”,思想上的“堵路”更令第一書記們犯難。

2月3日深夜,竹山縣寶豐鎮新茶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曹明垚接到鎮黨委楊明章書記的電話:

毛家老灣有位老人腦溢血去世了,後事辦理成了難題,請他前往協調處理。

原來,當地有厚葬傳統,而疫情防控期間,為防止人員聚集,防疫指揮部要求一切從簡。

曹明垚趕到村裡後,一面幫忙料理後事,一面給老人親屬講規定要求。

“你是部隊上的人,到我們村5年多了,一直在幫我們辦好事。

你幹什麼都是為了我們好,我們聽你的!”逝者親屬工作很快就做通了。

第二天,曹明垚帶領村幹部和幾位黨員親自抬棺,順利完成了安葬。

付出就會有收穫,曹明垚蹲點的新茶村599戶、1841人,無一例確診和疑似病例。

疫情防控期間,駐村第一書記下到一線,先後摸排返鄉人員2100餘人,

勸導喜事延辦38起、喪事簡辦4起,勸導走親訪友、

串門聚集人員車輛287起,在阻斷疫情傳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受疫情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

這些天,在竹山縣人武部駐深河鄉井泉村,

一場“軍民聯手、助力春耕”的民兵聯產幫扶活動正在田間地頭開展,

駐村第一書記陳明帶領民兵突擊小分隊,幫助村民搬運肥料、平整田地;

在神農架林區人武部駐紅坪鎮石屋頭村,

第一書記張龍和村民合計著為建檔立卡的61戶貧困戶,每戶購買一頭種豬,

幫助他們發展養豬產業;在鄖陽區人武部駐胡家營鎮大橋村,

第一書記劉正玉也在和村民商量著,

儘快讓人武部援建的制襪車間復工,確保脫貧、防疫兩不誤……

■汪精靈 孫國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